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9270U - 承接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接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9270U
CN213009270U CN202021926954.2U CN202021926954U CN213009270U CN 213009270 U CN213009270 U CN 213009270U CN 202021926954 U CN202021926954 U CN 202021926954U CN 213009270 U CN213009270 U CN 213009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axial direction
clamping
bottom plate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69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佐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eiher Pac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eiher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eiher Pac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eiher Pac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269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9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9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9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承接盘装置,包含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两个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及两个沿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承接盘装置还包含两个第一挡边件,及两个第二挡边件。每一个第一挡边件包括内面、外面、两个侧面、插槽,及两个嵌卡部。每一个第二挡边件包括连接面、自由面、两个设于所述连接面的卡合部,及支撑壁部。每一个卡合部与每一个嵌卡部呈凹凸互补而能拆卸地互相卡合,所以每一个第一挡边件能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挡边件而不需要设置数个挡角件,因此能减少制作时的开模成本与安装步骤。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面,因此当双手分别握持于所述第一挡边件时,所述卡合部能避免所述第一挡边件朝外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挡边件。

Description

承接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承接盘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及图2,一种现有的组合式承盘,包括一个底板11、四个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侧边的挡边件12,及四个分别可拆卸地且相应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挡边件12之间的挡角件13。
定义每一个挡边件12沿一个长度方向L延伸。每一个挡边件12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底板11的内面121、一个相反于所述内面121的外面122、两个沿所述长度方向L相反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内面121与所述外面122之间的侧面123、一个凹设于所述内面121并供所述底板11的其中一个侧边深入的插槽124、一个凹设于所述外面122并能供一个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的握持槽125,及由其中一个侧面123沿所述长度方向L贯穿至另一个侧面123的第一嵌卡孔126与第二嵌卡孔127。
每一个挡角件13具有两个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挡边件12的连接面131、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面131的第一榫头132,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面131的第二榫头133。每一个挡角件13的所述第一榫头132能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挡边件12的第一嵌卡孔126,且所述第二榫头133能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挡边件12的第二嵌卡孔127。
在组装所述现有的组合式承盘时,使用者需将所述底板11插入所述挡边件12的插槽124,并将每一个挡角件13的所述第一榫头132与所述第二榫头133分别插入所对应的第一嵌卡孔126与所对应的第二嵌卡孔127,就能完成所述现有的组合式承盘的组装作业。
然而,所述现有的组合式承盘的构件很多,组装繁复,且由于所述挡角件13的长宽配置略有不同,需要分别开模制作,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另外,在搬动所述现有的组合式承盘时,如果施力不慎也容易造成所述挡角件13与所述挡边件12脱离,进而造成所述底板11与承装的物品(图未示)掉落。举例而言,当图2所示的双手朝彼此远离方向施力时,就会造成左、右两侧的挡边件12反向朝外移动,并带动使连接的所述挡角件13一起朝外移动而脱离上、下两侧的挡边件12。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至少一个先前技术缺点的承接盘装置。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包含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两个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及两个沿第二轴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二侧边。所述承接盘装置还包含两个第一挡边件,及两个第二挡边件。每一个第一挡边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并包括朝向所述底板的内面、相反于所述内面的外面、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相反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内面与所述外面之间的侧面、凹设于所述内面而能供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嵌入的插槽,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侧面的嵌卡部。每一个第二挡边件沿所述第二轴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挡边件之间。每一个第二挡边件包括朝向所述底板的连接面、相反于所述连接面的自由面、两个设于所述连接面且沿所述第二轴向间隔设置的卡合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面且位于所述卡合部之间而能供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侧边放置的支撑壁部。每一个卡合部与每一个嵌卡部呈凹凸互补而能拆卸地互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每一个嵌卡部具有凹设于各自的侧面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主嵌卡槽。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每一个卡合部具有由所述连接面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并能嵌入各自的主嵌卡槽的主榫头。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每一个嵌卡部还具有凹设于各自的侧面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副嵌卡槽。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每一个卡合部还具有由所述连接面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并能嵌入各自的副嵌卡槽的副榫头。