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9235U -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9235U
CN212969235U CN202022035793.4U CN202022035793U CN212969235U CN 212969235 U CN212969235 U CN 212969235U CN 202022035793 U CN202022035793 U CN 202022035793U CN 212969235 U CN212969235 U CN 212969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ing
enameled wire
output part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57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yu Group JSCL
Original Assignee
Hanyu Group JS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yu Group JSCL filed Critical Hanyu Group JSCL
Priority to CN2020220357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9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9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9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其金属本体的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的连接部,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的输出部,位于连接部与输出部之间为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部,其与输出部是于金属片剪开、折弯而成;所述输出部顶段折叠为双层,且与所述接线部在右视投影呈现的夹角Φ取值范围为75°—90°。该设计由于输出部的顶段折弯形成双层段,因而达到各部位该厚可厚,该薄宜薄,材料利用率较高,即使其制造所用金属片仍较薄,也可以增加输出部的强度及增大输出部的表面积,使得接线端子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插合时,不易变形,容易插接及电接触面积增大,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IPC分类属于H01R13/405及H01R 43/02。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8939205U公开了一种供线圈组件绕组的漆包线与外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其金属主体即本体11属于国家标准GB/T 4210-2015《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中581-22-08定义的阳接触件,其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用于固定的连接部,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供外电路连接的输出部,位于该上段与下段之间为用于与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柱12。考虑加工便利及成本因素,该接线端子本体通常以金属片剪裁弯折而成,金属片的厚度一般较薄,接线端子的插片因而较易变形,特别是接线端子的输出端为针状结构时更是如此,容易造成插接对位困难及电接触不良。
本说明书未定义的其它名词术语,参见国家标准GB/T 4210-2015。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可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缺点,而且材料利用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线端子,其金属本体的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的连接部,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的输出部,位于连接部与输出部之间为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部,其与输出部于金属本体剪开且折弯而成;所述输出部的顶段折叠为双层段,且与所述接线部在右视投影呈现的夹角Φ取值范围为75°—90°。
该设计由于输出部的顶段折弯形成双层段,因而达到各部位该厚可厚,该薄宜薄,材料利用率较高,即使其制造所用金属片仍较薄,也可以增加输出部的强度及增大输出部的表面积,使得接线端子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插合时,不易变形,容易插接及电接触面积增大,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段的宽度H1大于输出部的非折叠段的宽度H2。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的末端设有前伸凸出形成的线头缠绕柱。漆包线的接线端缠绕在该线头缠绕柱固定,有利于后续焊接工艺实施,实现漆包线与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另一种可行方案,所述接线部的末端开设缺口形成夹线槽。漆包线的接线端穿过该夹线槽得到固定。该结构工艺简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线端子还包括一用于所述接线部夹紧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的固定端子。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压接盖合于所述接线部的上端面。该实施方式中,固定端子是本身固定于所述接线部的一个部件,其压接部经冲压后压接盖合于接线部的上端面。
上述结构采用固定端子将漆包线可靠压接固定在接线端子的接线部,连接可靠且易于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
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子的内侧面设有交替凸出及下凹的齿状结构。这样可更好地防止漆包线松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包括铁芯、固定于铁芯上的骨架和缠绕在骨架上的漆包线,漆包线经缠绕在骨架上形成绕组,还包括以上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连接部插接固定于所述骨架,漆包线的接线端与所述接线部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骨架的护套,所述护套开有通孔套设所述接线端子的输出部的双层段的部分或全部。该线圈组件安装结构使得接线端子输出部的双层段通过通孔紧配套设在护套中,输出部强度得到加强,接线端子被护套良好的保护、定位,接线端子与护套组合形成连接器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实现可靠电连接。
