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6551U -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6551U
CN212996551U CN202021263409.XU CN202021263409U CN212996551U CN 212996551 U CN212996551 U CN 212996551U CN 202021263409 U CN202021263409 U CN 202021263409U CN 212996551 U CN212996551 U CN 212996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raided
disk
occluding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34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赵江浪
程晓阳
王永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mao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mao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mao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34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6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6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655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3312 priority patent/WO202200208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器,用于封堵脉管系统中的缺损,所述封堵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堵盘与第二封堵盘,所述第一封堵盘包括第一支撑骨架,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包括沿所述第一封堵盘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件;所述若干支撑件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股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穿插于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封堵器的封堵系统。

Description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堵人体内缺损的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卵圆孔是房间隔在胎儿时期脐静脉血液自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的生理通道,在其出生后,卵圆孔瓣随着肺循环形成而自动闭合,约25%的婴儿出生后1岁左右出现纤维素附着而永久性封闭,如果3岁后仍保持潜在的心房间通道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 ovale,PFO)。
卵圆孔未闭是出生后原发膈与继发膈未能正常自然粘连融合,在两者间残存的长约7mm,宽约1~6mm的裂痕样异常交通,类似功能性瓣膜。当右房压高于左房压的时候,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即出现右向左分流。在各种常见的右向左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卵圆孔未闭最为常见。近年来,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减压病、偏头痛等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尤其是年轻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适应证的卵圆孔未闭的患者,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研究证实,经皮封堵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低和临床随访结果较好的治疗手段。
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已经商品化的不可降解封堵器主要是金属合金材料与不可降解高分子织物为主的封堵器。然而,这类合金封堵器连接点处的固定多采用后期与膜缝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连接点处会存在磨损脱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器,用于封堵脉管系统中的缺损,所述封堵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堵盘与第二封堵盘,所述第一封堵盘包括第一支撑骨架,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包括沿所述第一封堵盘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件;所述若干支撑件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股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穿插于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封堵系统,包括封堵器及输送器,所述封堵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堵盘与第二封堵盘,所述第一封堵盘包括第一支撑骨架,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包括沿所述第一封堵盘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件;所述若干支撑件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股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穿插于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中,所述输送器用于释放所述封堵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堵系统的若干支撑件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股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穿插于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中,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相互穿插连接于一体,减小或避免使用缝合线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接更牢固,提高了所述封堵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堵系统释放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封堵系统的第一封堵盘的内侧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相邻的两支撑环相交处的其中一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相邻的两支撑环相交处的另一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封堵系统的第一封堵盘中第一支撑骨架的侧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堵系统的封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若干支撑环的另一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支撑骨架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支撑骨架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中,距操作者相对较远的一端为远端,距操作者相对较近的一端为近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堵系统100,其包括封堵器20 及用于释放封堵器20的输送器,封堵器20用于封堵脉管系统中的缺损,所述缺损包括但不限于卵圆孔、动脉导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本申请中以所述缺损为卵圆孔为例,说明封堵系统100用于治疗卵圆孔未闭的优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缺损还可以是上述提到的其他缺损。
