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0749U -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10749U
CN212910749U CN202021723111.2U CN202021723111U CN212910749U CN 212910749 U CN212910749 U CN 212910749U CN 202021723111 U CN202021723111 U CN 202021723111U CN 212910749 U CN212910749 U CN 212910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edling
crawler
wheel
seedling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31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国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bu Gul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bu Gul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bu Gul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bu Gul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7231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10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10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10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包括机架、履带行走装置、驱动装置及播秧装置,所述机架装设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上,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连接,所述播秧装置包括秧盘承载架及播秧架,所述秧盘承载架与所述播秧架均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后端,且所述播秧架位于所述秧盘承载架的上方,所述播秧架朝向所述秧盘承载架的一侧设有推秧柱销,所述播秧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播秧架带动所述推秧柱销上下移动,以将秧苗从所述秧盘承载架上朝地面方向推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播秧机在水田行驶的抗下陷能力和通过性能,提高了播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秧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播秧机是将水稻秧苗种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其提高了播秧的速度及栽播质量,实现了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现有的水稻播秧机的行走装置多为轮式驱动,水田经过犁地机开沟后土块翻起,耕地表面凹凸不平,驱动轮与耕地接触面积小,在水田中作业容易出现车轮陷入泥沟打滑的现象,影响播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履带式播秧机,自动化完成播秧作业,提高了播秧机在水田行驶的抗下陷能力和通过性能,提高了播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包括机架、履带行走装置、驱动装置及播秧装置,所述机架装设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上,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连接,所述播秧装置包括秧盘承载架及播秧架,所述秧盘承载架与所述播秧架均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后端,且所述播秧架位于所述秧盘承载架的上方,所述播秧架朝向所述秧盘承载架的一侧设有推秧柱销,所述播秧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播秧架带动所述推秧柱销上下移动,以将秧苗从所述秧盘承载架上朝地面方向推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动力传动箱及上下往复运动机构,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动力传动箱,所述动力传动箱设有一第二输出轴,所述上下往复运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上下往复运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播秧架,以驱动所述播秧架带动所述推秧柱销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装设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前端,所述第一框架装设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上;所述秧盘承载架与所述播秧架均安装于第二框架的后端;所述发动机及所述动力传动箱均装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二输出轴沿所述第二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旋转装置及滚轮,所述旋转装置装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滚轮装设于所述机架