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6168U -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6168U
CN213036168U CN202021306614.XU CN202021306614U CN213036168U CN 213036168 U CN213036168 U CN 213036168U CN 202021306614 U CN202021306614 U CN 202021306614U CN 213036168 U CN213036168 U CN 213036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ssembly
clamping
chain
servo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66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盛学
刘桂安
黎业演
饶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armapack Technolog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harmapack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armapack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Pharmapack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3066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6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6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6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包括机架、固定侧板、可移动侧板、宽度调节组件、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可移动侧板安装在宽度调节组件上,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均包括伺服电机组件、链轮组件、链条组件、夹持件和从动轮组件,夹持件均匀间隔设置在链条组件上,被夹持物置于所述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之间被夹持向前输送。本实用新型前后夹持组件之间距离的调节由四组伺服电机的参数设置来实现,可实现不停机调节,速度快,效率高;手指的形状和结构也可灵活设计,L字型或┴字型,使被夹持的瓶子或盒子还有来自于底面的支持力,定位更稳固,不会掉落,组装效率更高;伺服电机带动丝杆组件可平稳快速地调节宽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背景技术
输送带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线上,包括产品的组装、检测、包装等均是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的。夹持式输送带用于夹持单个物料,可使物料固定,以便于进行填充和组装。装盒机用于将药瓶、化妆品等瓶子装进包装盒中,而瓶子和包装瓶均需要通过夹持式输送带进行输送,输送带将瓶子输送到位,推送机构将瓶子一个个准确推送到位于另一输送带上的包装盒中,填充好瓶子的输送带需要在输送过程中完成封盒、检测等工序,瓶子和包装盒通过输送带上的夹持机构而被定位、固定,因此,需要输送带上的夹持机构对被夹持的瓶子和盒子具有一定的夹持力和支撑力使不产生滑移。瓶子、包装盒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需要输送带上夹持结构的宽度和长度可调,满足不同规格型号产品的要求,而且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调节的速度和便利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长度和宽度可调、且调节方便快速的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可用于输送瓶子和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包括机架、固定侧板、可移动侧板、宽度调节组件、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所述固定侧板和宽度调节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可移动侧板安装在所述宽度调节组件上且与所述固定侧板平行相对地设置,使可移动侧板在水平方向上调节其与固定侧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被夹持物;所述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的运行速度相同,使被夹持物能被稳定输送。
所述前夹持组件包括前伺服电机组件、前链轮组件、前链条组件、前夹持件和前从动轮组件,所述前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前从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中间的另一端头上,所述前链轮组件和前从动轮组件通过所述前链条组件连接,所述前链条组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前夹持件,所述前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前链轮组件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所述后夹持组件与前夹持组件平行相对地设置,包括后伺服电机组件、后链轮组件、后链条组件、后夹持件和后从动轮组件,所述后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后从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中间的另一端头上,所述后链轮组件和后从动轮组件通过所述后链条组件连接,所述后链条组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后夹持件,所述后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后链轮组件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所述前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与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的位置相对错开,被夹持物置于所述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之间并随前链轮组件和后链轮组件的转动而被夹持向前输送。如此,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前伺服电机组件和后伺服电机组件上由伺服电机绝对编码值的设置来进行调整,来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被夹持物。
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的结构和形状可根据被输送物品的形状进行设计,如输送包装瓶时,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可为L形板,包装瓶倒立于两相邻的L形板之间,两相邻的L形板共同从侧面和底面对包装瓶形成夹持力和支撑力。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组件,所述前链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所述前链条组件包括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所述前从动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所述前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手指和第三夹持手指;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二链轮,第二夹持手指设置在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同时与所述第三链轮相连,第三夹持手指设置在第三链条上,所述第三链轮与第三从动轮通过第三链条相连。
所述后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组件和第三伺服电机组件,所述后链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链轮和第四链轮,所述后链条组件包括第一链条和第四链条,所述后从动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所述后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手指和第四夹持手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一链轮相连,第一夹持手指设置在第一链条上,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四链轮相连,第四夹持手指设置在第四链条上,所述第四链轮与第四从动轮通过第四链条相连。
