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3039U -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3039U
CN213063039U CN202021546348.8U CN202021546348U CN213063039U CN 213063039 U CN213063039 U CN 213063039U CN 202021546348 U CN202021546348 U CN 202021546348U CN 213063039 U CN213063039 U CN 213063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on
pier
joint
mound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63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金
李云雷
陈各辉
徐正炜
黄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15463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3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3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3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包括原木柱以及墩接木柱,所述原木柱刻制有搭接榫头,所述墩接木柱上刻制有与所述搭接榫头形状相适配的墩接榫头,所述搭接榫头和墩接榫头通过横向连接机构以及斜向连接机构拼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采用搭接榫头和墩接榫头相互拼接,加固简单、对结构外观改变小,最大限度保持古建筑原貌,通过横向连接机构以及斜向连接,增强了加固结构的刚度,结构整体性好,稳定性好,有效提高柱抗压、抗剪承载能力,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木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意义重大。但由于受到材料自身缺陷如含水率变化导致翘曲、易燃、蠕变、木节的存在、易腐朽老化等以及外界因素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台风、地震作用、雨水侵蚀、微生物破坏、人为破坏等的影响,使得现存古建筑木结构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木柱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对建筑整体结构安全影响最大,也最容易发生损坏的构件之一,尤其在柱根位置容易因潮湿而导致腐朽。当木柱柱脚腐朽较为严重时,一般采用墩接木料,并加设铁箍的方式进行加固。这种加固方式对古建筑木柱外观改变较大,且铁箍容易造成腐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包括原木柱以及墩接木柱,所述原木柱刻制有搭接榫头,所述墩接木柱上刻制有与所述搭接榫头形状相适配的墩接榫头,所述搭接榫头和墩接榫头通过横向连接机构以及斜向连接机构拼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连接机构包括纤维棒材、从所述搭接榫头的搭接面沿搭接榫头内部横向开设的搭接插孔以及从所述墩接榫头的搭接面沿墩接榫头内部横向开设的墩接插孔,所述纤维棒材的一端插入搭接插孔中,另一端插入墩接插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棒材表面涂覆有胶黏剂,所述墩接插孔内灌注有胶黏剂。
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榫头和/或墩接榫头的搭接面涂覆有胶黏剂。
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插孔和/或墩接插孔的直径为6-12mm。
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插孔和/或墩接插孔的深度为原木柱直径的1/4~1/3。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连接机构包括木梢以及从所述墩接木柱表面沿墩接榫头内部斜向开设的固接插孔,所述木梢穿入所述墩接木柱并固定于所述固接插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接插孔的倾斜度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固接插孔内灌注有胶黏剂。
进一步的,所述固接插孔的深度不超过墩接榫头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搭接榫头和墩接榫头相互拼接,加固简单、对结构外观改变小,最大限度保持古建筑原貌,通过横向连接机构以及斜向连接,增强了加固结构的刚度,结构整体性好,稳定性好,有效提高柱抗压、抗剪承载能力,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剖面示意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中原木柱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中墩接木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木柱;11-搭接榫头;2-墩接木柱;22-墩接榫头;3-横向连接机构;31-纤维棒材;32-搭接插孔;33-墩接插孔;4-斜向连接机构;41-木梢;42-固接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包括原木柱1以及墩接木柱2,所述原木柱1刻制有搭接榫头11,所述墩接木柱2上刻制有与所述搭接榫头11形状相适配的墩接榫头21,所述搭接榫头11和墩接榫头21通过横向连接机构3以及斜向连接机构4拼接在一起,所述横向连接机构3包括纤维棒材31、从所述搭接榫头11的搭接面沿搭接榫头11内部横向开设的搭接插孔32以及从所述墩接榫头21的搭接面沿墩接榫头21内部横向开设的墩接插孔33,所述纤维棒材31的一端插入搭接插孔32中,另一端插入墩接插孔33中,所述斜向连接机构4包括木梢41以及从所述墩接木柱2表面沿墩接榫头21内部斜向开设的固接插孔42,所述木梢41穿入所述墩接木柱2并固定于所述固接插孔42中,在本实施例中,纤维棒材31可以采用碳纤维棒材、芳纶纤维棒材、玻璃纤维棒材或玄武岩纤维棒材,耐腐蚀,木梢41采用与原木柱1相同材质的干燥木棒,且无木节、虫蛀等缺陷,这样整体外观与原木柱相同,保持古建筑原貌,在所述纤维棒材31表面涂覆有胶黏剂,且在所述搭接榫头11和墩接榫头21的搭接面涂覆胶黏剂,在所述墩接插孔33内灌注有胶黏剂,胶黏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将搭接榫头11与墩接榫头21紧密贴合,在墩接木柱2表面斜钻孔至原木柱内部形成固接插孔42,所述固接插孔42的深度不超过墩接榫头21的外径,并在所述固接插孔42内灌注有胶黏剂,例如环氧树脂。
加固时,将原木柱1腐朽部分剔除后,榫接墩接木柱2,选用材质、截面直径与原木柱相同的墩接木柱,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切除原木柱1的腐朽部分;
步骤二:刻制原木柱1与墩接木柱2的搭接段,形成榫头,榫头长度不小于40CM,具体的,在原木柱1刻制搭接榫头11,在墩接木柱2上刻制与所述搭接榫头11形状相适配的墩接榫头21,将搭接段锯刻干净,使得与原木柱1合抱两面能够严密吻合;