底部且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链轮组件、上转向齿轮组件、花键轴及下转向齿轮组件,所述旋转链轮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上转向齿轮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旋转链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花键轴连接所述上转向齿轮组件,所述下转向齿轮组件连接所述花键轴背离所述上转向齿轮组件的一端,所述下转向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滚轮,以带动所述滚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旋转轴、轮本体及压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轮本体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部,所述压片沿所述轮本体的长度方向螺旋环绕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装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高度调整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滚轮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轴承座、移动轴、安装架、推升杆及升降液压缸,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轴滑动地贯穿轴承座设置且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移动轴朝向地面的一端,所述安装架上装设有所述滚轮,所述推升杆连接所述移动轴背离地面的一端且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升降液压缸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升降液压缸能够将所述推升杆朝背离地面的一侧推动以通过所述安装架带动所述滚轮朝远离地面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播秧装置包括秧盘装载架、推秧盘机构、同步升降机构、前后移动机构及左右移动机构,所述秧盘装载架、所述推秧盘机构及所述同步升降机构均装设于机架的前端,且所述秧盘装载架位于所述秧盘承载架与所述推秧盘机构之间,所述推秧盘机构能够将所述秧盘装载架的秧盘推送至秧盘承载架上,所述同步升降机构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秧盘装载架在机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前后移动机构装设于机架的后端,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上,所述秧盘承载架连接所述左右移动机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及所述秧盘承载架在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左右移动机构能够带动秧盘承载架在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包括底盘及履带轮组,所述底盘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所述履带轮组包括轮组架、驱动轮、涨紧轮、导向轮、支重轮及履带本体,所述轮组架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涨紧轮分别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轮组架的相对两端,所述导向轮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轮组架背离地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涨紧轮与所述驱动轮之间,所述支重轮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轮组架的外侧,所述履带本体套设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涨紧轮的外壁且所述履带本体与所述导向轮及所述支重轮均接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播秧装置采用履带行走装置,增加了行走机构的接地面积,提高了播秧装置在水田行驶的抗下陷能力和通过性能,提高了播秧效率;其中,秧盘承载架用于放置秧盘,驱动装置驱动播秧架上下移动,能够带动推秧柱销上下移动,推秧柱销向下移动时,推秧柱销的下端能够将秧苗从秧盘承载架上朝地面方向推动,秧苗脱离秧盘并掉落至地面,从而实现自动播秧作业。
通过设置滚轮,滚轮用于平整耕地,能够将经过犁地机开沟后的土块压碎压平,然后再进行、播秧架的播秧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播秧机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履带式播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履带式播秧机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履带式播秧机在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0-机架、11-第一框架、12-第二框架、20-履带行走装置、21-底盘、22-履带本体、23-驱动轮、24-导向轮、25-涨紧轮、26-支重轮、27-轮组架、30-驱动装置、31-发动机、32-动力传动箱、321-第一输出轴、322-第二输出轴、40-播秧装置、41-秧盘承载架、42-播秧架、421-推秧柱销、43-秧盘装载架、44-安装套筒、45-导向杆、46-推秧盘机构、461-推秧盘杆架、462-推杆电机、463-电动推杆、464-推秧盘横杆架、47