CN213085573U -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5573U
CN213085573U CN202021190527.2U CN202021190527U CN213085573U CN 213085573 U CN213085573 U CN 213085573U CN 202021190527 U CN202021190527 U CN 202021190527U CN 213085573 U CN213085573 U CN 21308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chamber
chamber
treatment
air supply
suppl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05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清
刘欣
陈彤
马林
张桐
郑自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1905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5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55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导流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第二处理室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原水由进水管流入导流室,并由导流室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最后由出水管排出;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分别独立地设置有至少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可方便地将其从处理装置内取出更换,从而能够保证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并降低处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水量日益增加,尽管大部分污水经过处理再排放到天然水体中,但由于污水处理标准与地表水水质标准差距较大,处理后的污水仍然是天然水体的污染源,而且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去除率有限。
CN 105916820 A公开了一种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多个被种植在具有倾斜度的地表面的环境净化植物,多个透水性块体;通过上述透水性地块流入的污水流过其中,其以对应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的深度填埋在上述地表面的下方。流过上述多孔管道的污水通过上述多孔管道被输送至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而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流入到上述多孔管道并流过上述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流动。
上述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虽然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但需要水生植物的种植才能起到氮磷去除效果,而且需要大面积铺设,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见效慢。
CN 108821511 A公开了一种高效低能耗的生物调控原位消解污泥的城镇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和筛分组件,所述的过滤组件主要由污水处理箱、投药箱、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和筛网组成,污水中的杂质可以根据筛孔不同进行过滤净化。但是筛分网长时间使用后不便清洗,仅通过过滤与加入化学试剂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且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加药操作,药剂与人工费用大,处理成本高。
CN 110655187 A公开了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包括:通过控制不同充氧管路上的进气控制阀的开度,使不同分区形成好氧环境或兼氧环境;污水由原位处理单元进入缺氧填料池,在缺氧固体缓释碳源填料的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在好氧生物填料和好氧固体缓释碳源填料的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进行硝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膜生物反应器实现泥水分离;经泥水分离后的净水回流至原位处理单元中净化受污染区域水体或直接排放至附近水域。该系统好氧处理后无法直接出水,需经过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泥水分离,膜生物反应器还需定期反冲洗,设备结构复杂,对污水的处理效率较低,且膜造价高,容易出现膜污染对操作管理带来不便不利于实际应用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
除了常见的原位生态修复工艺外,目前市场上还有许多自然水体的处理工艺与设备,大多处理工艺流程长设备多,结构组成复杂,为提高处理效果还要加絮凝剂、除磷剂、磁粉等辅助材料,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维护运行。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对河湖水有深度处理效果的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对河湖水进行处理的装置。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中的活性碳纤维部可整体拆卸,可定期对活性碳纤维部进行清理更换,从而保证所述处理装置能够连续、稳定地运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导流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第二处理室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原水由进水管流入导流室,并由导流室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最后由出水管排出。
所述第二处理室靠近第一处理室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第一处理室的溢出水在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由第二处理室的底部流入;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分别独立地设置有至少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室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第一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一处理室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第二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二处理室的入水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以及导流板的设置,使原水从第一处理室的底部流入并从第一处理室的顶部流出;同样的,从第二处理室的底部流入并从第二处理室的顶部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以及导流板的设置,在第一供气管以及第二供气管的配合下使气液接触、混合充分,并使原水与活性碳纤维部传质充分,从而实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性碳纤维部所用活性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与生物亲和性,活性碳纤维表面丰富的含氧集团有利于生物的迅速附着,且碳纤维直径在10μm左右,活性碳纤维束在污水中散开后具有极高的空间利用率。因此,所述活性碳纤维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生物膜系统,从而有利于对水中悬浮物以及污染物的拦截和吸附,能够对水中的常规污染物以及抗生素类等环境污染物进行有效地处理。
而且,所述活性碳纤维部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当活性碳纤维部处理效果降低时,可将装置内的活性碳纤维部取出进行清理和再生,同时将备用的活性碳纤维部放置于处理装置内并连接于壳体,进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能够稳定、连续地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处理室设置有至少1个活性碳纤维部,例如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第一处理室的大小与处理效果对第一处理室内活性碳纤维部的数量进行合理地设置。
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设置有至少1个活性碳纤维部,例如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5个或6个,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第二处理室的大小与处理效果要求对第二处理室内活性碳纤维部的数量进行合理地设置。
所述支撑件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壳体底部的支撑架和/或壳体侧壁的支撑架,只要能够实现活性碳纤维部可拆卸的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分割导流室与第一处理室的隔板为第一隔板,导流室内的原水由第一隔板的底部流入。
优选地,分割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的隔板为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第一处理室的出水由溢流口流出,然后在导流板的导流下由导流板的底部流入第二处理室。
