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1872U -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1872U
CN212921872U CN202021573741.6U CN202021573741U CN212921872U CN 212921872 U CN212921872 U CN 212921872U CN 202021573741 U CN202021573741 U CN 202021573741U CN 212921872 U CN212921872 U CN 212921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abin
lateral
laminated woo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37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岩
于世旭
张义明
吕志勇
韩伟
常立勇
马俊
张梅
陈澄
吉航
邢九双
王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37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1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1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1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在储舱舱体与船体内壳之间设置有侧向支撑机构和顶部支撑机构。侧向支撑机构带有固定在舱体侧壁上的侧向支撑主体,船体内壳上固定有与侧向支撑主体相配合的侧向支撑座,侧向支撑主体通过第一卡槽和层压木卡入侧向支撑座的凹槽内。顶部支撑机构带有固定在舱体顶壁上的顶部支撑主体,船体内壳上固定有与顶部支撑主体相适配的顶部支撑座,顶部支撑主体通过第二卡槽和层压木卡入顶部支撑座带有的凹槽内。本发明通过采用侧向支撑机构和顶部支撑机构,减少底部支撑结构,将B型独立储舱支撑结构由集中布置于底部而分散至顶部和侧面多个约束面,尤其对储舱底部截面面积较小的舱型更具有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及海洋结构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支撑B型独立储舱顶部及侧面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B型独立储舱系指采用模型试验、精确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来确定应力大小、疲劳寿命和裂纹扩展特性进行设计的储舱。该舱型适合布置在舱内,可根据船舱空间,设计制成任何形状。
B型独立储舱,不构成船体结构的一部分,属于自持式储舱,舱体通过支撑系统与船体内壳相连。根据IGF及IGC规则要求,其支撑方式应在舱体受到静、动载荷作用时,能够防止储舱本体的移动,可以允许舱体在温度变化和船体变形时收缩和膨胀,但不能使船体和舱体出现过大应力;其支撑方式应设计成能承受静横倾载荷,及在异常和意外情况下施加在储舱及其支撑装置上的载荷,包括碰撞载荷与船舶浸水产生的载荷。同时由于储舱内货品或燃料温度过低,其支撑方式还要起到绝热作用,其中低温货品或燃料包括但不限于LNG、LPG、LEG等。
传统技术方案通常将支撑装置集中布置在舱体底部,侧面及顶部不布置支撑结构,此种布置方式,对于外形尺寸高度较高的B型独立储舱容易造成舱体在船舶横摇及纵倾时的稳定性变差,同时集中布置易造成舱体遭受船体晃动等冲击载荷导致的底部支撑处局部应力过度集中,以及舱体因热胀冷缩造成的支撑处热应力集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主要是提供B型储舱与船体结构之间的顶部及侧面的支撑,旨在达到增强B型独立储舱稳定性、避免储舱局部应力集中以及避免储舱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变形损坏的目的,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在储舱舱体与船体内壳之间设置有侧向支撑机构和顶部支撑机构,延所述舱体高度方向、所述舱体侧壁中心处设置有多个所述侧向支撑机构,延所述舱体长度方向、所述舱体顶壁中心处设置有多个所述顶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设置在舱体长度方向、顶部中心位置,侧向支撑机构设置在舱体高度方向、舱体侧面中心位置,采用设置在舱体侧面、顶部中心位置的这种结构,并且多个顶部支撑机构、侧向支撑机构均是等间距设置,有效避免了舱体热胀冷缩在支撑处产生的过大应力。
所述侧向支撑机构带有固定在所述舱体侧壁上的侧向支撑主体,所述船体内壳上固定有与所述侧向支撑主体相配合的侧向支撑座,所述侧向支撑座带有凹槽,所述侧向支撑主体通过第一卡槽卡入所述侧向支撑座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卡槽内固定有层压木,所述第一卡槽内的层压木端部与所述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侧向支撑主体与侧向支撑座是通过第一卡槽和层压木进行连接的,层压木一端插入第一卡槽内,另一端与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是层压木一端端面与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进而将侧向支撑主体与侧向支撑座固定。采用通过层压木部分接触,将侧向支撑主体与侧向支撑座相连接的这种结构,由于层压木的低导热性及强抗压性,有效预防了低温对船体结构的影响,避免了由于温度引起的支撑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支撑处的抗压能力。根据船舶舱体的结构不同,侧向支撑主体的长度等于舱体骨材间距。
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带有固定在所述舱体顶壁上的顶部支撑主体,所述船体内壳上固定有与所述顶部支撑主体相适配的顶部支撑座,所述顶部支撑主体通过第二卡槽卡入所述顶部支撑座带有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槽内固定有层压木,所述第二卡槽内的层压木端部表面与所述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相接触或存在间隙。顶部支撑主体与顶部支撑座是通过第二卡槽和层压木进行连接的,顶部支撑主体带有三个第二卡槽,分别设置在顶部支撑主体的两端和中心位置。层压木一端插入第二卡槽内,另一端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或存在间隙。
