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3646U -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3646U
CN213043646U CN202022181489.0U CN202022181489U CN213043646U CN 213043646 U CN213043646 U CN 213043646U CN 202022181489 U CN202022181489 U CN 202022181489U CN 213043646 U CN213043646 U CN 213043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photovoltaic
baffle
bending
horizonta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14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久
吴中荣
李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14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3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3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3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流板和光伏系统,导流板用于导流经过光伏组件背面的气流,导流板包括本体,本体沿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弯曲为流线形,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对设置;光伏系统包括配重支架、光伏组件和导流板,光伏组件倾斜设置于配重支架上,本体设于光伏组件的背面,本体的朝向其弯曲方向的一侧背离光伏组件,用于导流经过光伏组件背面的气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本体的朝向弯曲方向的一侧会将经过其表面的风导流至其他方向,以减小光伏组件受到的风载荷,相应地,就可以减小光伏系统的配重结构的配重质量,以降低配重结构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了光伏系统的应用成本。

Description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也迅速发展,太阳能以其资源量丰富、分布广泛和清洁无污染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光伏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光伏系统中,光伏系统主要应用在混凝土屋面上,由于不可以破坏原有的混凝土屋面,因此光伏发电系统就要增加水泥墩或其他配重结构来抵抗风载荷,以保证光伏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光伏系统被风吹翻,然而增加配重的方式很不方便,并且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流板,旨在减小光伏系统的应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流板,用于导流经过光伏组件背面的气流,所述导流板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沿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弯曲为流线形,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本体具有柔性。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风孔。
优选地,所述消风孔均匀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消风孔为圆孔。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还包括:
弯折条,所述弯折条为所述第一端部弯折而成;
横条,所述横条固设于所述弯折条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所述横条与所述弯折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横条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之间,所述横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cm。
优选地,所述横条具有柔性。
优选地,所述导流部还包括:
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固设于所述第二端部;
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固设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段的自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至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包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导流板;
配重支架;
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倾斜设置于所述配重支架上,所述本体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面,所述本体的朝向其弯曲方向的一侧背离所述光伏组件,用于导流经过所述光伏组件背面的气流。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向上倾斜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向下倾斜的一端贴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当风经过光伏组件的背面时,由于本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设置,本体沿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弯曲为流线形,因此本体的朝向弯曲方向的一侧会将经过其表面的风导流至其他方向,以减小光伏组件受到的风载荷,相应地,就可以减小光伏系统的配重结构的配重质量,以降低配重结构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了光伏系统的应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导流板 11 本体
111 第一端部 112 第二端部
113 消风孔 12 弯折条
13 横条 14 第一弯折段
15 第二弯折段 2 配重支架
3 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流板,用于导流经过光伏组件3背面的气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导流板包括本体11,本体11沿其第一端部111至第二端部112弯曲为流线形,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相对设置。
当气流流动时,就会形成风,风在经过倾斜的光伏组件3时,光伏组件3就会受到较大的风载荷,风载荷过大则会吹翻光伏组件3,从而影响了光伏系统的正常发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当风经过光伏组件3的背面时,由于本体11的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相对设置,本体11沿其第一端部111至第二端部112弯曲为流线形,因此本体11的朝向弯曲方向的一侧会将经过其表面的风导流至其他方向,以减小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相应地,就可以减小光伏系统的配重结构的配重质量,以降低配重结构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了光伏系统的应用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本体11具有柔性,当风经过光伏组件3的背面时,柔性的本体11就会受到较大的风载荷而发生相应的形变,发生形变的本体11可以更好地导流经过其表面的风,从而进一步减小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从而减小光伏组件3的配重结构的配重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本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风孔113,当风经过光伏组件3的背面时,消风孔113会产生虹吸作用,将一部分风导流使其通过消风孔113,而通过消风孔113的则风无法对光伏组件3产生较大的风载荷,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
可以理解地,适当地增加消风孔113的数量,可以导流更多的风,使得通过消风孔113的风无法对光伏组件3产生较大的风载荷,以提高消风孔113的导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消风孔113均匀设置于本体11上,以尽量提高每个消风孔113的虹吸作用,最大程度的导流更多的风,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小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避免消风孔113分布不均匀时,导致消风孔113对风的导流总量减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消风孔113为圆孔,圆孔加工方便,加工成本低,从而能降低导流板1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消风孔113还可以为三角孔、方孔和椭圆孔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导流板1还包括弯折条12和横条13,弯折条12为第一端部111弯折而成,弯折条12与光伏组件3的端面贴合,以减小导流板1的无效利用面积,减低导流板1的制造成本;横条13固设于弯折条12的远离第一端部111的一端,横条13与弯折条12的连接处位于横条13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之间,横条1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cm。通过弯折条12可以使得横条13伸出光伏组件3的正面,以遮蔽光伏系统的部分支架(即檩条),而至少10cm宽的横条13,致使鸟类的爪子无法抓取,以达到驱鸟的目的,避免鸟类停留在光伏系统上而留下鸟粪,影响光伏组件3的能量吸收;并且横条13与弯折条12的连接处位于横条13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以避免产生适合鸟类抓取的抓取位置,从而提高了驱鸟效果。
