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7509U -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7509U
CN213037509U CN202021258122.8U CN202021258122U CN213037509U CN 213037509 U CN213037509 U CN 213037509U CN 202021258122 U CN202021258122 U CN 202021258122U CN 213037509 U CN213037509 U CN 213037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cavity
air
r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81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Luqu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Luqu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Luqu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an Luqu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81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7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7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7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曝气增氧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该包括浮体、电机和鼓风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浮体的上表面,且电机的输出轴处装设有旋转轴。该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块进行旋转,以此带动扇叶对曝气盘的微孔处进行水体搅拌作业,将曝气盘的微孔处的水体进行搅动形成缝隙,气体所遇到的阻力下降,以此降低微孔出气不畅的几率,进而增强曝气效果,同时设置有供气机构,鼓风机向第一空腔内供入气体,然后在经过环形通口进入的第二空腔的内部,对曝气盘进行供气,且供气环和连接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曝气盘旋转造成供气管道相互缠绕的问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曝气增氧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为了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产量,改善水质和生态系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往往会在水域中安装增氧机来提高水中的氧气溶解度,满足鱼群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溶氧度,目前提高水体溶氧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曝气增氧和增氧剂增氧,其中以曝气增氧为主要方法,曝气增氧又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两种,机械曝气就是叶轮、水车、射流式等,通过搅动水,造成水与气体的界面接触,只能解决上层水体的增氧,并且气液接触界面断续,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从噪音方面,机械曝气直接放在水上,拍打水的声音很大,影响水生物的正常生长,鼓风曝气是通过管道将风机输送的空气通入水底,从水底进行曝气,可以让溶解氧分布在整个水体,而鼓风曝气中又以微孔管道增氧效果最好,即通过深入水下的管道上的微孔产生微小的气泡,且气泡非常微小那么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也就大,气泡升起速度慢,接触时间就长,这样气体中的氧就更充分,更容易溶解于水中。
但是目前的微孔曝气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增氧盘沉入水底后可能造成透气孔出气不畅的问题,由此造成了微孔出气不够均匀,影响曝气增氧效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该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块进行旋转,以此带动扇叶对曝气盘的微孔处进行水体搅拌作业,将曝气盘的微孔处的水体进行搅动形成缝隙,气体所遇到的阻力下降,以此解决了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包括浮体、电机和鼓风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浮体的上表面,且电机的输出轴处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方装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由螺旋形绕制的增氧管构成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抬升的盘状结构,且曝气盘的增氧管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微孔,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装设有供气机构;
所述供气机构包括供气环,所述供气环的顶部装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和供气环均套接在旋转轴的外部,且连接环的内表面与旋转轴的外表面之间存在空间,所述供气环内表面与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与供气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连接环的顶部与浮体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供气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的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均为环形结构,且第二空腔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通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通过环形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装设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二空腔与曝气盘的最上端的增氧管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与鼓风机的出风口之间装设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一空腔与鼓风机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旋转块的圆周面装设有多个扇叶。
优选的,多个所述扇叶在旋转块的圆周面呈均匀分布设置,且扇叶为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装设有多个卡扣,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在旋转轴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曝气盘与旋转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块为内部中空设置的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曝气盘的曝气管微孔直径范围设置为10~50μm。
(三)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块进行旋转,以此带动扇叶对曝气盘的微孔处进行水体搅拌作业,将曝气盘的微孔处的水体进行搅动形成缝隙,气体所遇到的阻力下降,以此降低微孔出气不畅的几率,进而增强曝气效果,同时设置有供气机构,鼓风机向第一空腔内供入气体,然后在经过环形通口进入的第二空腔的内部,对曝气盘进行供气,且供气环和连接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曝气盘旋转造成供气管道相互缠绕的问题,实用性强。
2、该通过将旋转块设置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旋转块的重量,降低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之间连接处的应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用性较强,采用旋转块和扇叶配合在水底形成旋流,能够加快水流速,提高增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图。
图中:1浮体、2电机、3鼓风机、4旋转轴、5旋转块、6曝气盘、7供气机构、8卡扣、71供气环、72连接环、73第一空腔、74第二空腔、75环形通口、76第一连接管、77第二连接管、78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包括浮体1、电机2和鼓风机3,电机2固定安装于浮体1 的上表面,且电机2的输出轴处装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下方装设有旋转块5,随着电机2的开动,带动旋转轴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块5进行旋转,旋转块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曝气盘6,曝气盘6由螺旋形绕制的增氧管构成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抬升的盘状结构,且曝气盘6的增氧管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微孔,利用曝气盘6在水体内形成气泡,以此增加水体内的含氧量,旋转轴4的外表面装设有供气机构7;