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每一个主榫头是呈方柱状,每一个副榫头是呈扁平板状。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一挡边件还包括凹设于所述外面并适用于供手指伸入的握持槽。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其中一个主嵌卡槽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而连通另一个主嵌卡槽。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其中一个副嵌卡槽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而连通另一个副嵌卡槽。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每一个第二挡边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面且位于所述支撑壁部上方的补强底部、由所述连接面的顶缘朝另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方向延伸的补强顶部,及由所述补强顶部朝下延伸而连接于所述补强底部的补强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所述补强底部具有板体,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卡合孔。所述补强连接部具有由所述补强顶部朝下延伸的连接板,及至少一个由所述连接板朝所述连接面的方向延伸而能嵌卡于所述至少一个卡合孔的勾扣。
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挡边件与所述第二挡边件界定出单向开放的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嵌卡部,每一个第一挡边件能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挡边件而不需要设置数个挡角件,因此能减少制作时的开模成本与安装步骤。此外,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面,因此当双手分别握持于所述第一挡边件且朝彼此远离的方向施力时,所述卡合部能避免所述第一挡边件朝外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挡边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组合式承盘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2是所述现有的组合式承盘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5是沿图4的线V-V所取得的一个剖视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底板2、两个第一挡边件3,及两个第二挡边件4。所述底板2、所述第一挡边件3与所述第二挡边件4界定出一个单向开放的容置空间5。
所述底板2包括两个沿第一轴向X延伸的第一侧边21,及两个沿第二轴向Y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21之间的第二侧边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向Y垂直所述第一轴向X。
每一个第一挡边件3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并包括一个朝向所述底板2的内面31、一个相反于所述内面31的外面32、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X相反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内面31与所述外面32之间的侧面33、一个凹设于所述内面31而能供所述底板2的其中一个第一侧边21嵌入的插槽34、一个凹设于所述外面32并适用于供手指伸入的握持槽35,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侧面33的嵌卡部36。
每一个嵌卡部36具有一个凹设于各自的侧面33并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的主嵌卡槽361,及一个凹设于各自的侧面33并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的副嵌卡槽36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挡边件3的其中一个主嵌卡槽361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而连通另一个主嵌卡槽361,且每一个第一挡边件3的其中一个副嵌卡槽362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而连通另一个副嵌卡槽362。
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沿所述第二轴向Y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挡边件3之间。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包括一个朝向所述底板2的连接面41、一个相反于所述连接面41的自由面42、两个设于所述连接面41且沿所述第二轴向Y间隔设置的卡合部43、一个设于所述连接面41且位于所述卡合部43之间而能供所述底板2的其中一个第二侧边22放置的支撑壁部44、一个设于所述连接面41且位于所述支撑壁部44上方的补强底部45、一个由所述连接面41的顶缘朝另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方向延伸的补强顶部46,及一个由所述补强顶部46朝下延伸并连接于所述补强底部45的补强连接部47。所述补强连接部47实质上垂直所述补强底部45与所述补强顶部46。
所述补强底部45具有一个板体451、七个沿所述第二轴向Y间隔设置于板体451的卡合孔452,及十二个沿所述第二轴向Y间隔设置的卡抵柱453。所述卡抵柱453能供所述补强连接部47靠抵并避免所述补强连接部47朝趋近所述连接面41的方向移动。
所述补强连接部47具有一个自所述补强顶部46朝下延伸的连接板471,及七个由所述连接板471朝所述连接面41的方向延伸的勾扣472。每一个勾扣472呈勾状并能分别嵌卡于所述卡合孔452。每一个勾扣472具有一个由所述连接板471朝所述连接面41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补强底部45上方的贴合部473,及一个由所述贴合部473相反于所述连接板471的一端朝下延伸的勾部474。所述勾部474至少部分伸入各自的卡合孔452而能避免所述连接板471朝远离所述连接面41的方向相对于所述板体451移动。
每一个卡合部43与每一个嵌卡部36呈凹凸互补而能拆卸地互相卡合。每一个卡合部43具有一个由所述连接面41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并能嵌入各自的主嵌卡槽361的主榫头431,及一个由所述连接面41沿所述第一轴向X延伸并能嵌入各自的副嵌卡槽362的副榫头43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主榫头431是呈中空的方柱状,每一个副榫头432是呈扁平板状。
当一个使用者在组装所述承接盘装置时,所述使用者可以先将所述底板2的第一侧边21分别嵌入所述第一挡边件3的插槽34,接着将其中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所述卡合部43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挡边件3的所对应的嵌卡部36,再将另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所述卡合部43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挡边件3的所对应的嵌卡部36,就能完成所述承接盘装置的组装。
如此一来,通过设置所述卡合部43与所述嵌卡部36,每一个第一挡边件3能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挡边件4而不需要设置数个挡角件(图未示),因此能减少制作时的开模成本与安装步骤。
而当所述使用者要使用所述承接盘装置时,可以将一个物品(图未示,例如:背光板)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5,并如图6所示地将双手分别握持于所述第一挡边件3,且将双手手指分别深入所述第一挡边件3的握持槽35中,就能移动所述承接盘装置及所述物品。由于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所述卡合部43设于所述连接面41,所以当所述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持于所述第一挡边件3且双手沿所述第二轴向Y朝彼此远离的方向施力时,所述卡合部43能避免所述第一挡边件3朝外移动,所以所述第一挡边件3不会脱离所述第二挡边件4,因此能避免所述底板2与所述物品掉落。
