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1176U - 水室 - Google Patents

水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1176U
CN213021176U CN202021170791.XU CN202021170791U CN213021176U CN 213021176 U CN213021176 U CN 213021176U CN 202021170791 U CN202021170791 U CN 202021170791U CN 213021176 U CN213021176 U CN 213021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tube
cavity
pipe
hydroec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07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古塔纳·贝努利
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d Electronic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07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1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1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1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室,所述水室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与所述芯体相连,所述集流管集成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腔的流通截面大于所述第二腔的流通截面,所述第一腔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腔沿所述水室的进风方向正对,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水室的迎风侧,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水室的背风侧。本申请的水室,能够实现气态流体介质和液态流体介质的均匀分布,保证集流管内不同流态的流体介质均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适应流体介质的流通形态和速度,更符合流体介质制冷过程中的相态变换,提高制冷效率,从而减小集流管的噪声,利于提升蒸发器的结构性能。

Description

水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室。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蒸发器作为汽车空调的重要结构之一,在蒸发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制冷性能、温度均匀性、噪声等多方面因素,且与上述因素相关的主要结构是水室。但是常规的水室结构不利于实现蒸发器的高性能以及均匀性,且影响冷媒的流通形态和速度,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室,该水室的结构设计利于提升蒸发器的性能及均匀性,且能够适应冷媒流态变化,进而降低蒸发器的噪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与蒸发器的芯体相连,所述集流管集成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腔的流通截面大于所述第二腔的流通截面,所述第一腔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腔沿所述水室的进风方向正对,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水室的迎风侧,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水室的背风侧。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能够实现气态流体介质和液态流体介质的均匀分布,保证集流管内不同流态的流体介质均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适应流体介质的流通形态和速度,更符合流体介质制冷过程中的相态变换,提高制冷效率,从而减小集流管的噪声,利于提升蒸发器的结构性能。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集流管包括拼接配合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形成有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管形成有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均与所述芯体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分别设有朝向彼此的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与所述第二拼接面贴合。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二拼接面和与所述进风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夹角为α,满足:30°<α<85°。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第一管具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管具有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邻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平齐且所述第一侧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三侧边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平齐且所述第二侧边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侧边的宽度。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之间的间距相同。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还包括:端盖,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均为端部敞开的管体结构,且所述端盖用于封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端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集流管包括上侧管和下侧管,所述上侧管具有朝向所述下侧管敞开且间隔开分布的第一上凹槽和第二上凹槽,所述下侧管具有朝向所述上侧管敞开且间隔开分布的第一下凹槽和第二下凹槽,所述上侧管与所述下侧管扣合,所述第一上凹槽和所述第一下凹槽形成为所述第一腔且所述第二上凹槽与所述第二下凹槽形成为所述第二腔。