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共轴地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中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相互靠近,所述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相互靠近,使得第一夹持手指与第二夹持手指相互靠近,第三夹持手指与第四夹持手指相互靠近;第一夹持手指之间、第二夹持手指之间、第三夹持手指之间与第四夹持手指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二夹持手指与第三夹持手指的位置相对,共同接触被夹持物的前表面;第一夹持手指与第四夹持手指的位置相对,共同接触被夹持物的后表面;第一夹持手指、第四夹持手指与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之间的位置错开,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夹持住被夹持物的前侧面,第一夹持手指、第四夹持手指夹持住被夹持物的后侧面。
上述方案中,第二夹持手指和第三夹持手指同时由第二伺服电机组件驱动,第一夹持手指由第一伺服电机组件驱动,第四夹持手指由第三伺服电机组件驱动,通过设置各伺服电机的绝对编码值来调节第一夹持手指、第四夹持手指与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之间的距离,当更换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产品时,可实现不停机调节,速度快,效率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外花键轴、第一内花键轴和第二内花键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外花键轴相连,所述第一内花键轴和第二内花键轴分别套接在所述外花键轴上,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花键轴和第二内花键轴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出料末端的出料夹带,所述出料夹带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出料夹带和第二出料夹带,所述第一出料夹带与所述固定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出料夹带与所述可移动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出料夹带和第二出料夹带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出料夹带包括第五主动轮、第五从动轮和第一夹料带,第一出料夹带包括第六主动轮、第六从动轮和第二夹料带,所述第一夹料带连接在所述第五主动轮和第五从动轮上,所述第二夹料带连接在所述第六主动轮和第六从动轮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五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六主动轮相连,被夹持物置于所述第一夹料带与第二夹料带之间。出料夹带用于将产品过渡到下一工序,出料夹带处还可设置剔除装置,将生产线上检测到的不合格产品剔除出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手指、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与第四夹持手指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均为
Figure BDA0002571255810000051
形,相邻的
Figure BDA0002571255810000052
形共同对被夹持物的侧面形成夹持力,对被夹持物的底部形成支撑力。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第四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调节轮、第二调节轮、第一调节丝杆组件、第二调节丝杆组件和同步带,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一调节轮与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轮与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组件和第二调节丝杆组件相互平行地与所述可移动侧板相连,所述同步带依次绕过所述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轮组,所述第一调节轮与第二调节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轮组。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中导向轮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调节轮、第二调节轮的空间位置,导向轮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组件与第二调节丝杆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丝杆、套管、传动螺母,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设置在所述可移动侧板可滑动相连,所述调节丝杆设置于所述套管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轮或第二调节轮相连,所述传动螺母螺接在调节丝杆上且位于所述套管内,可移动侧板通过所述套管上的导向槽与所述传动螺母相连,使传动螺母带动可移动侧板沿导向槽的方向移动,所述导向槽与套管的轴线平行。其调节过程如下:第四伺服电机带动主动轮、从动轮转动、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同步转动,第一调节轮或第二调节轮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调节螺母随着沿着调节丝杆移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可移动侧板沿着导向槽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实现对被输送物料的夹持;通过一侧板固定、另一侧板可移动实现对夹持宽度的调节,伺服电机带动丝杆组件可使调节平稳快速地完成;前夹持组件与后夹持组件之间距离的调节通过相应伺服电机的参数设置来实现,当更换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产品时,可实现不停机调节,速度快,效率高;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由第一夹持手指、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第四夹持手指组成,分别对应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分别由第一伺服电机组件、第二伺服电机组件和第三伺服电机组件驱动,使调节更灵活,夹持手指的形状和结构也可灵活设计,L字型或┴字型,使被夹持物不仅有来自于前后侧面的夹持力,还有来自于底面的支持力,相对于一些前后夹持的输送带,被输送的瓶子或盒子定位更稳固,不会掉落,组装效率更高;装置的末端设置出料夹带,可配合剔除装置使用,并将物料向下一工序平稳过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第一机架;2-第二机架;3-宽度调节组件;4-可移动侧板;5-固定侧板;6-夹持组件;7-伺服电机组件;8-链轮组件;9-出料夹带;301-第四伺服电机;302-主动轮;303-从动轮;304-第一调节轮;305-第二调节轮;306-同步带;307-套管;308-调节丝杆;309-传动螺母;310-导向轮;71-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2-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3-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21-外花键轴;722-第一内花键轴;723-第二内花键轴;81-第一链轮;82-第二链轮;83-第三链轮;84-第四链轮;61-第一夹持手指;62-第二夹持手指;63-第三夹持手指;64-第四夹持手指;91-第一出料夹带;92-第二出料夹带;911-第一夹料带;921-第二夹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第一机架1、固定侧板5、可移动侧板4、宽度调节组件3、前夹持组件6和后夹持组件6;所述固定侧板5和宽度调节组件3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上,所述可移动侧板4安装在所述宽度调节组件3上且与所述固定侧板5平行相对地设置,使可移动侧板4在水平方向上调节其与固定侧板5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被夹持物;所述前夹持组件6和后夹持组件6的运行速度相同,使被夹持物能被稳定输送。
