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6964U - 一种汽车吸能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吸能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6964U
CN213056964U CN202021795544.9U CN202021795544U CN213056964U CN 213056964 U CN213056964 U CN 213056964U CN 202021795544 U CN202021795544 U CN 202021795544U CN 213056964 U CN213056964 U CN 213056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end plate
rear end
energy
absorb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55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浩
刘雪霞
庞新
江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955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6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6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6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节省材料、满足轻量化要求、强度要求和碰撞要求的汽车吸能盒。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由铝制的吸能盒主体和铝制的后端板组成,所述吸能盒主体焊接固定于后端板的中部,后端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前纵梁连接的螺栓安装孔,关键在于所述后端板的边缘厚度小于中部的厚度。上述后端板的中部厚度较厚,可以提供较强的结构强度,以满足吸能盒的强度要求,而后端板的边缘厚度较薄,用于与前纵梁连接,此处的结构强度要求较低,通过削减厚度可以减少所用的材料量,降低成本,吸能盒主体与后端板均为铝材制成,具体可以利用高强度的6系铝材挤压成型,在碰撞过程中吸能效果好,同时可实现轻量化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吸能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
背景技术
为降低碰撞给车内乘客带来的伤害,必须在汽车上设置吸能盒,一般来说,吸能盒位于汽车前防撞梁与前纵梁之间,吸能盒的后端板与前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为提高轻量化水平,目前吸能盒的主体为铝型材件,而吸能盒的后端板采用冲压铝板件,吸能盒的主体与后端板焊接固定,整个后端板的厚度均匀,在满足吸能盒的强度要求时,后端板边缘以用于与前纵梁连接的位置就会强度过剩,造成材料的浪费,而在满足后端板边缘的强度要求时,后端板中部的强度又无法满足吸能盒的强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节省材料、满足轻量化要求、强度要求和碰撞要求的汽车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由铝制的吸能盒主体和铝制的后端板组成,所述吸能盒主体焊接固定于后端板的中部,后端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前纵梁连接的螺栓安装孔,关键在于所述后端板的边缘厚度小于中部的厚度。
上述后端板的中部厚度较厚,可以提供较强的结构强度,以满足吸能盒的强度要求,而后端板的边缘厚度较薄,用于与前纵梁连接,此处的结构强度要求较低,通过削减厚度可以减少所用的材料量,降低成本,吸能盒主体与后端板均为铝材制成,具体可以利用高强度的6系铝材挤压成型,在碰撞过程中吸能效果好,同时可实现轻量化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板的中部设有镂空部,镂空部的轮廓小于吸能盒主体端部的轮廓。镂空部避开了吸能盒主体端部的位置,并不会影响吸能盒主体端部与后端板的连接,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整体重量和材料量。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板的前端面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镂空部的边缘相接,另一端延伸至后端板的边缘,并位于相邻螺栓安装孔之间;所述吸能盒主体的端部设有与加强筋位置对应的缺口。上述加强筋提高了后端板镂空部至边缘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又不会影响后端板与吸能盒主体的焊接,以及后端板与前纵梁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提高吸能盒的吸能性能,本实用新型对吸能盒主体的结构做了以下两种改进:
1、所述吸能盒主体由吸能筒和位于吸能筒内的吸能板构成,所述吸能板的两侧与吸能筒的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吸能筒内有多层吸能板,每层吸能板中有多块吸能板并由前至后间隔设置,同层中的吸能板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
2、所述吸能盒主体由吸能筒和位于吸能筒内的吸能网格构成,吸能网格与吸能筒一体制成,所述吸能网格的密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
上述两种吸能盒通过其内部的吸能结构的改进,使吸能盒主体的结构强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这样就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实现逐渐溃缩的功能,有利于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盒在实现轻量化和减少材料用量的同时,保证了吸能盒整体的强度,并使吸能盒的吸能结构更加合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汽车吸能盒的整体分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后端板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后端板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吸能盒本体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中上方为汽车前方方向)。
图5是实施例2的后端板的正视图。
附图标示:1、吸能盒主体;11、吸能筒;12、吸能板;2、后端板;3、螺栓安装孔;4、镂空部;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节省材料、满足轻量化要求、强度要求和碰撞要求的汽车吸能盒。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吸能盒由铝制的吸能盒主体1和铝制的后端板2组成,所述吸能盒主体1焊接固定于后端板2的中部,如图2、3所示,后端板2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前纵梁连接的多个螺栓安装孔3,后端板2的边缘厚度小于中部的厚度,后端板2的中部设有镂空部4,镂空部4的轮廓小于吸能盒主体1端部的轮廓。
