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6793U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16793U CN213016793U CN202020554564.0U CN202020554564U CN213016793U CN 213016793 U CN213016793 U CN 213016793U CN 202020554564 U CN202020554564 U CN 202020554564U CN 213016793 U CN213016793 U CN 2130167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interface
- compression
- closed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组件、第二压缩组件和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包括三通接头、用于对三通接头上连通总进气口的第一接口封闭的阀门以及用于推动阀门移动的弹性装置,第一压缩组件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连通,第二压缩组件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通过第一开关阀连通,且与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开关阀连通,第二压缩组件的进气口与总进气口连通,第一压缩组件的进气口与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连通,阀门通过第二开关阀的开闭所形成的与弹性装置驱动力相反的压差力实现开闭,且在第二开关阀打开时使阀门闭合,并在闭合时使阀门打开。该压缩机可以有效的提升目前压缩机操作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制冷行业,两级压缩技术主要针对蒸发温度过低或冷凝温度过高之后压力比增大引起的问题。近年来,两级旋转压缩机是热泵空调系统针对极限温度下的选择方案之一,比如热泵热水器为获得高温热水采用两级压缩。
基于两级压缩与单级压缩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优化整机全年运行能效,根据不同系统要求进行模式切换是两级压缩技术的发展趋势。而目前的两级压缩机,在实现串联和并联切换时,操作非常不方便,需要采用多步操作。
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目前压缩机操作的便利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有效的提升目前压缩机操作的便利性。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组件、第二压缩组件和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三通接头、用于对所述三通接头上连通总进气口的第一接口封闭的阀门以及用于推动所述阀门移动的弹性装置,所述第一压缩组件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排气口与所述总排气口通过第一开关阀连通,且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排气口与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开关阀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进气口与所述总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组件的进气口与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阀门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开闭所形成的与所述弹性装置驱动力相反的压差力实现开闭,且在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时使所述阀门闭合,并在所述第二开关阀闭合时使所述阀门打开。
在该压缩机中,在应用时,如需要实现并联,则通过操作第一开关阀打开,而使第二开关阀闭合,此时在第二开关阀关闭所形成的压差力和弹性装置的驱动力配合下,阀门打开,此时第一压缩组件通过三通接头从总进气口进气,进而实现第一压缩组件和第二压缩组件的并联。而当需要实现串联时,则通过操作第二开关阀打开,而使第一开关阀关闭,此时在第二开关阀打开所形成的压差力和弹性装置的驱动力配合下,阀门闭合,此时第一压缩组件的不再从总进气口进气,而使从第一压缩组件的排气口进气,进而实现串联。在该压缩机中,利用了第二开关阀开闭所形成的压差变化,以及弹性装置的形变力,以使得在操作第二开关阀开闭时,即可自动实现第一压缩组件的进气调整,进而使得无需再单独采用阀门控制,进而使得控制方便简单快捷,且牢靠。综上所述,该压缩机能够有效的提升压缩机操作的便利性,解决目前压缩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驱动力用于驱动所述阀门闭合,且在所述第二开关阀闭合时,所述总进气口进来的气体气压与所述三通接头内气压形成的压差能够克服所述弹性装置的弹性形变力,以推动所述阀门打开。
优选的,所述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内,且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接口入口、另一侧与所述弹性装置连接,所述弹性装置为压缩弹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阀门以及所述三通接头的内腔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阀门与所述三通接头内腔滑动配合,所述三通接头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一封闭腔,且所述第一封闭腔内部设置有所述弹性装置,所述三通接头另一端具有第二封闭腔,且所述第二封闭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毛细管连通,以在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时推动所述阀门滑动以关闭所述第一接口且使所述弹性装置压缩变形,在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时所述压缩弹簧推动所述阀门反向滑动以打开所述第一接口。