封堵器20包括第一封堵盘21、第二封堵盘23及收紧件25,第一封堵盘21 及第二封堵盘23分别用于覆盖脉管系统中的缺损的不同开口;第一封堵盘21 包括第一支撑骨架210,第二封堵盘23包括第二支撑骨架230,第一支撑骨架 210包括沿第一封堵盘21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件,第二支撑骨架230包括沿第二封堵盘23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件。优选地,若干所述支撑件沿第一支撑骨架 210的几何中心环形阵列排布。
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支撑件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第一支撑件212包括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第二支撑件214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2141,第二支撑件214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2141穿插于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2123中,以使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之间相互穿插连接于一体,起到相互约束固定的作用,减小或避免使用缝合线固定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使得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 214的连接更牢固,提高了封堵器2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本申请中,第一封堵盘21中的多个支撑件中,至少第一支撑件212中包括多股编织丝,即上述提到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其他支撑件可以包括多股编织丝,也可以仅仅包括一股编织丝。
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2141穿插在第一编织丝2121形成的第一缝隙2123中,由于第一支撑件212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相互编织,从而第一缝隙2123的位置是固定的,穿插在第一缝隙2123中的第二编织丝2141 也被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12上的预设位置(第一缝隙2123)处,避免了穿插在第一缝隙2123中的第二编织丝2141产生移位,提高了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之间的固定强度,有利于保持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支撑骨架210的构型。
如图2所示,第一封堵盘21包括中部区域2101及周边区域2103,第一封堵盘21的几何中心位于中部区域2101中,周边区域2103围设于中部区域2101的边缘并与中部区域2101相接。若干支撑件的一端设置于中部区域2101内并相互连接;若干支撑件远离中部区域2101的一端设置于周边区域2103中。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12及第二支撑件214均为支撑环,呈环状并围成网孔。第一支撑件212及第二支撑件214远离周边区域2103(设置于中心区域2101内) 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支撑件212及第二支撑件214远离中部区域2101的一端延伸至周边区域2103内。
封堵器20植入后,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用于夹持组织的一侧为内侧,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背离被夹持组织的一侧为外侧。本实施例中,封堵器20为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第一封堵盘21用于植入至左心房内,第二封堵盘23用于植入至右心房内,收紧件25连接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用于夹持心房间隔组织的一侧为内侧,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背离心房间隔组织的一侧为外侧,收紧件25位于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之间的部分用于穿设在卵圆孔中;通过对收紧件25的操作能调节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之间的间隔。
如图1所示,封堵系统100的输送器包括鞘管30及手柄50,鞘管30用于收容封堵器20,并输送封堵器20进入人体的脉管系统中;手柄50连接在鞘管 30的近端,用于操作人员控制封堵器20的输送、封堵器20的释放,以及通过调节收紧件25来调节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之间的距离大小,以适应不同患者及不同组织解剖结构的需求。本实施方式中,收紧件25为收紧线,所述收紧线包括调节线251和锁紧线253,调节线251和锁紧线253的末端穿过鞘管30连接手柄50,手柄50通过控制调节线251和锁紧线253实现对封堵器20 的调径以及锁紧功能。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21的若干支撑件及第二封堵盘23的若干支撑件均为支撑环,第一封堵盘21的若干支撑环及第二封堵盘 23的若干支撑环分别围成花瓣型支撑骨架。以第一封堵盘21为例进行说明:多个支撑环中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环、第四支撑环、……第N 支撑环,第一支撑环至第N支撑环在第一封堵盘21的周向上依次排列,比如顺时针方向排列或逆时针方向排列,第一支撑环位于第二支撑环与第N支撑环之间,第二支撑环位于第一支撑环与第三支撑环之间,依此类推。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环均由多股编织丝缠绕编织或并排设置而成,即第一支撑环至第N支撑环均由多股编织丝缠绕编织丝而成;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环在相交处的编织丝相互穿插。
具体地,第一支撑骨架210包括六个支撑件,即按第一封堵盘21的顺时间排列的第一支撑件212、第二支撑件214、第三支撑件215、第四支撑件216、第五支撑件217及第六支撑件218。相邻的两个支撑件的在周边区域2103中相互穿插连接,即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第二支撑件214与第三支撑件 215、第三支撑件215与第四支撑件216、第四支撑件216与第五支撑件217、第五支撑件217与第六支撑件218,以及第六支撑件218与第一支撑件212在周边区域2103中相互穿插连接。