所述前夹持组件6包括前伺服电机组件、前链轮组件8、前链条组件、前夹持件和前从动轮303组件,所述前链轮组件8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5与可移动侧板4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前从动轮303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5与可移动侧板4中间的另一端头上,所述前链轮组件8和前从动轮303组件通过所述前链条组件连接,所述前链条组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前夹持件,所述前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前链轮组件8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所述后夹持组件6与前夹持组件6平行相对地设置,包括后伺服电机组件、后链轮组件8、后链条组件、后夹持件和后从动轮303组件,所述后链轮组件8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5与可移动侧板4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后从动轮303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5与可移动侧板4中间的另一端头上,所述后链轮组件8和后从动轮303组件通过所述后链条组件连接,所述后链条组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后夹持件,所述后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后链轮组件8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所述前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与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的位置相对错开,被夹持物置于所述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之间并随前链轮组件8和后链轮组件8的转动而被夹持向前输送。如此,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前伺服电机组件和后伺服电机组件上由伺服电机绝对编码值的设置来进行调整,来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被夹持物。
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的结构和形状可根据被输送物品的形状进行设计,如输送包装瓶时,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可为L形板,包装瓶倒立于两相邻的L形板之间,两相邻的L形板共同从侧面和底面对包装瓶形成夹持力和支撑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中未示出四根链条)所示,所述前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所述前链轮组件8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二链轮82和第三链轮83,所述前链条组件包括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所述前从动轮303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二从动轮303和第三从动轮303,所述前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手指62和第三夹持手指6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与所述第二链轮82,第二夹持手指62设置在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二链轮82与第二从动轮303通过第二链条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同时与所述第三链轮83相连,第三夹持手指63设置在第三链条上,所述第三链轮83与第三从动轮303通过第三链条相连。
所述后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1和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3,所述后链轮组件8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链轮81和第四链轮84,所述后链条组件包括第一链条和第四链条,所述后从动轮303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从动轮303和第四从动轮303,所述后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手指61和第四夹持手指6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1与所述第一链轮81相连,第一夹持手指61设置在第一链条上,所述第一链轮81与第一从动轮303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3与所述第四链轮84相连,第四夹持手指64设置在第四链条上,所述第四链轮84与第四从动轮303通过第四链条相连。
如图4、图5,所述第一链轮81、第二链轮82、第三链轮83和第四链轮84共轴地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5与可移动侧板4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第一从动轮303、第二从动轮303、第三从动轮303和第四从动轮303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5与可移动侧板4中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链轮81与第二链轮82相互靠近,所述第三链轮83与第四链轮84相互靠近,如图2,使得第一夹持手指61与第二夹持手指62相互靠近,第三夹持手指63与第四夹持手指64相互靠近;第一夹持手指61之间、第二夹持手指62之间、第三夹持手指63之间与第四夹持手指6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二夹持手指62与第三夹持手指63的位置相对,共同接触被夹持物的前表面;第一夹持手指61与第四夹持手指64的位置相对,共同接触被夹持物的后表面;第一夹持手指61、第四夹持手指64与第二夹持手指62、第三夹持手指63之间的位置错开,第二夹持手指62、第三夹持手指63夹持住被夹持物的前侧面,第一夹持手指61、第四夹持手指64夹持住被夹持物的后侧面。为使图示清楚,附图中将第一夹持手指61之间、第二夹持手指62之间、第三夹持手指63之间和第四夹持手指64统称为夹持组件6,将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1、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和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3统称为伺服电机组件7,将第一链轮81、第二链轮82、第三链轮83和第四链轮84统称为链轮组件8。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手指62和第三夹持手指63同时由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驱动,第一夹持手指61由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1驱动,第四夹持手指64由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3驱动,通过设置各伺服电机的绝对编码值来调节第一夹持手指61、第四夹持手指64与第二夹持手指62、第三夹持手指63之间的距离,当更换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产品时,可实现不停机调节,速度快,效率高。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1、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和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3设置在第二机架2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72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外花键轴721、第一内花键轴722和第二内花键轴72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外花键轴721相连,所述第一内花键轴722和第二内花键轴723分别套接在所述外花键轴721上,所述第二链轮82和第三链轮8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花键轴722和第二内花键轴723上。