优选地,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与固定支架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组件。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性碳纤维组件为固定有活性碳纤维束的活性碳纤维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活性碳纤维组件用于附着生物膜,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对活性碳纤维组件的结构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使活性碳纤维束固定于活性碳纤维部并附着生物膜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内活性碳纤维束的填充密度为300-1200g/m3,例如可以是300g/m3、400g/m3、500g/m3、600g/m3、700g/m3、800g/m3、900g/m3、1000g/m3、1100g/m3或1200g/m3,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还设置有至少1根补气管,所述补气管的出气口位于第二处理室的底部。
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处理河湖水的水质以及处理量不同,则第二处理室对氧气的需求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处理室内设置补气管补充第二处理室后部所需氧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好氧反应室内氧气的分布情况对补气管的数量与位置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以及补气管用于为相应的处理室补充空气,因此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以补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的底部,并根据各处理室需要补充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补气管分别独立的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的设置能够控制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以及补气管的供气量,所述控制阀包括手动开启的阀门或电磁阀、气动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以及补气管可以通过控制器独立地控制阀来控制空气的充气量,从而使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内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补气管的出气口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曝气装置。
优选地,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用于将出水管的产水部分循环至导流室。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取放活性碳纤维部的出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利用活性碳纤维部对河湖水进行处理,活性碳纤维部所用的活性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与生物亲和性,活性碳纤维表面丰富的含氧集团有利于生物的迅速附着,且碳纤维直径在10μm左右,在污水中散开后具有极高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生物膜系统,从而实现对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吸附,也能够对污水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2)本实用新型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中的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当活性碳纤维部生物膜活性降低时,可将处理装置内的活性碳纤维部取出进行清理再生,同时将备用的活性碳纤维部可拆卸连接于壳体,进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处理装置能够稳定、连续地运行;由于更换新的活性碳纤维部上生物膜的形成需要磷,与其它同类工艺相比,所述处理装置具有一定的磷去除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内的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补气管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控制阀,可根据处理效果的需求对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通过控制阀来控制充气量,使河湖水处理装置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满足多种处理的工艺效果;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工艺适应性强,在非极端条件下可自动调节,保持良好去除效果,无需添加絮凝剂,无须沉淀池,正常工况下不需要进行排泥操作;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无须频繁维护调整工艺参数,活性碳纤维部中的碳纤维通过再生后可再次使用,整体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流室;2,第一处理室;3,第二处理室;41,进水管;42,出水管;51,固定支架;52,活性碳纤维组件;61,第一隔板;62,第二隔板;63,导流板;71,第一供气管;72,第二供气管;73,补气管;81,曝气装置;91,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1、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导流室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41,第二处理室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42;原水由进水管41流入导流室1,并由导流室1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2,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3,最后由出水管42排出;所述第二处理室3靠近第一处理室2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63,第一处理室2的溢流出水在导流板63的导流作用下,由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流入。
其中,分割导流室1与第一处理室2的隔板为第一隔板61,导流室1内的原水由第一隔板61的底部流入;分割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的隔板为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第一处理室2的出水由溢流口流出,然后在导流板63的导流下由导流板63的底部流入第二处理室3。
所述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分别独立地设置有至少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包括固定支架51以及与固定支架51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组件52,所述固定支架51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室2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71,第一供气管71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一处理室2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3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72,第二供气管72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二处理室3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3内还设置有至少1根补气管73,所述补气管73的出气口位于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
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分别独立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的出气口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曝气装置81。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可通过控制其独立的控制阀来控制充气量,从而使河湖水处理装置内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循环泵91,所述循环泵91用于将出水管42的产水部分循环至导流室1。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1、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导流室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41,第二处理室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42;原水由进水管41流入导流室1,并由导流室1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2,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3,最后由出水管42排出;所述第二处理室3靠近第一处理室2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63,由第一处理室2溢流出水在导流板63的导流作用下,由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进入第二处理室3。