相邻的两个支撑件的位于中部区域2101的端部相互穿插连接,即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三支撑件215、第二支撑件214与第四支撑件216、第三支撑件215 与第五支撑件217、第四支撑件216与第六支撑件218、第五支撑件217与第一支撑件212,以及第六支撑件218与第二支撑件214在中部区域2101中的端部相互穿插连接。
即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21上位于周边区域2103以及中部区域2101 中的支撑件之间的相交位置均是穿插连接的关系。
第一封堵盘21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镍钛合金、不锈钢等材料。由于第一封堵盘21上的多个支撑件沿周向排布,即第一封堵盘21在径向上仅设置一个支撑环,采用这种大网孔设计使第一支撑骨架210中的金属使用率更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属离子在人体析出的风险,另外大网孔设计使得第一封堵盘21的金属覆盖率降低,柔性提高,盘面孔隙率大,方便患者后续在房间隔位置穿过支撑件形成的网孔进行造口。
可选地,第一封堵盘21的若干支撑环中的至少一支撑环由多股编织丝编织而成,第二封堵盘23的若干支撑环中的至少一支撑环由多股编织丝编织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至第六支撑件22均为多股编织丝环绕形成支撑环,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2是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环绕形成的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件214是多股第二编织丝2141环绕形成的第二支撑环,第三支撑件215是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环绕形成的第三支撑环,第四支撑件216是多股编织丝环绕形成的第四支撑环,第五支撑件217是多股编织丝环绕形成的第五支撑环,以及第六支撑件218是多股编织丝环绕形成的第六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在周向上位于第一支撑环与第三支撑环之间,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2141从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及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的缝隙穿过;或者,至少部分第三编织丝2151从多股第二编织丝2141之间形成的缝隙穿过。第一封堵盘21中每个支撑环的两端编织丝在中部区域2101中固定。由多股编织丝编织而成的支撑环构成的封堵盘相对于切割而成的封堵盘更为柔软,并具有一定的支撑性能,使得封堵器20与组织更好的贴附。
第一支撑骨架210及第二支撑骨架230中的每一支撑环中的多股编织丝之间是相互编织丝缠绕的关系。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一根支撑环中的编织丝之间是相互并列的,并非缠绕在一起;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支撑环由一根编织丝构成。每根编织丝是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弹性镍钛合金丝,每根编织丝直径为0.05~3.2mm,以便封堵器20通过输送器进入人体后能迅速的回弹达到封堵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第一支撑骨架210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环的多股编织丝在相交处穿插于一起。下面以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在周边区域 2103中相交位置处相互穿插连接为例,说明本申请中的“穿插连接”的含义,可以理解的是,该“穿插连接”的技术方案能够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的相邻支撑件之间的其他相交位置处(比如位于周边区域2103中的相交位置处,或者位于中部区域2103中的相交位置处)。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在周边区域2103中相互穿插连接,所述相交位置处可以为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相互重叠位置的交叉点,或者两个支撑环的邻接点。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212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2123,第二支撑件214或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2141穿插于第一间隙2123中,以使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之间相互约束固定,可避免或减少使用缝合的方式固定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由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件212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相互编织,从而第一缝隙2123的位置是固定的,穿插在第一缝隙2123中的第二编织丝2141也被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12上的预设位置(第一缝隙2123)处,避免了穿插在第一缝隙2123中的第二编织丝 2141产生移位,提高了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之间的固定强度,有利于保持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支撑骨架 210的构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14的多股第二编织丝214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支撑件212或至少部分第一编织丝2121穿插于第二间隙中。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中部区域2101中,至少部分第一编织丝2121穿过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之间的缝隙;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三编织丝2151穿过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的缝隙。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21中支撑件之间的至少存在一处相互穿插连接的关系,支撑件之间其他位置的连接关系可以是相互编织、或者是相互粘接固定、或者是通过缝线固定。如图2所示,第一封堵盘21上设有第一覆盖膜 2100,第一覆盖膜2100可以覆盖于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若第一支撑骨架210呈笼状并形成有内腔,则第一覆盖膜210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骨架210内腔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覆盖膜2100覆盖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外侧表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覆盖膜2100覆盖第一支撑骨架210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
如图1所示,第二封堵盘23上设有第二覆盖膜2300,第二覆盖膜2300可以覆盖于第二支撑骨架230的外侧面和/或内侧面,若第二支撑骨架230呈笼状并形成有内腔,则第二覆盖膜230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骨架230内腔。本实施例中,第二覆盖膜2300覆盖第二支撑骨架230的内侧表面;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二覆盖膜2300覆盖第二支撑骨架230的至少部分内侧表面。
