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5772U -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5772U
CN213075772U CN202020910886.4U CN202020910886U CN213075772U CN 213075772 U CN213075772 U CN 213075772U CN 202020910886 U CN202020910886 U CN 202020910886U CN 213075772 U CN213075772 U CN 213075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ull
cartridge
anastomat
proxi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08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建
叶艳平
黄斌
张素梅
付丞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 Ltd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08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5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5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5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所述引导件用于引导圆管型吻合器的钉仓组件进入手术部位,包括:引导部,套设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以及拉出部,设置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拉出部的远端侧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侧相连接;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件至少部分可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与所述钉筒脱离。通过该引导件,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减少钉仓组件运动过程中对组织的损伤,对残端组织和组织的粘膜层进行保护,并且不会阻吻合器击发过程,手术操作简单,提升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圆管型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操作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击发组件和设于远端侧的钉仓组件。在手术过程中,将两段需要吻合起来的组织放置在钉砧组件的钉砧和钉仓组件的钉仓之间,调整钉砧和钉仓的距离来逐渐夹紧组织,然后通过操作把手驱动击发组件使得吻合钉在钉砧成型,完成两段组织的吻合连接。
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圆管型吻合器的本体部分,也就是钉筒部分,需要从组织的一端进入组织腔道。例如,在低位直肠手术中,需经肛门进入,由于肛门为一个肌性开口,且处于收缩状态,将直径大的器械插入到肛门比较困难。又如,在胃旁路手术或者胃袖套式手术中,吻合器的本体需要经组织残端进入小肠,并且在小肠中穿行一段距离。由于在手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小肠处于离断状态,且肠壁是贴合在一起的状态,造成圆管型吻合器的钉筒部不容易进入管状组织,同时消化管道内壁为组织粘膜,通常圆管型吻合器在小肠内穿行易对粘膜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在吻合器中,内侧与外侧是相对于吻合器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并且不会阻碍吻合器击发过程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引导件,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钉筒,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部,套设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以及拉出部,设置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拉出部的远端侧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侧相连接;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件至少部分可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与所述钉筒脱离。
可选地,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被所述拉出部拉动而整体朝向所述钉筒的近端侧运动,以使得所述引导部脱离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设有开口,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开口扩大,以使得所述引导部脱离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
可选地,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可于所述撕裂线处分离成位于远端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近端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随所述拉出部向所述钉筒的近端侧运动。
可选地,所述撕裂线沿所述引导部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撕裂线的长度小于所述引导部的周长。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可降解材料,所述引导部在受到外力时可于所述撕裂线处破裂而分离成位于远端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近端侧的第二部分;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第二部分可随所述拉出部向所述钉筒的近端侧运动。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远端侧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侧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拉出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钉仓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钉筒的内部的钉砧拉杆,所述钉砧拉杆的远端侧设置有穿刺部,所述钉砧拉杆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钉砧拉杆的穿刺部穿过所述引导部的远端侧端面,而使得所述引导部形成开口;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钉筒穿过所述引导部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钉筒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视窗,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视窗。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包括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是弹性的或非弹性的。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的外侧面至少部分涂覆有润滑层。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拉出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拉出部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钉筒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拉片,且所述拉片的表面为与所述钉筒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应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圆管型吻合器,包括所述的引导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引导件,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减少钉仓组件运动过程中对组织的损伤,对残端组织和组织的粘膜层进行保护,并且通过向近端侧拉动拉出部,可以带动引导件至少部分与钉筒脱离,从而不会阻碍吻合器击发过程,手术操作简单,提升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一种钉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和钉仓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的远端侧破裂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在引导部中部增加撕裂线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引导件在撕裂线处破裂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在引导部增加开口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实施例引导件 31 第三实施例引导部