进一步地,双层段套设在通孔内的部分长度占其总长度的比值大于1/3。这样外露在通孔外的输出部部分的强度可以得到加强,不易变形,与外连接插合元件对插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的外周表面设有下凹部。该下凹部结构使得护套在后续的塑封工艺可以形成扣接结构,护套得以可靠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的下端面设有绝缘隔障用于分隔各接线端子的接线部。由于护套中各接线端子之间的间隙小,接线端子的金属本体变形会导致接线端子有相互导通短路的风险,该结构可有效防止接线部在塑封过程中由于接线端子的金属本体变形导致的短路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的线圈组件,还包括塑封部,所述塑封部至少包裹缠绕在骨架上的漆包线及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部分、护套的下凹部及下凹部以下区域部分。该塑封部起对线圈组件保护作用,一方面可对漆包线及漆包线连接部位进行保护,使之进一步与空气隔绝,另一方面可起到防水作用,例如有防水要求的电机,可将该线圈组件塑封在密封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线圈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实施例2的一种变形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塑封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塑封前的轴向剖视图;
图8为图7中接线端子及护套安装结构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塑封前的另一接线端子及护套安装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接线端子,11-接线端子本体,11.1-连接部,11.2-输出部,11.3-接线部,11.2.1-双层段,11.2.2-非折叠段,11.3.1-线头缠绕柱,11.3.2-夹线槽,11.4-固定端子,11.4.3-齿状结构,11.4.1-压接部,11.4.2-固定部,2-护套,2.1-通孔,2.2-凸出部,2.3-下凹部,2.4-绝缘隔障,3-骨架,4-漆包线,5-定子铁芯,6-塑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3,其为本实施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1,其本体11为采用金属片制成的片状体,该接线端子本体11下段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11.1,该接线端子本体11上段的部分向上延伸形成输出部11.2,输出部11.2为柱状体,该输出部11.2在顶段折叠形成双层段11.2.1,接线端子本体11上段的部分与输出部11.2剪开并向侧面折弯延伸形成用于连接漆包线接线端的接线部11.3,该接线部11.3与输出部11.2在图3所示的右侧投影视图形成夹角Φ,本实施例的夹角Φ为90°,其他实施例中,优选地,夹角Φ的数值范围为75°-90°。为进一步增大与对应的插合元件的接触面积,如图2所示,双层段11.2.1的宽度值H1大于输出部11.2的非折叠段11.2.2的宽度值H2。
本实施例中该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方法如下:将漆包线的接线端缠绕在接线部11.3上固定,然后采用锡焊方式实现可靠连接。漆包线为铝漆包线,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用传统的铜漆包线。
实施例2
如图4,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的连接部11.1、接线端子本体11与输出部11.2的形状,位置关系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接线部11.3与输出部11.2夹角Φ为85°,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本体11上段的部分与输出部11.2剪开并向侧面折弯延伸形成用于连接漆包线接线端的接线部11.3,从该接线部11.3的侧面延伸出可向接线部上表面压下盖合的固定端子11.4,该固定端子11.4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11.4.1和固定部11.4.2,固定端子11.4通过固定部11.4.2固定于接线部11.3的侧壁,压接部11.4.1可通过压接盖合于接线部11.3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接线部11.3的末端前伸凸出的柱状体形成线头缠绕柱11.3.1,用于将漆包线的接线端缠绕在线头缠绕柱上起定位作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部11.3也可以不包括线头缠绕柱11.3.1,如图5所示的变形设计,在接线部11.3的末端开有缺口形成夹线槽11.3.2,用于将漆包线的接线端卡夹在夹线槽11.3.2上起定位作用。
该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漆包线的接线端穿过并放置于接线部的上表面,将端部缠绕在线头缠绕柱上固定;
S2:用自动端子机对固定端子进行冲压,使之包裹固定漆包线的接线端和接线部,使漆包线的接线端分别与固定端子和接线部的上表面接触,并使漆包线的接线端的预压量不大于80%;
S3:对固定端子、漆包线的接线端和接线部进行碰焊,使漆包线的接线端的漆皮褪除,漆包线的接线端与接线部、固定端子连接固定,切除线头缠绕柱及缠绕于其上的漆包线;
S4:向漆包线的碰焊部位滴加绝缘漆覆盖使之密封,并在接线部及固定端子的外壁套设热缩管,得到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为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包括S4。
上述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相同结构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例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接线部11.3不包括线头缠绕柱11.3.1,则S1可不包括对漆包线的接线端的端部缠绕,S3可不包括对线头缠绕柱11.3.1及缠绕于其上的漆包线的切除,其他步骤相同。
塑封前的线圈组件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包括:铁芯5、固定于铁芯上的骨架3、缠绕在骨架3上的漆包线4及固定在骨架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1。骨架3可通过上骨架和下骨架拼接在铁芯上或可通过将铁芯1放进模具中注塑而成,骨架3的上端部设有插槽,接线端子1以连接部11.1插入该插槽固定于骨架3的上端部。漆包线4缠绕于骨架3形成绕组,漆包线的接线端与接线部11.3固定连接。还包括有护套2,护套2下端面设有凹凸或错位结构与所述骨架3相互限位固定,优选地,如图9-10所示,护套2下端面设有凸起部2.2插卡固定于所述骨架3。所述护套2内部开有通孔2.1,如图8所示,所述通孔2.1套设所述接线端子输出部的双层段11.2.1的下段部分,双层段11.2.1的上段露出在护套外周壁围合的空腔内,上段露出部分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的端子(未图示)插合实现电连接,优选地,双层段11.2.1套设在通孔2.1内的部分长度占其总长度的比值大于1/3,这样输出部上段露出部分的强度可以得到加强,不易变形,插合容易。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通孔2.1套设所述双层段11.2.1的全部,双层段11.2.1的顶端与通孔2.1的出口处平面基本平齐,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的端子(未图示)端面接触实现电连接,这样输出部的电接触面积得到增加,电连接更加可靠。
在本实施例,所述护套2开有3个通孔2.1套设有3个接线端子1,为优化尺寸,护套2设计各接线端子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各个接线端子的接线部间需设计有绝缘结构防止短路故障风险,优选地,如图10所示的护套,其下端面凸出有多条筋形成绝缘隔障2.4作为各接线端子接线部间的绝缘隔离结构,可有效防止接线部在塑封过程中变形导致两个接线端子间导通形成短路。另外,护套2的外周表面设有下凹部2.3用于后续塑封工艺固定,该下凹部可以是环绕外周表面设置的凹槽,凹槽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分段设置;该下凹部也可以沿插合方向设置的圆形、长方形的盲孔或槽,总之能与后续塑封部形成凹凸扣接固定作用的外周表面下凹部均是可行的。
在本实施例,接线端子1与护套2组合形成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电源的插合元件连接,实现可靠的电接触导通。
