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4750U -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4750U
CN213014750U CN202021506614.4U CN202021506614U CN213014750U CN 213014750 U CN213014750 U CN 213014750U CN 202021506614 U CN202021506614 U CN 202021506614U CN 213014750 U CN213014750 U CN 213014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supporting
supporting seat
hea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66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5066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4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4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4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属于建筑保温领域,包括第一支撑座、套管、第二支撑座、锚杆和第三支撑座;第一支撑座支撑于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多个套管固设于第一支撑座内侧,套管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第二支撑座位于第一支撑座外侧,支撑于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多个锚杆固设于第二支撑座内侧,贯穿并伸出套管;第三支撑座连接于套管的内端,支撑于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提高了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及承载力,在满足连接受力要求的同时,对保温层进行了可靠定位,避免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

Description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保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目前倡导各个领域的节能降耗,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行业,其节能降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优劣是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多采用外粘保温板或通过连接件将保温复合板连接于墙面的主体结构上,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性能未取得突破性提高的情况下,外墙保温层的厚度不断增厚,前述的外粘或通过连接件连接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施工及使用需求。基于上述问题,内置式保温结构的使用范围逐渐增加,其采用保温板外侧增加现浇混凝土保温防护层,通过连接装置与主体连接,能够保证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要求,但是,现有内置保温结构生产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保温板连接件的安装便利性不足,还会导致保温板定位不可靠、连接缺乏牢固性等问题,甚至会导致外墙保温部分容易和建筑外墙分离,难以满足保温系统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置式保温结构中,连接件的连接牢固性差、保温层定位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包括:
第一支撑座,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并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
套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套管相互平行,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侧,所述套管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套管对应的通孔;
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
锚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相互平行,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内侧,用于贯穿并伸出所述套管;
第三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所述第三支撑座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
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外侧面;以及
连接座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板面,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钢筋网片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体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卡槽,所述连接座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卡槽配合用于夹持钢筋网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件配合构成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卡槽为“十字形”槽,包括第一槽体及与所述第一槽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钢筋,所述卡件包括第一卡体及与所述第一卡体交叉设置的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用于与所述第一槽体卡接,所述第二卡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槽体卡接,所述第二卡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网片中钢筋的容纳空间。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管外周设有倒刺。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
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外侧面,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板面;以及
第一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的内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
