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5739U - 一种警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警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15739U CN213015739U CN202021053987.0U CN202021053987U CN213015739U CN 213015739 U CN213015739 U CN 213015739U CN 202021053987 U CN202021053987 U CN 202021053987U CN 213015739 U CN213015739 U CN 2130157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rning
- base
- warning device
- belt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 And Visible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警示装置,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柱体,每相邻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均设置有警示带,所述警示带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警示带伸缩器,通过所述警示带伸缩器收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体与所述警示带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可容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的警示带伸缩器,从而提高了所述警示装置的便携性以及装配的便利性,极大地减少了安装工作量,且所述警示带在使用完成后可收纳与所述警示带伸缩器内,以便下一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经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示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抢维修作业时采用铁质警示牌、反光锥、一次性警示带作为安全作业警示区域的警示装置。使用这些装置时,携带不方便,且围成一个作业警示区域耗时长,这既增加了抢维修作业人员的劳动量,也浪费了宝贵的作业时间,且一次性警示带不能重复利用,经济性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警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警示装置携带和安装不便以及警示带无法重复利用而导致经济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警示装置,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柱体,每相邻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均设置有警示带,所述警示带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警示带伸缩器,通过所述警示带伸缩器收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柱体和所述警示带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将所述警示带与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和所述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将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柱体一端为半圆弧面,所述底座的重心与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小于所述半圆弧面的圆心到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柱体上远离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警示灯。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柱体上设置有语音播报器,所述语音播报器位于所述警示灯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所述语音播报器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所诉显示屏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感应器之间。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屏为多个,多个所述显示屏均匀间隔布置于所述柱体的圆柱面上。
所述警示装置,其中,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所述警示灯、所述感应器、所述语音播报器以及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体与所述警示带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可容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的警示带伸缩器,从而提高了所述警示装置的便携性以及装配的便利性,极大地减少了安装工作量,且所述警示带在使用完成后可收纳与所述警示带伸缩器内,以便下一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警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柱体和所述底座的纵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柱体,2:警示带,3:警示带伸缩器,4:底座,41:圆弧面,5:第一卡扣,6:第二卡扣,7:警示灯,8:语音播报器,9:感应器,10:显示屏,11:储能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警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警示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若干个柱体1和若干个警示带2,若干个所述柱体1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柱体1之间设置均有一个所述警示带2,所述警示带2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柱体1可拆卸连接;若干个所述柱体1通过若干个所述警示带2依次连接,由若干个所述柱体1与若干个所述警示带2所组成的所述警示装置中,所述柱体1的数量比所述警示带2的数量多1。
一具体实施例,若干个所述柱体1通过若干个所述警示带2依次连接,且围成一个封闭区域,即,每相邻两个柱体1之间均通过一个所述警示带2连接,任意一个柱体1均分别与两个所述警示带2相连。
另一具体实施例,若干个所述柱体1通过若干个所述警示带2依次连接,且围成非封闭区域,即,所述警示装置具有一头一尾两端,且位于所述警示装置两端的两个所述柱体1之间不通过所述警示带2相连接。
所述警示带2上设置有警示带伸缩器3,所述警示带伸缩器3用于收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2,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警示带伸缩器3的两侧各有一个开口,当所述警示带2收纳于所述警示带2伸缩时,所述警示带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开口处,当需将所述警示带2与所述柱体1装配连接时,只需分别从两个所述开口处将所述警示带2从所述开口处拉出,再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1上;每个所述柱体1的一端均设置有底座4,所述柱体1与所述底座4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具体实现方式,当需对某一区域设置警示装置时,先将若干个所述底座4间隔置于地上,再分别对每一个所述底座4均连接一个所述柱体1,然后通过所述警示带2将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1连接,即完成了所述警示装置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体1与所述警示带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柱体1与所述底座4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警示带2上设置有可容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2的警示带伸缩器3,从而提高了所述警示装置的便携性以及装配的便利性,极大地减少了安装工作量,且所述警示带2在使用完成后可收纳与所述警示带伸缩器3内,以便下一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经济成本。
所述柱体1和所述警示带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扣5,例如,所述柱体1的圆柱面上设置有两个个第一卡扣5,两个所述第一卡扣5相对设置;所述警示带2通过所述第一卡扣5与所述柱体1可拆卸连接,从而增加了所述警示带2与所述柱体1装配的便利性;两个所述第一卡扣5距离所述底座4的高度相等,当地面平行于水平面时,各个所述警示带2均与地面平行,且各个所述警示带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警示带2上涂有反光材料,以增加所述警示装置的辨识度,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4和所述柱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扣6,所述柱体1通过所述第二卡扣6与所述底座4可拆卸连接,从而增加了所述底座4与所述柱体1装配的便利性,且在所述警示装置使用完成后,所述底座4与所述柱体1可拆卸分离,从而提升了装置的便携性。
