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6646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6646U
CN213066646U CN202021561534.9U CN202021561534U CN213066646U CN 213066646 U CN213066646 U CN 213066646U CN 202021561534 U CN202021561534 U CN 202021561534U CN 213066646 U CN213066646 U CN 213066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heating
refrigeration
partition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15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玉哲
王定远
赵鹏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15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6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6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6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温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设有翅片;面加热件,包括隔板,隔板朝向所述翅片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该制冷设备的效果说明。本申请通过设置面加热件,使面加热件的加热膜发热,加热翅片进行化霜,加热膜能够较大范围地对应蒸发器的翅片,能够使蒸发器上的翅片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快速化霜,减少化霜时蒸发器周围的温度波动。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中通常采用风冷结构设计的蒸发器。蒸发是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过程。液态物质在蒸发器中转化为气态的物体。工业上有大量的蒸发器,其中应用于制冷设备的蒸发器是其中一种。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空调的蒸发器的作用是利用液态低温制冷剂在低压下易蒸发,转变为蒸气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目的。它依靠风机强制空气流经箱体内的冷却排管进行热交换,使空气冷却,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蒸发器在制冷过程中容易结霜。以电冰箱中的蒸发器为例,冰箱内的食物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冰箱内空气湿度可能偏大,在蒸发器温度较低时,水蒸气容易在蒸发器表面结霜。当蒸发器表面霜层很薄时,对蒸发器的传热影响不十分明显,但霜层逐渐增厚并使整个蒸发器被霜包住后,就会严重影响蒸发器的传热能力,使箱内温度降不下来。因此,需要对蒸发器进行除霜。有的制冷设备中设置有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加热蒸发器进行化霜,使蒸发器维持换热效率。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蒸发器化霜不均匀,导致蒸发器周围温度波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以解决蒸发器化霜不均匀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设有翅片;面加热件,包括隔板,隔板朝向翅片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的表面呈凹凸状,加热膜贴合隔板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伸入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加热件设置于蒸发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为耐高温隔热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与隔板连接,且内壁设有加热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风道装饰罩板,与制冷设备的侧壁围成容置室;其中,蒸发器和面加热件设置于容置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表面设有疏水涂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设置面加热件,使面加热件的加热膜发热,加热翅片进行化霜,加热膜能够较大范围地对应蒸发器的翅片,能够使蒸发器上的翅片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快速化霜,减少化霜时蒸发器周围的温度波动。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制冷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面加热件和蒸发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翅片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面加热件和蒸发器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蒸发器;11、翅片;12、疏水涂层;20、面加热件;21、隔板;210、凸起;211、凹槽;22、加热膜;23、接线端子;30、接水盘;31、排水口;40、风道装饰罩板;50、容置室;60、箱体;70、送风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制冷设备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制冷设备、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制冷设备、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或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10和面加热件20。其中,蒸发器10设有翅片11;面加热件20包括隔板21,隔板21朝向翅片11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22。