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还包括:中间横腔部,所述中间横腔部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封闭腔以及所述第二封闭腔,所述中间横腔部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二封闭腔设置所述第一接口,靠近所述第一封闭腔设置有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闭腔处以用于封堵所述第二接口的阀块,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封闭腔处,所述阀块与所述阀门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阀块上远离所述阀门的一侧相抵,所述阀门与所述阀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压缩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压缩的电机,所述第一压缩组件的排气通道或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排气通道穿过所述壳体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与电机主轴连接的偏心轴,所述第一压缩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均套设连接在所述偏心轴,所述第一压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缩组件与所述电机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上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液器内部的储液腔的总进气口,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进气口均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液腔中且管道上端开口高于所述储液腔的腔底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有伸入至所述储液腔中的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进气口连接有伸入至所述储液腔中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管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进气管口等高设置。
优选的,包括伸入至所述储液腔中的总进气管,所述总进气管、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的进气口之间通过三通结构互相连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通接头在两级压缩组件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通接头在两级压缩组件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壳体1、电机2、偏心轴3、第一压缩组件4、第二压缩组件5、弹性装置6、第三接口7、储液器8、三通接头9、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11、总进气口12、第二开关阀13、第一开关阀14、总排气口15、储液腔16、第一进气管17、第二进气管18、阀门91、毛细管92、阀块93、第一封闭腔94、第二封闭腔9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以有效的提升目前压缩机操作的便利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背压压缩机两级压缩组件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通接头在两级压缩组件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通接头在两级压缩组件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具体的该压缩机可以是两级压缩机,还可以是一种两级压缩式旋转压缩机。具体的,该压缩机可以包括第一压缩组件4、第二压缩组件5和控制组件。
第一压缩组件4和第二压缩组件5均为压缩组件,而压缩组件是通过压缩件转动,以将进气口的进气进行压缩,然后从排气口排出,压缩组件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第一压缩组件4和第二压缩组件5可以般均由一个电机2驱动,即第一压缩组件4的压缩件和第二压缩组件5的压缩件均与同一个电机2通过偏心轴3连接,以传动动力。当然第一压缩组件4和第二压缩组件 5还可以是分别由一个电机进行驱动。具体的,两个压缩组件的驱动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控制组件通过控制部件,实现第一压缩组件4和第二压缩组件5之间的并联和串联的切换。具体的,该控制组件包括三通接头9、阀门91和弹性装置6。
其中三通接头9共有互通的三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11和第三接口7。其中第一接口10用于连通总进气口12,以从总进气口12获取进气,只需能够从总进气口12获取进气即可,并不要求进行一对一连接。其中第二接口11用于与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口通过第二开关阀13连通,以从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口获取排气,当实现串联时,此时第二压缩组件5作为第一级压缩组件,而其中的第一压缩组件4作为第二级压缩组件。其中第三接口7与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口连通,以使得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9,在并联时从第一接口10获取来自总进气口12的气体,而在串联时从第二接口 11获取来自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口的气体。
其中第一压缩组件4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15连通,而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15通过第一开关阀14连通,以在并联时,第一开关阀14处于打开状态,而上述的第二开关阀13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得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直接排向总排气口15;而在串联时,第一开关阀14处于关闭状态,而第二开关阀13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不再直接排向总排气口 15,而是通过三通接头9排向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口。其中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与总进气口连通,以直接从总进气口12获取进气。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一开关阀14和第二开关阀13可以是联动阀,以通过联动系统,在其中任一个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时,另一个对应的从关闭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具体的第一开关阀14和第二开关阀13可以均是电磁阀,而之间通过电力系统实现联动,当然两个开关阀还可以均是手动阀。
