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8333U -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8333U
CN212928333U CN202021377946.7U CN202021377946U CN212928333U CN 212928333 U CN212928333 U CN 212928333U CN 202021377946 U CN202021377946 U CN 202021377946U CN 212928333 U CN212928333 U CN 212928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tern ring
cover body
pipeline
outsid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79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超
郝玉东
冯晓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z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79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8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8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8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包括风机、柔性连接组件、螺纹环以及卡箍,所述风机的外部设有管线,所述管线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柔性连接组件,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套管。该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通过在风机的外部的管线连接处采用柔性连接组件进行连接,较好的解决了管线会因为震动而开裂的情况,由于柔性连接组件由两个罩体和两个套环以及套管所组成,两个罩体和套管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而套环则负责连接两个罩体,从而实现管线的柔性连接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设备振动对管线带来的机械损伤,整体结构简单,较为的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硫化物、氟化物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在空气中会严重的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环境质量要求变得更高。
现市面上处理工业VOCs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氧化燃烧法和催化氧化法,而这两种方法风机是必须使用的机械设备,然而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导致相连的管线随之产生震动,进而导致管线的薄弱环节处开裂,从而导致介质泄漏,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较为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处理工业VOCs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氧化燃烧法和催化氧化法,而这两种方法风机是必须使用的机械设备,然而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导致相连的管线随之产生震动,进而导致管线的薄弱环节处开裂,从而导致介质泄漏,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包括风机、柔性连接组件、螺纹环以及卡箍,所述风机的外部设有管线,所述管线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柔性连接组件,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套管,所述第一套环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环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环的外部设有第一罩体,所述第二套环的外部设有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外部均固定连接套管。
优选的,所述管线分布在风机的两侧,所述管线的外部套接套管,所述套管的外部固定连接卡箍。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部开设卡槽,所述卡槽的外部嵌合卡箍,所述卡槽位于套管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套管分布在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和套管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第一套环的内部开设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环的外部设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套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螺纹环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垫圈,所述垫圈位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通过在风机的外部的管线连接处采用柔性连接组件进行连接,较好的解决了管线会因为震动而开裂的情况,由于柔性连接组件由两个罩体和两个套环以及套管所组成,两个罩体和套管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而套环则负责连接两个罩体,从而实现管线的柔性连接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设备振动对管线带来的机械损伤,还可以通过软连接消除管线的振动,进而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应用时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2)、该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通过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采用螺纹环进行连接,螺纹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套环的内部,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便捷,灵活性较强,较为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风机-1、管线-2、柔性连接组件-3、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第一套环-6、第二套环-7、螺纹环-8、垫圈-9、套管-10、卡箍-11、卡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包括风机1、柔性连接组件3、螺纹环8以及卡箍11,所述风机1 的外部设有管线2,所述管线2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柔性连接组件3,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第一套环6、第二套环7 和套管10,所述第一套环6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环7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环6 的外部设有第一罩体4,所述第二套环7的外部设有第二罩体5,所述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的外部均固定连接套管10。
所述管线2分布在风机1的两侧,所述管线2的外部套接套管10,所述套管10的外部固定连接卡箍11,通过设有的卡箍11,可以将套管10固定在管线2的外部,提高了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套管10的外部开设卡槽12,所述卡槽12的外部嵌合卡箍11,所述卡槽12位于套管10的中心处,通过设有的卡槽12结合卡箍11,便于工作人员在安装时进行准确的定位,操作较为的方便。
所述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套管10分布在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的两侧,所述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和套管10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设有的柔性连接组件3作为管线2的连接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设备振动对管线2带来的机械损伤,还可以通过软连接消除管线2的振动,进而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应用时的稳定性,实用性较强。