分割导流室1与第一处理室2的隔板为第一隔板61,导流室1内的原水由第一隔板61的底部流入;分割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的隔板为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第一处理室2内的水由溢流口流出第一处理室2,然后在导流板63的导流下由导流板63的底部流入第二处理室3。
所述第一处理室2设置有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第二处理室3设置有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包括固定支架51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架51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组件52,所述固定支架51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室2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71,第一供气管71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一处理室2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3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72,第二供气管72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二处理室3的入水处。所述第一供气管71与第二供气管72分别独立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一供气管71与第二供气管72的出气口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曝气装置81。
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循环泵91。
以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内活性碳纤维束的填充密度为300g/m3,处理对象为某湖轻微黑臭湖水为例,所述轻微黑臭湖水处理前的COD为34-39mg/L,透明度为20cm,溶氧量<2mg/L,氨氮为15mg/L。使用水泵或其它引流装置将轻微黑臭湖水由进水管41引入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装置中,将第一供气管71与第二供气管72的控制阀调至关闭,使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处于缺氧条件,并关闭循环泵91,待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后,出水的水质为:COD33mg/L,透明度为31cm,溶氧量2.2mg/L,氨氮为10mg/L。
当活性碳纤维部处理效果降低时,可将处理装置内的活性碳纤维部取出进行清理再生,同时将备用的活性碳纤维部可拆卸连接于壳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1、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导流室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41,第二处理室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42;原水由进水管41流入导流室1,并由导流室1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2,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3,最后由出水管42排出;所述第二处理室3靠近第一处理室2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63,由第一处理室2溢流出水在导流板63的导流作用下,由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进入第二处理室3。
分割导流室1与第一处理室2的隔板为第一隔板61,导流室1内的原水由第一隔板61的底部流入;分割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的隔板为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第一处理室2内的水由溢流口流出第一处理室2,然后在导流板63的导流下由导流板63的底部流入第二处理室3。
所述第一处理室2设置有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第二处理室3设置有2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包括固定支架51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架51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组件52,所述固定支架51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室2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71,第一供气管71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一处理室2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3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72与1根补气管73,第二供气管72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二处理室3的入水处,补气管73的出气口位于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且位于2个活性碳纤维部之间;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分别独立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的出气口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曝气装置81。
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循环泵91。
以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内活性碳纤维束的填充密度为600g/m3,处理对象为含有制药废水的黑臭湖水为例,所述轻微黑臭湖水处理前的COD为51mg/L,透明度为15cm,溶氧量为1.1mg/L,氨氮为14mg/L,氧氟沙星浓度为7.4-8.5ng/L。使用水泵或其它引流装置将含有制药废水的黑臭湖水由进水管41引入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装置中,处理过程中调节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的控制阀开度,使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内的溶氧浓度为3-8mg/L(好氧状态),并关闭循环泵91,待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后,出水的水质为:COD 37mg/L,透明度为35cm,溶氧量为5mg/L,氨氮为<2mg/L,氧氟沙星浓度<3ng/L。
当活性碳纤维部处理效果降低时,可将处理装置内的活性碳纤维部取出进行清理再生,同时将备用的活性碳纤维部可拆卸连接于壳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1、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导流室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41,第二处理室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42;原水由进水管41流入导流室1,并由导流室1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2,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3,最后由出水管42排出;所述第二处理室3靠近第一处理室2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63,由第一处理室2溢流出的水在导流板63的导流作用下,由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进入第二处理室3。
分割导流室1与第一处理室2的隔板为第一隔板61,导流室1内的原水由第一隔板61的底部流入;分割第一处理室2与第二处理室3的隔板为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第一处理室2处理的水由溢流口流出第一处理室2,然后在导流板63的导流下由导流板63的底部流入第二处理室3。
所述第一处理室2设置有2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第二处理室3设置有2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包括固定支架51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架51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组件52,所述固定支架51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室2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71,第一供气管71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一处理室2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3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72与1根补气管73,第二供气管72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二处理室3的入水处,补气管73的出气口位于第二处理室3的底部且位于2个活性碳纤维部之间;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分别独立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的出气口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曝气装置81。