11 第一实施例引导部 311 引导部3的远端侧
111 引导部11的远端侧 312 引导部3的近端侧
112 引导部11的近端侧 313 撕裂线
113 第一实施例撕裂线 32 定位部
114 开口 321 定位部的远端侧
12 第一实施例拉出部 322 定位部的近端侧
121 拉出部12的远端侧 33 第三实施例拉出部
122 拉出部12的近端侧 331 拉出部33的远端侧
2 第二实施例引导件 332 拉出部33的近端侧
21 第二实施例引导部 7 钉筒
211 引导部21的远端侧 71 钉筒的远端侧
212 引导部21的近端侧 72 钉筒的近端侧
213 第二实施例撕裂线 73 钉仓面
22 第二实施例拉出部 74 视窗
221 拉出部22的远端侧 8 钉砧拉杆
222 拉出部22的近端侧 81 钉砧拉杆的远端侧
3 第三实施例引导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引导件以及包括该引导件的圆管型吻合器。所述圆管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操作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击发组件和设于远端侧的钉仓组件。手术时,需要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向前运动而到达手术位置,从而与钉砧组件对接。所述引导件用于更好地引导所述钉仓组件进入手术部位。具体地,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部和拉出部,所述引导部套设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用于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和在组织中运动。所述拉出部设置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拉出部的远端侧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侧相连接;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件至少部分可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与所述钉筒脱离, 从而不会阻碍吻合器击发过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引导件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一种钉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钉仓组件包括钉筒 7,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为钉仓面73。如图2~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以及与钉仓组件配合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引导件1包括引导部11和拉出部12,所述引导部11套设于所述钉筒7的外侧,且所述引导部1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即所述引导部1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7的钉仓面73。所述引导部11用于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和在组织中运动。所述拉出部12设置于所述钉筒 7的外侧,且所述拉出部12的远端侧121与所述引导部11的近端侧112 相连接。所述拉出部12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件至少部分可与所述钉筒7脱离,从而不会阻碍吻合器击发过程。
该实施例中的引导件1具有初始状态和脱离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引导件1套设于所述钉筒7的外侧面,且所述引导部1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7的钉仓面73。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后,操作者通过对拉出部12施加朝向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拉力,可以将拉出部12向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拉动,并使得引导部11整体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与钉筒7的钉仓面73脱离,而不会阻碍吻合器的击发,此时引导件1处于脱离状态。进一步将拉出部12向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拉动,可以使得引导部11和拉出部12均与钉筒7脱离。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11和所述拉出部1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引导部11的近端侧112即对应于拉出部12的远端侧121。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11和所述拉出部12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部件,并在所述引导部11的近端侧112和拉出部12的远端侧121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心的方向为轴向,即从吻合器的远端侧到近端侧的方向,或从吻合器的近端侧到远端侧的方向。例如,在图1的视角中,对于钉筒7来说,其远端侧71为上方一侧,近端侧72为下方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一个部件来说,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钉筒7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对于引导件1 来说,在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后,引导件1与组织直接接触的一侧为外侧面。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1包括柔性材料,即所述引导件1至少部分是柔性材料制成的,例如所述引导件1可以采用柔性的橡胶材料、硅胶材料、塑胶材料等。并且所述引导件1的厚度优选比较小,从而减小对钉仓组件的外径的影响,避免因引导件1的存在而引起钉仓组件在组织中运动的困难。例如,引导件1的厚度可以小于0.2毫米,并且进一步可以小于0.1毫米而大于0.01mm。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引导件1也可以采用其他厚度尺寸,而不限于此处列举的范围。引导件1也可以采用柔性织物制成,例如编织物、针织物等,织物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人造纤维材料或采用聚合物挤压法得到的纺丝等。并且引导件1优选采用弹性的织物。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1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非弹性的。在所述引导件1具有弹性时,初始状态下,引导部11套设在钉筒7的外侧时是处于弹性扩张状态的,引导件1箍紧钉筒7,而保持引导件1与钉筒 7在初始状态下的配合稳定性,避免在钉仓组件未运动到手术位置时引导件1意外的脱离。并且由于引导件1是弹性的,引导件1可以可以匹配多个型号的吻合器,生产使用的通配性好。在引导部11和拉出部12是独立的两个部件时,也可以只有引导部11是弹性的。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件1也可以是不具有弹性的,引导部11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钉筒7的外径,在引导件1不具有弹性的实施例中,可以更容易将引导件1整体向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拉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1具有光滑的外侧面,可以减小钉仓组件在组织中运动时,引导件1与组织的摩擦,从而减小对组织的损伤。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件1的外侧面可以至少部分为润滑性的或涂覆有润滑层,以提高对钉仓组件的引导效果,进一步降低引导件1与组织之间的摩擦。所述润滑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水性润滑剂或油性润滑剂涂覆形成。例如对引导件1的外侧面进行亲水性涂层,在使用前,引导件1的外表面蘸水,会变得非常润滑,此技术已经在外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钉仓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钉筒7的内部的钉砧拉杆8,所述钉砧拉杆8的远端侧81 设置有穿刺部。在钉仓组件运动至手术位置之前,所述钉砧拉杆8的远端侧81位于所述钉筒7的内部。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之后,所述钉砧拉杆8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侧方向运动至所述钉砧拉杆8的穿刺部突出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所述钉砧拉杆8的穿刺部穿过所述引导部11的远端侧111端面,而使得所述引导部11的远端侧111端面形成一个开口。此时,操作者向所述拉出部12施加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所述引导部11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钉筒7穿过所述引导部11的开口,从而使得所述引导部11整体朝向钉筒7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即钉仓面73脱离,进入脱离状态。此时,继续向近端侧拉动拉出部12,可以使得引导部11和拉出部 12一起与钉筒7脱离。
