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0524U - 一种防摔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摔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0524U
CN212980524U CN202021344499.5U CN202021344499U CN212980524U CN 212980524 U CN212980524 U CN 212980524U CN 202021344499 U CN202021344499 U CN 202021344499U CN 212980524 U CN212980524 U CN 212980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vehicle main
wall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44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刚凌
刘浩然
吴海英
马延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3444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0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0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0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所述凸板的内端与无人机主体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和无人机主体之间设有减震组件。该防摔无人机,可通过圆杆与支架的单向转动连接,圆块与支板的转动连接,以及橡胶块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带动支架在无人机落地时对落地的力进行弹性缓冲,且增大回弹阻尼,进而使得回弹更小,落地更加平稳,延长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可通过卡杆与卡槽的卡接相连,以及卡杆与插槽的间隙配合,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可使得支杆横向支出时卡杆可嵌入卡槽,进而使得支杆可带动螺旋桨转动实现折叠收纳,进而大大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收纳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防摔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摔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摔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其运用的生产和技术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比如:植保无人机、摄像无人机、消防无人机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价格也不算昂贵,因此受到了许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欢迎。
现有技术中的防摔无人机在使用时,在无人机落地时无法对落地的力进行弹性缓冲,且不具备回弹阻尼,进而使得回弹大,落地不够平稳,进而降低防摔效果,缩短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且支杆不可带动螺旋桨转动实现折叠收纳,进而导致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收纳和运输,进而不方便人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摔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防摔无人机在使用时,在无人机落地时无法对落地的力进行弹性缓冲,且不具备回弹阻尼,进而使得回弹大,落地不够平稳,进而降低防摔效果,缩短无人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侧安装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端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的内端与无人机主体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套接有滚筒,所述支架和无人机主体之间设有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板、圆块、圆杆、单向轴承、滚珠轴承、橡胶块、横筒、双头螺柱、滑块和滑轨;
所述支板的顶部与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板的正面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正面固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通过单向轴承与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圆块的内端抵紧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内端固接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内壁螺旋连接有双头螺柱,所述横筒的顶部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与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轨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双头螺柱的外壁中段固接有转块。
优选的,所述橡胶块的外端与圆块的外壁内端形状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支杆和无人机主体的内侧设有卡位组件;
所述卡位组件包括转杆、凹槽、卡槽、卡杆、插槽、第二弹簧和拨块;
所述凹槽加工于无人机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凹槽的内壁通过转杆与支杆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壁内端通过卡槽卡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外壁通过插槽与支杆的内端间隙配合,所述卡杆的外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插槽的内壁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卡杆的正面固接有拨块。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杆的位置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摔无人机,通过无人机主体、支杆、螺旋桨、支架、滚筒、第一弹簧、凸板和减震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圆杆与支架的单向转动连接,圆块与支板的转动连接,以及橡胶块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带动支架在无人机落地时对落地的力进行弹性缓冲,且增大回弹阻尼,进而使得回弹更小,落地更加平稳,进而提升防摔效果,延长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通过无人机主体、支杆、螺旋桨、支架、滚筒、第一弹簧、凸板和卡位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卡杆与卡槽的卡接相连,以及卡杆与插槽的间隙配合,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可使得支杆横向支出时卡杆可嵌入卡槽,进而使得支杆可带动螺旋桨转动实现折叠收纳,进而大大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收纳和运输,方便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板、支架和单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杆、螺旋桨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滚珠轴承、圆杆和单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主体,2、支杆,3、螺旋桨,4、支架,5、滚筒,6、减震组件,601、支板,602、圆块,603、圆杆,604、单向轴承,605、滚珠轴承,606、橡胶块,607、横筒,608、双头螺柱,609、滑块,610、滑槽, 7、卡位组件,701、转杆,702、凹槽,703、卡槽,704、卡杆,705、插槽,706、第二弹簧,707、拨块,8、第一弹簧,9、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2,支杆2的外侧安装有螺旋桨3,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4,支架4斜向外设置,支架4的外端通过第一弹簧8固定连接有凸板9,第一弹簧8给予支架4限位的力,凸板9的内端与无人机主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支架4的底部套接有滚筒5,支架4使得滚筒5可横向转动,支架4和无人机主体1之间设有减震组件6。