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出料末端的出料夹带9,如图1(图中主动轮302和从动轮303均为示出),所述出料夹带9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出料夹带91和第二出料夹带92,所述第一出料夹带91与所述固定侧板5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出料夹带92与所述可移动侧板4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出料夹带91和第二出料夹带92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出料夹带91包括第五主动轮302、第五从动轮303和第一夹料带911,第一出料夹带91包括第六主动轮302、第六从动轮303和第二夹料带921,所述第一夹料带911连接在所述第五主动轮302和第五从动轮303上,所述第二夹料带921连接在所述第六主动轮302和第六从动轮303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71与所述第五主动轮302相连,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组件73与所述第六主动轮302相连,被夹持物置于所述第一夹料带911与第二夹料带921之间。出料夹带9用于将产品过渡到下一工序,出料夹带9处还可设置剔除装置,将生产线上检测到的不合格产品剔除出去。
如图2,所述第一夹持手指61、第二夹持手指62、第三夹持手指63与第四夹持手指64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均为
Figure BDA0002571255810000121
形,相邻的
Figure BDA0002571255810000122
形共同对被夹持物的侧面形成夹持力,对被夹持物的底部形成支撑力。
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3所示,所述宽度调节组件3包括第四伺服电机301、主动轮302、从动轮303、第一调节轮304、第二调节轮305、第一调节丝杆308组件、第二调节丝杆308组件和同步带306,所述第四伺服电机301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302相连,所述第一调节轮304与所述第一调节丝杆308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轮305与所述第二调节丝杆308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调节丝杆308组件和第二调节丝杆308组件相互平行地与所述可移动侧板4相连,所述同步带306依次绕过所述主动轮302、从动轮303、第一调节轮304和第二调节轮305。
所述主动轮302与从动轮303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轮310组,所述第一调节轮304与第二调节轮305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轮310组。第一导向轮310组和第二导向轮310组中导向轮310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主动轮302、从动轮303、第一调节轮304、第二调节轮305的空间位置,导向轮310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传动。
本实施例中,主动轮302和从动轮303水平相对,主动轮302、从动轮303、第一调节轮304、第二调节轮305组成一个矩形,第一导向轮310组和第二导向轮310组均包括两个导向轮310。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第一调节丝杆308组件与第二调节丝杆308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丝杆308、套管307、传动螺母309,所述套管307固定在所述第一机架1上且与所述设置在所述可移动侧板4可滑动相连,所述调节丝杆308设置于所述套管307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轮304或第二调节轮305相连,所述传动螺母309螺接在调节丝杆308上且位于所述套管307内,可移动侧板4通过所述套管307上的导向槽与所述传动螺母309相连,使传动螺母309带动可移动侧板4沿导向槽的方向移动,所述导向槽与套管307的轴线平行。其调节过程如下:第四伺服电机301带动主动轮302、从动轮303转动、第一调节轮304和第二调节轮305同步转动,第一调节轮304或第二调节轮305带动调节丝杆308转动,调节螺母随着沿着调节丝杆308移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可移动侧板4沿着导向槽的方向移动。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固定侧板、可移动侧板、宽度调节组件、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所述固定侧板和宽度调节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可移动侧板安装在所述宽度调节组件上且与所述固定侧板平行相对地设置,使可移动侧板在水平方向上调节其与固定侧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的运行速度相同;
所述前夹持组件包括前伺服电机组件、前链轮组件、前链条组件、前夹持件和前从动轮组件,所述前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前从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中间的另一端头上,所述前链轮组件和前从动轮组件通过所述前链条组件连接,所述前链条组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前夹持件,所述前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前链轮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后夹持组件与前夹持组件平行相对地设置,包括后伺服电机组件、后链轮组件、后链条组件、后夹持件和后从动轮组件,所述后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后从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中间的另一端头上,所述后链轮组件和后从动轮组件通过所述后链条组件连接,所述后链条组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后夹持件,所述后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后链轮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前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与后夹持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的位置相对错开,被夹持物置于所述前夹持件与后夹持件之间并随前链轮组件和后链轮组件的转动而被夹持向前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组件,所述前链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所述前链条组件包括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所述前从动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所述前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手指和第三夹持手指;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二链轮,第二夹持手指设置在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同时与所述第三链轮相连,第三夹持手指设置在第三链条上,所述第三链轮与第三从动轮通过第三链条相连;所述后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组件和第三伺服电机组件,所述后链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链轮和第四链轮,所述后链条组件包括第一链条和第四链条,所述后从动轮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所述后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手指和第四夹持手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一链轮相连,第一夹持手指设置在第一链条上,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四链轮相连,第四夹持手指设置在第四链条上,所述第四链轮与第四从动轮通过第四链条相连;
