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9898U -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9898U
CN212939898U CN202021143912.1U CN202021143912U CN212939898U CN 212939898 U CN212939898 U CN 212939898U CN 202021143912 U CN202021143912 U CN 202021143912U CN 212939898 U CN212939898 U CN 212939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uncture needle
connecting part
needle cannula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39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德青
黄后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oufur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oufur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oufur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oufur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39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9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9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9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针套管,包括连接部,呈直线状,且径向横截面为圆形;头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一体成型,且与所述连接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外周的刻度线;探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在靠近头部的连接部上设有探测部,探测部的设置增加了超声反射信号的强度,改善了穿刺针套管在B超影像中的清晰度,提高了穿刺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最佳靶点的穿刺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背景技术
介入超声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影像实时引导,运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实现经皮穿刺建立手术操作通道及抽吸、活检、引流、注药等诊疗措施的微创操作技术。介入超声技术在具体实施中,又会因为部位和目的不同,在穿刺器械上存在不同点,但其核心器械是穿刺针,因为它们是实现“介入”操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器械。穿刺针通常由套管和针芯两部分组成,根据用途不同可有外形结构、长短粗细、针芯针尖变化等多种类别类型。套管多为薄壁不锈钢金属圆管制成,表面光滑以减少穿刺阻力与组织损伤。
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一定的方向顺序进行扫描。超声波在穿过人体组织时,因不同组织间存在介质密度差,超声波会被不同组织界面反射回来,介质密度差越大则反射越强,超声仪会根据监测到的回声信号延迟时间、强弱判断脏器组织的物理位置及声学性质,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形成了B超图像。
在超声引导穿刺针进入体内时,医生需要在复杂的影像中找到穿刺针和目标脏器,这样才能引导穿刺针尽可能正确而安全的穿刺到目标位置,而找到穿刺针主要依赖于超声波在穿刺针表面(穿刺套管表面)形成并捕捉到的超声反射信号。目前常规使用的穿刺针因其表面为光滑的圆形面,超声探头发出的超声信号大部分被反射到侧方,如附图1。超声有效反射面积小,回声信号弱,且金属材料与人体组织间介质密度差较大,超声波不易穿透针管壁而形成二次界面反射信号,所以现有穿刺针在B超下成像还不是很清晰,要准确快速识别它还比较困难,往往仅能看到针尖位置,对针体的方向、角度难以判断。实际操作中主要还是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做出大致的判断,即便是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也很难准确把握进针的位置、方向与深度,“误操作”还是比较常见,而“误操作”有可能增加意外损伤、出血、后期手术困难甚至手术失败等风险。因此穿刺操作的准确、顺利与否往往是整个手术的重点、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刺针在B超成像下不清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套管,包括:
连接部,呈直线状,且径向横截面为圆形;
头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一体成型,且与所述连接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外周的刻度线;
探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所述手柄上设有探测部指示装置,所述探测部指示装置和所述探测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部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刻度线处,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设置有2-4个凹槽;
多个所述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凹槽的开口倾斜方向和所述头部的倾斜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刻度线的距离为5-10mm,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一个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进一步地,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设置的凹槽的数量为两个,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头部的距离为2.5mm,距离所述头部第二近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头部的距离为7.5mm。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头部1/2范围内的所述刻度线上设置有所述凹槽。此种设计一方面能够保证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凹槽的设置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部为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方形,所述连接部的圆弧面上设有和所述连接板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部包括多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刻度线上,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设置有2-4个弧形凸起;
所有所述弧形凸起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刻度线的距离为5-10mm,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套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靠近头部的连接部上设有探测部,探测部的设置增加了超声反射信号的强度,改善了穿刺针套管在B超影像中的清晰度,提高了穿刺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最佳靶点的穿刺成功率;
2、探测部采用凹槽形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时直接在原有的穿刺针套管上切割出凹槽即可,当超声信号照射到凹槽时,凹槽会减少信号的无效反射,能够使超声波设备接收更多的反射信号,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
3、探测部采用方形连接板形式,方形连接板相对于圆形的连接部增加信号的反射效果,提高了成像的清晰度。
4、探测部采用弧形凸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当超声信号照射到弧形凸起时,弧形凸起会减少信号的无效反射,能够使超声波设备接收更多的反射信号,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超声反射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的超声反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超声反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穿刺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凹槽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穿刺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穿刺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部;2、头部;3、手柄;4、探测部;5、凹槽;6、连接板; 7、弧形凸起;8、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一种穿刺针套管,包括呈直线状连接部1,连接部1的径向横截面为圆形;头部2与连接部1的一端一体成型,且与连接部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均匀设置在连接部1外周的刻度线8;探测部4设于连接部1上。
头部2和连接部1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便于穿刺套管的顺利进入。连接部 1和头部2一体成型制作方便,成型后需对连接部和头部2的表面进行打磨,去除表面的毛刺,能够使患者减少损伤。连接部1和头部2选用相同的材质,可选用钛钢材质,钛钢材质在消毒液浸泡和高温消毒环境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
连接部2的左端和手柄3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手柄的形状不做限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便于使用者拿持即可。右端的头部2开口设计为斜面状或平齐状,斜面状具有穿透力强、定位准确的优点,平齐状能够保护人体组织。
如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探测部4采用凹槽5,凹槽5便于加工制作,且具有较好的反射效果。