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集流管包括底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相连,且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底板限定出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底板限定出所述第二腔。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水室,所述集流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构造为一体成型于所述管本体。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制冷压焓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端面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端面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端面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水室的集流管的端面图;
附图标记:
水室100,
集流管1,第一腔1a,第二腔1b,第一管11,第一拼接面111,第一侧边112,第二侧边113,第二管12,第二拼接面121,第三侧边122,第四侧边123,端盖13,上侧管14,第一上凹槽141,第二上凹槽142,下侧管15,第一下凹槽151,第二下凹槽152,底板161,第一顶板162,第二顶板163,管本体17,
芯体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100,该水室100结构的设计可使得冷媒均匀分布并充分利用,利于提升蒸发器的均匀性及整体性能,且可适应冷媒流态变化,进而降低噪声。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100,包括:集流管1。
其中,集流管1与蒸发器的芯体2相连,如图1所示,芯体2连接有两个集流管1,且两个集流管1分别与芯体2的两端相连,如两个集流管1中的一个位于芯体2的上方且与芯体2的上端相连,两个集流管1中的另一个位于芯体2的下方且与芯体2的下端相连,两个集流管1采用相同的截面形状,以使两个集流管1具有相同的结构性能,且两个集流管1不需单独加工,二者可兼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造成本较低。
如图1所示,集流管1集成有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间隔开分布,其中,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之间无直接连通关系,且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可分别用于传输不同流态的流体介质,如第一腔1a用于流通气态的流体介质,而第二腔1b用于流通液态的流体介质,这样,可避免两种介质互相交涉,保证不同流态的介质均能够保持良好的流通性能。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腔1a的流通截面大于第二腔1b的流通截面。也就是说,第一腔1a内的流通空间大,且第一腔1a可用于实现大体积、流速快的流体介质,由此,将第一腔1a用于流通气态的流体介质,可利于气态流体的充分膨胀扩张,提高利用率。而将第二腔1b构造为流通截面小于第一腔1a,即第二腔1b可用于实现大体积、流速快的流体介质,以使第二腔1b能够适用于液态的流体介质流通,从而通过抑制冷媒局部区域相变,引导更多液态流体介质流入下游,避免流体介质集中导致的制冷效果极端化,提高表面温度均匀性。
如图1所示,第一腔1a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腔1b沿水室100的进风方向正对,且第一腔1a位于水室100的迎风侧,第二腔1b位于水室100的背风侧。其中,第一腔1a作为集流管1的出口部分,第二腔1b作为集流管1的进口部分,以使第一腔1a利于实现出口部分气态流体介质的流通,第二腔1b利于实现进口部分的液态流体介质的流通,这样,在水室100使用时,换热气体能够依次与第一腔1a内的气态流体介质、第二腔1b内的液态流体介质进行换热,从而提升水室100的换热性能。如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集流管1具有良好的压焓关系,利于提升集流管1的结构性能。
由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室100,能够实现气态流体介质和液态流体介质的均匀分布,保证集流管1内不同流态的流体介质均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适应流体介质的流通形态和速度,更符合流体介质制冷过程中的相态变换,提高制冷效率,从而减小集流管1的噪声,利于提升蒸发器的结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集流管1包括拼接配合的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第一管11形成有第一腔1a,第二管12形成有第二腔1b,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均与芯体2相连。也就是说,第一管11可作为出口部分且用于流通气态流体,第二管12作为进口部分且用于流通液态流体,这样,通过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分别限定出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可避免不同流态的流体互相交涉,提高集流管1设计的合理性。
其中,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可通过焊接相连,或者通过粘胶、连接件固定的方式连接,从而保证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且在第一管11及第二管12上可设有多个孔槽结构,以用于安装其他节流或分流部件。
如图3所示,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分别设有朝向彼此的第一拼接面111和第二拼接面121,第一拼接面111与第二拼接面121贴合。如图2所示,第一管11的高度与第二管12的高度相同,第一拼接面111与第二拼接面121的宽度相同,且第一拼接面111的倾斜角度与第二拼接面121的倾斜角度,以使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拼接后形成矩形结构。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拼接面111、第二拼接面121和与进风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夹角为α,满足:30°<α<85°,如α=40°,或者α=50°,再或者α=60°,且据本申请的发明人的多次试验可知当α满足上述范围时,第一腔1a内的气态流体介质和第二腔1b内的液态流体介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使得集流管1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制冷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管11具有与第一拼接面111相邻的第一侧边112和第二侧边113,第二管12具有与第二拼接面121相邻的第三侧边122和第四侧边123,第一侧边112与第三侧边122平齐且第一侧边112的宽度与第三侧边122的宽度相同,第二侧边113与第四侧边123平齐且第二侧边113的宽度大于第四侧边123的宽度。