其中阀门91用于封闭或开启第一接口10,即:阀门91打开时,此时第一接口10与第三接口7处于连通的状态,以可以将总进气口12的气体导入至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口中;而在阀门91关闭时,此时第一接口10闭合,而不再与第三接口7处于连通的状态。
而其中的弹性装置6用于推动阀门91移动,即弹性装置6通过弹性形变形成驱动力,进而推动阀门91向打开或关闭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接口10封闭或使第一接口打开。而当外力克服弹性装置6的弹性形变力,以使弹性装置6持续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阀门91向打开或关闭的另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接口10关闭或打开。其中弹性装置一般压缩弹簧,当然还可以拉伸弹簧,或其他弹性体。
具体的,其中阀门91通过第二开关阀13的开闭形成压差力实现开闭,即可以是通过第二开关阀13的打开所形成的气压差,进而形成压差力推动阀门 91移动至闭合,或是通过第二开关阀13的关闭所形成的气压差,进而形成压差力推动阀门91移动至打开,以使第一接口10与第三接口7连通。
而且第二开关阀13开闭所形成的压差力与弹性装置6驱动力相反,且通过弹性装置6的驱动力与第二开关阀13开闭所形成的压差力相互配合,以使得在第二开关阀13打开时使阀门91闭合,并在第二开关阀13闭合时使阀门91打开。
具体的,即在第二开关阀13因为打开而形成驱动阀门91闭合的压差力时,弹性装置6的驱动力用于驱动所述阀门91打开,而此时形成的压差力能够克服弹性装置6的弹性形变力;而在第二开关阀13因为关闭时形成驱动阀门91打开的压差力时,弹性装置6的驱动力用于驱动阀门91闭合,而此时形成的压差力能够克服弹性形变力。
在该压缩机中,在应用时,如需要实现并联,则通过操作第一开关阀14 打开,而使第二开关阀13闭合,此时在第二开关阀13关闭所形成的压差力和弹性装置6的驱动力配合下,阀门91打开,此时第一压缩组件4通过三通接头9 从总进气口12进气,进而实现第一压缩组件4和第二压缩组件5的并联。而当需要实现串联时,则通过操作第二开关阀13打开,而使第一开关阀14关闭,此时在第二开关阀13打开所形成的压差力和弹性装置6的驱动力配合下,阀门 91闭合,此时第一压缩组件4的不再从总进气口12进气,而是从第一压缩组件 5的排气口进气,进而实现串联。在该压缩机中,利用了第二开关阀13开闭所形成的压差变化,以及弹性装置6的形变力,以使得在操作第二开关阀13开闭时,即可自动实现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调整,进而使得无需再单独采用阀门控制,进而使得控制方便简单快捷,且牢靠。综上所述,该压缩机能够有效的提升压缩机操作的便利性,解决目前压缩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通过第二开关阀13开闭所形成的压差力和弹性装置6的形变力实现阀门91的封闭,一种具体的方案,可以使其中弹性装置6驱动力用于驱动阀门91闭合,而第二开关阀13闭合所形成的气压差能够推动阀门91打开。具体的,在第二开关阀13闭合时,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口处于抽吸状态,以使三通接头9内的气压显著下降,甚至呈现负压状态,而此时总进气口12进来的气体会与三通接头9内气体形成气压差,而该气压差能够克服弹性装置6的弹性形变力,以推动阀门91打开。而当第二开关阀13打开时,此时第二压缩组件5排出的中高压气体会经过打开的第二开关阀13进入到三通接头9内腔中,以使得三通接头9内的气压快速上升,以超过总进气口12内的气压压力,此时,弹性装置6能够驱动阀门91闭合,以封闭第一接口10。
其中阀门91的设置方式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即可,具体的,可以使阀门91 位于第一接口10内,且一侧朝向第一接口10入口、另一侧与弹性装置6连接,其中弹性装置6为压缩弹簧且两端分别与阀门91以及三通接头9的内腔壁相抵,以通过压缩弹簧推动阀门91封闭第一接口10。具体的,可以使其中三通接头9包括横杆腔,其中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11分别与横杆腔的两端端部连通,而第三接口7与横杆腔的中部连通。而其中的阀门91以及弹性装置6均设置在横杆腔内。
另一种具体的方案,可以使阀门91与三通接头9内腔滑动配合,其中三通接头9的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一封闭腔94,且第一封闭腔94内部设置有上述弹性装置6,而三通接头9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封闭腔95,且第二封闭腔95与第二接口11通过毛细管92连通,以将第二接口11内的气体气压通过毛细管 92传递至第二封闭腔95中,以在第二开关阀13打开时,第二接口11内高压气体通过毛细管92进入到第二封闭腔95中,此时第二封闭腔95内的气压大于第一封闭腔94内的气压,且之间的压力差还能够克服弹性装置6的弹性形变力,以使得推动阀门91滑动以关闭第一接口10且使弹性装置6压缩变形,在第二开关阀13关闭时,此时第二封闭腔95内气压降低,以使压缩弹簧推动阀门91反向滑动以打开第一接口10。
进一步的,可以使其中三通接头9包括中间横腔部,而其中的中间横腔部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封闭腔94以及第二封闭腔95,中间横腔部的中部靠近第二封闭腔95设置所述第一接口10,靠近第一封闭腔94设置有第二接口 11,在第一接口10和第二接口11之间设置有第三接口7,具体的,其中第一接口10和第二接口11可以均设置在中间横腔部的上侧,而其中的第三接口7 设置在中间横腔部的下侧。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封闭腔94处以用于封堵第二接口11的阀块93,其中阀门91设置在第二封闭腔95处,而阀块93与阀门91 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弹性装置6与阀块93上远离阀门91的一侧相抵。其中阀门91与阀块93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接口10与第二接口11之间的间距,以在阀门91封闭第一接口10时,阀块93处于打开位置,而当阀门91移动至打开状态时,对应的阀块93处于封闭位置,具体的,其中中间横腔部可以是圆柱腔,而其中阀块93与阀门91均为圆柱体且与中间横腔部滑动配合。
