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6834U - 排水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水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6834U
CN212956834U CN202021228854.2U CN202021228854U CN212956834U CN 212956834 U CN212956834 U CN 212956834U CN 202021228854 U CN202021228854 U CN 202021228854U CN 212956834 U CN212956834 U CN 212956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drainage port
water
por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88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晓星
游清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2288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6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6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6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水装置及系统,排水装置包括安装箱、竖向管道、横向管道和杠杆,安装箱埋设于地表下,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竖向管道设于安装箱的右侧壁外侧,上端连通于地表,横向管道设于安装箱的下侧壁下侧,且与竖向管道相连通,横向管道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杠杆设于安装箱,杠杆的第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杠杆的第二端连接有塞体,塞体位于横向管道内,且与第一排水口呈对应设置。通过杠杆的转动,使得塞体在水量较小时封闭第一排水口,污水通过第二排水口排入污水管,以进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而雨量过大时塞体浮起,增大排水装置的排水量,并且大量雨水通过第一排水口流入蓄水池,以进行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排水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中,城市排水系统是排放路面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排水装置用于及时排放并处理路面雨污,以控制路面积水水位。
在不下雨或者降雨量较小时,排水装置所排放的水体雨水含量少、污染重,应当通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而降雨量较大时,排水装置所排放的水体雨水含量大、污染小,此时若依然将水直接排放至城市污水系统,一方面可能由于城市污水系统的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及时排水,而导致路面积水升高,另一方面加重了城市污水系统的工作负担。
然而现有的排水装置并未区分不同雨量时的排水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排水装置及系统,以解决雨量过大时,排水不及时及造成污水处理系统负荷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水装置,包括:
安装箱,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所述安装箱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右侧壁上贯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安装腔的下侧壁上贯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二通孔;
竖向管道,设于所述安装箱的右侧壁外侧,所述竖向管道的上端用于连通于地表;
横向管道,设于所述安装箱的下侧壁下侧,所述横向管道沿左右向延伸,且所述横向管道的右端与所述竖向管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管道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横向管道的左端,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右侧,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水口用以连通蓄水池,所述第二排水口用以连通污水管;
杠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杠杆的中部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杠杆具有位于所述竖向管道内的第一端、以及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二端,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杠杆的第二端连接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沿上下向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牵引件下端设有塞体,所述塞体位于所述横向管道内,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呈对应设置,所述杠杆支承于所述转轴,以具有所述杠杆自左向右朝上倾斜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杠杆沿水平向延伸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塞体塞入所述第一排水口,以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口,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塞体浮起,以打开所述第一排水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的下端还设有浮球,所述浮球设于所述塞体上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缩设置,所述塞体的下端自上向下呈渐缩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设有滤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下端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处设有滤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箱的上侧设有第一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用以连通所述安装腔与地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箱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用以连通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横向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单位时间排水量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管道在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之间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排水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排水装置;以及,