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将出水管42的产水部分循环至导流室1的循环泵91。
以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内活性碳纤维束的填充密度为800g/m3,处理对象为含有制药废水的湖水为例,所述轻微黑臭湖水处理前的COD为26-30mg/L,氨氮为17mg/L,总氮为20mg/L,总磷为0.8mg/L且氧氟沙星浓度为7.9-9.8ng/L。使用水泵或其它引流装置将含有制药废水的湖水由进水管41引入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装置中,处理过程中调节第一供气管71、第二供气管72与补气管73的控制阀开度,使第一处理室2内的溶氧量0-0.5mg/L(缺氧状态),第二处理室3内的溶氧浓度为3-8mg/L(好氧状态),设置循环泵91将出水管42的产水部分循环至导流室1,待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后,出水的水质为:COD<16mg/L,氨氮为<3mg/L,总氮为<4mg/L,总磷为<0.4mg/L,氧氟沙星浓度<4ng/L。
当活性碳纤维部处理效果降低时,可将处理装置内的活性碳纤维部取出进行清理再生,同时将备用的活性碳纤维部可拆卸连接于壳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活性碳纤维部对河湖水进行处理,活性碳纤维部所用的活性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与生物亲和性,活性碳纤维表面丰富的含氧集团有利于生物的迅速附着,且碳纤维直径在10μm左右,在水中散开后具有极高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生物膜系统,从而实现对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吸附,也能够对污水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中的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当活性碳纤维部处理效果降低时,可将处理装置内的活性碳纤维部取出进行再生,同时将备用的活性碳纤维部可拆卸连接于壳体,进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活性碳纤维部能够稳定、连续地运行。由于更换新的活性碳纤维部上生物膜的形成需要磷,与其它同类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处理装置具有一定的磷去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内的供气管与补气管分别设置独立的控制阀与曝气装置,可根据处理效果要求,通过控制其独立的控制阀来控制充气量,使处理装置形成不同功能区域,形成多种处理工艺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工艺适应性强,在非极端条件下可自动调节,保持良好去除效果,无需添加絮凝剂,无须沉淀池,正常工况下不需要进行排泥操作;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无须频繁维护调整工艺参数,活性碳纤维部中的碳纤维通过再生后可再次使用,整体运行成本低。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由隔板分割为导流室、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导流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第二处理室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原水由进水管流入导流室,并由导流室底端流入第一处理室,然后溢流至第二处理室,最后由出水管排出;
所述第二处理室靠近第一处理室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第一处理室的溢流出水在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由第二处理室的底部流入;
所述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分别独立地设置有至少1个活性碳纤维部,所述活性碳纤维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室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第一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一处理室的入水处;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第二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第二处理室的入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导流室与第一处理室的隔板为第一隔板,导流室内的原水由第一隔板的底部流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第一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的隔板为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
第一处理室的出水由溢流口流出,然后在导流板的导流下由导流板的底部流入第二处理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纤维部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与固定支架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固定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还设置有至少1根补气管,所述补气管的出气口位于第二处理室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补气管分别独立的设置有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补气管的出气口分别独立地设置有曝气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用于将出水管的产水部分循环至导流室。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湖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取放活性碳纤维部的出入孔。
CN202021190527.2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8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0527.2U CN213085573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0527.2U CN213085573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5573U true CN213085573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21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052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85573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5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8933B (zh) 水处理器
CN204151131U (zh) 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
CN114956459A (zh) 一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分散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4057352A (zh) 一种循环生物滤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2491500A (zh) 一种分层供氧曝气生物滤池
CN111333271A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4380454A (zh) 一种基于mabr和mbr的tmbr污水处理工艺
CN207699296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CN111138029B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95920U (zh)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的baf系统
CN211226811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0434370C (zh) 复合生物过滤器
CN112939365A (zh) 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3085573U (zh) 一种河湖水处理装置
CN106277593A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0790455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5884008A (zh) 复合生物过滤器
CN214115256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处理组合湿地一体化系统
CN211770845U (zh) 一种医疗废水模块式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711166U (zh) 一种乡镇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35891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11039414B (zh) 一种生物净化系统
CN206219400U (zh) 一种基于蚝壳‑碳纤维‑人工湿地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13012447U (zh) 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17202420U (zh) 一种基于mabr和mbr的tmbr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