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6113U -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6113U
CN213066113U CN202021471206.XU CN202021471206U CN213066113U CN 213066113 U CN213066113 U CN 213066113U CN 202021471206 U CN202021471206 U CN 202021471206U CN 213066113 U CN213066113 U CN 213066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fire
hole
main fire
fl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12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恩玉
苑善通
方松青
贺立军
王书春
张蒙恩
陈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12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6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6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6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盖及燃烧器,所述火盖包括顶壁、内侧壁、中侧壁以及外侧壁。所述顶壁呈环形;所述内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内端向下延伸,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所述外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外端向下延伸,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所述中侧壁由所述顶壁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壁之间,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主火孔的内气腔,所述外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主火孔的外气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盖用以解决现有外火盖所存在的两环火无法独立调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盖以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烹饪食物,现有燃气灶中的燃烧器大多采用外火盖、内火盖的组合形式,形成的外环火、内环火出火方向相同,且间距较大,在加热时,外环火、内环火之间的区域温度较低,容易导致受热不均。
为此,相关技术中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在外火盖上设置位于外环火、内环火之间的中环火,中环火出火方向与内环火出火方向相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受热不均的影响。但是,外火盖上的两环火共用气道,只能同时调节火力,因而无法适应加热面积多变且需要均匀加热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盖,以解决现有火盖所存在的两环火无法独立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火盖,包括:
顶壁,呈环形;
内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内端向下延伸,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
外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外端向下延伸,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
中侧壁,由所述顶壁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壁之间,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主火孔的内气腔,所述外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主火孔的外气腔。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内稳焰环槽,所述内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内主火孔,所述内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3mm;
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外稳焰环槽,所述外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外主火孔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外主火孔,所述外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外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3mm。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外气腔延伸的凸环,所述外主火孔穿过所述凸环,所述外稳焰环槽、外主火孔在所述凸环内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凸环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稳焰孔,所述稳焰孔、外主火孔沿周向错开布置,所述稳焰孔延伸至所述外稳焰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内气腔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火盖周向分布,所述内主火孔穿过所述凸台,所述内稳焰环槽、内主火孔在所述凸台内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内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内主火孔穿过所述倾斜面,所述内侧壁形成有位于所述倾斜面下方的第一点火孔、第二点火孔,所述第一点火孔、第二点火孔穿过所述凸台连通于所述内气腔。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顶端形成有连通所述内主火孔、外主火孔的传火槽。
进一步地,所述中侧壁的底端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内侧壁、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侧壁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位于所述螺纹孔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以及所述外侧壁的底端平齐。
基于上述的火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其如上所述的的火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盖利用中侧壁将顶壁、内侧壁以及外侧壁所限定出的气腔分隔,形成内气腔、外气腔。在内侧壁上形成有连通内气腔的内主火孔连通,在外侧壁上形成有连通外气腔的外主火孔,通气点火后,形成出火方向不同的内环火、外环火。内环火、外环火在同一火盖上生成,间距较小,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同时,内环火、外环火采用不同的气腔独立供气,可以实现火力的单独控制,能够根据不同的加热场景独立调节火力。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火盖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火盖沿内主火孔的轴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火盖沿外主火孔的轴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顶壁1;传火槽11;
内侧壁2;内主火孔21,内稳焰环槽22;凸台23;第一点火孔24;第二点火孔25;
中侧壁3;螺纹孔31;
外侧壁4;外主火孔41;外稳焰环槽42;凸环43;稳焰孔44;
内气腔A;
外气腔B;
倾斜面C;
第一连接筋5;
第二连接筋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火盖,应用在燃烧器上以稳定火焰,火盖包括顶壁1、内侧壁2、中侧壁3以及外侧壁4。顶壁1呈环形,内侧壁2由顶壁1的内端向下延伸,在内侧壁2上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21,内主火孔21沿出气方向斜向上穿过内侧壁2。外侧壁4由顶壁1的外端向下延伸,在外侧壁4上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41,外主火孔41沿出气方向斜向上穿过外侧壁4,内主火孔21、外主火孔41沿周向错开布置以利于均匀加热。中侧壁3也由顶壁1向下延伸,中侧壁3位于内侧壁2、外侧壁4之间,具体地,中侧壁3可靠近内侧壁2或靠近外侧壁4或位于内侧壁2、外侧壁4的中间位置。利用内侧壁2、中侧壁3限定出连通内主火孔21的内气腔A,利用中侧壁3、外侧壁4限定出连通外主火孔41的外气腔B。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中,内气腔A为内主火孔21供气,外气腔B为外主火孔41供气,内气腔A、外气腔B由中侧壁3隔开,在通气点火后,不仅可形成出火方向不同的内环火、外环火,且由于内环火、外环火在同一火盖上生成,间距较小,能够实现均匀加热。此外,由于内环火、外环火分别采用内气腔A、外气腔B独立供气,因而可以实现火力的单独控制,能够适应加热面积多变且需要均匀加热的场景,可提高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稳定外环火,本实施例在外侧壁4上形成有外稳焰环槽42,外稳焰环槽42由外侧壁4的周面延伸至外主火孔41,外稳焰环槽42、外主火孔41相交,利用外稳焰环槽42将所有的外主火孔41连通。为了便于加工,外稳焰环槽42横向延伸至外主火孔41。为了避免影响传火的同时确保燃烧的稳定性,外稳焰环槽42位于外主火孔41的外端的下方,且外稳焰环槽42的顶端与外主火孔41的外端的底端之间距离h1优选为0.5-3mm,如图4所示。