第一覆盖膜2100及第二覆盖膜2300用于阻止缺损一侧的血液流入缺损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覆盖膜2100设置于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外侧,第二覆盖膜 2300覆盖于第二支撑骨架230的内侧。
第一覆盖膜2100及第二覆盖膜2300均采用涤纶布、PTFE、PET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第一支撑骨架210通过缝线缝合在第一覆盖膜2100上,第二支撑骨架230也通过缝合线缝合在第二覆盖膜230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覆盖膜2100及第二覆盖膜2300均可以热压或贴设等其他的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骨架210及第二支撑骨架230上。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21省略设置第一覆盖膜2100,及/或第二封堵盘23省略设置第二覆盖膜2300。
如图4所示,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12中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 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缝隙2123间隔的第三缝隙2125,第二支撑件214包括第一束编织丝2143与第二束编织丝2145,第一束编织丝2143与第二束编织丝2145 中均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2141,第一束编织丝2143穿过第一缝隙2123,第二束编织丝2145穿过第三缝隙2125。这种穿插方式增加了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之间的穿插点,改善了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二支撑件214之间的固定强度,以及第一封堵盘21的支撑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股第二编织丝2141之间形成有相互间隔的两个缝隙,第一支撑件212包括两束编织丝,每束编织丝均包括至少一股第一编织丝2121,两束编织丝分别穿过第二编织丝2141中的一个缝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之间还形成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缝隙,第二支撑件214包括三束或三束以上的编织丝,每一束编织丝至少包括一股第二编织丝2141,三束或三束以上的编织丝分别穿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缝隙。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封堵盘21的至少一支撑环包括两个本体段2104 以及连接在两个本体段2104之间的凸出段2105,凸出段2105设置于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周向末端,并沿径向背离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几何中心方向凸出,本体段2104相较于凸出段2105邻近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几何中心设置,凸出段2105 相较于本体段2104在第一支撑骨架210圆周上占据的圆周角较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骨架210的第一支撑件212至第六支撑件218均为支撑环,每一支撑环包括凸出段2105及连接于凸出段2105相对两侧的本体段2104,每一支撑环的凸出段2105位于第一封堵盘21的周边区域2103上。收鞘过程中,凸出段2105两侧支撑杆容易贴合在一起,减小了第一封堵盘21收鞘过程中支撑环在形变过程中抵抗形变的阻力,使得收鞘更加顺畅省力。
优选地,每一凸出段2105形成凸尖;本实施例中,每一凸出段2105为弧形凸角。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段2105也可以为尖角形或其他形状的凸起。
如图1及图5所示,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周向末端朝向连接件25所在的一侧延伸,即向第一封堵盘21的内侧延伸。即第一封堵盘21的第一支撑骨架210 的周向末端向第二封堵盘23的一侧倾斜延伸,具体地,第一支撑骨架210的每一支撑环的周向末端向第一封堵盘21的内侧延伸;可选地,第二封堵盘23的第二支撑骨架230的周向末端向第一封堵盘21的一侧倾斜延伸,即向第二封堵盘 23的内侧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骨架210的轴线穿过其几何中心,第二支撑骨架230的轴线穿过其几何中心。
优选地,第一支撑骨架210的几何中心与其周向末端的连线与第一支撑骨架 21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0°<a<45°;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a为20 度。相应地,第二支撑骨架230的几何中心与周向末端的连线与第二支撑骨架 23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范围大于0度小于45度。此设计用于实现封堵器20通过输送器进入人体后能迅速的回弹,第一封堵盘21和第二封堵盘23的边缘顺利的与组织贴合,便于缺损原发膈与继发膈向两封堵盘内皮化。
如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21a中的各个支撑件形成一个平面型支撑骨架,即第一封堵盘21a中的各个支撑件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封堵盘23a中的各个支撑件形成一个平面型支撑骨架,即第二封堵盘23a中的各个支撑件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第一封堵盘21a与第二封堵盘23a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骨架210与第二支撑骨架230的各种技术方案可以相互适用,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收紧件25穿过第一封堵盘21的几何中心后,形成调节线251 及锁紧线253,调节线251及锁紧线253的末端穿过第二封堵盘23的中部及鞘管 30连接于手柄50。当通过手柄50拉紧调节线251时,收紧件25能够地拉动第一封堵盘21,从而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之间的距离得到调节。
如图2所示,第一封堵盘21包括设置于其中心区域的第一套筒2106,收紧件25连接于第一套筒2106上。第一支撑骨架210上的支撑环远离凸出段2105 的端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2106;优选地,第一套筒2106设置于第一封堵盘21 的几何中心,所述多个支撑环与第一套筒2106连接并围绕在第一套筒2106的周围,以形成第一支撑骨架210。第一套筒2106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钢套或钢套组件。
相应地,第二封堵盘23包括设置于其中心区域的第二套筒(图未示),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设置于第二封堵盘23的几何中心;第二封堵盘23的支撑环围绕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围,以形成第二支撑骨架230;第二封堵盘23的第二套筒呈筒状并具有一空腔,调节段251或锁紧段253的端部穿过所述空腔。优选地,调节段251的端部穿过第二套筒的空腔,锁紧段253的端部从第二套筒周围的第二支撑骨架230形成的网孔穿过。第二套筒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钢套或钢套组件。