塑封后的线圈组件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塑封后的线圈组件,以上述线圈组件为嵌件注塑,形成塑封部6,所述塑封部6至少包裹缠绕在骨架3上的漆包线4及接线端子1与漆包线4的连接部分、护套2周壁的下凹部2.3及下凹部以下区域部分。这样,塑封部6与护套2的下凹部2.3形成扣接固定,牢靠固定护套2在塑封部6内,对接线端子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解决了接线端子及护套发生变形、异位导致与外部电源的插合元件插合困难问题。
电机
本实施例的电机(未图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不局限于应用于线圈组件及电机中,其可应用于一切可能包含接线端子、及其与护套的组合结构的具有漆包线线圈组件的电器中,例如排水泵、电磁阀、变压器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接线端子,其金属本体(11)的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的连接部(11.1),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的输出部(11.2),位于连接部(11.1)与输出部(11.2)之间为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部(11.3),其与输出部(11.2)是于金属本体(11)剪开且折弯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11.2)的顶段折叠为双层段(11.2.1),且与所述接线部(11.3)在右视投影呈现的夹角Φ取值范围为75°—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段(11.2.1)的宽度H1大于输出部(11.2)的非折叠段11.2.2的宽度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11.3)的末端设有前伸凸出形成的线头缠绕柱(1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的末端开缺口形成夹线槽(11.3.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接线部(11.3)夹紧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的固定端子(1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11.4)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11.4.1)和固定部(11.4.2),所述固定部(11.4.2)连接于所述接线部(11.3),所述压接部(11.4.1)可压接盖合于所述接线部(11.3)的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11.4)的内侧面设有交替凸出、下凹的齿状结构(11.4.3)。
8.一种线圈组件,包括铁芯(5)、固定于铁芯(5)上的骨架(3)和缠绕在骨架(3)上的漆包线(4),漆包线(4)经缠绕在骨架(3)上形成绕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1)以连接部(11.1)插入所述骨架(3)固定,漆包线(4)的接线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接线部(11.3);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骨架(3)的护套(2),所述护套(2)开有通孔(2.1)紧配套设所述输出部(11.2)的双层段(11.2.1)的部分或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段(11.2.1)套设在通孔(2.1)内的部分长度占其总长度的比值大于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护套(2)的外周表面设有下凹部(2.3)。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护套(2)的下端面凸出有绝缘隔障(2.4)用于分隔各接线端子的接线部(11.3)。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封部(6),所述塑封部(6)至少包裹缠绕在骨架(3)上的漆包线(4)及接线端子(1)与漆包线(4)的连接部分、护套(2)的下凹部(2.3)及下凹部以下区域。
13.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组件。
CN202022035793.4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Active CN212969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5793.4U CN212969235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5793.4U CN212969235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9235U true CN212969235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5793.4U Active CN212969235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9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4388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bi-metallic caulking pieces
CN106068581B (zh) 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构造
EP2456019B1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WO2009122887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103579794A (zh) 同轴电缆组件
CN101569065B (zh) 连接构件及线束连接体
KR20100129739A (ko) 후프 부재, 내부 전도체 터미널 및 동축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CN202308347U (zh) 超薄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212969235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
US10181658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307642Y (zh) 带接触装置的汇流夹与电器接线端的配合结构
JP5146759B2 (ja) 端子金具、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212570576U (zh) 一种带端子护套的线圈组件及水泵
CN101841100B (zh)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CN105048139A (zh) 电线用连接器
JP2010067478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CN214124216U (zh) 一种交流电插头脚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CN209805624U (zh) 一种电机装配防绕组漆包线断线的插针及电机
CN213878507U (zh) 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以及线圈组件和排水泵电机
CN217216147U (zh) 具有联接线的线圈组件
CN220382415U (zh) 一种连接稳固的接线端子
CN211957316U (zh) 封装盒
CN219458032U (zh) 一种线接连接器结构
CN218335688U (zh) 线圈组件及使用该线圈组件的排水泵
JP3651416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