-同步升降机构、471-第一丝杆、472-第一螺母座、473-同步齿轮、474-旋转电机、48-前后移动机构、481-第一移动架、482-第一滑块、483-第一导轨、484-前后导向齿轮、485-齿轮传动杆、486-前后导向齿条、487-前后驱动电机、488-第二丝杆、489-第二螺母座、49-左右移动机构、491-第二移动架、492-第二滑块、493-第二导轨、494-左右导向齿轮、495-左右导向齿条、496-左右驱动电机、50-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1-竖直链轮组件、511-下齿轮、512-第一链条、513-上齿轮、52-水平链轮组件、521-前齿轮、522-第二链条、523-后齿轮、53-第一传动轴、54-第二传动轴、55-连杆、56-连接板、561-滚珠轴承、60-滚轮、61-轮本体、62-压片、70-旋转装置、71-旋转链轮组件、711-第一齿轮、712-第三链条、713-第二齿轮、714-第三传动轴、721-上转向齿轮组件、722-花键轴、723-下转向齿轮组件、80-高度调整机构、81-升降液压缸、82-轴承座、83-移动轴、84-推升杆、85-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指的是该履带式播秧机进行播秧作业行驶时朝向前进方向的一端,后端指的是该履带式播秧机进行播秧作业行驶时背离前进方向的另一端;上端指的是该履带式播秧机平置于地面时远离地面的一端,下端指的是该履带式播秧机平置于地面时靠近地面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为一种介于人工插秧与人工抛秧之间的、可通过播秧装置在稻田播插带土秧苗使之自由落体定苗于稻田的履带式播秧机械装备,包括机架10、履带行走装置20、驱动装置30及播秧装置40,机架10装设于履带行走装置20上,驱动装置30装设于机架10上,驱动装置30与履带行走装置20连接,播秧装置40包括秧盘承载架41及播秧架42,秧盘承载架41与播秧架42均安装于机架10的后端,且播秧架42位于秧盘承载架41的上方,播秧架42朝向秧盘承载架41的一侧设有推秧柱销421,播秧架42与驱动装置30连接,驱动装置30能够通过播秧架42带动推秧柱销421上下移动,以将秧苗从秧盘承载架41上朝地面方向推动。
本实用新型的播秧装置40采用履带行走装置20,增加了行走机构的接地面积,提高了播秧装置40在水田行驶的抗下陷能力和通过性能,提高了播秧效率;其中,秧盘承载架41用于放置秧盘,驱动装置30驱动播秧架42上下移动,能够带动推秧柱销421上下移动,推秧柱销421向下移动时,推秧柱销421的下端能够将秧苗从秧盘承载架41上朝地面方向推动,秧苗脱离秧盘并掉落至地面,从而实现自动播秧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包括第一框架11及第二框架12,第一框架11装设于第二框架12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框架12的前端,第一框架11装设于履带行走装置2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行走装置20包括底盘21及履带轮组,底盘21连接机架10底部,具体的,底盘21连接第一框架11的底部,底盘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履带轮组,两组履带轮组沿第一框架1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每组履带轮组沿第一框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履带轮组与现有技术中的履带行走机构的结构一致,具体的,履带轮组包括轮组架27、驱动轮23、涨紧轮25导向轮24、支重轮26及履带本体22。轮组架27与底盘21连接,具体的:靠近底盘21的履带轮组中的轮组架27与底盘21固定连接,两组履带轮组的轮组架27通过连接杆(图未示)固定连接,轮组架27沿第一框架11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轮23连接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能够驱动驱动轮23转动。驱动轮23与涨紧轮25分别转动地装设于轮组架27的相对两端,具体的,涨紧轮25通过一涨紧机构安装于轮组架27的前端,涨紧机构为现有技术,涨紧机构与涨紧轮25以及轮组架27的连接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导向轮24转动地装设于轮组架27背离地面的一侧且位于涨紧轮25与驱动轮23之间。支重轮26转动地装设于轮组架27的外侧,履带本体22套设于驱动轮23与涨紧轮25的外壁且履带本体22与导向轮24及支重轮26均接触。驱动轮23转动时,通过驱动轮23和履带本体22之间的啮合带动履带本体22转动,支重轮26承载该履带式播秧机整机,履带本体22带动支重轮26滚动,从而使得该履带式播秧机向前行驶,导向轮24啮合履带本体22并转动,用于引导履带本体22转向;涨紧轮25随着履带本体22转动,用于张紧履带本体22。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0包括发动机31、动力传动箱32及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发动机31及动力传动箱32均装设于第一框架11上,具体地,发动机31为柴油机。发动机31连接动力传动箱32,以为动力传动箱32提供动力。动力传动箱32设有动力输出的第一输出轴321及第二输出轴322,第一输出轴321连接驱动轮23以驱动驱动轮23转动;第二输出轴322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轴322,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的另一端连接播秧架42,以驱动播秧架42带动推秧柱销421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包括第一传动轴53、竖直链轮组件51、第二传动轴54、水平链轮组件52、连杆55、连接板56及滚珠轴承561,第一传动轴53装设于第二框架12上且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竖直链轮组件5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传动轴53与第二输出轴322;第二传动轴54装设于第二框架12的后端且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水平链轮组件5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传动轴54与第一传动轴53;连杆55的一端套设于第二传动轴54背离水平链轮组件52的一端;滚珠轴承561套接于连杆55背离第二传动轴54的一端;连接板56的上端套设于滚珠轴承561上,连接板56的下端与播秧架42固定连接。