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通过设置所述补强底部45、所述补强顶部46与所述补强连接部47,能增加结构强度而不易变形,而且也能减轻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接盘装置在制造的过程中,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所述补强顶部46与所述补强连接部47也可以先制成一个平板状,再通过以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弯折后再将所述勾扣472分别嵌卡于所述卡合孔452,由于每一个勾部474至少部分伸入各自的卡合孔452而能避免所述连接板471朝远离所述连接面41的方向相对于所述板体451移动,且所述卡抵柱453能供所述补强连接部47靠抵并避免所述补强连接部47朝趋近所述连接面41的方向移动,因此当所述勾扣472分别嵌卡于所述卡合孔452后就不会轻易地脱离,所以在制造与组装上都十分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承接盘装置,通过设置所述卡合部43与所述嵌卡部36,使每一个第一挡边件3能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挡边件4而不需要设置数个挡角件,因此能减少制作时的开模成本与安装步骤。此外,由于每一个第二挡边件4的所述卡合部43设于所述连接面41,所以当双手分别握持于所述第一挡边件3且沿所述第二轴向Y朝彼此远离的方向施力时,所述卡合部43能避免所述第一挡边件3朝外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挡边件4,因此能避免所述底板2与所述物品掉落,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承接盘装置,包含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两个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及两个沿第二轴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二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盘装置还包含两个第一挡边件,及两个第二挡边件,每一个第一挡边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并包括朝向所述底板的内面、相反于所述内面的外面、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相反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内面与所述外面之间的侧面、凹设于所述内面而能供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嵌入的插槽,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侧面的嵌卡部,每一个第二挡边件沿所述第二轴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挡边件之间,每一个第二挡边件包括朝向所述底板的连接面、相反于所述连接面的自由面、两个设于所述连接面且沿所述第二轴向间隔设置的卡合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面且位于所述卡合部之间而能供所述底板的其中一个第二侧边放置的支撑壁部,每一个卡合部与每一个嵌卡部呈凹凸互补而能拆卸地互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每一个嵌卡部具有凹设于各自的侧面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主嵌卡槽,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每一个卡合部具有由所述连接面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并能嵌入各自的主嵌卡槽的主榫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每一个嵌卡部还具有凹设于各自的侧面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副嵌卡槽,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每一个卡合部还具有由所述连接面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并能嵌入各自的副嵌卡槽的副榫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每一个主榫头是呈方柱状,每一个副榫头是呈扁平板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挡边件还包括凹设于所述外面并适用于供手指伸入的握持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其中一个主嵌卡槽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而连通另一个主嵌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挡边件的其中一个副嵌卡槽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而连通另一个副嵌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挡边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面且位于所述支撑壁部上方的补强底部、由所述连接面的顶缘朝另一个第二挡边件的方向延伸的补强顶部,及由所述补强顶部朝下延伸而连接于所述补强底部的补强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底部具有板体,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卡合孔,所述补强连接部具有由所述补强顶部朝下延伸的连接板,及至少一个由所述连接板朝所述连接面的方向延伸而能嵌卡于所述至少一个卡合孔的勾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挡边件与所述第二挡边件界定出单向开放的容置空间。
CN202021926954.2U 2020-09-07 2020-09-07 承接盘装置 Active CN213009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6954.2U CN213009270U (zh) 2020-09-07 2020-09-07 承接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6954.2U CN213009270U (zh) 2020-09-07 2020-09-07 承接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9270U true CN213009270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7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6954.2U Active CN213009270U (zh) 2020-09-07 2020-09-07 承接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9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78069Y2 (ja) グロメット
US10492463B2 (en) Kit for modular housing for cats
US20070063119A1 (en) Hanging device for various objects
US20130248475A1 (en) Shelf divider and kit
CN213009270U (zh) 承接盘装置
CN101223369B (zh) 夹具
US5511653A (en) Jewelry tray
KR20110002027A (ko) 랙, 특히 냉각 시스템용 랙
CN213277748U (zh) 便于组装的骨架结构及电感器
EP0873706B1 (en) Shelving system
CN217218501U (zh) 一种组装式的置物架
TWM604302U (zh) 承接盤裝置
CN114653419A (zh) 接纳用于移液器端头的支承板的接纳框架
JPS6242164Y2 (zh)
JP6212502B2 (ja) ファイル保管キャビネット
CN216944418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纸托结构
EP3304533B1 (en) Plate for affixing a name to a support, in particular for a funeral item
CN210137907U (zh) 一种卡套结构
US20130192868A1 (en) Faceplate Assemblies For Securing Connectivity
JP7021810B1 (ja) 自動販売機用商品見本の取付補助具
JPH062503B2 (ja) 組立て箱
CN218887635U (zh) 一种组装式插座
CN218752239U (zh) 一种打火机展示盒
CN217624985U (zh) 一种工具箱用eva内衬
GB2190359A (en) Contain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