通过设置面加热件20,使面加热件20的加热膜22发热,加热翅片11进行化霜,加热膜22能够较大范围地对应蒸发器10的翅片11,能够使蒸发器10上的翅片11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快速化霜,减少化霜时蒸发器10周围的温度波动。
蒸发器10内流动冷媒,冷媒通过吸热蒸发成为气态。通过冷媒的吸热作用,蒸发器10表面温度降低,实现制冷。为了提升制冷效果,蒸发器10的表面设有翅片11。翅片11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设置,翅片11之间形成通道供气流经过。当气流从翅片11之间通过时,气流的两侧与翅片11进行换热,使气流温度降低。通过设置翅片11能够增大蒸发器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与空气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制冷效果。
当蒸发器10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翅片11表面凝结形成凝露,甚至结霜。当翅片11表面被冷凝水或者霜层覆盖时,翅片11表面与空气的换热过程受到阻碍,蒸发器10的制冷效果下降。设置面加热件20对翅片11进行加热,能够使翅片11温度上升,霜层融化。
面加热件20为板状,当板面朝向蒸发器10的侧面时,能够较大范围的面对蒸发器10,使蒸发器10的多个部位同等效果地接收到面加热件20释放的热量,从而使蒸发器10快速升温,加快化霜。面加热件20的加热覆盖面大,可以与蒸发器10上的各翅片11端面均匀贴合,实现面接触以进行快速热传导。面加热器能够较为均衡地使蒸发器10升温,避免蒸发器10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制冷设备内部局部温度过高以及冷冻室温度波动大,影响冷冻食品保鲜。
面加热件20包括隔板21,隔板21朝向翅片11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22,加热膜22能够升高温度对蒸发器10进行加热。隔板21可以作为加热膜22的一个载体,以固定加热膜22。在实际应用中,可将隔板21固定于制冷设备内部,从而实现加热膜22的固定。可选地,隔板21与蒸发器10之间存在空隙。使隔板21与蒸发器10之间存在空隙,有利于使气流通过,也并不影响加热膜22对蒸发器10的加热。
可选地,加热膜22为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导热膜是一种高导热和高柔性的导热材料,且具有良好的红外热辐射能力。红外辐射式加热为非接触加热,通过热辐射方式将热量施加到霜层表面。红外加热可以穿透待加热物体的一定深度(不小于3cm),可以直接穿透蒸发器10的霜冰厚度(结霜厚度一般小于10mm),有利于实现蒸发器10的快速融霜化霜,减少化霜能耗,减少化霜时间,减少冷冻室化霜时的温度波动,促进冷冻室保鲜。
可选地,石墨烯导热膜为热流密度在0.2W/cm2~5W/cm2的石墨烯复合大功率加热膜22。这样,石墨烯导热膜加热功率较大。在石墨烯导热膜为A4纸大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50W以上加热功率。
可选地,面加热件20为陶瓷加热板或云母加热板。以石墨烯复合导电涂层为例说明如何制作加热板:1)选择耐高温的绝缘板(微晶玻璃板);2)在绝缘板表面处理石墨烯复合导电涂层(石墨烯粉末、碳纳米管、陶瓷涂层、粘结剂按照一定比例分散复合),可以采用喷涂或者刷涂方法,让整个涂层导电面形成一定的电阻效应,在加热板上处理银浆作为导电电极,并引出接线端子23连接电源,根据焦耳效应,通电会产生发热。3)在需要化霜时,通过微控制器来控制继电器或者可控硅的通断,进行加热化霜和停止化霜。
可选地,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一侧或两侧。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一侧能够对蒸发器10进行加热化霜,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两侧,加热效果更强,蒸发器10化霜更快。
结合图1或2所示,可选地,制冷设备包括风道装饰罩板40,风道装饰罩板40与制冷设备的侧壁围成容置室50,蒸发器10设置于容置室50内,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与风道装饰罩板40之间。设置于该位置,面加热件20能够从蒸发器10的一侧进行加热。可选地,面加热件20的隔板21固定于风道装饰罩板40。这样,可以利用风道装饰罩板40将面加热件20的隔板21进行固定,省去增设固定结构,减少空间占用。
可选地,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与制冷设备的侧壁之间。设置于该位置,面加热件20能够从蒸发器10的另一侧进行加热,且面加热件20更靠近制冷设备的侧壁,有利于面加热件20自身的散热。
可选地,面加热件20设置于风道装饰罩板40与蒸发器10之间,以及,蒸发器10与制冷设备的侧壁之间。设置于该位置,面加热件20能够从蒸发器10的两侧进行加热,加快蒸发器10化霜。
可选地,加热膜22为碳纳米管加热膜22或碳纤维加热膜22。这样,能够保证加热功率可以到100W~300W。可选地,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两侧,其中一侧的加热膜22为石墨烯导热膜,另一侧的加热膜22为碳纳米管加热膜22或碳纤维加热膜22。两侧可以设置不同的加热膜22进行加热。可选地,同一隔板21上的不同区域设置加热功率不同的加热膜22。这样,可以根据蒸发器10不同部位的实际温度差别,设置加热功率不同的加热膜22,以使蒸发器10各部位升温后温度相同。
结合图2、3或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1的表面呈凹凸状,加热膜22贴合隔板21的表面。这样,加热膜22的也呈凹凸状,能够增加加热膜2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膜22的加热效果。可选地,隔板21的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凸起能够增加加热膜2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果。可选地,隔板21表面的凸起间距相同,均匀分布。这样,能够对蒸发器10进行均匀加热。可选地,隔板21表面设有多个凹点。凹点能够增加加热膜2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果。