第三支撑板,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并用于支撑保温层的内侧面;以及
撑杆,外端固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内板面的中部,内端用于支撑于内侧模板的外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管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套装孔和弧形的旋转卡槽,所述旋转卡槽的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边缘,所述套装孔和所述旋转卡槽均分别与所述套管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保温系统连接件,第一支撑座、套管、第二支撑座和锚杆构成了一种多筋支撑体系,大幅提高了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及承载力,在满足连接受力要求的同时,对保温层进行了可靠定位,避免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通过多段式的结构,在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以及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均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保证保温层不发生倾斜,从另一方面保证了保温层定位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包括钢筋网片、设于所述钢筋网片内侧的保温层,以及上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保温系统连接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第一支撑座和套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座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卡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第二支撑座和锚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第三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三支撑座、套管和锚杆的装配过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立体图,图中未装配卡件;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左视图。
图中:1、第一支撑座;101、第一支撑板;102、连接座体;103、第一卡体;104、第一槽体;105、第二槽体;106、第二卡体;2、套管;3、第二支撑座;301、第二支撑板;302、第一支撑块;4、锚杆;5、第三支撑座;501、第三支撑板;502、撑杆;503、第二支撑块;504、套装孔;505、旋转卡槽;6、钢筋网片;7、保温层;8、通孔;9、外侧模板;10、内侧模板;11、受力钢筋;12、保护层;13、混凝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内”指的是从外侧模板9到内侧模板10的方向,术语“外”则相反,指的是从内侧模板10到外侧模板9的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进行说明。所述保温系统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座1、套管2、第二支撑座3、锚杆4和第三支撑座5;第一支撑座1用于与钢筋网片6连接,并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6和保温层7之间;套管2设有多个,多个套管2相互平行,且分别固设于第一支撑座1内侧,套管2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7,第一支撑座1上设有与套管2对应的通孔8;第二支撑座3位于第一支撑座1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9和钢筋网片6之间;锚杆4设有多个,多个锚杆4相互平行,锚杆4固设于第二支撑座3内侧,用于贯穿并伸出套管2;第三支撑座5连接于套管2的内端,第三支撑座5用于支撑于保温层7和内侧模板10之间。
施工过程:
1)将保温层7和钢筋网片6通过第一支撑座1和套管2连接;
2)从钢筋网片6外侧使第二支撑座3上的锚杆4对准通孔8逐渐插入套管2中,直至第二支撑座3抵接于钢筋网片6的外侧;
3)将第三支撑座5避开受力钢筋11,从保温层7的内侧连接于套管2的内端;
4)在钢筋网片6的外侧立起外侧模板9,使外侧模板9抵接于第二支撑座3,在保温层7的内侧立起内侧模板10,使内侧模板10抵接于第三支撑座5;
5)在内侧模板10和外侧模板9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保温层7与外侧模板9之间形成保护层12,保温层7与内侧模板10之间形成混凝土墙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支撑座1、套管2、第二支撑座3和锚杆4构成了一种多筋支撑体系,当混凝土浇筑后,锚杆4的内端被有效的固定于混凝土墙13中,大幅提高了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及承载力,在满足连接受力要求的同时,对保温层进行了可靠定位,避免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连接件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施工难度较低,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另外,通过多段式的结构,在外侧模板9和钢筋网片6之间、钢筋网片6和保温层7之间,以及保温层7和内侧模板10之间均提供了有效的支撑,避免内侧模板10和外侧模板9之间间隙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无需再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等结构,保证保温层7不发生倾斜,进而从另一方面保证了保温层7定位的可靠性,进一步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其中,由于锚杆4身处套管2,使得锚杆4位于混凝土墙13的浇筑范围内,通过混凝土墙13对锚杆4的内端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锚杆4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12,套管2的数量不少于锚杆4的数量,在套管2数量较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插入不同的套管2获得第一支撑座1不同的设置角度。优选地,套管2设有两个,锚杆4与套管2一一对应,也设有两个,使得第一支撑座1和锚杆4配合构成了U形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8、图10至图12,第一支撑座1包括第一支撑板101和连接座体102;第一支撑板101用于支撑于保温层7外侧面;连接座体102设于第一支撑板101的外板面,用于与钢筋网片6连接。第一支撑座1整体体积小巧,避免占用过多的混凝土浇筑的空间,同时还能够起到有效的连接和限位作用。