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共轴地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的中间且靠近端头的位置,所述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与可移动侧板中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相互靠近,所述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相互靠近;第一夹持手指之间、第二夹持手指之间、第三夹持手指之间与第四夹持手指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第二夹持手指与第三夹持手指的位置相对,共同接触被夹持物的前表面;第一夹持手指与第四夹持手指的位置相对,共同接触被夹持物的后表面;第一夹持手指、第四夹持手指与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之间的位置错开,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夹持住被夹持物的前侧面,第一夹持手指、第四夹持手指夹持住被夹持物的后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外花键轴、第一内花键轴和第二内花键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外花键轴相连,所述第一内花键轴和第二内花键轴分别套接在所述外花键轴上,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花键轴和第二内花键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出料末端的出料夹带,所述出料夹带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出料夹带和第二出料夹带,所述第一出料夹带与所述固定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出料夹带与所述可移动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出料夹带和第二出料夹带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出料夹带包括第五主动轮、第五从动轮和第一夹料带,第一出料夹带包括第六主动轮、第六从动轮和第二夹料带,所述第一夹料带连接在所述第五主动轮和第五从动轮上,所述第二夹料带连接在所述第六主动轮和第六从动轮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五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第六主动轮相连,被夹持物置于所述第一夹料带与第二夹料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手指、第二夹持手指、第三夹持手指与第四夹持手指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均为┸形,相邻的┸形共同对被夹持物的侧面形成夹持力,对被夹持物的底部形成支撑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第四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调节轮、第二调节轮、第一调节丝杆组件、第二调节丝杆组件和同步带,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一调节轮与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轮与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组件和第二调节丝杆组件相互平行地与所述可移动侧板相连,所述同步带依次绕过所述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轮组,所述第一调节轮与第二调节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轮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组件与第二调节丝杆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调节丝杆、套管、传动螺母,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设置在所述可移动侧板可滑动相连,所述调节丝杆设置于所述套管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轮或第二调节轮相连,所述传动螺母螺接在调节丝杆上且位于所述套管内,可移动侧板通过所述套管上的导向槽与所述传动螺母相连,所述导向槽与套管的轴线平行。
CN202021306614.X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Active CN213036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6614.XU CN213036168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6614.XU CN213036168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6168U true CN213036168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6614.XU Active CN213036168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6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49550A (zh) * 2022-12-27 2023-01-31 河北省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玻璃管传送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49550A (zh) * 2022-12-27 2023-01-31 河北省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玻璃管传送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190434A (en) Grouping and spacing device
EP3013695B1 (en) Continuous motion product selection and group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grouping products using the system
CN1895972A (zh) 将产品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21981B (zh) 一种装箱机及装箱方法
US8939272B2 (en) Article orienting machine
JP2002226027A (ja) 容器群の形成ならびに積み込みのための搬送装置
CN106494821A (zh) 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链条式输送机
US9096377B2 (en) Race track conveyor and packaging facility
CN213036168U (zh) 一种用于装盒机的可调式输送带
CN105691749A (zh) 一种带有封箱装置的自动包装机
CN108016850B (zh) 一种基于环形输送装置的理料工艺
US5535575A (en) Universal dough cutting and packing apparatus
US4223779A (en) Automatic transfer mechanism
CN105339286A (zh) 用于在包装机上形成产品组的分组方法和装置
EP1270459A1 (en) A unit for feeding an ordered succession of products to an unloading station
US3093234A (en) Article rearranging apparatus
CN211028828U (zh) 一种错位机构、送料装置、穿轴装置及穿轴贴膜一体机
EP4261141A1 (en) Synchronous variable-pitch conveying device, and blister packaging and boxing integrated machine using same
CN106743113A (zh) 链条式输送机的传送带偏心调节机构
CN203319125U (zh) 一种输送装置
US3695411A (en) Conve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soft cake products
CN219821883U (zh) 连续送料分料装置
US3037609A (en) Article handling mechanism
JPS59199415A (ja) 包装機中に用いられ製品を間隔配置および輸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1392462A (zh) 标签投放机构、包装系统及标签投放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