具体地,弯折条12、横条13和本体11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横条13具有柔性,当鸟类抓取具有柔性的横条13时,横条13受到鸟类爪子的压力而发生形变,使得鸟类无法抓稳横条13,从而提高横条13的驱鸟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导流部还包括第一弯折段14和第二弯折段15,第一弯折段14固设于第二端部112,第一弯折段14与光伏组件3的端面贴合,第二弯折段15固设第一弯折段14的远离第二端部112的一端,并朝向第一端部111设置,第二弯折段15的自靠近本体11的一侧至远离本体11的一侧朝向第一端部111倾斜,以使第一弯折段14和第二弯折段15形成虹吸片,对光伏组件3的表面产生虹吸作用。当雨水冲刷光伏组件3或人工清洗光伏组件3表面的异物(如灰尘)时,光伏组件3会阻止携带异物的水往低处流,而第一弯折段14和第二弯折段15形成的虹吸片则会形成虹吸作用,将携带异物的水排出,以快速清除光伏组件3表面的水和异物。
具体地,第一弯折段14、第二弯折段15、本体11、弯折条12和横条13一体成型。
优选地,导流板1为低密度聚乙烯板(high pressure-low densitypolyethylene,HP-LDPE,简写为LDPE)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板(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EVA)。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光伏系统包括配重支架2、光伏组件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导流板1,光伏组件3倾斜设置于配重支架2上,本体设11于光伏组件3的背面,本体11的朝向其弯曲方向的一侧背离光伏组件3,用于导流经过光伏组件3背面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通过导流板1对经过其表面的风导流作用,减小了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以便于相应的减小配重支架2的配重质量,从而降低光伏系统的制造成本;在配重支架2的质量减小后,还方便用户组装光伏系统,减轻了用户对配重支架2的运输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端部111与光伏组件3的向上倾斜的一端贴合,第二端部112与光伏组件3的向下倾斜的一端贴合,以从风刚开始经过光伏组件3时,就能减小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从而进一步减小光伏组件3受到的风载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流板,用于导流经过光伏组件背面的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沿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弯曲为流线形,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柔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风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风孔均匀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风孔为圆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还包括:
弯折条,所述弯折条为所述第一端部弯折而成;
横条,所述横条固设于所述弯折条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所述横条与所述弯折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横条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之间,所述横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c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具有柔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还包括:
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固设于所述第二端部;
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固设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段的自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至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倾斜。
9.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导流板;
配重支架;
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倾斜设置于所述配重支架上,所述本体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面,所述本体的朝向其弯曲方向的一侧背离所述光伏组件,用于导流经过所述光伏组件背面的气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向上倾斜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向下倾斜的一端贴合。
CN202022181489.0U 2020-09-27 2020-09-27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Active CN213043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1489.0U CN213043646U (zh) 2020-09-27 2020-09-27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1489.0U CN213043646U (zh) 2020-09-27 2020-09-27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3646U true CN213043646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1489.0U Active CN213043646U (zh) 2020-09-27 2020-09-27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3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0004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用整流架台
JP5633498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
CN213043646U (zh) 导流板及光伏系统
EP2610922A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frame thereof
US20050263181A1 (en) Photovoltaic cooling frame
JP471214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JPS59175168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設置構造
CN211008949U (zh) 一种风电叶片降噪后缘结构
CN216774654U (zh) 一种水库光伏电站搭设支架
CN208143183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晶硅电池支架
CN212431217U (zh) 一种耐冲击的采光型通风器
JP2798762B2 (ja) 屋根設置型太陽電池装置
CN21371789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设备
CN216356641U (zh) 加速彩钢板屋顶光伏板背部空气流速的送风机构
CN218844486U (zh) 一种强化聚风式风力发电系统
CN218276536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光伏板固定支架
CN218264477U (zh)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CN212485860U (zh) 一种固定式低压柜
CN21517535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排烟通风管道
CN214366527U (zh) 一种风电叶片降噪装置
CN216409146U (zh) 一种空调排风百叶窗
CN212573352U (zh) 一种高效率散热型散热底座
CN209817287U (zh) 一种用于光伏瓦系统安装的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CN217109816U (zh) 空调室外机与太阳能板一体化安装装置
CN214674982U (zh) 一种坡屋顶光伏瓦冷却系统的气流通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after: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UNGROW RENEWABLE ENERGY SCI. & 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