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90742U - 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0742U
CN212890742U CN202020908326.5U CN202020908326U CN212890742U CN 212890742 U CN212890742 U CN 212890742U CN 202020908326 U CN202020908326 U CN 202020908326U CN 212890742 U CN212890742 U CN 212890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electric vehicle
stator
crank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83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炫煜
韦活成
王灿
陈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83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0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0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0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动车包括:车架;轮组,轮组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上,轮组包括沿电动车的行进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车架上的至少两个车轮;至少两个车轮中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车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用于驱动主动车轮转动,第一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姿态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姿态变化,定子组件上具有用于安装姿态传感器的安装空间,以使姿态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定子组件上;控制器,控制器与姿态传感器和第一电机均电连接,以根据姿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电机的运行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人机交互电动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车通过骑行者的手对车辆进行加速或减速等操作,经长时间骑行,手腕或手指容易出现酸痛感,并且由于此种操纵方式占用了人体的双手,遇到突发交通状况时,难以在短时间内转移注意力,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人机交互电动车不再需要人手控制,而是通过使用者的姿态对车辆进行加速或减速等操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代步工具,广受用户喜爱。
相关技术中的人机交互电动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独轮车,另一种为具有并排设置在人体两侧的两个车轮的双轮车。独轮车存在学习门槛较高的问题,当使用者平衡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从车上摔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排设置双轮的双轮车遇到坑、坎等不平路面时,人也容易从车上摔下,而位于人体两侧的车轮导致使用者无法及时将双脚踩至地面以保持平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姿态传感器和主控板集成在一起,安装在踏板上,姿态传感器和主控板的总体体积较大,为了避免主控板与车身发生干涉,需要预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从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如果将姿态传感器单独安装在踏板上,会导致车体走线复杂、不便生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机交互电动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车架;轮组,轮组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上,轮组包括沿电动车的行进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车架上的至少两个车轮;至少两个车轮中包括一个主动车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用于驱动主动车轮转动,第一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姿态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姿态变化,定子组件上具有用于安装姿态传感器的安装空间,以使姿态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定子组件上;控制器,控制器与姿态传感器和第一电机均电连接,以根据姿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电机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姿态传感器与定子组件粘接;或者电动车还包括壳体,姿态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与定子组件粘接,壳体具有供姿态传感器的导线穿出的过线孔;或者电动车还包括壳体和第一连接件,姿态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具有供姿态传感器的导线穿出的过线孔,定子组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穿设在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电动车还包括:脚踏装置,脚踏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两侧的两组踏板组件以及连接在两组踏板组件之间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用于使两组踏板组件同步转动至折叠位置或打开位置。
进一步地,电动车还包括:安装轴,支架通过安装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上;力反馈机构,力反馈机构连接在定子轴和安装轴之间,以使定子组件的定子轴和安装轴均沿顺时针同步转动或均沿逆时针同步转动;当脚踏装置在人体的控制下相对于车架转动时,安装轴通过力反馈机构带动定子轴转动,姿态传感器根据定子轴的转动情况检测人体姿态变化。
进一步地,力反馈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安装轴连接,第二传动件与定子轴连接,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以使定子轴和安装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曲柄,第二传动件为第二曲柄,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安装轴连接,第二曲柄的第一端与定子轴连接,连杆连接在第一曲柄的第二端和第二曲柄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丝杠,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均套设在丝杠上,第一曲柄连接在第一螺母和安装轴之间,第二曲柄连接在第二螺母和定子轴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油缸、第二活塞杆以及油管,第一油缸具有第一腔室,第一活塞杆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一油缸上,第一曲柄的一端与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安装轴连接;第二油缸具有第二腔室,第二活塞杆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二油缸上,第二曲柄的一端与第二活塞杆的端部连接,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定子轴连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油管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带轮,第二传动件为第二带轮,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同步带,第一带轮设置在安装轴上,第二带轮设置在定子轴上,同步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或者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链轮,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链轮,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同步链,第一链轮设置在安装轴上,第二链轮设置在定子轴上,同步链套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或者第一传动件为第一拉线,第二传动件为第二拉线,第一拉线的第一端与安装轴连接,第二拉线的第一端与定子轴,以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第二端驱动安装轴和定子轴同步转动;或者第一传动件为第一蜗轮,第二传动件为第二蜗轮,力反馈机构还包括蜗杆,第一蜗轮设置在安装轴上,第二蜗轮设置在定子轴上,蜗杆与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均连接。
进一步地,力反馈机构包括: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包括沿预定传动方向依次啮合的N个齿轮,N为奇数,位于传动齿轮组首端的一个齿轮设置在安装轴上,位于传动齿轮组末端的一个齿轮设置在定子轴上。