第二输出轴322驱动竖直链轮组件51转动,竖直链轮组件51通过第一传动轴53带动水平链轮组件52转动,水平链轮组件52带动第二传动轴54转动,第二传动轴54转动时带动连杆55转动,连杆55在滚珠轴承561中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板56带动播秧架42上下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竖直链轮组件51包括下齿轮511、第一链条512及上齿轮513,下齿轮511套设于第二输出轴322的一端,上齿轮513套设于第一传动轴53的一端,第一链条512套接在下齿轮511与上齿轮513外部,第二输出轴322带动下齿轮511转动,下齿轮511通过第一链条512带动上齿轮513转动,从而使第一传动轴53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链轮组件52包括前齿轮521、第二链条522及后齿轮523,前齿轮521套设于第一传动轴53上且与上齿轮513位于第一传动轴53的同一端,后齿轮523套设于第二传动轴54的一端,第二链条522套接在前齿轮521与后齿轮523外部,第一传动轴53转动时带动前齿轮521转动,前齿轮521通过第二链条522带动后齿轮523转动,从而使第二传动轴5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秧盘承载架41与播秧架42均安装于第二框架12的后端。播秧装置40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向机构均装设于第二框架12的后端且与播秧架42对应,具体的,每一导向机构包括一安装套筒44及一导向杆45,安装套筒44固定于第二框架12上,导向杆45贯穿安装套筒44设置且能够相对安装套筒44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做上下运动,四个导向机构的导向杆45均连接播秧架42的顶部。播秧架42上下移动时,四个导向杆45沿套筒上下移动,以对播秧架42的运动进行导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播秧装置40包括秧盘装载架43、推秧盘机构46、同步升降机构47、前后移动机构48及左右移动机构49。秧盘装载架43用于放置秧盘,秧盘装载架43、推秧盘机构46、同步升降机构47装设于机架10的第二框架12前端,且秧盘装载架43位于秧盘承载架41与推秧盘机构46之间,推秧盘机构46能够将秧盘装载架43的秧盘推送至秧盘承载架41上,同步升降机构47连接并能够带动秧盘装载架43在第二框架12的高度方向上移动。前后移动机构48装设于第二框架12的后端,左右移动机构49装设于前后移动机构48上,秧盘承载架41连接左右移动机构49,前后移动机构48能够带动左右移动机构49及秧盘承载架41在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移动,左右移动机构49能够带动秧盘承载架41在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得秧盘承载架41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做有序运动,以使推秧柱销421能够推出秧盘承载架41的秧盘上各个位置的秧苗。秧盘装载架43、秧盘承载架41的动作过程和作用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7711011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播秧机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秧盘装载架43设有两层秧盘放置层,两层秧盘放置层沿第二框架1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层能够放置十个秧盘,秧盘承载架41能够放置十个秧盘,播秧架42能够同时对秧盘承载架41的十个秧盘进行播秧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推秧盘机构46包括推秧盘杆架461、推杆电机462及推秧盘横杆架464。推秧盘杆架461装设于第二框架12上且位于秧盘装载架43的前端。推杆电机462装设于推秧盘杆架461背离秧盘装载架43的一侧,具体的,推杆电机46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推杆电机462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一推杆电机462设有一电动推杆463,电动推杆463沿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电动推杆463从推杆电机462上推出时能够推出至秧盘承载架41。推秧盘横杆架464连接电动推杆463背离推杆电机462的一端,推秧盘横杆架464与秧盘承载架41均位于第二框架12上的同一高度。推杆电机462驱动电动推杆463朝秧盘装载架43方向运动时,电动推杆463带动推秧盘横杆架464朝秧盘装载架43方向运动,以使推秧盘横杆架464将秧盘装载架43的秧盘推送至秧盘承载架41。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升降机构47包括升降组件、旋转电机474及同步链条(图未示)。升降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升降组件分别对应秧盘装载架43的四个角设置且均与秧盘装载架43连接,具体的,每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丝杆471、第一螺母座472及同步齿轮473,第一丝杆471装设于第二框架12上且沿第二框架12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螺母座472套设于第一丝杆471上,同步齿轮473套设于第一丝杆471的顶端,秧盘装载架43与四个升降组件的第一螺母座472均固定连接。