如图4和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脱离状态下引导部 11与钉筒7的钉仓面71的脱离,也可以采用在所述引导部11设置有撕裂线的方式。在钉仓组件运动至手术位置之前,所述引导部11的撕裂线处保持连接,即所述引导部11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之后,操作者向近端侧拉动所述拉出部12,所述引导部11在受到所述拉动部12向近端侧的拉力时,于所述撕裂线处破裂而形成开口。继续向近端侧拉动所述拉出部12,所述引导部11随所述拉出部12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钉筒7穿过所述引导部11的开口,从而使得所述引导部11与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即钉仓面73 脱离,进入脱离状态。此时,继续向近端侧拉动拉出部12,可以使得引导部11和拉出部12一起与钉筒7脱离。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撕裂线设置于所述引导部11的远端侧111的外圆周上,并且沿所述引导部11的周向设置。并且,所述撕裂线的长度小于所述引导部11的周长,以使得所述引导件11虽然在所述撕裂线处分离,但不至于将所述引导件11分开成为完全分离的两个部分,而导致引导件11的远端侧111的一部分无法跟随拉出部12向近端侧方向运动。
图5和图6示出了一种将撕裂线113设置在引导部11的侧面的引导件1的结构。同样地,所述撕裂线113沿所述引导部11的周向延伸,并且所述撕裂线113的长度小于所述引导部11的周长。如图6所示,基于初始状态,向近端侧方向拉动拉出部12时,所述引导部11在撕裂线113 处分离而形成一个开口。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钉筒7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视窗74,所述引导部1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视窗74,从而在视窗74位置处为组织提供保护。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11也可以不覆盖所述视窗74,而使得所述视窗74露出于所述引导件1之外。如图2所示,所述拉出部12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钉筒7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拉片,且所述拉片的表面为与所述钉筒7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应的弧面,从而使得所述拉出部12可以与所述钉筒7的外侧面更好地贴合。拉出部12的近端侧 122优选比钉筒7的近端侧71更靠近操作者,从而使得拉出部12更容易被操作者操作。
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引导部 11预设有开口114,所述拉出部12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开口114扩大,以使得所述引导部11脱离所述钉筒7的远端侧端面。所述开口114可以设置在所述引导部11的远端侧111端面,例如所述开口为沿所述钉筒7的周向方向至少环状覆盖所述钉筒远端面,或者为一“一”字型开口,或者为“十”字型开口。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设置于其他位置也是可以的。在所述钉砧拉杆8向吻合器的远端侧运动时,所述钉砧拉杆8的远端侧81穿刺部可以穿过所述开口114。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件2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2包括引导部21和拉出部22,拉出部22包括远端侧221和近端侧222,其远端侧221与引导部21的近端侧212连接。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引导部21包括可降解材料(BP 材料),所述可降解材料(BP材料)符合医疗外科手术的生物相容性要求,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之后,所述引导部21的远端侧211一部分保留在钉筒7上,而引导部21的近端侧212一部分则可以跟随拉出部22 被移除。此处可降解材料可以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或可降解生物材料。例如,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包括聚乳酸、聚乙交酯、聚乙二醇酸、乙二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等或它们的混合物。可降解生物材料可以包括非交联型胶原纤维、粘多糖、生长因子和糖蛋白的片状除抗原动物源细胞外基质材料等。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21的侧面设置有撕裂线213,所述引导部21在受到外力时可于所述撕裂线213处破裂而分离成位于远端侧211的第一部分和位于近端侧212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即为引导部 21的远端侧211到撕裂线213之间的部分,其覆盖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第二部分即为撕裂线213到引导部21的近端侧212的部分,其与拉出部22相连接。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连接至一起的。钉仓组件运动到手术位置之后,所述拉出部22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第二部分可随所述拉出部22向所述钉筒7的近端侧71运动,从而可以与钉筒7脱离,从而进入脱离状态。在吻合器击发时,引导部21的第一部分可随吻合钉一起固定在组织上,由于引导部 21采用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第一部分不会对组织造成损害,并且第一部分可以起到吻合口的加固修补作用,为吻合口处的组织提供足够的强度,或者所述引导部21的第一部分设有医用药剂涂层,具有利于吻合口的生长或者消炎等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部21和拉出部22是一体成型的,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引导部21和拉出部22也可以采用两个独立的部件。在引导件2 的外侧面至少部分可以是润滑性的或涂覆有润滑层。所述润滑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水性润滑剂或油性润滑剂涂覆形成。例如对引导件2的外侧面进行亲水性涂层,在使用前,引导件2的外表面蘸水,会变得非常润滑,此技术已经在外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所述引导件2的厚度优选比较小,从而减小对钉仓组件的外径的影响,避免因引导件2的存在而引起钉仓组件在组织中运动的困难。例如,引导件2的厚度可以小于0.2毫米,并且进一步可以小于0.1毫米而大于 0.01mm。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引导件2也可以采用其他厚度尺寸,而不限于此处列举的范围。
如图9和图10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引导件3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引导件3包括引导部31和拉出部33,拉出部33包括远端侧331和近端侧332。该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引导件3还包括定位部32,所述定位部32的远端侧321与所述引导部31 的近端侧312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部32与所述拉出部33一体成型,定位部32的近端侧322即对应于所述拉出部33的远端侧33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31采用如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可降解材料,所述定位部 32则可以采用如硅胶、橡胶、塑料、柔性织物等柔性材料。该实施例相比于第二实施例来说,降低了引导件的材料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部31包括位于其远端侧311和撕裂线313之间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撕裂线313和其近端侧312之间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覆盖钉筒7的远端侧71端面,第二部分通过定位部32与拉出部33固定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定位部32与引导部31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在引导部31的近端侧312和定位部32的远端侧321之间设置生物相容性的胶水或连接件。
在初始状态下,钉仓组件未到达手术位置之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在钉仓组件到达手术位置之后,操作者向近端侧方向拉动拉出部33,拉出部33通过定位部32拉动第二部分,使得撕裂线313 被拉断,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分离,而使得第二部分可以随定位部32、拉出部33向近端侧方向运动,而进入脱离状态。