优选地,第一钢套2106的几何中心设有线圈,收紧线25穿过所述线圈后并拉紧,所述线圈与所述收紧线的相交处位于第一封堵盘21的几何中心上,从而使第一封堵盘21受到均匀的拉力。
优选地,第一钢套2106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以及两开口之间的空腔;所述线圈穿过两个所述开口以及空腔悬挂于钢套2106上。可选地,若干支撑环的端部连接于第一钢套2106的外周,且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钢套2106。第一钢套2106的材质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
可选地,第一封堵盘21及第二封堵盘23的盘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第一封堵盘21的径向面积与第二封堵盘23的径向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堵盘21及第二封堵盘23均呈大致六边形盘状,第一封堵盘21的径向面积等于第二封堵盘23 的径向面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21的面积小于第二封堵盘23的面积。
第一覆盖膜2100及第二覆盖膜2300可以为阻流膜,可选用为生物相容性好的不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膜,如ePTFE或PET材料;第一覆盖膜2100及第二覆盖膜2300也可以选用可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膜,如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等。第一覆盖膜2100及第二覆盖膜2300通过缝合、热合或者胶粘等方式固定于封堵盘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用于封堵血流。
第一支撑骨架210及第二支撑骨架230的支撑环均可由各种生物相容的材料制成,即,每一支撑环可由各种生物相容的材料制成,各种生物相容的材料包括在可释放的医疗器械制造中通常所使用的材料,例如记忆合金材料、优选为镍钛合金;第一支撑骨架210及第二支撑骨架230也可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即,每一支撑环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可降解材料制成包括如聚乳酸PLA、聚己内酯 PCL、聚乙交酯PGA或聚对二氧环已酮PDO等;所述第一支撑骨架210及第二支撑骨架230还可以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等。
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封堵盘21被鞘管30输送至从左心房并在所述左心房中展开,第二封堵盘23被鞘管30输送至右心房并在右心房中展开。连接于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之间的收紧线具有柔性且长度可以调节,收紧线穿设在原发膈与继发膈之间的卵圆孔中;向近端拉动调节段251,收紧线被拉紧,并使收紧线逐渐缩短,即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原发膈与所述继发膈相互靠近并被第一封堵盘21和第二封堵盘23夹持,第一封堵盘21在卵圆孔的周围覆盖原发膈与继发膈,并且第二封堵盘23在卵圆孔的周围覆盖原发膈与继发膈,即所述卵圆孔在左右心房中的两侧开口分别被第一封堵盘21与第二封堵盘23覆盖。由于第一封堵盘21及第二封堵盘23均包括支撑骨架以及设置于支撑骨架上的阻流膜,卵圆孔两侧的覆盖膜能阻止血液流入所述卵圆孔,从而避免了血流从左心房流入右心房,以实现即时封堵。在封堵器20植入人体后,原发膈与继发膈向第一封堵盘21及第二封堵盘23的接触位置爬附,以完成内皮化后使卵圆孔闭合,形成完整的房间隔。由于第一支撑骨架210的支撑环之间通过多股编织丝之间相互穿插或缠绕编织于一体,及第二支撑骨架230的支撑环之间也通过多股编织丝之间相互穿插或缠绕编织于一体,使第一支撑骨架210及第二支撑骨架230的结构更稳定、牢固。在变更实施例中,两封堵盘上的支撑骨架密度足够大,并省略设置覆盖膜,不会影响两膈膜向封堵盘内皮化,卵圆孔通道上不会形成分流或分流较小。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若干支撑环的另一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所述若干支撑环的另一连接方式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封堵盘2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撑环212与第三支撑环215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段2108;第一支撑环212还包括与结合段2108连接的分离段2127,第三支撑环215还包括与结合段2108连接的分离段2157;结合段2108相较于分离段2127、2157距离第一封堵盘21b的几何中心较近。至少部分结合段2018位于中部区域2101中,至少部分分离段2127、2157位于周边区域2103中。
如图7所示,结合段2108延伸方向相同并结合于一体,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结合段2108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与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编织于一体,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位于结合段2108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与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通过粘接、缝线缠绕打结、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一体。
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分离段2127、2157中的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三支撑件 215沿不同方向延伸,位于分离段2127、2157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与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相互分离。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周边区域2103中,相邻支撑件的分离段(比如分离段2127、2157)沿不同方向延伸,并且分离段之间相交位置是穿插连接的关系,比如第二支撑件214包括远离第一封堵盘21b几何中心的至少部分位于周边区域2103中的分离段2147,第一支撑件的分离段2127与第二支撑件214的分离段2147沿不同方向延伸,并且通过上述穿插连接的方式在周边区域2103中相互固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靠近封堵盘21b几何中心的中部区域2101中,相邻两个支撑环的端部为一体编织结构;如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三支撑件215 在封堵盘中部区域2101中的端部的编织丝缠绕于一体,即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三支撑件215的结合段2108相交,且所述相交处的多股第一编织丝2121与多股第三编织丝2151编织丝缠绕于一体。在周边区域2103中,相邻近两支撑环的进行穿插连接,即在周边区域2103中,第二支撑件214位于第一支撑件212与第三支撑件215之间,第二支撑件214与第一支撑件212及第三支撑件215穿插连接。请参考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支撑骨架210a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支撑骨架210a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骨架21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支撑骨架210a仅包括三个支撑环,每一支撑环均由多股编织丝缠绕编织或并排设置而成,所述三个支撑环沿支撑骨架210a的周向排列,每一支撑环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环穿插连接。支撑骨架210a仅有三个支撑环,低金属覆盖率,盘面孔隙率大,方便患者后续在房间隔位置穿过支撑件形成的网孔进行造口,此外金属含量偏低也减小了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210a在周边区域中设置有三个支撑件之间的相交位置,该相交位置采用穿插连接的方式,支撑骨架210a不包括位于中部区域的支撑件之间的相交位置。