同步链条套接于四个升降组件的同步齿轮473的外部,旋转电机474装设于第二框架12并与一升降组件的第一丝杆471传动连接,该第一丝杆471通过同步齿轮473和同步链条带动另外三个第一丝杆471转动,第一丝杆471转动时带动第一螺母座472上下移动,使秧盘装载架43上下移动,从而使秧盘装载架43的上层或下层秧盘放置层与推秧盘横杆架464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前后移动机构48包括第一滑块482、第一导轨483、第一移动架481、前后导向齿轮484、齿轮传动杆485、前后导向齿条486,前后驱动电机487、第二丝杆488及第二螺母座489。第一导轨483装设于第二框架12的底部且沿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滑块482的下端滑动地套接于第一导轨483背离地面的一侧,第一移动架481装设于第一滑块482背离第一导轨483的一侧,左右移动机构49装设于第一移动架481上,前后导向齿条486装设于第一移动架481的侧部并沿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移动架481在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均设有一前后导向齿轮484及一前后导向齿条486,其中,前后导向齿轮484位于前后导向齿条486朝向地面的一侧并与前后导向齿条486啮合。齿轮传动杆485装设于第一移动架481的底部并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齿轮传动杆485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前后导向齿轮484;前后驱动电机487、第二丝杆488均装设于第二框架12的一侧且第二丝杆488沿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螺母座489套设于第二丝杆488并与第一移动架481固定连接。前后驱动电机487与第二丝杆488连接并驱动第二丝杆488转动,第二丝杆488转动时带动第二螺母座489沿第二丝杆488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螺母座489带动第一移动架481移动,两侧的前后导向齿轮484通过齿轮传动杆485传动,两侧的前后导向齿条486分别在对应的前后导向齿轮484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482沿第一导轨483移动,使第一移动架481在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最终带动左右移动机构49以及秧盘装载架43在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移动机构49包括第二滑块492、第二导轨493、第二移动架491、左右导向齿轮494、左右导向齿条495及左右驱动电机496。第二导轨493装设于第一移动架481的上端并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滑块492的下端滑动地套接于第二导轨493背离第一移动架481的一侧,第二移动架491装设于第二滑块492背离第二导轨493的一侧,秧盘承载架41连接于第二移动架491上,第二移动架491在第二框架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装设有一左右导向齿轮494及一左右导向齿条495,两侧的左右导向齿条495均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左右导向齿条495位于左右导向齿轮494下并与其啮合,左右驱动电机496装设于第二框架12上并与一左右导向齿轮494连接。左右驱动电机496驱动对应的左右导向齿轮494转动,该左右导向齿轮494带动对应的左右导向齿条495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架491以及秧盘装载架43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第二移动架491的移动带动背离左右驱动电机496一侧的左右导向齿条495沿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该侧的左右导向齿条495的移动能够增强对第二移动架491左右移动的导向性以及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旋转装置70及滚轮60,旋转装置70装设于机架10上且与驱动装置30连接,具体的:旋转装置70包括旋转链轮组件71、上转向齿轮组件721、花键轴722及下转向齿轮组件723,旋转链轮组件71连接驱动装置30,详细的,旋转链轮组件71的一端与第二输出轴322背离下齿轮511的一端连接。上转向齿轮组件721安装于机架10上且与旋转链轮组件71传动连接,详细的,上转向齿轮组件721固定安装于第一框架11的后端且与旋转链轮组件71背离第二输出轴322的一端传动连接;花键轴722连接上转向齿轮组件721,花键轴722沿第一框架11的高度方向延伸,下转向齿轮组件723连接花键轴722背离上转向齿轮组件721的一端。滚轮60装设于机架10底部且与旋转装置70连接,旋转装置70能够驱动滚轮60转动,具体的,滚轮60装设于第二框架12底部且位于第一框架11后端,下转向齿轮组件723传动连接滚轮60,以带动滚轮60转动。该履带式播秧机通过设置滚轮60,旋转装置70驱动滚轮60转动,使得滚轮60能够推平耕地。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链轮组件71包括第一齿轮711、第三链条712、第二齿轮713及第三传动轴714。第一齿轮711连接驱动装置30,具体的:第一齿轮711与第二输出轴322背离下齿轮511的一端连接。第二齿轮713设于上转向齿轮组件721的一侧,第三链条712套接在第一齿轮711与第二齿轮713外部,第三传动轴714的一端连接第二齿轮713,第三传动轴714的另一端连接上转向齿轮组件721。