该实施例中,引导件3的外侧面至少部分可以是润滑性的或者是涂覆有润滑层的。润滑层可以采用上述的水性润滑剂、油性润滑剂、亲水涂层等。引导件3的厚度也优选比较小,例如为0.01mm~0.2mm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导件,在未使用前,可以单独放置而不安装于吻合器的钉筒部,由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安装,操作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引导件套在钉筒的外侧即可;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吻合器的钉筒部,不需要使用者自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引导件,可以很好地引导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内部,减少钉仓组件运动过程中对组织的损伤,对残端组织和组织的粘膜层进行保护,并且通过向近端侧拉动拉出部,可以带动引导件至少部分与钉筒脱离,从而不会阻碍吻合器击发过程,手术操作简单,提升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引导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钉筒,所述引导件包括:
引导部,套设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以及
拉出部,设置于所述钉筒的外侧,且所述拉出部的远端侧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侧相连接;
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件至少部分可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与所述钉筒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被所述拉出部拉动而整体朝向所述钉筒的近端侧运动,以使得所述引导部脱离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设有开口,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开口扩大,以使得所述引导部脱离所述钉筒的远端侧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设置有撕裂线,所述引导部在受到外力时可于所述撕裂线处破裂而形成开口;
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钉筒穿过所述引导部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沿所述引导部的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的长度小于所述引导部的周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可降解材料,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可于所述撕裂线处分离成位于远端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近端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随所述拉出部向所述钉筒的近端侧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远端侧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侧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拉出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仓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钉筒的内部的钉砧拉杆,所述钉砧拉杆的远端侧设置有穿刺部,所述钉砧拉杆向所述吻合器的远端侧方向运动时,所述钉砧拉杆的穿刺部穿过所述引导部的远端侧端面,而使得所述引导部形成开口;
所述拉出部受到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引导部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侧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钉筒穿过所述引导部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筒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视窗,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视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为弹性的或非弹性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外侧面至少部分涂覆有润滑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拉出部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出部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钉筒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拉片,且所述拉片的表面为与所述钉筒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应的弧面。
15.一种圆管型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件。
CN202020910886.4U 2020-05-26 2020-05-26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Active CN213075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0886.4U CN213075772U (zh) 2020-05-26 2020-05-26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0886.4U CN213075772U (zh) 2020-05-26 2020-05-26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5772U true CN213075772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9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0886.4U Active CN213075772U (zh) 2020-05-26 2020-05-26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5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9051B2 (en) Endoscope hood for mucous membrane resection
JP5322098B2 (ja) 外科用器具のための挿入シュラウド
US7550002B2 (en) Stent delivery device
TWI693059B (zh) 用於模組化磁性接合裝置之施加器之用途
EP2886060B1 (en) EEA abdominal access device
CN110545736B (zh) 腔内手术系统
US20220280190A1 (en) Introduce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13075772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87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89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90U (zh) 辅片固定结构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85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4907520U (zh) 引导组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234546U (zh) 引导装置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84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382681U (zh) 引导组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382680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88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382679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3075774U (zh) 引导装置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3665486U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547055U (zh) 引导装置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2996586U (zh) 引导装置及圆管型吻合器
CN113693662A (zh) 引导件及圆管型吻合器
CN213075773U (zh) 引导装置及圆管型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