供气机构7包括供气环71,供气环71的顶部装设有连接环72,连接环 72和供气环71均套接在旋转轴4的外部,且连接环72的内表面与旋转轴4 的外表面之间存在空间,供气环71内表面与旋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环72与供气环7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连接环72的顶部与浮体1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环7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73,供气环71 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74,的第二空腔74和第一空腔73均为环形结构,且第二空腔7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通孔75,第一空腔73和第二空腔74之间通过环形通孔75相连通,第二空腔74的底部装设有第一连接管76,且第二空腔 74与曝气盘6的最上端的增氧管通过第一连接管76相连通,第一空腔73的一侧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之间装设有第二连接管77,且第一空腔73与鼓风机 3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77相连通,旋转块5的圆周面装设有多个扇叶78,设置供气机构7是为了避免由于曝气盘旋转造成供气管道相互缠绕的问题,当鼓风机3向第二连接管77输入气体时,气体顺着第二连接管77进入带动第一空腔73的内部,然后在通过环形通口75进入第二空腔74的内部,在此同时连接环72不转动,因为连接环72的顶部与浮体1固定连接,但是供气环71是跟随旋转轴4进行转动的,这样将供气环71与连接环7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如此气体便可以顺利的进入第一连接管76,对曝气盘6提供源源不断的气体。
多个扇叶78在旋转块5的圆周面呈均匀分布设置,且扇叶78为工形结构,如此可以使得曝气盘6周围的水体得到均匀的搅拌。
第一连接管76的外表面装设有多个卡扣8,第一连接管76通过卡扣8固定连接在旋转轴4的外表面,避免第一连接管76缠绕或者破损到底问题。
曝气盘6与旋转块5固定连接,采用卡箍的方式将曝气盘6固定在旋转块5的外表面,避免曝气盘6从旋转块5上脱落。
旋转块5为内部中空设置的圆柱形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旋转块的重量,降低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之间连接处的应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曝气盘6的曝气管微孔直径范围设置为10~50μm,一个直径50公分的微孔橡胶盘微孔能达到4.2万个,溶氧能力非常强。
工作原理:开动电机2带动旋转轴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块5进行旋转,扇叶78将旋转块5外围的水体搅动,这时开动鼓风机3向第二连接管 77输入气体时,气体顺着第二连接管77进入带动第一空腔73的内部,然后在通过环形通口75进入第二空腔74的内部,如此气体便可以顺利的进入第一连接管76,对曝气盘6提供源源不断的气体,以保证曝气作业的正常运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包括浮体(1)、电机(2)和鼓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于浮体(1)的上表面,且电机(2)的输出轴处装设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的下方装设有旋转块(5),所述旋转块(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曝气盘(6),所述曝气盘(6)由螺旋形绕制的增氧管构成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抬升的盘状结构,且曝气盘(6)的增氧管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微孔,所述旋转轴(4)的外表面装设有供气机构(7);
所述供气机构(7)包括供气环(71),所述供气环(71)的顶部装设有连接环(72),所述连接环(72)和供气环(71)均套接在旋转轴(4)的外部,且连接环(72)的内表面与旋转轴(4)的外表面之间存在空间,所述供气环(71)内表面与旋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72)与供气环(7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连接环(72)的顶部与浮体(1)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7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73),所述供气环(7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74),所述的第二空腔(74)和第一空腔(73)均为环形结构,且第二空腔(7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通孔(75),所述第一空腔(73)和第二空腔(74)之间通过环形通孔(75)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74)的底部装设有第一连接管(76),且第二空腔(74)与曝气盘(6)的最上端的增氧管通过第一连接管(76)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73)的一侧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之间装设有第二连接管(77),且第一空腔(73)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77)相连通,所述旋转块(5)的圆周面装设有多个扇叶(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扇叶(78)在旋转块(5)的圆周面呈均匀分布设置,且扇叶(78)为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76)的外表面装设有多个卡扣(8),所述第一连接管(76)通过卡扣(8)固定连接在旋转轴(4)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6)与旋转块(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5)为内部中空设置的圆柱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6)的曝气管微孔直径范围设置为10~50μm。
CN202021258122.8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Active CN213037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8122.8U CN213037509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8122.8U CN213037509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7509U true CN213037509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8122.8U Active CN213037509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7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755A (zh) * 2021-08-03 2021-10-15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柳珊瑚人工繁育用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755A (zh) * 2021-08-03 2021-10-15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柳珊瑚人工繁育用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
CN113498755B (zh) * 2021-08-03 2022-05-10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柳珊瑚人工繁育用增氧装置及增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4696A (zh) 一种双叶轮液下曝气机
CN201411391Y (zh) 具有双层叶轮的曝气搅拌装置
KR20090117680A (ko) 포기 및 교반장치
CN106745867A (zh) 一种曝气机
CN213037509U (zh) 一种环形换流式微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装置
CN2927686Y (zh) 桨叶、充气组合式增氧机
CN103420477B (zh) 一种污水处理细微化曝气方法
CN113998791A (zh) 一种潜水式曝气机
CN213202505U (zh) 一种螺旋推流曝气装置
CN205740488U (zh) 叶轮式双向供气曝气装置
CN210528594U (zh) 一种悬浮式曝气机
CN2828029Y (zh) 环流式潜水曝气机
WO2016035079A1 (en) Airlift oxygenating system
CN2430442Y (zh) 推流式曝气机
CN211847369U (zh) 一种河道增氧装置
CN213680041U (zh) 一种用于湖泊水质生态改造的太阳能曝气平台
CN209442720U (zh) 一种基于mbr污水处理池的曝气装置
CN206901887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的增氧装置
CN108513945B (zh) 一种基于蜗壳式离心风机的渔业增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0861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111170480A (zh) 旋流曝气器和具有其的旋流曝气装置
KR102319034B1 (ko) 자흡식 싸이클론 폭기장치
CN205695083U (zh) 一种风叶增氧机
CN219469838U (zh) 一种潜水离心曝气机
CN114409102B (zh) 一种具有对旋式斜流叶轮的潜水曝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