第二输出轴322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711转动,第一齿轮711通过第三链条712带动第二齿轮713转动,从而使第三传动轴714驱动上转向齿轮组件721运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转向齿轮组件721包括第一箱体(未标识)、第一伞齿轮(图未示)、第二伞齿轮(图未示),箱体固定安装于第一框架11的后端,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均位于箱体内,第一伞齿轮装设于第三传动轴714背离第二齿轮713的一端,第二伞齿轮装设于花键轴722背离下转向齿轮组件723的一端,第二伞齿轮设有套接花键轴722的内花键,从而使花键轴722能够相对第二伞齿轮沿第一框架11的高度方向移动,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第三传动轴714转动时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从而使花键轴722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转向齿轮组件723包括第二箱体(未标识)、第三伞齿轮(图未示)及第四伞齿轮(图未示),花键轴722背离第二伞齿轮的一端延伸入第二箱体内,第三伞齿轮装设于花键轴722背离第二伞齿轮的一端,第四伞齿轮连接滚轮60,第三伞齿轮与第四伞齿轮啮合,花键轴722转动时带动第三伞齿轮转动,第三伞齿轮带动第四伞齿轮转动,从而使滚轮6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高度调整机构80,高度调整机构80装设于机架10上且与滚轮60连接,高度调整机构80能够带动滚轮60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80包括轴承座82、移动轴83、安装架85、推升杆84及升降液压缸81。轴承座82安装于机架10上,具体的,轴承座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座82均装设于第一框架11的后端且沿第一框架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移动轴83滑动地贯穿轴承座82设置且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具体的,移动轴83的数量为两个,一移动轴83滑动地贯穿一轴承座82设置,移动轴83沿第一框架11的高度方向延伸。安装架85连接移动轴83朝向地面的一端,安装架85上装设有滚轮60,具体的,安装架85沿第一框架11的宽度方向延伸,安装架85背离地面的一侧与两个移动轴83朝向地面的一端均连接,安装架85朝向地面的一侧装设有滚轮60,花键轴722贯穿安装架85设置且不与安装架85接触。推升杆84连接移动轴83背离地面的一端且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的,推升杆84与两个移动轴83背离地面的一端均连接且沿第一框架11的宽度方向延伸。升降液压缸81安装于机架10上且沿机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具体的,升降液压缸81安装于第一框架11的后端且位于两个轴承座82之间,升降液压缸81能够与推升杆84接触。升降液压缸81能够将推升杆84朝背离地面的一侧推动以通过安装架85带动滚轮60朝远离地面的方向运动,具体的,升降液压缸81内部的液压杆向外伸出时,能够将推升杆84朝背离地面的一侧推动,推升杆84带动移动轴83沿轴承座82向上移动,推升杆84通过安装架85带动滚轮60向上移动,滚轮60向上移动时花键轴722相对第二伞齿轮向上移动,以通过升降液压缸81调节滚轮60的高度。当不使用滚轮60时,使用升降液压缸81顶起推升杆84,推升杆84带动滚轮60离开地面;需要使用滚轮60时,升降液压缸81缩回,滚轮60与地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滚轮60包括旋转轴(图未示)、轮本体61及压片62。旋转轴与旋转装置70连接,旋转轴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的,旋转轴穿设第二箱体且沿第一框架1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四伞齿轮套设于旋转轴上且位于第二箱体内,第四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啮合;第三伞齿轮转动时能够通过第四伞齿轮带动对应的旋转轴转动。花键轴722、旋转轴与第二箱体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轮本体61套设于旋转轴外部,具体的,轮本体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轮本体61固定套设于旋转轴的相对两侧,旋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对应一侧的轮本体61转动。压片62沿轮本体61的长度方向螺旋环绕延伸,具体的,每一轮本体61的外部均设有压片62。压片62能够随轮本体61的转动而转动,压片62能够将耕地翻起的土块切碎,轮本体61将切碎的土块推平。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控制箱(图未示),控制箱安装于第二框架12上,控制箱控制推秧盘机构46、同步升降机构47、前后移动机构48、左右移动机构49、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旋转装置70及高度调整机构80互相配合做有序的运动,以将秧盘承载架41、秧盘装载架43的秧盘的秧苗全部播种出去,完成履带式播秧机的一次播秧作业。
使用时,在秧盘装载架43的两层秧盘放置层以及秧盘承载架41均装上秧盘,启动发动机31,控制箱控制高度调整机构80将滚轮60下移,动力传动箱32的第一输出轴321带动履带行走装置20行走,动力传动箱32的第二输出轴322带动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和旋转装置70运行,旋转装置70带动滚轮60转动,滚轮60平整耕地泥土。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带动播秧架42向上下移动,当播秧架42向下移动时,推秧柱销421将秧盘承载架41中秧盘的秧苗向下推出实现播秧,当播秧架42向上移动时,前后移动机构48与左右移动机构49带动秧盘承载架41在水平面内作有序的位置变化,播秧架42再次向下移动时,推秧柱销421推出秧盘其他位置的秧苗,直至将秧盘承载架41的秧盘上的秧苗全部播出。