减震组件6包括支板601、圆块602、圆杆603、单向轴承604、滚珠轴承605、橡胶块606、横筒607、双头螺柱608、滑块609和滑轨610,支板 601的顶部与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板601的正面通过滚珠轴承 605转动连接有圆块602,支板601使得圆块602受力时可转动,圆块602的正面固接有圆杆603,圆杆603的外壁通过单向轴承604与支架4的顶部转动连接,单向轴承604使得支架4可单向向外转动,圆块602的内端抵紧有橡胶块606,橡胶块606的外端与圆块602的外壁内端形状相契合,这样设计可增大对圆块602的摩擦面积,橡胶块606的内端固接有横筒607,横筒607的内壁螺旋连接有双头螺柱608,双头螺柱608的外壁中段固接有转块,转块便于使用者转动双头螺柱608,横筒607的顶部固接有滑块609,滑块609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滑轨610,滑块609与滑轨610构成滑动结构,滑轨610对滑块 609起到导向作用,滑轨610的顶部与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支杆2和无人机主体1的内侧设有卡位组件7,卡位组件7包括转杆701、凹槽702、卡槽703、卡杆704、插槽705、第二弹簧706和拨块707,凹槽 702加工于无人机主体1的左右两侧,凹槽702的内壁通过转杆701与支杆2 的内端转动连接,凹槽702的内壁内端通过卡槽703卡接有卡杆704,卡槽 703与卡杆704的位置对应设置,使得支杆2横向支出时卡杆704可嵌入卡槽 703内,卡杆704的外壁通过插槽705与支杆2的内端间隙配合,卡杆704的外端通过第二弹簧706与插槽705的内壁外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06给予卡杆704向内的力,卡杆704的正面固接有拨块707。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该防摔无人机时,首先将支杆2向外拨动,当卡杆704和卡槽703的位置对准时,通过第二弹簧706的设置,可使得卡杆704 嵌入卡槽703内,使得支杆2横向支出固定,使得该装置可使得折叠收纳,进而通过螺旋桨3的转动可使实现升空或降落,当落地时,通过支架4与圆杆603的单向转动连接,使得支架4可向外转动,且通过第一弹簧8的设置,对受力进行缓冲,同时,当第一弹簧8回弹时,通过圆块602与支板601的转动连接,使得支架4通过圆杆603带动圆块602转动,通过橡胶块606与圆块602的摩擦,可对支架4的回弹进行阻碍,进而提升减震阻尼,大大降低回弹影响,进而提升防摔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2),所述支杆(2)的外侧安装有螺旋桨(3),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外端通过第一弹簧(8)固定连接有凸板(9),所述凸板(9)的内端与无人机主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的底部套接有滚筒(5),所述支架(4)和无人机主体(1)之间设有减震组件(6);
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支板(601)、圆块(602)、圆杆(603)、单向轴承(604)、滚珠轴承(605)、橡胶块(606)、横筒(607)、双头螺柱(608)、滑块(609)和滑轨(610);
所述支板(601)的顶部与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板(601)的正面通过滚珠轴承(605)转动连接有圆块(602),所述圆块(602)的正面固接有圆杆(603),所述圆杆(603)的外壁通过单向轴承(604)与支架(4)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圆块(602)的内端抵紧有橡胶块(606),所述橡胶块(606)的内端固接有横筒(607),所述横筒(607)的内壁螺旋连接有双头螺柱(608),所述横筒(607)的顶部固接有滑块(609),所述滑块(609)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滑轨(610),所述滑轨(610)的顶部与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09)与滑轨(610)构成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柱(608)的外壁中段固接有转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606)的外端与圆块(602)的外壁内端形状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和无人机主体(1)的内侧设有卡位组件(7);
所述卡位组件(7)包括转杆(701)、凹槽(702)、卡槽(703)、卡杆(704)、插槽(705)、第二弹簧(706)和拨块(707);
所述凹槽(702)加工于无人机主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凹槽(702)的内壁通过转杆(701)与支杆(2)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凹槽(702)的内壁内端通过卡槽(703)卡接有卡杆(704),所述卡杆(704)的外壁通过插槽(705)与支杆(2)的内端间隙配合,所述卡杆(704)的外端通过第二弹簧(706)与插槽(705)的内壁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卡杆(704)的正面固接有拨块(7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03)与卡杆(704)的位置对应设置。
CN202021344499.5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防摔无人机 Active CN212980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4499.5U CN212980524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防摔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4499.5U CN212980524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防摔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0524U true CN212980524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4499.5U Active CN212980524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防摔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0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9735U (zh) 一种防震音圈马达
CN211202782U (zh) 一种丝杆机构
CN109455247B (zh) Agv物料转运小车
CN212980524U (zh) 一种防摔无人机
CN211779951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测绘装置
CN208180676U (zh) 一种可调式减震平衡轮
CN212501702U (zh) 一种防紫外线新型钢化玻璃
CN205632847U (zh) 尾轮旋转收纳结构
CN108274955A (zh) 一种可调式减震平衡轮
CN212332969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环境监测无人机
CN216401802U (zh) 一种悬挂式无人机航拍用相机支架
CN107893507B (zh) 一种小型钢结构棚架多用支撑立柱
CN216019858U (zh) 一种新型折叠柜支撑架
CN216702059U (zh) 一种室外用便于装配的秋千椅
CN215225527U (zh) 一种英语课外用阅读器便携矫正支架
CN2193827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叉减震装置
CN220471356U (zh) 一种减震型lng储罐
CN218734533U (zh) 一种防摔损的机顶盒
CN21690475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角度调节机构
CN216014543U (zh) 一种教育学用演示板
CN22046631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存放装置
CN219096431U (zh) 一种空气悬架的组合支架
CN216200154U (zh) 一种二次微机消谐装置用减震结构
CN218332431U (zh) 一种强度高的显示器外壳
CN214070322U (zh) 一种机柜柜门缓冲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