具体地,第一支撑座1和套管2均为工程尼龙材质的一体成型构件,重量轻、强度高、组装更加省力。其中,根据施工情况,第一支撑板101可为圆板,直径90mm-180mm,厚度3mm-6mm;套管2内径比锚杆4内径大2mm左右,套管2壁厚可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图11及图12,连接座体10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钢筋网片6可拆卸连接。
出厂前,在保温层7的预设位置上钻孔,将钢筋网片6通过第一支撑座1和套管2连接于保温层7,这一过程中,可预先在保温层7上安装第一支撑座1和套管2,随后再连接钢筋网片6,或者,可预先使钢筋网片6连接于连接座体102,随后再连接钢筋网片6保温层7,使得保温层7和钢筋网片6形成一个预制构件,不仅方便运输,还能够将连接第一支撑座1和钢筋网片6的时间节省下来,进而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由于连接座体102与钢筋网片6可拆卸连接,当钢筋网片6上的第一支撑座1和套管2位置不合适,有影响到后续施工的情况发生时,可将第一支撑座1拆卸下来,临时更换第一支撑座1的位置,另在保温层7上对应钻孔即可,这大大增加了连接件使用的灵活性,避免对施工造成干扰,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图8、图10至图12,连接座体102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网片6的卡槽,连接座体102还包括用于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卡件,卡件与卡槽配合用于夹持钢筋网片6,卡槽和卡件配合构成可拆卸连接结构。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在钢筋网片6的钢筋放入卡槽后,只需要将卡件按压进入卡槽即可,拆装方便,能够灵活的调整连接座体102于钢筋网片6上的连接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图8、图10至图12,卡槽为“十字形”槽,包括第一槽体104及与第一槽体104交叉设置的第二槽体105,第二槽体105用于容纳钢筋网片6的钢筋,卡件包括第一卡体103及与第一卡体103交叉设置的第二卡体106,第一卡体103用于与第一槽体104卡接,第二卡体106用于与第二槽体105卡接,第二卡体106与第二槽体10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网片6中钢筋的容纳空间。在卡接后,第一卡体103接触到第一槽体104的槽底,而第二卡体106与第二槽体105的槽底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与钢筋网片6的钢筋的配合方式优选间隙配合。卡件与卡槽的卡接面积大,使得卡接了牢固性更好。
具体地,连接座体102为圆柱状构件,第一槽体104和第二槽体105的槽深均为15mm-35mm,槽宽均为5mm-7mm,第二卡体106与第二槽体105槽底的间距约为7mm,略大于钢筋网片6中钢筋的直径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防止套管2从保温层7的钻孔中脱出,套管2外周设有倒刺。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图5、图8至图12,第二支撑座3包括第二支撑板301和第一支撑块302;第二支撑板301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6外侧面,锚杆4固设于第二支撑板301的内板面;第一支撑块302设于第二支撑板302的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9的内侧。其中,第一支撑块302的直径大于锚杆4的直径,可以增加与外侧模板9的接触面积,分散接触压力。
可选地,第一支撑块302为工程尼龙构件,锚杆4的端部穿过第二支撑板301设置,第一支撑块302罩设于锚杆4的外侧伸出端处。
具体地,在设置两个锚杆4的前提下,两个锚杆4的间距为50mm-150mm,锚杆4本身可采用HPB300、HRB400,直径为6mm-10mm;第二支撑板301采用Q235、Q345钢制作,为矩形构件,厚度根据工程需要一般取3mm-6mm,短边为30mm-50mm,长边为100mm-150mm,第二支撑板301与锚杆4焊接为一体,强度需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第一支撑块302直径为30mm-50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板301也可以用杆状构件替代,只要能从钢筋网片6的外侧固定住钢筋网片6即可,例如第二支撑座3可以是使用一整根钢筋折弯形成的U形杆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至图12,第三支撑座5包括第三支撑板501和撑杆502;第三支撑板501连接于套管2的内端,并用于支撑保温层7的内侧面;撑杆502外端固设于第三支撑板501内板面的中部,内端用于支撑于内侧模板10的外侧。三支撑板501与保温层7为面接触,不仅方便与套管2的连接,还能避免保温层7因第三支撑座5的挤压而变形;撑杆502占用空间小,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受力钢筋11产生干涉,保证安装能够顺利进行。
具体地,撑杆502内端设有第二支撑块503,第二支撑块503的直径大于撑杆502的直径,可以增加与内侧模板10的接触面积,分散接触压力;第三支撑板501可为圆形板或圆角矩形板,撑杆502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或十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图9及图10,套管2设有两个,第三支撑板501上设有套装孔504和弧形的旋转卡槽505,旋转卡槽505的端面延伸至第三支撑板501的边缘,套装孔504和旋转卡槽505均分别与套管2间隙配合。
本实施方式有两种安装方式:
1)当受力钢筋11与第三支撑板501的安装无冲突时,将套装孔504和旋转卡槽505同时对正不同的锚杆4,沿锚杆4的轴向向外推第三支撑座5,直至第三支撑板501抵接于保温层7的内侧面,进而完成第三支撑座5的安装。
2)如图9所示,当受力钢筋11与第三支撑板501存在冲突时,先将套装孔504对正其中一个锚杆4,调整第三支撑板501的位置,避免避开受力钢筋11,沿锚杆4的轴向向外推第三支撑座5,直至第三支撑板501越过受力钢筋11,随后旋转直至第三支撑板501,使旋转卡槽505卡入另一个锚杆4,最终推动第三支撑座5至第三支撑板501抵接于保温层7的内侧面,进而完成第三支撑座5的安装。
具体地,第三支撑座5为工程尼龙构件,当第三支撑板501为圆形构件时,其直径为60mm-180mm,当第三支撑板501为圆角矩形构件时,边长为50mm-180mm,第三支撑板501的厚度为3mm-6mm;套装孔504和旋转卡槽505的内径分别大于套管2外径约2mm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各个构件的材质和尺寸的距离并不具有限定性,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述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包括钢筋网片6、设于钢筋网片6内侧的保温层7,以及上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保温系统连接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座,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并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