随后,推杆电机462通过电动推杆463将推秧盘横杆架464朝秧盘装载架43方向推动,推秧盘横杆架464将位于秧盘装载架43上层的秧盘推送至秧盘承载架41。秧盘装载架43上层的秧盘将秧盘承载架41播完秧苗的秧盘朝地面推落,播秧架42继续对秧盘承载架41上新的秧盘播秧。
当秧盘装载架43上层的秧盘也在秧盘装载架43上播种完成时,同步升降机构47将秧盘装载架43朝背离地面的方向上升,当秧盘装载架43的下层秧盘对齐秧盘承载架41时,推秧盘机构46再将秧盘装载架43下层的秧盘推至秧盘承载架41上,从而将秧盘装载架43、秧盘承载架41的秧盘的秧苗全部播种完毕。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履带行走装置(20)、驱动装置(30)及播秧装置(40),所述机架(10)装设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20)上,所述驱动装置(30)装设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驱动装置(30)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20)连接,所述播秧装置(40)包括秧盘承载架(41)及播秧架(42),所述秧盘承载架(41)与所述播秧架(42)均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后端,且所述播秧架(42)位于所述秧盘承载架(41)的上方,所述播秧架(42)朝向所述秧盘承载架(41)的一侧设有推秧柱销(421),所述播秧架(42)与所述驱动装置(3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0)能够通过所述播秧架(42)带动所述推秧柱销(421)上下移动,以将秧苗从所述秧盘承载架(41)上朝地面方向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发动机(31)、动力传动箱(32)及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所述发动机(31)连接所述动力传动箱(32),所述动力传动箱(32)设有一第二输出轴(322),所述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322),所述上下往复运动机构(5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播秧架(42),以驱动所述播秧架(42)带动所述推秧柱销(421)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包括第一框架(11)及第二框架(12),所述第一框架(11)装设于所述第二框架(1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框架(12)的前端,所述第一框架(11)装设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20)上;所述秧盘承载架(41)与所述播秧架(42)均安装于第二框架(12)的后端;所述发动机(31)及所述动力传动箱(32)均装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1)上,所述第二输出轴(322)沿所述第二框架(12)的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旋转装置(70)及滚轮(60),所述旋转装置(70)装设于所述机架(10)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30)连接,所述滚轮(60)装设于所述机架(10)底部且与所述旋转装置(70)连接,所述旋转装置(70)能够驱动所述滚轮(60)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70)包括旋转链轮组件(71)、上转向齿轮组件(721)、花键轴(722)及下转向齿轮组件(723),所述旋转链轮组件(71)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0),所述上转向齿轮组件(721)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且与所述旋转链轮组件(71)传动连接,所述花键轴(722)连接所述上转向齿轮组件(721),所述下转向齿轮组件(723)连接所述花键轴(722)背离所述上转向齿轮组件(721)的一端,所述下转向齿轮组件(723)传动连接所述滚轮(60),以带动所述滚轮(60)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60)包括旋转轴、轮本体(61)及压片(62),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装置(70)连接,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轮本体(61)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部,所述压片(62)沿所述轮本体(61)的长度方向螺旋环绕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播秧机还包括高度调整机构(80),所述高度调整机构(80)装设于所述机架(10)上且与所述滚轮(60)连接,所述高度调整机构(80)能够带动所述滚轮(60)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机构(80)包括轴承座(82)、移动轴(83)、安装架(85)、推升杆(84)及升降液压缸(81),所述轴承座(82)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移动轴(83)滑动地贯穿轴承座(82)设置且沿所述机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架(85)连接所述移动轴(83)朝向地面的一端,所述安装架(85)上装设有所述滚轮(60),所述推升杆(84)连接所述移动轴(83)背离地面的一端且