所述底座4远离所述柱体1一端为半圆弧面41,且所述底座4的重心靠近所述半圆弧面41的顶端,且所述重心与所述半圆弧面41顶点的距离小于所述半圆弧面41的圆心到所述半圆弧面41顶点的距离,以将所述底座4以不倒翁原理制成,例如,所述底座4为实心结构,所述底座4越靠近圆弧面的材料密度越大,使得所述底座4上部较轻而下部较重,或所述底座4为空心具有容纳腔的结构,则可在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圆弧面的部分填充重量较大的材料;当所述底座4以所述圆弧面接地时,所述底座4不会倾倒,即便所述柱体1或所述底座4受外力而倾斜,所述底座4也会在撤去外力后恢复姿态,并最终恢复至使所述柱体1垂直于水平面的状态。
所述柱体1上远离所述底座4一端设置有警示灯7,所述警示灯7采用快速闪烁的形式,发出灯光信号,以警示行人或车辆不要靠近安全作业警示区域。
所述柱体1上设置有语音播报器8,所述语音播报器8位于所述警示灯7和所述底座4之间;所述柱体1上还设置有感应器9,所述感应器9位于所述语音播报器8和所述底座4之间;当有人或车辆等靠近安全作业警示区域时,所述感应器9能够智能感应到该状况,并将信号发送给所述语音播报器8,所述语音播报器8按照预先设定的播报内容进行播报,以警示人员或车辆勿靠近安全作业警示区域。
所述柱体1上设置有显示屏10,所述显示屏10所述显示屏10位于所述底座4与所述感应器9之间,所述显示屏10用来显示有关作业信息以及警示信息,以达到提示和警示作用。
所述显示屏10具有多个,例如,所述显示屏10为4个;多个所述显示屏10间隔布置与所述柱体1的圆柱面上,每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屏1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且各个所述显示屏10靠近底座4一端距底座4的距离相等,即各个所述显示屏10设置的高度都相等;且设置4个所述显示屏10,使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所述显示屏10上显示的内容,进一步提高的警示和提示的有效性。
如图2所示,所述柱体1上设置有储能电池11,所述储能电池11设置在所述柱体1靠近所述底座4一端,所述储能电池11分别与所述警示灯7、所述感应器9、所述语音播报器8以及所述显示屏10电连接,以为各部件供电,使各部件能够正常工作。
所述警示装置在安装完成以将安全作业警示区域设置好后,启动所述警示装置上的电源,当然,可以仅启动一个或多个所述柱体1上的电源,也可将所有所述柱体1上的电源全部启动,以增强警示效果;启动所述柱体1上的电源后,所述警示灯7亮起并快速闪烁,同时所述显示屏10上显示有关作业信息以及警示信息,以达到提示和警示作用;且当所述感应器9感应到有人员或车辆靠近安全作业警示区域时,所述语音播报器8进行语音播报,以警示无关人员或车辆等不要靠近该区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警示装置,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柱体,每相邻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均设置有警示带,所述警示带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警示带伸缩器,通过所述警示带伸缩器收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体与所述警示带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可容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的警示带伸缩器,从而提高了所述警示装置的便携性以及装配的便利性,极大地减少了安装工作量,且所述警示带在使用完成后可收纳与所述警示带伸缩器内,以便下一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经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柱体,每相邻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均设置有警示带,所述警示带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警示带上设置有警示带伸缩器,通过所述警示带伸缩器收纳或拉伸所述警示带;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底座,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和所述警示带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将所述警示带与所述柱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将所述柱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柱体一端为半圆弧面,所述底座的重心与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小于所述半圆弧面的圆心到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上远离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警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上设置有语音播报器,所述语音播报器位于所述警示灯和所述底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所述语音播报器和所述底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所诉显示屏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感应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多个,多个所述显示屏均匀间隔布置于所述柱体的圆柱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上设置有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所述警示灯、所述感应器、所述语音播报器以及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53987.0U CN213015739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一种警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53987.0U CN213015739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一种警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15739U true CN213015739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9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53987.0U Active CN213015739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一种警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15739U (zh) |
-
2020
- 2020-06-10 CN CN202021053987.0U patent/CN2130157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97014U (zh) | 电力施工用围栏 | |
CN205529986U (zh) | 便携式消防警示装置 | |
CN213015739U (zh) | 一种警示装置 | |
CN206194065U (zh) | 一种电缆桩 | |
CN201666034U (zh) | 警示护栏 | |
CN208733508U (zh) | 通信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 | |
CN209760975U (zh) | 一种用于坡度道路施工的防护设备 | |
CN211312291U (zh) | 声光报警折叠锥筒 | |
CN210238340U (zh) | 一种公路用警示装置 | |
CN212406326U (zh) | 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围栏 | |
CN211368486U (zh) | 一种便携式气囊三角牌 | |
CN107499228B (zh) | 停车警报警示牌 | |
CN113699913A (zh) | 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 | |
CN209053519U (zh) | 一种施工道路警示装置 | |
CN213220869U (zh) | 一种充气式围栏 | |
CN219140574U (zh) | 一种应用于紧急避险的信号结构 | |
CN105185277A (zh) | 汽车故障警示装置 | |
CN215593783U (zh) | 一种边坡防护施工安全提示装置 | |
CN211714760U (zh) | 一种用于救援的安全警示装置 | |
CN215168881U (zh) | 一种环保查封用电子封条 | |
CN209353243U (zh) | 一种人行道主警示柱 | |
CN219533855U (zh) | 一种微波感应可语音提醒太阳能声光报警器 | |
CN214147663U (zh) | 一种防盗led智慧路灯 | |
CN216412301U (zh) | 基于公路收费站的智能雾灯系统 | |
CN213904501U (zh) |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