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40961U -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40961U
CN212940961U CN202020267683.8U CN202020267683U CN212940961U CN 212940961 U CN212940961 U CN 212940961U CN 202020267683 U CN202020267683 U CN 202020267683U CN 212940961 U CN212940961 U CN 212940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sleeve
soft
drainage tube
sleeve
elast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76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彤春
何锞
李翔
燕荣帅
王韶亮
雷泽源
黄宇折
黄竟卓
张一鸣
樊东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2676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40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40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409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层软套管、中间软套管及第一弹性元件,外层软套管的其中一端的端面设有凹槽口;中间软套管穿设于外层软套管内,中间软套管与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中间软套管靠近凹槽口的一端设有镰刀弯,镰刀弯伸出外层软套管的端面;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中间软套管上且位于外层软套管内,两端分别与外层软套管及中间软套管连接。通过凹槽口、镰刀弯及第一弹性元件使得引流管的端头被夹紧,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可使得引流管放置的深度较深,且可只预留较小的伤口,由于外层软套管和中间软套管均为软质,所以在伸入人体手术腔内的过程中不易损伤血管等组织。

Description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路放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外科手术结束后,身上插医用一次性引流管。外科后的引流被称为外科引流,通过手术的方式将患者的患处或体内多余的“液体或气体”排出体外,避免不良“液体或气体”聚集过多而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这些液体包括体内腔隙中残留积液、脓液、血液、胆汁等。广义来说,引流还包括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放置尿管导尿等。主要有以下作用:1、预防、治疗感染,引流有利于破坏体内积液“温室”,将局部的感染物质赶出体外,防治感染。2、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恢复,将积气积液快速排出体外,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恢复。3、减压作用,引流可降低体内局部积气积液的压力,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4、充当医生的“眼睛”,方便观察病情,通过观察引流情况,比如说引流液的性质和量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从而让医生能够更好地判断身体健康情况。5、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引流管的放置常常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如前所述的减压作用,便是治疗手段之一。而在引流中比较重要且特殊的引流是手术部位的引流,医生在做完手术后,留置在患者身体上的一些管道,要把多余的液体或气体排出来。
现有医学技术中,采用尖嘴钳或其它钳子夹住引流管的端头将引流管伸入放置到较深的人体手术腔内,由于整个钳子的前端都需要伸进伤口内,所以预留的伤口比较大,而且由于一般钳子的长度并不长,使得引流管放置的深度不够,并且由于尖嘴钳或其它钳子为不锈钢材质的硬质材料,在伸入人体手术腔内的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等组织,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放置引流管时,预留的伤口比较大,放置的深度不够,容易损伤血管等组织,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包括:
外层软套管,其中一端的端面设有凹槽口;
中间软套管,穿设于所述外层软套管内,所述中间软套管与所述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所述中间软套管靠近所述凹槽口的一端设有镰刀弯,所述镰刀弯伸出所述外层软套管的端面;及
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中间软套管上且位于所述外层软套管内,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层软套管及所述中间软套管连接。
通过外层软套管的凹槽口和中间软套管的镰刀弯可将引流管的端头夹住,第一弹性元件使得引流管的端头被夹紧,中间软套管与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使得中间软套管和外层软套管相对滑移时不会相对转动,从而使得中间软套管的镰刀弯和外层软套管的凹槽口呈稳定的抓合结构,容易将引流管的端头夹住。所述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可使得引流管放置的深度较深,且可只预留较小的伤口,由于外层软套管和中间软套管均为软质,所以在伸入人体手术腔内的过程中不易损伤血管等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还包括软顶杆,所述软顶杆穿设于所述中间软套管内,所述软顶杆与所述中间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所述软顶杆靠近所述镰刀弯的一端设有沿镰刀弯延伸的弧形顶头,所述弧形顶头上设有沿镰刀弯延伸的导向尖头。导向尖头可导引弧形顶头伸入镰刀弯和引流管之间,弧形顶头能够顶出卡在镰刀弯里的引流管,软顶杆与中间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使得软顶杆和中间软套管相对滑移时不会相对转动,从而使得软顶杆的弧形顶头稳定朝向镰刀弯的弯曲弧内,容易将卡在镰刀弯里的引流管顶出。
进一步地,所述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软顶杆上且位于所述中间软套管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软顶杆及所述中间软套管连接。第二弹性元件使得软顶杆的弧形顶头收纳于中间软套管内,不会随意将引流管从镰刀弯里顶出。