顶部支撑主体两端带有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带有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存在间隙。船舱进水时,船体上浮,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的层压木顶在顶部支撑座的内表面上,会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设置有层压木及第二卡槽的这种结构,对储舱起到限位作用。正常情况下,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的层压木靠近顶部支撑座的一端,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存在间隙。采用通过层压木部分接触,将顶部支撑主体与顶部支撑座相连接的这种结构,由于层压木的低导热性及强抗压性,有效预防了低温对船体结构的影响,避免了由于温度引起的支撑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支撑处的抗压能力。通过采用顶部支撑机构,当船舱浸水时,有效减少了B型独立储舱上浮对舱体及船体结构造成的破坏风险。根据船舶舱体的结构不同,顶部支撑主体的长度等于舱体强构件间距。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侧向支撑主体的两端,所述层压木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粘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侧向支撑机构对储舱主要提供横向约束,因此其仅在侧向支撑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槽,当船舶横摇时,提供横向约束,保证储舱的稳定性。层压木通过环形树脂与第一卡槽粘接,层压木一端插入第一卡槽内,能更好的将层压木固定在第一卡槽内,进一步提高层压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侧向支撑机构的抗压、支撑稳定性。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顶部支撑主体的中心及两端,所述层压木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粘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或存在间隙。顶部支撑机构设置在储舱的顶部,为止浮与防纵倾联合支撑,当船舱浸水B型独立储舱上浮时,将限制储舱垂向位移,当船舶纵倾时,将提供纵向约束。并且由于其设置在储舱顶部,其不仅需要提供纵向约束,还需要提供抗击顶部压力的能力,因此,在顶部支撑主体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的同时,在顶部支撑主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层压木通过环形树脂与第二卡槽粘接,层压木一端插入第二卡槽内,能更好的将层压木固定在第二卡槽内,进一步提高层压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侧向支撑机构的抗压、支撑稳定性。顶部支撑主体两端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存在间隙。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主体、所述侧向支撑主体均是钢制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纵向加强板和横向加强板。在顶部支撑体、侧向支撑体内部设置加强板,进一步加强支撑体内部的结构强度,保证支撑体内、外结构稳定性,在支撑体内、外均可以抗击压力,维持稳定性,避免支撑处的应力集中。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加强板为方形,竖向、平行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主体、所述侧向支撑主体的两条长边之间;所述横向加强板与所述纵向加强板相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加强板与所述横向加强板形成网格型。采用横向、纵向交叉网格型加强板的结构,加强板分布均匀,对于维持支撑体稳定性更加有保障。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舱体与所述侧向支撑机构连接处设置有肘板。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舱体与所述顶部支撑机构连接处设置有肘板。
上述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机构、所述侧向支撑机构布置在所述舱体强构件交叉处。避免产生可能危及船体和舱体的变形,而舱体的强框架间距和船体强框间距也将保持一致。顶部支撑机构纵向跨度取决于强构件间距,而侧向支撑机构横向跨度取决于舱体骨材。
本发明通过采用侧向支撑机构和顶部支撑机构,减少底部支撑结构,将B型独立储舱支撑结构由集中布置于底部而分散至顶部和侧面多个约束面,尤其对储舱底部截面面积较小的舱型更具有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向支撑机构和顶部支撑机构固定在储舱侧壁及储舱顶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侧向支撑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侧向支撑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顶部支撑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顶部支撑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向支撑主体、2-侧向支撑座、3-第一卡槽、4-顶部支撑主体、5-顶部支撑座、6-第二卡槽、7-层压木、8-加强板、9-肘板、10-顶部支撑机构、11-侧向支撑机构、12-船体内壳、13-储舱舱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在船舱内固定有B型独立储舱舱体,在储舱舱体13与船体内壳12之间布置有顶部支撑机构10和侧向支撑机构11,顶部支撑机构布置在延舱体长度方向、舱体顶部的中心、舱体强构件交叉处,等间距布置有4个顶部支撑机构。侧向支撑机构布置在延舱体高度方向、舱体侧壁中心、舱体强构件交叉处,等间距布置有3个侧向支撑机构。
如图2、3所示,侧向支撑机构的侧向支撑主体1固定在舱体两侧的侧壁上,侧向支撑主体为钢制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带有网格型加强板8,侧向支撑主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槽3,层压木7一端插入第一卡槽内,通过环形树脂与第一卡槽粘接。在船体内壳与侧向支撑主体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侧向支撑座2,侧向支撑座带有凹槽,侧向支撑主体通过第一卡槽和层压木卡入凹槽内。侧向支撑主体的长度等于舱体骨材间距。层压木远离第一卡槽的一端与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侧向支撑机构与舱体相连接处固定有肘板9。
如图4、5所示,顶部支撑机构的顶部支撑主体4固定在舱体顶部,为长方形钢制框架结构,在其内部固定有网格型加强板8。在顶部支撑主体的两端及中心位置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6,层压木一端插入第二卡槽内,通过环形树脂固定在第二卡槽内。在船体内壳与顶部支撑主体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顶部支撑座5,顶部支撑座带有凹槽,顶部支撑主体通过第二卡槽和层压木卡入凹槽内。顶部支撑主体的长度等于舱体强构件间距。顶部支撑主体两端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存在间隙,正常情况下,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的层压木与顶部支撑座内表面是相分离的,如遇船舱进水,顶部支撑主体中心位置的层压木会向上顶在顶部支撑座内表面,对B型储舱起到限位作用。顶部支撑机构与舱体相连接处固定有肘板9。