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拼接面111与第二拼接面121正对设置,第一侧边112为第一管11的下侧边,第二侧边113为第一管11的上侧边,第三侧边122为第二管12的下侧边,第四侧边123为第二管12的上侧边。这样,如图5所示,将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拼接后,第一侧边112与第三侧边122形成为集流管1的下侧边且二者的延伸长度相同,且第二侧边113与第四侧边123形成为集流管1的上侧边且第二侧边113的延伸长度大于第四侧边123的延伸长度,以使集流管1整体呈矩形结构且第一管11构造为从下往上逐渐地加宽,第二管12构造为从下往上逐渐收缩,从而形成两个接通截面大小不同的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12与第二侧边113之间的间距和第三侧边122与第四侧边123之间的间距相同。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第一管11的高度与第二管12的高度相同,由此,利于使得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拼接后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提高水室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室100还包括:端盖13,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均为端部敞开的管体结构,且端盖13用于封闭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端部。如图3所示,端盖13包括一体成型的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封闭第一管11的端部,另一部分用于封闭第二管12的端部。其中,可在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完成拼接后,将端盖13同时安装于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不需为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单独设置封闭结构,利于降低成本。
其中,端盖13可通过铆接的方式密封安装于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端部,以提升集流管1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集流管1包括上侧管14和下侧管15,上侧管14具有朝向下侧管15敞开且间隔开分布的第一上凹槽141和第二上凹槽142,下侧管15具有朝向上侧管14敞开且间隔开分布的第一下凹槽151和第二下凹槽152。
其中,上侧管14与下侧管15扣合,第一上凹槽141和第一下凹槽151形成为第一腔1a且第二上凹槽142与第二下凹槽152形成为第二腔1b。如图6所示,上侧管14和下侧管15均具有中间凸出部和两个侧边,其中,上侧管14的中间凸出部与上侧管14的第一个侧边限定出第一上凹槽141,上侧管14的中间凸出部与上侧管14的第二个侧边限定出第二上凹槽142,下侧管15的中间凸出部与下侧管15的第一个侧边限定出第一下凹槽151,下侧管15的中间凸出部与下侧管15的第二个侧边限定出第二下凹槽152。
如图6所示,上侧管14的中间凸出部与下侧管15的中间凸出部贴合,且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上侧管14的第一个侧边与下侧管15的第一个侧边搭接以与二者的中间凸出部限定出第一腔1a,上侧管14的第二个侧边与下侧管15的第二个侧边搭接以与二者的中间凸出部限定出第二腔1b。且上侧管14的第一上凹槽141的壁面长度大于上侧管14的第二上凹槽142的壁面长度,以使第一腔1a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腔1b的流通截面的面积。
由此,可使得集流管1的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具备差异性,更符合冷媒制冷过程中的相态变换,提高制冷效率,改善温度均匀性,并可减弱噪声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管1包括底板161、第一顶板162和第二顶板163,第一顶板162和第二顶板163分别与底板161的两端相连,且第一顶板162与底板161限定出第一腔1a,第二顶板163与底板161限定出第二腔1b。
如图7所示,第一顶板162与底板161的远离第二顶板163的一端相连,且第一顶板162向上弯折形成折弯结构以与底板161的上表面的中部区域相接从而与底板161共同限定出第一腔1a,第二顶板163与底板161的远离第一顶板162的一端相连,且第二顶板163向上弯折形成折弯结构以与底板161的上表面的中部区域相接从而与底板161共同限定出第二腔1b,且第一顶板162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顶板163的延伸长度,从而使得第一腔1a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腔1b的流通截面的面积,集流管1的结构简单,成型方式易于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集流管1包括管本体17,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构造为一体成型于管本体17,也就是说,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为管本体17的两个内部腔体,且集流管1、第一腔1a以及第二腔1b为一体注塑成型,加工步骤简单,利于结构成型。且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为注塑成型,密封性良好,不易出现流体介质外泄的问题,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佳。