对于压缩机来说,其中电机2为了更好的保护,一般会将电机2设置在壳体1内部,而将一级压缩组件的排气或二级压缩组件的排气排入壳体内。具体的,可以使第一压缩组件4的排气通道或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通道穿过壳体1设置。排气通道穿过壳体1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将壳腔作为排气通道的一部分,即排气通道进口端的气体会进入到壳体1中,然后再从壳体1的排气口排出,可以在壳体1的上端设置排气管,排气管的管腔作为排气通道的一部分,即在第一压缩组件4的排气通道穿过壳体1时,此时压缩机为高背压压缩机,此时上端排气管与总排气口15连通,而在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通道穿过壳体1时,此时压缩机为中背压压缩机,此时排气管通过三通口分别与第一开关阀14的一端接口和第二开关阀13的接口连通。
当两个压缩组件共用一个电机2时,上述偏心轴3与电机2的主轴连接,而第一压缩组件4以及第二压缩组件5均套设连接在所述偏心轴3,其中第一压缩组件4设置在第二压缩组件5与电机2之间,一般第一压缩组件4设置在第二压缩组件5上侧。在串联时,其中第一压缩组件4作为二级压缩组件,靠近电机2设置,有利于偏心轴3载荷分布,以保证偏心轴3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总进气口12进入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液珠,进而影响压缩组件的使用。基于此,此处优选还包括储液器8,其中储液器8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储液器8内部的储液腔16的总进气口12,第一接口10以及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均通过管道连通至储液腔16中且管道上端开口高于储液腔16的腔底设置。其中管道的上端开口优选偏上设置,且优选与总进气口12 错开设置。管道的上端开口高于储液腔16的腔底设置,可避免储液腔16内的液体进入到管道内。
其中第一接口10和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可以分别设置有管道以伸入至储液腔16中。具体的,可以使第一接口10连接有伸入至储液腔168中的第一进气管17,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连接有伸入至所述储液腔16中的第二进气管18,且优选第一进气管17的进气管口和第二进气管18的进气管口等高设置,以使得单级压缩时两个缸的吸气状态一致性高,利于稳定运行和性能。
当然,还可以使其中第一接口10和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可以共用一个伸入至储液腔16中的管道。具体的,可以设置有伸入至储液腔16中的总进气管,而其中总进气管、第一接口10以及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之间通过三通结构互相连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组件(4)、第二压缩组件(5)和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三通接头(9)、用于对所述三通接头(9)上连通总进气口的第一接口(10)封闭的阀门(91)以及用于推动所述阀门(91)移动的弹性装置(6),所述第一压缩组件(4)的排气口与总排气口(15)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口与所述总排气口(15)通过第一开关阀(14)连通,且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口与所述三通接头(9)的第二接口(11)通过第二开关阀(13)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与所述总进气口(12)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组件(4)的进气口与所述三通接头(9)的第三接口(7)连通,所述阀门(91)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13)的开闭所形成的与所述弹性装置(6)驱动力相反的压差力实现开闭,且在所述第二开关阀(13)打开时使所述阀门(91)闭合,并在所述第二开关阀(13)闭合时使所述阀门(91)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6)驱动力用于驱动所述阀门(91)闭合,且在所述第二开关阀(13)闭合时,所述总进气口(12)进来的气体气压与所述三通接头(9)内气压形成的压差能够克服所述弹性装置(6)的弹性形变力,以推动所述阀门(91)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91)位于所述第一接口(10)内,且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接口(10)入口、另一侧与所述弹性装置(6)连接,所述弹性装置(6)为压缩弹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阀门(91)以及所述三通接头(9)的内腔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91)与所述三通接头(9)内腔滑动配合,所述三通接头(9)一端设置有具有第一封闭腔(94),且所述第一封闭腔(94)内部设置有所述弹性装置(6),所述三通接头(9)另一端具有第二封闭腔(95),且所述第二封闭腔(95)与所述第二接口(11)通过毛细管(92)连通,以在所述第二开关阀(13)打开时推动所述阀门(91)滑动以关闭所述第一接口(10)且使所述弹性装置(6)压缩变形,在所述第二开关阀(13)关闭时压缩弹簧推动所述阀门(91)反向滑动以打开所述第一接口(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9)还包括:
中间横腔部,所述中间横腔部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封闭腔(94)以及所述第二封闭腔(95),所述中间横腔部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二封闭腔(95)设置所述第一接口(10),靠近所述第一封闭腔(94)设置有所述第二接口(11),在所述第一接口(10)和所述第二接口(11)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接口(7);