步骤三:在所述搭接榫头11的搭接面沿搭接榫头11内部横向开设两个搭接插孔32,在所述墩接榫头21的搭接面沿墩接榫头21内部横向开设两个墩接插孔33,搭接插孔32和墩接插孔33的直径为6~12mm,搭接插孔和墩接插孔的深度为为原木柱1直径的1/4~1/3;
步骤四:根据搭接插孔和墩接插孔尺寸选用纤维棒材,纤维棒材表面涂刷环氧树脂后,一端埋入搭接插孔中;
步骤五:在所述搭接榫头11和墩接榫头21的搭接面涂覆环氧树脂;
步骤六:在所述墩接插孔33内灌注环氧树脂;
步骤七:将所述搭接榫头11和墩接榫头21紧密贴合,且纤维棒材嵌入对应墩接插孔中;
步骤八:在墩接木柱2表面斜钻孔至原木柱内部形成固接插孔42,固接插孔42的倾斜度为30°~60°,固接插孔42的深度不超过墩接榫头21的外径,固接插孔42与搭接面垂直;
步骤九:在所述固接插孔42内灌注环氧树脂,并插入与固接插孔42大小一致木梢41,木梢41的材质与墩接木柱2一致;
步骤十:切去木梢41超出墩接木柱2的表面部分,并打磨。
本实用新型采用搭接榫头和墩接榫头相互拼接,加固简单、对结构外观改变小,最大限度保持古建筑原貌,通过横向连接机构以及斜向连接,增强了加固结构的刚度,结构整体性好,稳定性好,有效提高柱抗压、抗剪承载能力,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木柱以及墩接木柱,所述原木柱刻制有搭接榫头,所述墩接木柱上刻制有与所述搭接榫头形状相适配的墩接榫头,所述搭接榫头和墩接榫头通过横向连接机构以及斜向连接机构拼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机构包括纤维棒材、从所述搭接榫头的搭接面沿搭接榫头内部横向开设的搭接插孔以及从所述墩接榫头的搭接面沿墩接榫头内部横向开设的墩接插孔,所述纤维棒材的一端插入搭接插孔中,另一端插入墩接插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棒材表面涂覆有胶黏剂,所述墩接插孔内灌注有胶黏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榫头和/或墩接榫头的搭接面涂覆有胶黏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插孔和/或墩接插孔的直径为6-12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插孔和/或墩接插孔的深度为原木柱直径的1/4~1/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连接机构包括木梢以及从所述墩接木柱表面沿墩接榫头内部斜向开设的固接插孔,所述木梢穿入所述墩接木柱并固定于所述固接插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插孔的倾斜度为30°~6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插孔内灌注有胶黏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插孔的深度不超过墩接榫头的外径。
CN202021546348.8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Active CN213063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6348.8U CN213063039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6348.8U CN213063039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3039U true CN213063039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7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6348.8U Active CN213063039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3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130A (zh) * 2022-04-06 2022-05-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直榫拼接式木销紧固修复古建筑木柱及修复施工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130A (zh) * 2022-04-06 2022-05-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直榫拼接式木销紧固修复古建筑木柱及修复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2057A (en) Repairing utility poles
Harris et al. The Savill Garden gridshel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N102587579B (zh) 一种空芯层板胶合木圆木柱及制备方法
CN106593002B (zh) 一种古建筑木结构梁柱体系房屋复合加固方法
JPH05331919A (ja) 接合用治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部材の接合方法並びに構造部材間の接合構造
CN213063039U (zh) 一种古建筑木柱巴掌榫墩接加固结构
CN202000685U (zh) 嵌肋加固的古建筑木梁柱
CN103422682A (zh) 一种自复位榫卯节点
CN103422576A (zh) 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的加固与耗能减震装置
CN110469139A (zh) 一种古建木柱墩接的施工方法
CN109610880A (zh) 古建筑二层木柱橔接抬高施工方法
JP4735790B2 (ja) 接合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部材間の接合構造
CN214144849U (zh) 一种新型木柱局部剜补替换加固件
EP0269497B1 (fr) Renforcement d'éléments de charpente par insertion de plaques à haute résistance
CN109083432B (zh) 一种对古建筑乱搭头式椽子与檩节点进行加固修缮方法
CN109162477B (zh) 一种对古建筑乱搭头式檐椽的椽头进行修缮加固的方法
CN206801081U (zh) 一种古建筑十字口斗拱的斗平加固修缮结构
CN109162479A (zh) 一种对古建筑斜搭掌式椽子与檩节点进行加固修缮的方法
CN113279599B (zh) 基于frp筋的残损木柱平头墩接加固方法
CN116290902A (zh) 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212927131U (zh) 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JP3626747B2 (ja) 建築用構成部材の接合構造及び建築用構成部材の接合方法
CN109113362A (zh) 一种对古建筑山面梢檩的檩头进行加固修缮的方法
CN111425005A (zh) 一种古建筑清水面木梁端部墩接方法
CN111946082B (zh) 一种木结构古建筑梁柱榫卯节点加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