请参考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支撑骨架210b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支撑骨架210b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骨架21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支撑骨架210b包括四个支撑环,四个支撑环沿支撑骨架210b的周向均匀排列,以形成相互垂直的两对支撑环,其中一对间隔设置的支撑环均由多股编织丝缠绕编织或并排设置而成,另一对间隔设置的支撑环均由一根支撑杆围设而成;由支撑杆围成的支撑环穿插于由多股编织丝缠绕而成的支撑杆中。
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21c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封堵盘21c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封堵盘2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封堵盘21c呈三角形,封堵盘21c的支撑骨架仅包括三个支撑环,三个支撑环沿封堵盘21c的周向排列,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环邻近所述几何中心处的端部相切,封堵盘21c中的三个支撑环分别为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与第三支撑环,封堵盘21c在中部区域靠近第一套筒的位置设置有3个结合段,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在一结合段中结合与一体,第一支撑环与第三支撑环在一结合段中结合与一体,第二支撑环与第三支撑环在一结合段中结合与一体,位于中部区域中的相邻支撑环的结合段可以采用相互编织、缝线、粘合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结合部中的相邻支撑杆沿相同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11至图14,图11中的封堵盘21d的支撑骨架由8个支撑环沿封堵盘21d的周向排列而成;图12中的封堵盘21e的支撑骨架由12个支撑环沿封堵盘21e的周向排列而成;图13中的封堵盘21f的支撑骨架由18个支撑环沿封堵盘21f的周向排列而成;图14中的封堵盘21g的支撑骨架由24个支撑环沿封堵盘21g的周向排列而成;支撑骨架的支撑环数量越多,每个支撑环上的相交点就越多,盘面成型后金属覆盖率更高,支撑骨架的支撑强度就越高,使封堵器进入人体后支撑效果就更好。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系统的封堵盘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封堵盘21h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封堵盘2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封堵盘21h的支撑环的形状有所变化,即封堵盘21h的支撑环为周向上相对较窄的椭圆形,封堵盘21h的支撑环的编织方式与第一封堵盘21的第一支撑骨架210的编织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相互适用,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封堵器,用于封堵脉管系统中的缺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堵盘与第二封堵盘,所述第一封堵盘包括第一支撑骨架,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包括沿所述第一封堵盘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件;所述若干支撑件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多股第一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穿插于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环绕形成的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多股第二编织丝环绕形成的第二支撑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第二编织丝之间形成第二间隙,至少部分第一编织丝穿插于所述第二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股第一编织丝之间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缝隙间隔的第三缝隙,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第一束编织丝与第二束编织丝,所述第一束编织丝与所述第二束编织丝中均包括至少一股第二编织丝,所述第一束编织丝穿过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束编织丝穿过所述第三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支撑件还包括由多股第三编织丝环绕而成的第三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在周向上位于第一支撑环与第三支撑环之间,至少部分第二编织丝从多股第三编织丝之间的缝隙穿过;或者,至少部分第三编织丝从多股第二编织丝之间形成的缝隙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编织丝穿过所述多股第三编织丝之间的缝隙;或者,至少部分第三编织丝穿过所述第一编织丝之间的缝隙;或者,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三支撑环均包括结合段以及分离段,所述结合段相对于所述分离段距离所述第一封堵盘的几何中心较近,位于所述结合段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与多股第三编织丝结合在一起,位于所述分离段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与多股第三编织丝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结合段以及分离段,所述结合段相对于所述分离段距离所述第一封堵盘的几何中心较近,位于所述结合段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与多股第二编织丝结合在一起,位于所述分离段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与多股第二编织丝相互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结合段中的多股第一编织丝与其他编织丝之间相互编织固定,或者通过缝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支撑件为若干支撑环,其中至少一支撑环包括两个本体段以及连接在两个本体段之间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周向末端,并沿径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几何中心方向凸出,所述本体段相较于所述凸出段距离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几何中心更近,所述凸出段相较于所述本体段在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圆周上占据的圆周角较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段形成凸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盘和所述第二封堵盘之间,调节所述连接件能改变所述第一封堵盘与所述第二封堵盘之间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植入后,所述第一封堵盘用于夹持组织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周向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封堵盘的内侧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几何中心与其周向末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0°<a<45°。