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3017U -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3017U
CN213043017U CN202021883500.1U CN202021883500U CN213043017U CN 213043017 U CN213043017 U CN 213043017U CN 202021883500 U CN202021883500 U CN 202021883500U CN 213043017 U CN213043017 U CN 213043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connector
current collector
section
utmos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35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大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835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3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3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3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上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以及连接于极耳本体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供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采用上述极耳的软包电芯可有效避免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屑;同时可有效扩大焊接功率的控制范围,更便于对焊接功率进行控制;另外还可通过第一连接体的各第一观测孔或第二连接体的各第二观测孔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从而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有效提高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

Description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电芯中的极耳一般通过焊接方式与集流体相连接。
当焊头直接作用在集流体时,由于集流体的厚度较小,集流体容易产生金属屑,一旦金属屑进入软包电芯内部,会导致软包电芯自放电增大,严重时金属屑更会刺穿软包电芯的铝塑膜,引发软包电芯的短路起火事故,导致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下降;而且难以对焊机的焊接功率进行控制,若焊接功率过大,集流体容易断裂,导致集流体与极耳无法有效连接;若焊接功率过小,集流体与极耳之间容易出现虚焊现象,使集流体与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内阻增大,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集流体与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温度过高,给软包电池带来安全隐患;
当焊头直接作用在极耳时,由于极耳将集流体遮挡,即使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也难以察觉,导致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下降,给软包电池的整体外观带来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软包电芯中的极耳与集流体进行焊接时容易产生金属屑、焊接功率难以控制以及焊接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耳,用于与软包电芯的集流体相连接,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极耳还包括连接于极耳本体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供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软包电芯的集流体插入极耳的连接间隙内,并且,将集流体与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焊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覆盖在集流体的相对两表面上,使焊头只能作用在第一连接体或第二连接体上,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共同起到对集流体的有效保护作用,可避免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屑,从而有效防止软包电芯发生短路起火事故,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可有效扩大焊接功率的控制范围,可采用较大的焊接功率对极耳和集流体进行焊接,有效避免极耳与集流体之间出现虚焊现象,但也不会导致集流体出现断裂的情况;另外,在焊接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连接体的各第一观测孔或第二连接体的各第二观测孔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当集流体的位置偏离第一连接体的某一侧部或第二连接体的某一侧部时,可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保持集流体的相对两侧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或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对齐,有效提高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保证软包电池的外观性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极耳上开设有均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三观测孔和第四观测孔,第三观测孔设于第一连接体与极耳本体的连接处,第四观测孔设于第二连接体与极耳本体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过程中可通过极耳的第三观测孔或第四观测孔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以确认集流体是否完全插入极耳的连接间隙内,若集流体没有完全插入极耳的连接间隙内,可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更有效地保证软包电池的外观性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缓冲段和与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一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极耳本体与第一连接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软包电芯进行封装过程中,第一连接体的第一缓冲段可有效缓冲极耳所受到拉扯力,从而有效避免极耳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出现撕裂的情况,保证软包电芯的质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保证第一缓冲段的缓冲性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缓冲段和与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第二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极耳本体与第二连接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包电芯在封装过程中,第二连接体的第二缓冲段可有效缓冲极耳所受到拉扯力,从而有效避免极耳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出现撕裂的情况,保证软包电芯的质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保证第二缓冲段的缓冲性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保证第一连接体能够对集流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一连接体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的能量密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体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保证第二连接体能够对集流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二连接体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的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软包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芯本体设有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
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采用上述极耳;
正极集流体插入正极极耳的连接间隙内且与正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连接;
负极集流体插入负极极耳的连接间隙内且与负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连接。
由于上述软包电芯采用了上述极耳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软包电芯。
由于上述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软包电芯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软包电芯中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极耳的仰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软包电芯,11、电芯本体,111、正极集流体,112、负极集流体,12、极耳,121、极耳本体,122、第一连接体,1221、第一观测孔,1222、第一缓冲段,1223、第一连接段,123、第二连接体,1231、第二观测孔,1232、第二缓冲段,1233、第二连接段,124、连接间隙,125、第三观测孔,126、第四观测孔,127、结构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极耳12,用于与软包电芯10的集流体相连接,极耳12包括极耳本体121,以及连接于极耳本体121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之间形成用于供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124,第一连接体122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124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1221,第二连接体123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124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1231。