为了稳定内环火,本实施例在内侧壁2上形成有内稳焰环槽22,内稳焰环槽22由内侧壁2的周面延伸至内主火孔21,内稳焰环槽22、内主火孔21相交,利用内稳焰环槽22将所有的内主火孔21连通。为了便于加工,内稳焰环槽22横向延伸至内主火孔21。为了避免影响传火的同时确保燃烧的稳定性,内稳焰环槽22位于内主火孔21的外端的下方,且内稳焰环槽22的顶端与内主火孔21的外端的底端之间距离h2优选为0.5-3mm,如图3所示。
为了在相同火盖的尺寸的前提下,降低外环回火的发生几率,本实施例在外侧壁4上形成有朝外气腔B延伸的凸环43,如图4所示,外主火孔41斜向穿过凸环43,延长了外主火孔41的长度,减小火焰反向燃烧的可能性。此外,为了提高火盖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外稳焰环槽42延伸至凸环43,外稳焰环槽42与外主火孔41在凸环43内相交。
为了能够将外气腔B内的燃气尽快导入外稳焰环槽42,本实施例在凸环43上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稳焰孔44,稳焰孔44延伸至外稳焰环槽42,利用稳焰孔44将外气腔B与外稳焰环槽42连通,稳焰孔44作为补气通道,能够协助外稳焰环槽42稳定外主火孔41内的火焰。为了加强结构强度的同时避免燃气过快进入外主火孔41,本实施例稳焰孔44与外主火孔41沿周向错开布置,避免燃气过快冲入外主火孔41。
为了在相同火盖的尺寸的前提下,降低内环回火的发生几率,本实施例在内侧壁2形成有朝内气腔A延伸的凸台23,凸台23沿火盖周向分布并与内主火孔21相对应,如图3所示,内主火孔21穿过凸台23,延长了内主火孔21的长度,减小火焰反向燃烧的可能性。此外,为了提高火盖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内稳焰环槽22延伸至凸台23,内稳焰环槽22与内主火孔21在凸台23内相交。
为了利于燃气喷出、提高加热效率,本实施例在顶壁1的内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C,内主火孔21斜向上穿过倾斜面C。为了快速点燃内环火,本实施例内侧壁2上形成有第一点火孔24、第二点火孔25,第一点火孔24、第二点火孔25位于倾斜面C的下方,第一点火孔24、第二点火孔25穿过凸台23连通于内气腔A,并通过内气腔A来间接连通内主火孔21,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内侧壁2上形成有两个第一点火孔24、两个第二点火孔25,两个第一点火孔24位于一个内主火孔21的两侧,两个第二主火孔位于另一个内主火孔21的两侧。在应用到燃烧器时,可将热电偶安装在第一点火孔24处、将点火针安装在第二点火孔25处。
为了实现内主火孔21、外主火孔41之间的火焰传递,本实施例在顶壁1的顶端形成连通内主火孔21、外主火孔41的传火槽11。
为了实现火盖的位置固定,本实施例在中侧壁3的底端形成有螺纹孔31,利于螺纹孔31实现火盖与火盖下方的分气盘螺纹连接。
为了提高火盖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内侧壁2与中侧壁3之间形成有第一连接筋5,在中侧壁3、外侧壁4之间形成第二连接筋6,并将第一连接筋5、第二连接筋6形成在螺纹孔31的相对两侧。
为了便于将火盖与分气盘之间密封连接,本实施例将内侧壁2、中侧壁3以及外侧壁4的底端平齐设置,三者的底端位于同一平面,便于与分气盘配合,方便安装隔热垫。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火盖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的实施例,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火盖,火盖既可以作为燃烧器的内火盖,也可以作为燃烧器的外火盖。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壁,呈环形;
内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内端向下延伸,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
外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外端向下延伸,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
中侧壁,由所述顶壁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壁之间,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主火孔的内气腔,所述外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主火孔的外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内稳焰环槽,所述内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内主火孔,所述内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3mm;
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外稳焰环槽,所述外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外主火孔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外主火孔,所述外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外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外气腔延伸的凸环,所述外主火孔穿过所述凸环,所述外稳焰环槽、外主火孔在所述凸环内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稳焰孔,所述稳焰孔、外主火孔沿周向错开布置,所述稳焰孔延伸至所述外稳焰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内气腔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火盖周向分布,所述内主火孔穿过所述凸台,所述内稳焰环槽、内主火孔在所述凸台内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内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内主火孔穿过所述倾斜面,所述内侧壁形成有位于所述倾斜面下方的第一点火孔、第二点火孔,所述第一点火孔、第二点火孔穿过所述凸台连通于所述内气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顶端形成有连通所述内主火孔、外主火孔的传火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侧壁的底端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内侧壁、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侧壁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位于所述螺纹孔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以及所述外侧壁的底端平齐。
10.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
CN202021471206.X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Active CN213066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1206.XU CN21306611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1206.XU CN21306611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6113U true CN213066113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7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1206.XU Active CN21306611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6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3510U (zh) 燃气灶燃烧器
CN109724077B (zh)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
CN213066113U (zh)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CN109595556B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464428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3119061U (zh) 一种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724084B (zh)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高效燃烧器
CN211450924U (zh) 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1111935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110360566B (zh) 灶具火盖
CN210861099U (zh) 一种具有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CN213453638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220453653U (zh) 一种具有均匀火力的节能型上进风燃烧器
CN214891163U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
CN220436576U (zh) 一种新型外火盖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2815315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728542B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7464430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CN214406036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9222506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0267222U (zh) 一种带凸台式条槽形火孔的分火器
CN11281531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7464431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