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升降液压缸(81)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且沿所述机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升降液压缸(81)能够将所述推升杆(84)朝背离地面的一侧推动以通过所述安装架(85)带动所述滚轮(60)朝远离地面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秧装置(40)包括秧盘装载架(43)、推秧盘机构(46)、同步升降机构(47)、前后移动机构(48)及左右移动机构(49),所述秧盘装载架(43)、所述推秧盘机构(46)及所述同步升降机构(47)均装设于机架(10)的前端,且所述秧盘装载架(43)位于所述秧盘承载架(41)与所述推秧盘机构(46)之间,所述推秧盘机构(46)能够将所述秧盘装载架(43)的秧盘推送至秧盘承载架(41)上,所述同步升降机构(47)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秧盘装载架(43)在机架(10)的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前后移动机构(48)装设于机架(10)的后端,所述左右移动机构(49)装设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48)上,所述秧盘承载架(41)连接所述左右移动机构(49),所述前后移动机构(48)能够带动所述左右移动机构(49)及所述秧盘承载架(41)在所述机架(1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左右移动机构(49)能够带动秧盘承载架(41)在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装置(20)包括底盘(21)及履带轮组,所述底盘(21)连接所述机架(10)的底部,所述履带轮组包括轮组架(27)、驱动轮(23)、涨紧轮(25)、导向轮(24)、支重轮(26)及履带本体(22),所述轮组架(27)与所述底盘(21)连接,所述驱动轮(23)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0),所述驱动轮(23)与所述涨紧轮(25)分别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轮组架(27)的相对两端,所述导向轮(24)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轮组架(27)背离地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涨紧轮(25)与所述驱动轮(23)之间,所述支重轮(26)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轮组架(27)的外侧,所述履带本体(22)套设于所述驱动轮(23)与所述涨紧轮(25)的外壁且所述履带本体(22)与所述导向轮(24)及所述支重轮(26)均接触。
CN202021723111.2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Active CN212910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3111.2U CN212910749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3111.2U CN212910749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10749U true CN212910749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3111.2U Active CN212910749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10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3400B (zh) 一种自动玉米播种机
CN212910749U (zh) 一种履带式播秧机
CN112868338B (zh) 一种高地隙乘坐式双行大葱培土机及培土方法
CN112042301B (zh) 一种智能农业播种机
CN219780862U (zh) 一种延展式烟草翻犁微耕机
CN113099781A (zh) 一种烟叶生产用开沟装置
CN110754150A (zh) 一种翻耕播种蔬菜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15286A (zh) 一种可提高移植草皮成活率的模块化养护装置
CN209749107U (zh) 小麦播种机行走轮驱动装置
CN109287204B (zh) 一种水稻育秧装置
CN112930731A (zh) 一种用于农业生产高效翻土及自动播种设备
CN219593237U (zh) 电动苗木移植机
CN220402283U (zh) 一种履带快速换接的履带耕地机
CN214545572U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丑梨幼苗插秧机
CN218959460U (zh) 一种多功能播种机
CN217850104U (zh) 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
CN21324558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翻土装置
CN110679214B (zh) 轻型旋耕机
CN220897098U (zh) 一种多功能调节式农业松土装置
JPH11308905A (ja) 移動農機の推進装置
CN218353059U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利用移动式深翻耕作业机
CN218258434U (zh) 一种采矿用智能挖掘机行走机构
CN220965582U (zh) 一种纵横间歇移动式移栽机结构
CN216700875U (zh) 一种土地整理用夯土设备
CN215582558U (zh) 一种农业自动化便携式翻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