所述第一套环6和第二套环7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第一套环6的内部开设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环7的外部设有螺纹环8,所述螺纹环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套环6的内部,通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较为的方便。
所述螺纹环8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垫圈9,所述垫圈9位于第一套环6和第二套环7之间,通过在两个套环之间设有垫圈9,较好的提高了应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功能性较强。
工作原理:在应用该风机1运转过程中消除相连管线2震动的控制装置时,当风机1启动时,即可将废气从管线2输入到处理设备的内部,而由于风机1在运行时其振动较大,通过在管线2上采用柔性连接组件3进行连接固定,且柔性连接组件3由两个罩体和两个套环以及套管10所组成,两个罩体和套管10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套管10套接在管线2的外部,并在套管 10的外部采用卡箍11来进行收紧固定,然后套环则负责连接两个罩体,从而实现管线2的柔性连接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设备振动对管线2带来的机械损伤,还可以通过软连接消除管线2的振动,进而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应用时的稳定性,功能性较强,最后由于在第一套环6和第二套环7之间采用螺纹环8进行连接,螺纹环8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套环6的内部,这样的连接方式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便捷,灵活性较强,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1、管线2、柔性连接组件3、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第一套环6、第二套环7、螺纹环8、垫圈9、套管10、卡箍11、卡槽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处理工业VOCs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氧化燃烧法和催化氧化法,而这两种方法风机1是必须使用的机械设备,然而风机1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导致相连的管线2随之产生震动,进而导致管线2的薄弱环节处开裂,从而导致介质泄漏,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风机1的外部的管线2连接处采用柔性连接组件3进行连接,较好的解决了管线2会因为震动而开裂的情况,由于柔性连接组件3由两个罩体和两个套环以及套管10所组成,两个罩体和套管10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而套环则负责连接两个罩体,从而实现管线2的柔性连接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设备振动对管线2带来的机械损伤,还可以通过软连接消除管线2的振动,进而达到减小噪音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应用时的稳定性,功能性较强,同时通过在第一套环6和第二套环7之间采用螺纹环8进行连接,螺纹环8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套环6的内部,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便捷,灵活性较强,较为的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柔性连接组件(3)、螺纹环(8)以及卡箍(11),所述风机(1)的外部设有管线(2),所述管线(2)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柔性连接组件(3),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第一套环(6)、第二套环(7)和套管(10),所述第一套环(6)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环(7)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环(6)的外部设有第一罩体(4),所述第二套环(7)的外部设有第二罩体(5),所述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的外部均固定连接套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2)分布在风机(1)的两侧,所述管线(2)的外部套接套管(10),所述套管(10)的外部固定连接卡箍(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的外部开设卡槽(12),所述卡槽(12)的外部嵌合卡箍(11),所述卡槽(12)位于套管(10)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套管(10)分布在第一罩体(4)和第二罩体(5)的两侧,所述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和套管(10)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6)和第二套环(7)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第一套环(6)的内部开设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环(7)的外部设有螺纹环(8),所述螺纹环(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套环(6)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环(8)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垫圈(9),所述垫圈(9)位于第一套环(6)和第二套环(7)之间。
CN202021377946.7U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Active CN212928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7946.7U CN212928333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7946.7U CN212928333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8333U true CN212928333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7946.7U Active CN212928333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8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28333U (zh) 一种风机运转减震保护装置
CN216665729U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排气系统连接件
CN206669166U (zh) 一种船舶管路快速密封套管
CN203949233U (zh) 排烟管安装组件和烟机
CN213540321U (zh) 一种高温潜油泵侧向井口穿越器
CN210462047U (zh) 一种高压液压阀块用法兰管路接头
CN210686269U (zh) 一种外部连接处密封效果好的水泵
CN2364307Y (zh) 弹性卡套式管接头
CN208749679U (zh) 一种鼓风机用消音器封口器
CN206962148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CN214947073U (zh) 一种天然气管路金属管道对接螺丝接头
CN213598784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三角形连接法兰
CN212509926U (zh) 一种石油管道用油管短节组件
CN211289103U (zh) 液压泵连接头结构
CN208123685U (zh) 截面形状为“ω”形的法兰夹具
CN211902080U (zh) 一种防辐射直管道包裹套
CN217540011U (zh) 一种废气传输接口
CN214146905U (zh) 一种新型防松液压管接头
CN217762370U (zh) 一种双筋抗变形管夹
CN218266098U (zh) 一种冷却管及冷却管路
CN220688279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进气胶管
CN214998168U (zh) 一种安装稳固的泵体泵盖
CN216382596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管道截流装置
CN220851133U (zh) 一种多用压力管道管路连接件
CN212056232U (zh) 一种新型管道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