本发明通过顶部及侧向支撑机构的布置有效降低了B型独立储舱及船体底部支撑装置的承载,在顶部、侧面多个方位上将储舱包裹约束在船体舱室内部,尤其舱体过高过大时,提高了B型独立储舱舱体在船舱内的稳定性。
通过将侧向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布置于B型独立储舱中心面有效避免了舱体热胀冷缩在支撑处产生的过大应力。
通过采用顶部支撑机构,当船舱浸水时,有效减少了B型独立储舱上浮对舱体及船体结构造成破坏风险。
通过采用侧面和顶部支撑机构,减少底部支撑结构,将B型独立储舱支撑结构由集中布置于底部而分散至顶部和侧面多个约束面,尤其对储舱底部截面面积较小的舱型更具有适用性。

Claims (8)

1.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储舱舱体(13)与船体内壳(12)之间设置有侧向支撑机构(11)和顶部支撑机构(10),延所述舱体高度方向、所述舱体侧壁中心处设置有多个所述侧向支撑机构,延所述舱体长度方向、所述舱体顶壁中心处设置有多个所述顶部支撑机构;
所述侧向支撑机构带有固定在所述舱体侧壁上的侧向支撑主体(1),所述船体内壳上固定有与所述侧向支撑主体相配合的侧向支撑座(2),所述侧向支撑座带有凹槽,所述侧向支撑主体通过第一卡槽(3)卡入所述侧向支撑座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卡槽内固定有层压木(7),所述第一卡槽内层压木端部与所述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带有固定在所述舱体顶壁上的顶部支撑主体(4),所述船体内壳上固定有与所述顶部支撑主体相适配的顶部支撑座(5),所述顶部支撑主体通过第二卡槽(6)卡入所述顶部支撑座带有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槽内固定有层压木(7),所述第二卡槽内的层压木端部表面与所述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或存在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侧向支撑主体的两端,所述层压木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粘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侧向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顶部支撑主体的中心及两端,所述层压木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粘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支撑座内表面相接触或存在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主体、所述侧向支撑主体均是钢制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纵向加强板和横向加强板(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板为方形,竖向、平行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主体、所述侧向支撑主体的两条长边之间;所述横向加强板与所述纵向加强板相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加强板与所述横向加强板形成网格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与所述侧向支撑机构连接处设置有肘板(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与所述顶部支撑机构连接处设置有肘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机构、所述侧向支撑机构布置在所述舱体强构件交叉处。
CN202021573741.6U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Active CN212921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741.6U CN21292187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741.6U CN21292187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1872U true CN212921872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3741.6U Active CN21292187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1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0366B1 (ko) 카고 탱크의 지지 구조, 부체 구조물 및 카고 탱크의 지지 방법
US4182254A (en) Tanks for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 of fluid media under pressure
JP4837046B2 (ja) 船舶でタンクを支承する装置
EP229397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tanks in a cargo ship
KR102513808B1 (ko) 단열 밀봉 탱크
KR20100015894A (ko) 독립 주름형 액화천연가스 탱크
KR20070115240A (ko) 액화천연가스 슬러싱 감소 기능을 갖는 화물창
JPS58166192A (ja) 加圧流体の貯蔵及び運搬用タンク装置
US9067645B2 (en) Support of tanks in vessels
US10259538B2 (en) Liquefied gas tank and on-water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00011978U (ko) 독립형 액화가스 저장탱크의 지지구조
KR20120002218A (ko) 해양 구조물의 탑사이드 모듈 지지구조
CN109572931B (zh) 一种b型lng船围护系统
AU2014255598B2 (en) Tight and thermally insulating vessel
CN212921872U (zh) 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
CN116605343A (zh) 一种lng船围护系统横向环绝缘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KR102587781B1 (ko) 선박의 화물탱크 혼합형 지지장치
KR102203741B1 (ko) 액화가스 화물창의 단열 시스템
CN114132431A (zh) 一种凸甲板结构及液化气船
JP4020898B2 (ja) 船舶の独立タンク支持構造
KR20100124546A (ko) 선박의 수직 배치형 압력탱크 지지장치
KR20120074325A (ko) 경사진 벽을 구비한 탱크
KR102277370B1 (ko) 탱크 지지구조 및 선박
KR20170097916A (ko) 선박
KR100650607B1 (ko) 부분 수평 종재 및 부분 종방향 형재를 구비한 이중 선체선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