套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套管相互平行,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侧,所述套管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套管对应的通孔;
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
锚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相互平行,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内侧,用于贯穿并伸出所述套管;
第三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所述第三支撑座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
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外侧面;以及
连接座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板面,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钢筋网片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体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卡槽,所述连接座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卡槽配合用于夹持钢筋网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件配合构成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十字形”槽,包括第一槽体及与所述第一槽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钢筋,所述卡件包括第一卡体及与所述第一卡体交叉设置的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用于与所述第一槽体卡接,所述第二卡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槽体卡接,所述第二卡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网片中钢筋的容纳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周设有倒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
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外侧面,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板面;以及
第一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
第三支撑板,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并用于支撑保温层的内侧面;以及
撑杆,外端固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内板面的中部,内端用于支撑于内侧模板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套装孔和弧形的旋转卡槽,所述旋转卡槽的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边缘,所述套装孔和所述旋转卡槽均分别与所述套管间隙配合。
10.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网片、设于所述钢筋网片内侧的保温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
CN202021506614.4U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Active CN213014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6614.4U CN213014750U (zh)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6614.4U CN213014750U (zh)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4750U true CN213014750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9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6614.4U Active CN213014750U (zh)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4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4750U (zh)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CN111206699A (zh) 装配式劲性混凝土剪力墙的横向连接结构、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113931340B (zh) 装配式半嵌入式外墙板以及建筑物
CN211341787U (zh) 一种建筑模板用定位组件
CN214658043U (zh) 一种用于预制保温墙板的钢丝网片连接件
CN112278185B (zh) 一种加强圈安装装置及加强圈的安装方法
CN210421516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十字插接结构
CN219471294U (zh) 模板连接件、模板连接装置及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
CN216787653U (zh) 钢丝网片与保温板之间的辅助定位支撑件
CN211080306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管廊
CN220645955U (zh) 一种用于盾构施工的钢套筒稳定连接组件
CN212836064U (zh) 一种卡扣式点连内置保温填充墙
CN216276230U (zh) 一种固定夹芯保温墙体用的连接件及一种墙体
CN21720488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墙体
CN216041785U (zh) 一种预埋固定件
CN214061990U (zh) 凹凸型钢网保温结构及一种保温系统
CN219909368U (zh) 基于bim技术的玻璃幕墙预埋连接件
CN21640590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砼构件
CN215948530U (zh) 一种保温一体化填充墙内置连接件及其填充墙
CN216516181U (zh) 一种锚板式梁柱连接结构
CN217400222U (zh) 采暖架空地板
CN220150692U (zh) 一种用于筏板柱筋的固定装置
CN215406659U (zh) 一种现浇筑预制槽组合保温板
CN210086521U (zh) 一种自定位钢丝网架保温一体板
CN219528422U (zh)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及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