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0455U -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10455U
CN212910455U CN202021581137.8U CN202021581137U CN212910455U CN 212910455 U CN212910455 U CN 212910455U CN 202021581137 U CN202021581137 U CN 202021581137U CN 212910455 U CN212910455 U CN 212910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groove
communication module
housing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11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11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10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1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10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组件,其包括主板、控制板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主板上,且与主板电性连接,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壳体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与主板相匹配设置的第一槽段、与控制板相匹配的第二槽段及与控制模块相匹配设置的第三槽段,所述主板、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内。第一壳体的腔室内的空气量少,可以使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迅速地传递给第一壳体进行散热,解决了第一壳体的安装控制组件的腔室过大所引起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行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背景技术
无人机的运行需要控制装置控制其运行,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无人机的控制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其壳体内的安装空间较大,控制组件与壳体之间的间隔较大,壳体内的空气过多,主板产生的热量经空气传递给壳体,然后散热。空气的导热率低,致使控制装置的散热效率低。
因此,亟需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使腔室内的空气量少,可以使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迅速地传递给第一壳体进行散热,解决了第一壳体的安装控制组件的腔室过大所引起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组件,其包括主板、控制板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主板上,且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壳体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与所述主板相匹配设置的第一槽段、与所述控制板相匹配的第二槽段及与所述控制模块相匹配设置的第三槽段,所述主板、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内。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槽段内设置有将所述第三槽段分割为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的隔板,所述第一子槽与所述控制模块相匹配设置,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槽内。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电路连接端子,其与所述第二子槽相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于第一壳体上,以封堵所述阶梯槽。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覆盖于防水透气膜。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通信模块组件,所述通信模块组件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子槽和所述第四子槽内,所述第三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四壳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三子槽内,以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封堵于所述第三子槽内。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信模块组件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作为一种控制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槽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通信模块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通过穿设于所述穿线孔的线缆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行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分别与主板、控制板和控制模块相匹配设置,即第一壳体的安装控制组件的腔室与控制组件相匹配设置,使腔室内的空气量少,可以使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迅速地传递给第一壳体进行散热,解决了第一壳体的安装控制组件的腔室过大所引起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控制组件;11、主板;111、电路连接端子;12、控制板;13、控制模块;131、第二壳体;132、减震件;133、电路板;134、配重件;
2、壳体组件;21、第一壳体;211、第一槽段;212、第二槽段;213、第三槽段;2131、第一子槽;2132、第二子槽;214、隔板;215、穿线孔;
22、底座;221、透气孔;23、第三壳体;24、第四壳体;
3、通信模块组件;31、第一通信模块;32、第二通信模块;33、第三通信模块;
4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组件1、壳体组件2和通信模块组件3。
如图2和3所示,控制组件1包括主板11、控制板12及控制模块13,控制板12设置于主板11上,且与主板11电性连接,具体地,控制板12与主板 11间隔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控制板12和主板11上,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包括电连接和通信连接,也就是说,主板11能够将控制板12与其他元件电连接,实现控制板12与其他元件的通信。控制模块13设置于控制板12上,且与控制板12电性连接,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包括电连接和通信连接。
参照图4和5,控制模块13包括两个第二壳体131、两个减震件132、电路板133及配重件134。电路板13设置在配重件134内,配重件134设置于两个减震件132之间。两个减震件132分别设置于配重件134的两侧,两个第二壳体131分别设置在两个减震件132远离配重件134的一侧,电路板133与控制板12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二壳体131的四角向外延伸有连接部,两个第二壳体13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壳体131的连接部上。两个第二壳体131和连接柱形成有收容空间,两个减震件132和配重件 134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且两个减震件132和配重件134被夹持于两个第二壳体 131之间,以将减震件132、配重件134和电路板133固定于收容空间内,电路板133设置于配重件134内,其中,配重件134被配置为改变控制模块13的固有频率,电路板133上面设置有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可以包括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陀螺仪等。减震件132可以避免电路板133与第二壳体131接触,起减震的作用,防止振动使惯性传感器的性能恶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控制板12上还设置有的控制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和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高度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气压计等。
如图2,3,6和7所示,壳体组件2包括第一壳体21和底座22,第一壳体 21为长方体状,第一壳体21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阶梯槽,阶梯槽包括与主板11相匹配设置的第一槽段211、与控制板12相匹配的第二槽段212及与控制模块13相匹配设置的第三槽段213,其中第一槽段21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槽段212 的截面积大于第三槽段213的截面积。主板11、控制板12和控制模块13分别设置于第一槽段211、第二槽段212和第三槽段213内。具体地,第三槽段213 内设置有隔板214,其将第三槽段213分割为第一子槽2131和第二子槽2132,第一子槽2131与控制模块13相匹配设置,控制模块13设置于第一子槽2131 内,第一子槽2131的侧壁可以避免主板11等对控制模块13的功能干扰。主板 11上设置有电路连接端子111,其与第二子槽2132相对应设置,位于第二子槽 2132的下方。
