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0702U - 衬衫扣钮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衬衫扣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0702U
CN212980702U CN202021891634.8U CN202021891634U CN212980702U CN 212980702 U CN212980702 U CN 212980702U CN 202021891634 U CN202021891634 U CN 202021891634U CN 212980702 U CN212980702 U CN 212980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gripping
hook
hole
shi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16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Xilian Clot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Xilian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Xilian Clot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Xilian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16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0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0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0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衬衫扣钮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背向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钩钮部,所述钩钮部设置有供钮扣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握持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面设置为弧面,所述第二握持部设置为圆柱体。工人用手握住第二握持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第一握持部,将钩钮部穿过钮扣孔后勾住钮扣,再将钩钮部拉出钮扣孔,带动钮扣穿过钮扣孔,提高了衬衫扣钮扣的效率。

Description

衬衫扣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制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衫扣钮装置。
背景技术
衬衫几乎是每个人的衣橱内的必备服饰,适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在包装衬衫之前,需要将衬衫上的钮扣给扣起来。通常是通过人工扣钮扣,由于钮扣和钮扣孔都比较小,不容易将钮扣对准钮扣孔,导致工人的扣钮扣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提高扣钮扣效率的衬衫扣钮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衬衫扣钮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背向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钩钮部,所述钩钮部设置有供钮扣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握持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面设置为弧面,所述第二握持部设置为圆柱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工人用手握住第二握持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第一握持部,将钩钮部穿过钮扣孔后勾住钮扣,再将钩钮部拉出钮扣孔,带动钮扣穿过钮扣孔,提高了衬衫扣钮扣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衬衫扣钮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衬衫扣钮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2,本实用新型的衬衫扣钮装置,包括手柄,手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握持部10和第二握持部20,第一握持部10背向第二握持部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钩钮部30,钩钮部30设置有供钮扣穿过的通孔31,第一握持部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第一侧面11设置有第一凹槽13,第二侧面12设置为弧面,第二握持部20设置为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手柄供工人抓住,在工人抓住手柄时,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第一握持部,手掌以及其他手指握住第二握持部,提高了工人抓住手柄的可靠性,避免在使用衬衫扣钮装置的过程中,产生脱手的情况。钩钮部设置有供钮扣穿过的通孔,在使用时,将钩钮部穿过钮扣孔,并使钮扣穿过钩钮部上的通孔,将钩钮部从钮扣孔抽出,带动钮扣穿过钮扣孔,实现扣钮扣的目的,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在衬衫批量生产过程中,能够起到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作用。
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第一握持部时,大拇指位于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凹槽处,第一凹槽能够提高了大拇指与第一握持部之间的摩擦力。食指的关节处位于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设置为弧面,在工人使用衬衫扣钮装置时,食指会弯曲,第二侧面能够更加贴合食指,提升了工人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钩钮部30远离第一握持部10一侧的宽度小于钩钮部30靠近第一握持部10一侧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钩钮部远离第一握持部一侧的宽度小于钩钮部靠近第一握持部一侧的宽度,便于将钩钮部穿过钮扣孔,降低了操作难度。
进一步的,通孔31远离第一握持部10一侧的孔径小于通孔31靠近第一握持部10一侧的孔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钩钮部穿过钮扣孔后,便于将钮扣穿过通孔,也便于钩钮部带动钮扣一起穿过钮扣孔,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13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凸起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凸起能够增加大拇指与第一侧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产生脱手的情况。
进一步的,第二握持部20面向钩钮部30的一侧由止挡面15和过渡面16构成,止挡面15固定连接有第一握持部10,止挡面15与第二侧面12相接,过渡面16与第一侧面11相接,过渡面16与第一侧面11之间的第一夹角17为钝角,过渡面16与止挡面15之间的第二夹角18为钝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工人使用衬衫扣钮装置时,止挡面能够止挡食指,起到告知工人第一握持部位置的作用,过渡面能够避免第二握持部干涉工人的大拇指。
进一步的,第一夹角17的角度为135度,第二夹角18的角度为135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夹角的角度为135度,第二夹角的角度为135度,避免第二握持部干涉工人的大拇指。
进一步的,第二握持部20设置有环形第二凹槽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工人使用衬衫扣钮装置时,小拇指会握持住第二凹槽,能够提高工人握持的可靠性,同时,第二凹槽处第二握持部的直径会变小,便于工人使用衬衫扣钮装置。
进一步的,钩钮部30设置为半椭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钩钮部设置为半椭圆形,避免钩钮部损伤衬衫。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背向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钩钮部,所述钩钮部设置有供钮扣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握持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面设置为弧面,所述第二握持部设置为圆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钮部远离所述第一握持部一侧的宽度小于所述钩钮部靠近所述第一握持部一侧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第一握持部一侧的孔径小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一握持部一侧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持部面向所述钩钮部的一侧由止挡面和过渡面构成,所述止挡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握持部,所述止挡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接,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接,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钝角,所述过渡面与所述止挡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135度,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为13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持部设置有环形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衫扣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钮部设置为半椭圆形。
CN202021891634.8U 2020-09-02 2020-09-02 衬衫扣钮装置 Active CN212980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1634.8U CN212980702U (zh) 2020-09-02 2020-09-02 衬衫扣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1634.8U CN212980702U (zh) 2020-09-02 2020-09-02 衬衫扣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0702U true CN212980702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1634.8U Active CN212980702U (zh) 2020-09-02 2020-09-02 衬衫扣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0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6521B1 (ko) 파지력이 뛰어난 의료용 핀셋
CN212980702U (zh) 衬衫扣钮装置
US7721394B2 (en) Button tool
TWM589068U (zh) 夾具止滑套
US2366816A (en) Clothespin
JP6543781B1 (ja) 上腕に付けて使用する白菜の鉢巻き用ナスカン具。
JP7132626B2 (ja) クリップフック
JP3083363U (ja) 釣針外し具
US2521927A (en) Tag fastener
CN206953054U (zh) 一种新型防磨裁缝剪
JP3113203U (ja) ボタン掛け具
JP3224697U (ja) マグネット指ぬき
CN216193242U (zh) 一种用于翻服装袢带的辅助工具
JPS5940811Y2 (ja) 背開きドレス等のフアスナ−開閉具
CN212879327U (zh) 一种心电图导联线束理线装置
CN210353349U (zh) 一种掌部抓握力增强型手套
JP4755306B1 (ja) 洗濯ばさみ
CN208403357U (zh) 一种防滑面料
CN210017989U (zh) 改进的手套结构
US4534495A (en) Thimble
CN206498689U (zh) 一种棉花采摘夹
US2449579A (en) Sleeve cuff holding device
US2308205A (en) Pressing clamp
KR200214996Y1 (ko) 옷 집게
CN207084301U (zh) 一种可更换扣面的弹性夹持式钮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