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水室(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1)与蒸发器的芯体(2)相连,所述集流管(1)集成有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所述第一腔(1a)和所述第二腔(1b)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腔(1a)的流通截面大于所述第二腔(1b)的流通截面,所述第一腔(1a)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腔(1b)沿所述水室(100)的进风方向正对,且所述第一腔(1a)位于所述水室(100)的迎风侧,所述第二腔(1b)位于所述水室(100)的背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包括拼接配合的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所述第一管(11)形成有所述第一腔(1a),所述第二管(12)形成有所述第二腔(1b),所述第一管(11)和所述第二管(12)均与所述芯体(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1)和所述第二管(12)分别设有朝向彼此的第一拼接面(111)和第二拼接面(121),所述第一拼接面(111)与所述第二拼接面(121)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面(111)、所述第二拼接面(121)和与所述进风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夹角为α,满足:30°<α<8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1)具有与所述第一拼接面(111)相邻的第一侧边(112)和第二侧边(113),所述第二管(12)具有与所述第二拼接面(121)相邻的第三侧边(122)和第四侧边(123),所述第一侧边(112)与所述第三侧边(122)平齐且所述第一侧边(112)的宽度与所述第三侧边(122)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侧边(113)与所述第四侧边(123)平齐且所述第二侧边(1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侧边(123)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112)与所述第二侧边(113)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三侧边(122)与所述第四侧边(123)之间的间距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13),所述第一管(11)和所述第二管(12)均为端部敞开的管体结构,且所述端盖(13)用于封闭所述第一管(11)和所述第二管(12)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包括上侧管(14)和下侧管(15),所述上侧管(14)具有朝向所述下侧管(15)敞开且间隔开分布的第一上凹槽(141)和第二上凹槽(142),所述下侧管(15)具有朝向所述上侧管(14)敞开且间隔开分布的第一下凹槽(151)和第二下凹槽(152),所述上侧管(14)与所述下侧管(15)扣合,所述第一上凹槽(141)和所述第一下凹槽(151)形成为所述第一腔(1a)且所述第二上凹槽(142)与所述第二下凹槽(152)形成为所述第二腔(1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包括底板(161)、第一顶板(162)和第二顶板(163),所述第一顶板(162)和所述第二顶板(163)分别与所述底板(161)的两端相连,且所述第一顶板(162)与所述底板(161)限定出所述第一腔(1a),所述第二顶板(163)与所述底板(161)限定出所述第二腔(1b)。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室(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包括管本体(17),所述第一腔(1a)和所述第二腔(1b)构造为一体成型于所述管本体(17)。
CN202021170791.XU 2020-06-22 2020-06-22 水室 Active CN213021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0791.XU CN213021176U (zh) 2020-06-22 2020-06-22 水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0791.XU CN213021176U (zh) 2020-06-22 2020-06-22 水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1176U true CN213021176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6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0791.XU Active CN213021176U (zh) 2020-06-22 2020-06-22 水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1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141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8495894B2 (en)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with cold reservoir
US5479985A (en) Heat exchanger
US6116335A (en) Fluid flow heat exchanger with reduced pressure drop
US20090025419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cold reservoir
KR101291034B1 (ko) 열교환기
US11624565B2 (en) Header box and heat exchanger
WO2017097133A1 (zh) 一种换热器
EP2336702B1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5452793A (zh) 用于热交换束的具有相变材料的容器的管道,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蒸发器
US20230003428A1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20230213251A1 (en)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2432401A (zh) 气液分离器
US2022010714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13021176U (zh) 水室
KR20130143340A (ko) 응축기 및 라디에이터 조립체
CN211903393U (zh) 气液分离器
CN201203308Y (zh)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
CN211084507U (zh) 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CN113258169A (zh) 电池冷却器及车辆
CN114562832A (zh) 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
US8806889B2 (en) Ejector type refrigerating cycle unit
KR20080103290A (ko) 3피스 타입 헤더파이프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작방법과 그를이용한 열교환기
CN205980910U (zh) 集管以及具有该集管的热交换器
CN220061931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