结合图2、3或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1包括交替设置的凹槽211和凸起210。交替设置的凹槽211和凸起210,能够增加隔板21的表面面积,从而增加加热膜2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果。可选地,凸起210和凹槽211为长条状。凸起210和凹槽211形状规则,交替分布,有利于对蒸发器10进行均匀加热。可选地,凸起210和凹槽211的横截面均为矩形。这样,便于在隔板21表面加工出凸起210和凹槽211,并有利于对蒸发器10进行均匀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11伸入凹槽211内。翅片11伸入凹槽211内,凹槽211对翅片11的外周形成包围,能够从翅片11的多个部位对翅片11进行加热,使翅片11快速升温。并且,凸起210能够伸入翅片11之间,与翅片11的距离更近,对翅片11的加热更加彻底。示例性地,隔板21包括交替设置的凹槽211和凸起210,凸起210和凹槽211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翅片11伸入凹槽211内。这样,矩形横截面的凹槽211便于翅片11伸入,矩形横截面的凸起210也更易于伸入到翅片1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两侧。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两侧,能够从蒸发器10的两侧进行加热,加快蒸发器10化霜。示例性地,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10和面加热件20,其中,蒸发器10设有翅片11;面加热件20包括隔板21,隔板21朝向翅片11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22,隔板21的表面呈凹凸状,加热膜22贴合隔板21的表面,隔板21包括交替设置的凹槽211和凸起210;翅片11伸入凹槽211内;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两侧。这样,蒸发器10两侧翅片11分别伸入到面加热件20的凹槽211内,面加热件20对翅片11进行充分换热,使蒸发器10的各翅片11均能温度快速上升,加快化霜。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1为耐高温隔热材料。耐高温隔热材料能够阻止热量穿过隔板21继续传导,这样,避免加热膜22的热量透过隔板21,避免热量传导至制冷设备的其它空间区域,从而降低对制冷设备内部环境温度的影响。
结合图2所示,示例性地,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10和面加热件20,其中,蒸发器10设有翅片11;面加热件20包括隔板21,隔板21朝向翅片11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22,隔板21的表面呈凹凸状,加热膜22贴合隔板21的表面;隔板21为耐高温隔热材料。这样,使加热膜22产生的热量向蒸发器10所在的方向传导,避免热量向制冷设备的其它部位扩散。
示例性地,制冷设备包括:箱体60、蒸发器10、面加热件20和风道装饰罩板40,蒸发器10、面加热件20和风道装饰罩板40设置于箱体60内部,其中,蒸发器10设有翅片11;面加热件20包括隔板21,隔板21朝向翅片11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22;风道装饰罩板40与箱体60围成容置室50,蒸发器10设置于容置室50内,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与风道装饰罩板40之间,隔板21为耐高温隔热材料。这样,能够防止加热膜22产生的热量透过隔板21传递给风道装饰罩板40,避免风道装饰罩板40升温,并避免因风道装饰罩板40升温导致的制冷设备内部温度大幅波动。并且,使加热膜22产生的热量向蒸发器10所在的方向传导,以充分供热。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接水盘30,接水盘3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下方。接水盘30用于盛接化霜后形成的冷凝水。在翅片11表面的霜层融化后,翅片11表面形成冷凝水流,冷凝水流顺着翅片11向下流动,并脱离翅片11,滴落至蒸发器10的下方。通过设置接水盘30,能够盛接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四处流淌对制冷设备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30内壁设有加热膜22。接水盘30内壁设有加热膜22,加热膜22能够对接水盘30进行加热,使掉落在接水盘30上的霜块融化,防止霜块堵塞排水结构,顺畅排出冷凝水。可选地,接水盘30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加热膜22。这样,能够提升对接水盘30的加热效果。
结合图6所示,可选地,接水盘30与隔板21连接。接水盘30与隔板21连接,可以将接水盘30进行固定,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安装隔板21使蒸发器10下方出现接水盘30。可选地,接水盘30与隔板21的下侧边连接,与隔板21形成L型。这样,可以使接水盘30位于蒸发器10的下方。
可选地,接水盘30与隔板21一体成型。这样,便于加工出连接在一起的接水盘30与隔板21。可选地,接水盘30和隔板21均为耐高温隔热材料。这样,能够阻止热量透过接水盘30继续传导,也便于一体成型地加工出接水盘30和隔板21。并且,使热量被包裹在由隔板21和制冷设备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向蒸发器10充分供热。
可选地,接水盘30设有排水口31。冷凝水能够通过排水口31流出接水盘30。排水口31可以连接排水管道,以将冷凝水排出制冷设备。示例性地,接水盘30内壁设有加热膜22,接水盘30设有排水口31。加热膜22能够对接水盘30进行加热,使掉落在接水盘30上的霜块融化,防止霜块堵塞排水口31,使排水口31顺畅排出冷凝水。
示例性地,制冷设备蒸发器10、面加热件20和风道装饰罩板40,其中,蒸发器10设有翅片11;面加热件20包括隔板21,隔板21朝向翅片11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22;风道装饰罩板40与制冷设备的侧壁围成容置室50,蒸发器10设置于容置室50内,面加热件20设置于蒸发器10与风道装饰罩板40之间,隔板21为耐高温隔热材料;制冷设备还包括接水盘30,接水盘3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下方且与隔板21的下侧边连接,为耐高温隔热材料,且内壁设有加热膜22。
耐高温隔热材料能够防止加热膜22产生的热量透过隔板21和接水盘30传递给风道装饰罩板40以及制冷设备的内壁,避免风道装饰罩板40制冷设备的内壁升温,并避免因升温导致的制冷设备内部温度大幅波动。并且,接水盘30内壁设有加热膜22,加热膜22能够对接水盘30进行加热,使掉落在接水盘30上的霜块融化,防止霜块堵塞排水结构,顺畅排出冷凝水。
可选地,接水盘30和隔板21组成L型结构,隔板21与蒸发器10的外表面相贴合,接水盘30的加热膜22表面布置排水槽。有利于水流向排水口31流动。加热膜22加热接水盘30,避免排水口31被蒸发器10落下的冰霜堵塞。可选地,加热膜22压合在接水盘30上,加热膜22可以贴合排水槽底部。可选地,加热膜22外侧设有防水层。这样,避免水流渗入加热膜22,造成加热膜22损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风道装饰罩壳,风道装饰罩壳与制冷设备的侧壁围成容置室50;其中,蒸发器10和面加热件20设置于容置室50内。蒸发器10和面加热件20设置于容置室50内,在面加热件20进行加热时,尽量避免热量扩散至制冷设备的其它空间内,防止制冷设备的温度波动过大,进而影响制冷设备的正常工作。