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连通于所述排水装置的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埋设于地表下,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第二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排水装置中的横向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在未下雨状态下或雨量较小时,第一排水口被塞体封堵,雨污从竖向管道下排下,并从右向左沿横向管道流动,最终通过第二排水口被排向污水管,进入市政污水系统进行净化处理。而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第二排水口无法及时排出雨水,横向管道中的水位上升,塞体在浮力和配重块的作用下浮起,使得第一排水口被打开,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同时排水,一方面加大了排水装置的排水量,使得路面积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另一方面,杂质较少的雨水从第一排水口排向蓄水池,方便后期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装置在第一排水口打开状态下的剖切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排水装置在第一排水口封堵状态下的剖切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59041100000031
Figure BDA000255904110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装置,排水装置包括安装箱10、竖向管道20、横向管道30和杠杆40,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所述安装箱10内形成有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右侧壁上贯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2,所述安装腔11的下侧壁上贯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二通孔13,竖向管道20设于所述安装箱10的右侧壁外侧,所述竖向管道20的上端用于连通于地表,横向管道30设于所述安装箱10的下侧壁下侧,所述横向管道30沿左右向延伸,且所述横向管道30的右端与所述竖向管道20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管道30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31和第二排水口32,所述第一排水口31位于所述横向管道30的左端,所述第二排水口32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31右侧,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31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水口31用以连通蓄水池,所述第二排水口32用以连通污水管,杠杆4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2设置,所述杠杆40的中部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转轴41,所述转轴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12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杠杆40具有位于所述竖向管道20内的第一端44、以及位于所述安装腔11内的第二端45,所述杠杆40的第一端44连接有配重块42,所述杠杆40的第二端45连接有牵引件43,所述牵引件43沿上下向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3,所述牵引件43下端设有塞体50,所述塞体50位于所述横向管道30内,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31呈对应设置,所述杠杆40支承于所述转轴41,以具有所述杠杆40自左向右朝上倾斜的第一状态(请参阅图2)、以及所述杠杆40沿水平向延伸的第二状态(请参阅图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塞体50塞入所述第一排水口31,以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口31,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塞体50浮起,以打开所述第一排水口31。
在本实施例中,竖向管道20和横向管道30最好与安装箱10的外壁面共壁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与安装箱10间隔设置,此时,竖向管道20或横向管道30与安装箱10之间应设置相互连通的避让通道,使得杠杆40或者牵引件43能够顺利穿设其中。杠杆40起到精准调节塞体50位置的作用,通过调节配重块42的重量,能够设定塞体50在特定的水位下能够顺利浮起,从而使得排水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场合下的排水量调节需求。当横向水管中的水位上升至特定值时,塞体50在浮力的作用下对牵引件43的拉力小于配重块42的重力,塞体50就会克服与第一排水口31之间的摩擦力等阻力而顺利浮起,打开第一排水口31。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装置中的横向管道30上设有第一排水口31和第二排水口32,在未下雨状态下或雨量较小时,第一排水口31被塞体50封堵,雨污从竖向管道20下排下,并从右向左沿横向管道30流动,最终通过第二排水口32被排向污水管,进入市政污水系统进行净化处理。而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第二排水口32无法及时排出雨水,横向管道30中的水位上升,塞体50在浮力和配重块42的作用下浮起,使得第一排水口31被打开,第一排水口31和第二排水口32同时排水,一方面加大了排水装置的整体单位时间排水量,使得路面积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另一方面,杂质较少的雨水从第一排水口31排向蓄水池,方便后期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具体地可用于灌溉或清洁等,节能环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43的下端还设有浮球51,所述浮球51设于所述塞体50上侧。如此,通过浮球51提供浮力,使得水位上升时,塞体50在浮球51提供的浮力下能够更顺利地浮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31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缩设置,所述塞体50的下端自上向下呈渐缩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31的形状相适配。如此,在水位下降时,塞体50下降,通过塞体50下端与第一排水口31的形状引导,使得塞体50能够顺利塞入第一排水口3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31设有滤网。使得排入蓄水池的雨水预先滤除杂质,便于后期对蓄水池中雨水的利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1的下端设有第一溢流口60,所述第一溢流口60处设有滤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流口60连通地表下侧,当雨水过多时,注满横向管道30,雨水可能通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进入安装腔11,第一溢流口60将安装腔11内的积水导出,将多余的雨水直接排出,而滤网起到对雨水的净化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箱10的上侧设有第一检修口61,所述第一检修口61用以连通所述安装腔11与地表。通过该第一检修口61,检修人员能够进入安装腔11,对溢流口处的滤网进行检修,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滤网上杂质过多而封堵第一溢流口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箱10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二检修口62,所述第二检修口62用以连通所述安装腔11与所述横向管道30。在本实施例中,检修人员通过第一检修口61进入安装腔11内后,还可以通过第二检修口62对横向管道30内的设施进行检修维护。例如,可以检修塞体50与第一排水口31的配合情况,还可以检修第一排水口31处的滤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31的单位时间排水量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口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31的排水量大于第二排水口32,使得雨量过多时,更多的雨水能够进入蓄水池,二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排水系统,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排水装置以及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连通于所述排水装置的所述第一排水口31设置。当雨量过大时,多余的雨水通过第一排水口31被排入蓄水池,蓄水池中存储的是杂质较少,水质较好的雨水,能够被二次利用,用于灌溉、清洗路面等用途,节水环保。