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上的第一覆盖膜,所述第二封堵盘包括第二支撑骨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骨架上的第二覆盖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植入后,所述第一封堵盘与所述第二封堵盘用于夹持组织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封堵盘与所述第二封堵盘背离被夹持组织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第一覆盖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的外侧表面;及/或所述第二覆盖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骨架的内侧表面。
16.一种封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封堵器,所述系统还包括输送器,所述输送器用于释放所述封堵器。
CN202021263409.XU 2020-07-01 2020-07-01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Active CN212996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3409.XU CN212996551U (zh) 2020-07-01 2020-07-01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PCT/CN2021/103312 WO2022002087A1 (zh) 2020-07-01 2021-06-29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3409.XU CN212996551U (zh) 2020-07-01 2020-07-01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6551U true CN21299655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3409.XU Active CN212996551U (zh) 2020-07-01 2020-07-01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65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2087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WO2022143896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的制作方法及编织模具
WO2023116837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装置与封堵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2087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WO2022143896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的制作方法及编织模具
WO2023116837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装置与封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96551U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US11839526B2 (en) Flow regulating device in the heart
US6355052B1 (en) Device for closure of body defect openings
CN106994030B (zh) 左心耳封堵器
US10881386B2 (en) Device for closing defects in the vascular system
CN212996550U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US20070118176A1 (en) Radiopaque bioabsorbable occluder
US9332977B2 (en) Closure device
US20040073242A1 (en) 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closure device with radial and circumferential support
EP2399524A1 (en) Medical impla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9474705U (zh) 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
CN114587472B (zh) 一种封堵器
WO2018145535A1 (zh) 封堵器
CN114366183A (zh) 封堵装置与封堵系统
CN110720958A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JP2016532477A (ja) オクルーダー
CN113876370A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113876369A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US20220346803A1 (en) Occluder, occluding system, and knotting method for tightening element in occluder
US20230139430A1 (en) Occluder and Occlusion System
WO2023041058A1 (zh) 封堵器以及封堵器的制备方法
WO2022002087A1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212165820U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114680956A (zh) 封堵器械
CN219048642U (zh) 一种卵圆孔封闭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2 room 316, 3 / F, building 2,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eNO electrophysiological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room 316, 3 / F, building 2,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UOM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