进一步地,所述软顶杆远离所述弧形顶头的一端设有圆形按压头。方便手工按压软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软套管远离所述凹槽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握把,所述中间软套管远离所述镰刀弯的一端设有第二握把。方便人工用手握持。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软套管与所述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塑料卡扣卡接,所述塑料卡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握把及所述第二握把连接。塑料卡扣连接稳定,打开及扣上都很方便快捷,提高了中间软套管的镰刀弯将引流管推出外层软套管的凹槽口后保持状态时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软套管、所述中间软套管、所述软顶杆均为硅胶。硅胶柔软而又不失韧性,并且硅胶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非常适合用于比较深的插入人体手术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中间软套管的镰刀弯和外层软套管的凹槽口呈稳定的抓合结构,容易将引流管的端头夹住,第一弹性元件使得引流管的端头被夹紧,将引流管放入较深的人体手术腔内时,放置的深度较深,且可只预留较小的伤口,由于外层软套管和中间软套管均为软质,所以在伸入人体手术腔内的过程中不易损伤血管等组织。
2、通过软顶杆及第二弹性元件容易将卡在镰刀弯里的引流管顶出,稳定可靠。
3、中间软套管与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塑料卡扣卡接,提高了中间软套管的镰刀弯将引流管推出外层软套管的凹槽口后保持状态时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4、结构简单,机构小巧灵活,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镰刀弯将引流管推出凹槽口的示意图;
图4为软顶杆顶出镰刀弯里的引流管的示意图;
图5为中间软套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软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层软套管1、中间软套管2及第一弹性元件3。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伸入人体手术腔200内的一端为前,另一端为后。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外层软套管1,其前端面设有凹槽口11。具体地,凹槽口11为半圆形,凹槽口11直径比引流管100直径稍大,外层软套管1采用硅胶制成,硅胶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非常适合用于比较深的插入人体手术腔200内。另外,外层软套管1远离凹槽口11的后端设有第一握把13,方便人工用手握持。
请一并参阅图5,中间软套管2穿设于外层软套管1内,中间软套管2与外层软套管1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中间软套管2靠近凹槽口11的一端设有镰刀弯21,镰刀弯21伸出外层软套管1的端面。具体地,中间软套管2采用硅胶制成,硅胶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非常适合用于比较深的插入人体手术腔200内;通过外层软套管1的凹槽口11和中间软套管2的镰刀弯21可将引流管100的端头夹住;中间软套管2的圆周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导向键22,外层软套管1的圆周内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槽12,通过第一导向键22和第一导向槽12的配合,使得中间软套管2与外层软套管1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使得中间软套管2和外层软套管1相对滑移时不会相对转动,从而使得中间软套管2的镰刀弯21和外层软套管1的凹槽口11呈稳定的抓合结构,容易将引流管100的端头夹住。另外,中间软套管2远离镰刀弯21的一端设有第二握把23。方便人工用手握持。
当然,中间软套管2与外层软套管1之间还可以采用塑料卡扣卡接,塑料卡扣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握把13及第二握把23连接。具体地,第一握把13上对称设有塑料卡舌14,第二握把23上设有塑料卡孔24,通过塑料卡舌14和塑料卡孔24的配合,使得打开及扣上都很方便快捷。塑料卡扣连接稳定,提高了中间软套管2的镰刀弯21将引流管100推出外层软套管1的凹槽口11后保持状态时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第一弹性元件3套设于中间软套管2上且位于外层软套管1内,两端分别与外层软套管1及中间软套管2连接。具体地,第一弹性元件3采用弹簧,第一弹性元件3使得引流管100的端头被夹紧。
请一并参阅图6,为了使卡在镰刀弯21里的引流管100顶出,还可以设置软顶杆4。软顶杆4穿设于中间软套管2内,软顶杆4与中间软套管2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软顶杆4靠近镰刀弯21的一端设有沿镰刀弯21延伸的弧形顶头41,弧形顶头41上设有沿镰刀弯21延伸的导向尖头42。具体地,导向尖头42可导引弧形顶头41伸入镰刀弯21和引流管100之间,弧形顶头41能够顶出卡在镰刀弯21里的引流管100;软顶杆4的圆周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二导向键43,中间软套管2的圆周内壁上对称设有第二导向槽25,通过第二导向键43和第二导向槽25的配合,使得软顶杆4和中间软套管2相对滑移时不会相对转动,从而使得软顶杆4的弧形顶头41稳定朝向镰刀弯21的弯曲弧内,容易将卡在镰刀弯21里的引流管100顶出。
当然,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5,第二弹性元件5套设于软顶杆4上且位于中间软套管2内,第二弹性元件5的两端分别与软顶杆4及中间软套管2连接。具体地,第二弹性元件5采用弹簧。第二弹性元件5使得软顶杆4的弧形顶头41收纳于中间软套管2内,不会随意将引流管100从镰刀弯21里顶出。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操作软顶杆4,软顶杆4远离弧形顶头41的一端设有圆形按压头44,方便手工按压软顶杆4。
请一并参阅图1-图6,上述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为:
先将整套设备消毒作无菌处理,手持第一握把13,通过第二握把23将中间软套管2向前驱动,使镰刀弯21伸出外层软套管1,同时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直至塑料卡舌14进入塑料卡孔24后卡扣住,然后将消毒无菌处理后的引流管100的端头放入外层软套管1的凹槽口11,然后打开塑料卡扣,中间软套管2在第一弹性元件3的作用下向后运动,带动镰刀弯21向后运动,与凹槽口11共同将引流管100的端头夹紧,手持第一握把13将引流管100的一端头从皮肤上预留的伤口300插入人体手术腔200内,由于中间软套管2和外层软套管1均用硅胶制成可自动避让人体内较硬的组织,所以在插入的过程中,血管、肌肉等组织不会被戳伤;待将引流管100的端头送入到指定深度后,手持第一握把13,通过第二握把23将中间软套管2向前驱动,使镰刀弯21伸出外层软套管1,同时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直至塑料卡舌14进入塑料卡孔24后卡扣住,此时按压软顶杆4后端头的圆形按压头44,直至将第二弹性元件5完全压缩,此时软顶杆4上的弧形顶头41完全占据镰刀弯21里的空间,保证引流管100能够被顶出,此时手持第一握把13缓慢将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从伤口300中拔出,然后打开塑料卡扣,中间软套管2在第一弹性元件3的作用下向后运动,被收纳于外层软套管1内。
通过镰刀弯21、凹槽口11及第一弹性元件3可将引流管100的端头夹紧;此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均由硅胶材质制作而成,所以在伸入人体手术腔200内的过程中不易损伤血管、肌肉等组织,安全可靠,且可将引流管100放置得比较深;由于只需要预留比外层软套管1稍大的伤口300即可,所以预留伤口300较小,易于愈合;通过软顶杆4及第二弹性元件5容易将卡在镰刀弯21里的引流管100顶出,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机构小巧灵活,适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层软套管,其中一端的端面设有凹槽口;
中间软套管,穿设于所述外层软套管内,所述中间软套管与所述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所述中间软套管靠近所述凹槽口的一端设有镰刀弯,所述镰刀弯伸出所述外层软套管的端面;及
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中间软套管上且位于所述外层软套管内,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层软套管及所述中间软套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顶杆,所述软顶杆穿设于所述中间软套管内,所述软顶杆与所述中间软套管之间采用键槽滑动连接,所述软顶杆靠近所述镰刀弯的一端设有沿镰刀弯延伸的弧形顶头,所述弧形顶头上设有沿镰刀弯延伸的导向尖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软顶杆上且位于所述中间软套管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软顶杆及所述中间软套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顶杆远离所述弧形顶头的一端设有圆形按压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软套管远离所述凹槽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握把,所述中间软套管远离所述镰刀弯的一端设有第二握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软套管与所述外层软套管之间采用塑料卡扣卡接,所述塑料卡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握把及所述第二握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软套管、所述中间软套管、所述软顶杆均为硅胶。
CN202020267683.8U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40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7683.8U CN212940961U (zh)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7683.8U CN212940961U (zh)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40961U true CN212940961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2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768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40961U (zh) 2020-03-06 2020-03-06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40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0570U (ja) カテーテル導入器のための固定用ウィング
JP4624485B2 (ja) 縫合器及び縫合システム
JP4271376B2 (ja) 生体吸収可能スポンジによって血管穴の止血を容易と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5843113A (en) Endocystotomy tool
JP3164532B2 (ja) 血管等の縫合装置及び方法
CA2390543C (en) Guide for surgical device
US20200289802A1 (en) Drainage Catheter System Including a Hub
CN106419992B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1994025094A1 (en) Suprapubic catheter placement apparatus (lyell sound)
US2023003529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ing portions of body tissue
JP2011528949A (ja) 組織に縫合糸を送出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器具
WO2017066986A1 (zh) 连发结扎装置
JP6164698B2 (ja) 外科用トロカール
CN212940961U (zh) 一种深腔放置引流管装置
JP3670265B2 (ja) 大伏在静脈瘤治療用器具
US6964669B1 (en) Linear delivery system for deployment of a detachable balloon at a target site in vivo
US20090082754A1 (en) Cannula implantation instrument
CN218128636U (zh) 一种做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时使用的肝门阻断装置
CN212996567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腹壁吻合器
CN113181474B (zh) 一种输液港安全型无损伤穿刺针
CN212996568U (zh) 一种腹壁吻合器
CN212996569U (zh) 一种新型腹壁吻合器
CN210962158U (zh) 一种用于dvc微创手术的阻断钳
CN113729834B (zh) 一种止血夹用的夹头组件及止血夹
KR20220091008A (ko) 성형용 리프팅 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