由于第一槽段211、第二槽段212和第三槽段213的第一子槽2131分别与主板11、控制板12和控制模块13相匹配设置,即第一壳体21的安装控制组件 1的腔室与控制组件1相匹配设置,使腔室内的空气量少,可以使控制组件1产生的热量迅速地传递给第一壳体21进行散热,解决了第一壳体21的安装控制组件1的腔室过大所引起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如图2,3和8所示,底座22固定于第一壳体21的底部,用于封堵阶梯槽,以将控制组件1固定在阶梯槽内。底座22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21,透气孔 221上覆盖于防水透气膜。透气孔221可以使阶梯槽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保证气压平衡。
如图2,3和9所示,壳体组件2还包括第三壳体23,第三壳体23上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包括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的深度不一致,且第一子槽2131的深度大于第二子槽2132的深度。通信模块组件3包括第一通信模块31、第二通信模块32和第三通信模块33,第一通信模块31、第二通信模块32和第三通信模块33分别为WiFi通信模块、rtk通信模块和4G通信模块。
第一通信模块31和第二通信模块32分别设置于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内,第三壳体23固定于第一壳体21远离底座22的一侧,即固定于第一壳体21的上方,第三壳体23的安装腔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封堵安装腔。第一壳体21的顶部将通信模块组件3和控制组件1分割,避免信号干扰。
继续参照图2和3,壳体组件2还包括第四壳体24,其设置于第三子槽内,以将第一通信模块31封堵于第三子槽内。第三通信模块33设置于安装腔内,第四壳体24位于第一通信模块31和第三通信模块33之间,将第一通信模块31 分割,避免信号干扰。
参照图8,第三槽段213的侧壁上设置有穿线孔215,通信模块组件3与控制组件1通过穿设于穿线孔215的线缆40连接。具体地,第一通信模块31、第二通信模块32和第三通信模块33均通过线缆40与主板11通信及电连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31、第二通信模块32和第三通信模块33与控制板12的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行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于设备本体上。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行走设备为无人机,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无人车或者无人船等。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组件(1),其包括主板(11)、控制板(12)及控制模块(13),所述控制板(12)设置于所述主板(11)上,且与所述主板(1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3)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2)上,且与所述控制板(12)电性连接;
壳体组件(2),其包括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与所述主板(11)相匹配设置的第一槽段(211)、与所述控制板(12)相匹配的第二槽段(212)及与所述控制模块(13)相匹配设置的第三槽段(213),所述主板(11)、所述控制板(12)和所述控制模块(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段(211)、所述第二槽段(212)和所述第三槽段(2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段(213)内设置有将所述第三槽段(213)分割为第一子槽(2131)和第二子槽(2132)的隔板(214),所述第一子槽(2131)与所述控制模块(13)相匹配设置,所述控制模块(13)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槽(21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1)上设置有电路连接端子(111),其与所述第二子槽(2132)相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还包括底座(22),所述底座(22)固定于第一壳体(21)上,以封堵所述阶梯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21),所述透气孔(221)上覆盖于防水透气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模块组件(3),所述通信模块组件(3)包括第一通信模块(31)和第二通信模块(32),所述壳体组件(2)还包括第三壳体(23),所述第三壳体(23)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1)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子槽和所述第四子槽内,所述第三壳体(23)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1)远离所述底座(22)的一侧,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还包括第四壳体(24),其设置于所述第三子槽内,以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1)封堵于所述第三子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组件(3)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33),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段(213)的侧壁上设置有穿线孔(215),所述通信模块组件(3)与所述控制组件(1)通过穿设于所述穿线孔(215)的线缆(40)连接。
10.一种行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CN202021581137.8U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Active CN21291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1137.8U CN212910455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1137.8U CN212910455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10455U true CN212910455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3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1137.8U Active CN212910455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10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954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 access point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s
US6731519B1 (en) 2×4 shielding cage assembly adapted for multiple transceiver modules
EP2873914A1 (en) Optical semiconductor illumination device
EP3432111B1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EP3605744A1 (en) Charging gun
CN212910455U (zh) 一种控制装置及行走设备
KR102030824B1 (ko) 전자 제어 장치
CN107871996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8413721U (zh) 无人机遥控器及无人机组件
CN210491558U (zh) 带有分隔筋的控制装置及车辆
CN108990268A (zh) 一种正反拼版加工的电路板
CN211702606U (zh) 一种机载控制盒及无人机
KR20190071299A (ko)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전자 제어 장치
CN21155782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通信控制盒及其云台
CN109644581B (zh) 屏蔽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JPS5852717Y2 (ja) 防滴ケ−ス
CN212473940U (zh)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拍摄组件、无人机云台及无人机
JP2003112506A (ja) タイヤ空気圧警報装置用送信機
CN216795554U (zh) 散热壳体、控制装置以及无人机
CN220710710U (zh) 用于采集连接器的保护装置
CN210780435U (zh) 一种电机及控制器侧装式结构
CN217134659U (zh) 一种包含有板载天线结构的车机
CN212890969U (zh) 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
CN216795164U (zh) 随身WiFi
CN211180028U (zh) 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