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闭腔(94)处以用于封堵所述第二接口(11)的阀块(93),所述阀门(91)设置在所述第二封闭腔(95)处,所述阀块(93)与所述阀门(91)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弹性装置(6)与所述阀块(93)上远离所述阀门(91)的一侧相抵,所述阀门(91)与所述阀块(9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接口(10)与所述第二接口(11)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缩组件(4)压缩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压缩的电机(2),所述第一压缩组件(4)的排气通道或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排气通道穿过所述壳体(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电机(2)主轴连接的偏心轴(3),所述第一压缩组件(4)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均套设连接在所述偏心轴(3),所述第一压缩组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与所述电机(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器(8),所述储液器(8)的上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液器(8)内部的储液腔(16)的总进气口(12),所述第一接口(10)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均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液腔(16)且管道上端开口高于所述储液腔(16)的腔底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有伸入至所述储液腔(16)中的第一进气管(17),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连接有伸入至所述储液腔(16)中的第二进气管(18),所述第一进气管(17)的进气管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管(18)的进气管口等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至所述储液腔(16)中的总进气管,所述总进气管、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压缩组件(5)的进气口之间通过三通结构互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54564.0U CN213016793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54564.0U CN213016793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16793U true CN213016793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4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54564.0U Active CN213016793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16793U (zh) |
-
2020
- 2020-04-15 CN CN202020554564.0U patent/CN2130167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51640U (zh) | 压缩机和换热系统 | |
CN103075344B (zh) | 一种变容量双级增焓压缩机及一种空调系统 | |
CN208456859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 |
CN205401122U (zh) |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 | |
US11933526B2 (en) |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 |
CN103161729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105829724A (zh) | 包括可变容积指数阀的压缩机 | |
CN213016794U (zh) | 压缩机 | |
CN213016793U (zh) | 压缩机 | |
CN111379705B (zh) | 压缩机、压缩机的运行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 |
CN108007004B (zh) | 制冷装置 | |
CN113758035A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02691660B (zh) | 一种高制冷性能的二级双缸压缩机 | |
CN104895790A (zh) | 一种具有中间抽气功能的双螺杆压缩机及多温区热泵系统 | |
CN109058107B (zh) |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350662A (zh) | 压缩机 | |
CN103557157A (zh) | 变容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219281963U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空调系统 | |
CN112128111A (zh) | 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 |
CN107806415B (zh) |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12963351B (zh) | 压缩机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
CN115962128A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空调系统 | |
CN203548209U (zh) | 变容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115977954A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空调系统 | |
CN112211818B (zh)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