上述极耳12通过将软包电芯10的集流体插入极耳12的连接间隙124内,并且,将集流体与极耳12的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相焊接,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分别覆盖在集流体的相对两表面上,使焊头只能作用在第一连接体122或第二连接体123上,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共同起到对集流体的有效保护作用,可避免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屑,从而有效防止软包电芯10发生短路起火事故,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可有效扩大焊接功率的控制范围,可采用较大的焊接功率对极耳12和集流体进行焊接,有效避免极耳12与集流体之间出现虚焊现象,但也不会导致集流体出现断裂的情况;另外,在焊接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连接体122的各第一观测孔1221或第二连接体123的各第二观测孔1231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当集流体的位置偏离第一连接体122的某一侧部或第二连接体123的某一侧部时,可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保持集流体的相对两侧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体122的相对两侧部或第二连接体123的相对两侧部对齐,有效提高极耳12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保证软包电池的外观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12与集流体的焊接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和热压焊接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极耳12上开设有均与连接间隙124相连通的第三观测孔125和第四观测孔126,第三观测孔125设于第一连接体122与极耳本体121的连接处,第四观测孔126设于第二连接体123与极耳本体121的连接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过程中可通过极耳12的第三观测孔125或第四观测孔126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以确认集流体是否完全插入极耳12的连接间隙124内,若集流体没有完全插入极耳12的连接间隙124内,可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极耳12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更有效地保证软包电池的外观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所示,第一连接体122包括第一缓冲段1222和与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223,第一缓冲段122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极耳本体121与第一连接段1223。在软包电芯10进行封装过程中,第一连接体122的第一缓冲段1222可有效缓冲极耳12所受到拉扯力,从而有效避免极耳12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出现撕裂的情况,保证软包电芯10的质量。
具体地,请结合图2所示,为有效保证第一缓冲段1222的缓冲性能,第一缓冲段1222呈圆弧结构,当然,第一缓冲段1222还可采用其它缓冲结构,如波浪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所示,第二连接体123包括第二缓冲段1232和与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233,第二缓冲段123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极耳本体121与第二连接段1233。软包电芯10在封装过程中,第二连接体123的第二缓冲段1232可有效缓冲极耳12所受到拉扯力,从而有效避免极耳12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出现撕裂的情况,保证软包电芯10的质量。
具体地,请结合图2所示,为有效保证第二缓冲段1232的缓冲性能,第二缓冲段1232呈圆弧结构,当然,第二缓冲段1232还可采用其它缓冲结构,如波浪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122的厚度为100μm~400μm,如100μm、200μm或400μm。通过将第一连接体122的厚度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可保证第一连接体122能够对集流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一连接体122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10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10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体123的厚度为100μm~400μm,如100μm、200μm或400μm。通过将第二连接体123的厚度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可保证第二连接体123能够对集流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二连接体123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10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10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极耳本体121的厚度为200μm~800μm,如200μm、500μm或800μm。一方面可保证极耳本体12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极耳本体121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10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10的能量密度。
请结合图1所示,一种软包电芯10,包括电芯本体11、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芯本体11设有正极集流体111和负极集流体112,可以理解为,前述集流体可分为正极集流体111和负极集流体112;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采用上述极耳12;正极集流体111插入正极极耳的连接间隙124内且与正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相连接;负极集流体112插入负极极耳的连接间隙124内且与负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122和第二连接体123相连接。
由于上述软包电芯10采用了上述极耳12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极耳12的极耳本体121上设有结构胶127,软包电芯10还包括用于包裹电芯本体11的铝塑膜,铝塑膜将电芯本体11包裹后,正极极耳上的结构胶127与铝塑膜的一端相粘接,负极极耳上的结构胶127与铝塑膜的另一端相粘接,从而使软包电芯10的两端得到有效密封。
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软包电芯10。
由于上述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软包电芯10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用于与软包电芯的集流体相连接,所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极耳本体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所述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开设有均与所述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三观测孔和第四观测孔,所述第三观测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极耳本体的连接处,所述第四观测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极耳本体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缓冲段和与所述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极耳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缓冲段和与所述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极耳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9.一种软包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电芯本体设有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极耳;
所述正极集流体插入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间隙内且与所述正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连接;
所述负极集流体插入所述负极极耳的连接间隙内且与所述负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连接。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电芯。
CN202021883500.1U 2020-08-31 2020-08-31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Active CN213043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3500.1U CN213043017U (zh) 2020-08-31 2020-08-31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3500.1U CN213043017U (zh) 2020-08-31 2020-08-31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3017U true CN213043017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3500.1U Active CN213043017U (zh) 2020-08-31 2020-08-31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3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520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led battery
EP1876668A2 (en) Sheet-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2018321B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JP4759075B2 (ja) 密閉型電池及び該密閉型電池を備える車両
CN216958437U (zh) 一种电芯连接片及单体电池
WO2018157624A1 (zh) 电芯
CN205141031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电子香烟
CN118156736B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CN102903882B (zh) 端子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端子连接结构的电路装置
CN213043017U (zh)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KR20180069063A (ko) 얇은 금속 호일 패키징을 갖는 전기화학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4885310U (zh) 一种具有h型叠片结构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17983404U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的焊接结构
CN213340432U (zh) 负极极片及使用该负极极片的电池、物体
CN214588909U (zh) 一种极片及含该极片的电极组件
CN112968219A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JP2017017085A (ja) 電極ユニットの超音波溶接方法
JP4688305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
CN207272422U (zh) 极耳超焊机
KR101384733B1 (ko) 보호회로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CN214043926U (zh) 一种极耳结构及锂电池
CN219267719U (zh) 一种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04809305U (zh) 软包装二次电池
CN221328048U (zh) 电连接片和电芯
CN213636227U (zh) 一种带辅极耳极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