结合图1所示,可选地,容置室50内设有送风机构70,送风机构70位于蒸发器10的上方。送风机构70能够使气流流动,使气流从上至下穿过蒸发器10,从容置室50下方的出风口排出容置室50。可选地,风道装饰罩壳为耐高温绝热材料。风道装饰罩壳也采用耐高温绝热材料,进一步阻止热量向容置室50外侧扩散,隔热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11表面设有疏水涂层12。疏水涂层12能够对水分进行疏离,使水分难以滞留在翅片11表面,使水流快速向下流动并脱离蒸发器10。这样,在面加热件20加热融化翅片11表面的霜层后,疏水涂层12能够使水流快速向下流动并脱离蒸发器10。疏水涂层12可以延缓蒸发器10结霜,同时可以在蒸发器10化霜时,减小霜层和化霜水与翅片11的粘附力,缩短霜层和化霜水滑落至下侧接水槽时间,提高化霜效率。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为风冷式制冷设备。风冷式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冰箱或冰柜等。
风冷式设备的蒸发器10与气流进行换热,实现对气流的温度调节。在空调、冰箱或是冰柜中设置面加热件20,能够较大范围地覆盖蒸发器10的翅片11,能够使蒸发器10上的翅片11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快速化霜,减少化霜时蒸发器10周围的温度波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设有翅片;
面加热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翅片的一侧表面设有加热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表面呈凹凸状,所述加热膜贴合所述隔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伸入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加热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耐高温隔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内壁设有加热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道装饰罩板,与所述制冷设备的侧壁围成容置室;
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面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表面设有疏水涂层。
CN202021561534.9U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3066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1534.9U CN213066646U (zh)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1534.9U CN213066646U (zh)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6646U true CN213066646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7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1534.9U Active CN213066646U (zh) 2020-07-30 2020-07-30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6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30464A (en) Refrigerator and freezer
CN112097439B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气流除湿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US2592394A (en) Refrigerator defrost product disposal system
CN110411070A (zh) 蒸发单元和具有蒸发单元的冰箱
WO2015029409A1 (ja) 冷蔵庫
CN213066646U (zh) 制冷设备
CN211084550U (zh) 冰箱
CN111197901A (zh) 冰箱及风道结构
CN210425710U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气流除湿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US3037358A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9883126B (zh) 风冷冰箱的制冷系统及风冷冰箱
JP2002062029A (ja) 冷蔵庫
WO2021258819A1 (zh) 冰箱
CN209819992U (zh) 制冷设备
CN112097442B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气流除湿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CN210861909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2097443B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气流除湿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CN111288738A (zh) 一种具有解冻功能的冰箱、解冻存储方法
CN112097444B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气流除湿模块及冷藏冷冻装置
CN211782226U (zh) 冰箱及风道结构
CN220038806U (zh) 蒸发器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18821118U (zh) 一种可防止冰箱化霜水管冻堵的冷凝器
CN111886461A (zh) 冰箱
CN219063813U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和冰箱
CN214371178U (zh) 装有贯流风机的制冷机组及使用其的制冷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