具体的,穿刺针套管的连接部1的长度为260mm,头部2的长度为3mm。刻度线8均布在连接部1的外周,相邻刻度线8之间的距离为10mm,即连接部 1上共设置26个刻度线8。刻度线8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观察穿刺套管进入的深度,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靠近头部的13个刻度线8上均设有一个凹槽5,最右侧靠近头部2的刻度线8和头部2之间设置两个凹槽5。最右侧的一个凹槽5距离头部2的距离为2.5mm,从右向左第二凹槽5距离头部2 的距离为7.5mm。
使用时,穿刺套管插入人体内后,使用者通过超声设备探测穿刺套管,凹槽 5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使使用者清晰地观测出穿刺套管。为了使穿刺套管的成像效果较好,本实施例中的凹槽5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穿刺套管进入体内后,使用者不知道凹槽5处在连接部的哪个位置,需转动穿刺套管使凹槽5处在超声设备探测的工作范围内才能获取清晰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远离头部2 的手柄3上设置探测部指示装置,探测部指示装置可为标记线,标记线和凹槽在同一直线上。标记线能够帮助使用者准确的知道凹槽5所在直线的位置,帮助使用者能够快速调整B超探头或穿刺套管的方向,以获取清晰的图像。本实施例中,最右侧的一个凹槽5距离头部2的距离为2.5mm,从右向左第二凹槽5距离头部 2的距离为7.5mm。此种设计能够使靠近头部2的图像更清晰,便于使用者准确获取头部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5的倾斜方向根据头部2开口的形状设计,若头部开口 2的形状为斜面形,则凹槽5的设置为倾斜状,且倾斜方向和头部2开口方向相同。此种设计便于获取图像。若头部开口2的形状为平齐状,则凹槽5不倾斜,即凹槽5和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探测部4采用凹槽5形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时直接在原有的穿刺针套管上切割出凹槽5即可,当超声信号照射到凹槽5时,凹槽会减少信号的无效反射,能够使超声波设备接收更多的反射信号,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探测部4具体设计不同,其余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具体的,如图6所示,探测部4采用方形连接板6,方形连接板6设计简单,成像效果好。连接部1的圆弧面上设有和连接板6相适配的连接槽,连接板6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和所述连接部1的圆弧面一体成型。制作时,可采用一体成型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槽不是直接开设在圆弧面上的,而是采用将圆弧形连接部留置出或切除出一方形截面。连接时直接将连接板6连接至此截面。方形连接板能够增加反射效果。方形连接板6使成像在同一直线上,能够使操作者准确的判断出穿刺针套管的插入方向和角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探测部4具体设计不同,其余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具体的,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探测部4的设计采用弧形凸起7。弧形凸起7的数量为13个,弧形凸起7布置在连接部1的外周。弧形凸起7的高度约为1mm。弧形凸起7的设置形式为直接设置在连接部1的表面,相邻的两个弧形凸起7的间距相同,约为10mm。最右侧靠近头部2的刻度线8和头部2之间设置两个弧形凸起7,距离头部2最近的一个弧形凸起7距离头部2的距离为2.5mm,从右向左第二弧形凸起7距离头部2的距离为7.5mm。这样设计能够让使用者准确的观测处头部2的具体位置。由于弧形凸起7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弧形凸起 7形成的影像也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使操作者准确的判断出穿刺针套管的插入方向和角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靠近头部2的连接部1上设有探测部,探测部1的设置增加了超声反射信号的强度,改善了穿刺针套管在B超影像中的清晰度,提高了穿刺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最佳靶点的穿刺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具有上述任意一种结构的穿刺针套管。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Claims (10)

1.一种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呈直线状,且径向横截面为圆形;
头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一体成型,且与所述连接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外周的刻度线;
探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所述手柄上设有探测部指示装置,所述探测部指示装置和所述探测部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部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刻度线处,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设置有2-4个凹槽;
多个所述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凹槽的开口倾斜方向和所述头部的倾斜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刻度线的距离为5-10mm,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一个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设置的凹槽的数量为两个,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头部的距离为2.5mm,距离所述头部第二近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头部的距离为7.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头部1/2范围内的所述刻度线上设置有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部为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层方形,所述连接部的圆弧面上设有和所述连接板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部包括多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刻度线上,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设置有2-4个弧形凸起;
所有所述弧形凸起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针套管,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刻度线的距离为5-10mm,且距离所述头部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头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10.一种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套管。
CN202021143912.1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Active CN212939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3912.1U CN21293989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3912.1U CN21293989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9898U true CN212939898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3912.1U Active CN212939898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9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7897A (en) Amniocentesis needle with improved sonographic visibility
US5048530A (en) Method of using an amniocentesis needle with improved sonographic visibility
US5611345A (en)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improved ultrasonic visibility
US10441314B2 (en) Target region identification for imaging application
US2004026712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iopsy guidance using a tactile breast imager
KR20070061466A (ko) 천자술용 초음파 프로브 및 초음파 진단 장치
KR20010032747A (ko) 다중 각도 니들 가이드 및 니들 삽입 방법
JP6929665B2 (ja) プローブアダプタ、超音波プローブ、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
JP5477889B2 (ja) 医療用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210582529U (zh) 具有刻线的穿刺针
US20110028830A1 (en) Device for guiding an invasive medical instrument
CN212939898U (zh)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CN113952006A (zh) 一种超声平面外穿刺导引支架
CN112315557A (zh) 具有内、外针斜切面对齐的穿刺针
Perrella et al. A new electronically enhanced biopsy system: value in improving needle-tip visibility during sonographically guide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CN111529018A (zh) 一种穿刺针套管及穿刺针
CN112315560A (zh) 具有增强显影功能的穿刺针
WO2022109768A1 (zh) 具有增强显影功能的穿刺针
JP4339539B2 (ja) 超音波用穿刺針
CN202515692U (zh) 一种穿刺活检针
WO2018214807A1 (zh) 一种前列腺穿刺术活检取出方法及装置
CN112823756A (zh)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
CN111436978A (zh) 一次性组织穿刺活检针
US20150031991A1 (en) Depth Advancement Marker Needle For Image Guided Procedures
CN216535464U (zh)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