上述后端板2的中部厚度较厚,可以提供较强的结构强度,以满足吸能盒的强度要求,而后端板2的边缘厚度较薄,用于与前纵梁连接,此处的结构强度要求较低,通过削减厚度可以减少所用的材料量,降低成本,吸能盒主体1与后端板2均为铝材制成,具体可以利用高强度的6系铝材挤压成型,在碰撞过程中吸能效果好,同时可实现轻量化目标。上述镂空部4避开了吸能盒主体1端部的位置,并不会影响吸能盒主体1端部与后端板2的连接,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整体重量和材料量。
在本实施例中,吸能盒主体1由吸能筒11和位于吸能筒11内的吸能板12构成,所述吸能板12的两侧与吸能筒11的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吸能筒11内有多层吸能板12,每层吸能板中有多块吸能板12并由前至后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同层中的吸能板12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通过吸能板12结构的改进,使吸能盒主体1的结构强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这样就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实现逐渐溃缩的功能,有利于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后端板2的前端面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的一端与镂空部4的边缘相接,另一端延伸至后端板2的边缘,并位于相邻螺栓安装孔3之间;所述吸能盒主体1的端部设有与加强筋5位置对应的缺口。上述加强筋5提高了后端板2镂空部4至边缘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又不会影响后端板2与吸能盒主体1的焊接,以及后端板2与前纵梁之间的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汽车吸能盒,由铝制的吸能盒主体和铝制的后端板组成,所述吸能盒主体焊接固定于后端板的中部,后端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前纵梁连接的螺栓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的边缘厚度小于中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的中部设有镂空部,镂空部的轮廓小于吸能盒主体端部的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的前端面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镂空部的边缘相接,另一端延伸至后端板的边缘,并位于相邻螺栓安装孔之间;所述吸能盒主体的端部设有与加强筋位置对应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主体由吸能筒和位于吸能筒内的吸能板构成,所述吸能板的两侧与吸能筒的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吸能筒内有多层吸能板,每层吸能板中有多块吸能板并由前至后间隔设置,同层中的吸能板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主体由吸能筒和位于吸能筒内的吸能网格构成,吸能网格与吸能筒一体制成,所述吸能网格的密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加。
CN202021795544.9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吸能盒 Active CN213056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5544.9U CN213056964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吸能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5544.9U CN213056964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吸能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6964U true CN21305696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5544.9U Active CN213056964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吸能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6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0872B2 (en) Vehicle bumper bea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 bumper beam
US10065587B2 (en) Multi-layer energy absorber
CN111994026B (zh) 改善结构强度和吸能效果的改性材料汽车防撞梁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13649732U (zh) 门槛梁和车辆
CN207631181U (zh) 一种用于小型汽车的铝合金防撞梁
CN213056964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US20040135384A1 (en) Bumper assembly
CN103786791A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KR101313667B1 (ko) 경량 및 충격완화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경사리브를 구비한 크래쉬박스
CN209795397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及其车辆
CN210760616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17864004U (zh)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845942A (zh) 一种钢板拼焊的汽车横梁
CN217100177U (zh) 门槛梁及车辆
CN110843711A (zh) 汽车防撞梁及其加工方法
US20230145164A1 (en) Vehicle Floor System
AU2022424063A1 (en)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215706153U (zh) 一种轻量化复合材料汽车防撞梁总成
CN212921411U (zh) 一种客车前碰撞吸能盒结构及客车
CN211592476U (zh) 汽车防撞梁
CN210047432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分体式汽车防撞梁
JP611268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12874459A (zh) 一种吸能盒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2605437U (zh) 一种铝合金前纵梁结构及氢能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