在上一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埋设于地表下,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第二溢流口。在本实施例中,当蓄水池的容积都无法满足对多余雨水的存储时,多余的雨水通过第二溢流口排出到土地中,渗入地下水,避免蓄水池内水压过大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箱,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所述安装箱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右侧壁上贯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安装腔的下侧壁上贯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二通孔;
竖向管道,设于所述安装箱的右侧壁外侧,所述竖向管道的上端用于连通于地表;
横向管道,设于所述安装箱的下侧壁下侧,所述横向管道沿左右向延伸,且所述横向管道的右端与所述竖向管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管道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横向管道的左端,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右侧,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水口用以连通蓄水池,所述第二排水口用以连通污水管;
杠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杠杆的中部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杠杆具有位于所述竖向管道内的第一端、以及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二端,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杠杆的第二端连接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沿上下向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牵引件下端设有塞体,所述塞体位于所述横向管道内,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呈对应设置,所述杠杆支承于所述转轴,以具有所述杠杆自左向右朝上倾斜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杠杆沿水平向延伸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塞体塞入所述第一排水口,以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口,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塞体浮起,以打开所述第一排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的下端还设有浮球,所述浮球设于所述塞体上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缩设置,所述塞体的下端自上向下呈渐缩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形状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设有滤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下端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处设有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的上侧设有第一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用以连通所述安装腔与地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的下侧壁开设有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用以连通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横向管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单位时间排水量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口。
9.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水装置;以及,
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连通于所述排水装置的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埋设于地表下,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第二溢流口。
CN202021228854.2U 2020-06-29 2020-06-29 排水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2956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8854.2U CN212956834U (zh) 2020-06-29 2020-06-29 排水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8854.2U CN212956834U (zh) 2020-06-29 2020-06-29 排水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6834U true CN212956834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8854.2U Active CN212956834U (zh) 2020-06-29 2020-06-29 排水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6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9568A (en) System for draining land areas through siphoning from a permeable catch basin
CN207376460U (zh) 一种公路桥面的排水装置
CN110725383B (zh) 一种市政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8035423B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势能加压雨水排蓄系统及方法
CN110984346B (zh) 海绵城市雨水分流排放装置
CN212956834U (zh) 排水装置及系统
CN111622333B (zh) 一种防积水的加强路基路面结构
KR20080112531A (ko) 빗물 저장 탱크
CN111501950A (zh) 一种地下管廊物流运输的排水系统
CN209397686U (zh) 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系统
CN112458826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路面雨洪调蓄结构
CN209384340U (zh) 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
CN209760395U (zh) 一种市政雨水排放系统
JP5315045B2 (ja) 雨水貯溜及び流出抑制のためのタンク
JP3476290B2 (ja) 2ロータンクトイレ
CN221053015U (zh) 一种工业厂房屋顶排水装置
KR20210013515A (ko) 우수토실 무동력 자동 개폐 및 하수량 측정장치.
CN220599867U (zh) 虹吸式隧道排水系统
CN109518787A (zh) 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结构
CN217923342U (zh) 一种应用于水体溢流的虹吸装置
CN219491517U (zh) 一种浮球闸板式雨污水分流器及雨污水分离系统
CN112431297B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
CN214499161U (zh) 斜井式隧道排水泵房
CN220521386U (zh) 地下室底板排水系统
CN211596905U (zh) 具备雨水收集功能的地埋式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