进一步地,转子组件包括铁圈、轮辋和端盖,铁圈可转动地套设在定子组件上,轮辋套设在铁圈上,轮辋的两个轴向端面均盖设有一个端盖,各端盖均具有供定子组件的定子轴穿出的安装孔;第一电机还包括轴承,定子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轴承,轴承与安装孔过盈配合,以使转子组件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轴上;其中,转子组件还包括装饰件,装饰件与轮辋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车轮中包括从动车轮;从动车轮为无动力车轮;或者电动车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用于驱动从动车轮转动,并使从动车轮与主动车轮同步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利用姿态传感器检测使用者的姿态,从而通过第一电机、姿态传感器和控制器配合,控制电动车加速或减速。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优化了轮组的结构,轮组的多个车轮沿电动车的行进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车架上,当人机交互电动车失控导致使用者将要从车上摔下时,人体两侧处于开放状态,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轻松快速地移动至地面上,提升了人机交互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还优化了姿态传感器的位置,将姿态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电机的内部,不需要占用其他空间,从而提升了电动车的空间利用率,将姿态传感器的导线与第一电机的线缆一起出线、走线,从而提高了电动车的集成度,可以方便电动车的生产、装配和维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电动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车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车的第一电机和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第一电机和壳体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壳体和姿态传感器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电动车的第一电机和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第一电机和壳体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车的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脚踏装置处于折叠状态;
图9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车的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脚踏装置处于打开状态;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电动车的脚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电动车的力反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电动车的力反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架;20、车轮;30、第一电机;31、定子组件;311、第一连接孔;312、定子轴;32、转子组件;321、铁圈;322、轮辋;323、端盖;324、装饰件;325、第二连接件;40、姿态传感器;50、控制器;60、壳体;61、过线孔;62、第二连接孔;601、第一隔热板;602、第二隔热板;603、第三隔热板;604、螺栓;605、第三螺母;70、第一连接件;80、脚踏装置;81、支架;82、踏板组件;83、联动机构;84、第三电机;90、安装轴;100、力反馈机构;101、第一曲柄;102、第二曲柄;103、第一螺母;104、第二螺母;105、丝杠;106、第一油缸;107、第一活塞杆;108、第二油缸;109、第二活塞杆;110、油管;120、轴承;13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机交互电动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
如图1至图5所示,电动车包括车架10、轮组、第一电机30、姿态传感器40和控制器50,轮组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0上,轮组包括沿电动车的行进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车架10上的至少两个车轮20;至少两个车轮20中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车轮,第一电机30用于驱动主动车轮转动,第一电机30包括定子组件31和转子组件32,用于检测人体姿态变化;定子组件31上具有用于安装姿态传感器40的安装空间,以使姿态传感器40固定设置在定子组件31上;控制器50与姿态传感器40和第一电机30均电连接,以根据姿态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电机30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利用姿态传感器40检测使用者的姿态,从而通过第一电机30、姿态传感器40和控制器50配合,控制电动车加速或减速。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优化了轮组的结构,轮组的至少两个车轮20沿电动车的行进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车架10上,当人机交互电动车失控导致使用者将要从车上摔下时,人体两侧处于开放状态,使用者的双脚可以轻松快速地移动至地面上,提升了人机交互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还优化了姿态传感器40的位置,将姿态传感器40设置在第一电机30的内部,不需要占用其他空间,从而提升了电动车的空间利用率,将姿态传感器40的导线与第一电机30的线缆一起出线、走线,从而提高了电动车的集成度,可以方便电动车的生产、装配和维护。
可选地,当姿态传感器40本身的隔热效果较好或者第一电机30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小或者电机的散热条件较好时,可以不做隔热措施,直接将姿态传感器40安装在定子组件31上。
可选地,姿态传感器40与定子组件31粘接。这样,电动车的零件较少,具有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可选地,姿态传感器40的外表面涂覆有耐高温材料。
可选地,耐高温材料为耐高温硅橡胶,姿态传感器40通过耐高温硅橡胶粘接在定子组件31上。
可选地,当姿态传感器40本身的隔热效果较差或者第一电机30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大时,为了避免第一电机30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姿态传感器40的正常使用,保证姿态传感器40的使用精准度和使用安全,同时为了方便姿态传感器40的安装,电动车还包括壳体60,姿态传感器40设置在壳体60内,壳体60与定子组件31粘接,壳体60具有供姿态传感器40的导线穿出的过线孔61。这样,与姿态传感器40连接的导线由过线孔61引出,与第一电机30的线缆一起出线、走线。
在图3至图5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壳体60与定子组件31粘接。这样,电机的零件较少,装配方便,不需要其他连接件,避免连接件丢失。
壳体60通过耐高温AB胶水与定子组件31粘接。
在图3至图5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壳体60呈长方体设置;壳体60包括第一隔热板601、第二隔热板602和第三隔热板603,第一隔热板6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隔热板601具有连接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第一侧面,第一端面上开设有贯穿至第二端面的安装孔,第一侧面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过线孔61,第二隔热板602与第一隔热板601的第一端面贴合并盖设在安装孔上,第一隔热板601和第二隔热板602之间围成用于安装姿态传感器40的安装腔,第三隔热板603与第一隔热板601的第二端面贴合并盖设在安装腔上。
可选地,第一隔热板601、第二隔热板602和第三隔热板603通过螺栓604和第三螺母605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这样,方便安装腔的加工、方便姿态传感器40的安装、维修和更换。
在图6和图7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电动车还包括壳体60和第一连接件70,姿态传感器40设置在壳体60内,壳体60具有供姿态传感器40的导线穿出的过线孔61,定子组件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11,壳体60上设有第二连接孔62,第一连接件70穿设在第二连接孔62和第一连接孔311内。这样,壳体60可拆卸地安装在定子组件31上,方便后续对姿态传感器40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70为螺钉。
可选地,姿态传感器40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利用姿态传感器40间接检测人体姿态变化。
在图3和图4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为外转子轮毂电机,外转子轮毂电机的定子组件31包括定子轴312,定子轴312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0上,转子组件32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组件31的外侧,主动车轮的轮胎与转子组件32连接。利用外转子轮毂电机驱动主动车轮转动,为电动车行驶提供动力。
在本申请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也可以为普通电机,姿态传感器40设置在普通电机的定子组件上。
在本申请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也可以为内转子电机,姿态传感器40设置在内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上。
可选地,电动车还包括脚踏装置80、安装轴90和力反馈机构100,脚踏装置80包括支架81和设置在支架81两侧的两组踏板组件82,支架81通过安装轴90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0上,力反馈机构100连接在定子轴312和安装轴90之间,以使定子轴312和安装轴90均沿顺时针同步转动或均沿逆时针同步转动;当脚踏装置80在人体的控制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通过力反馈机构100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姿态传感器40根据定子轴312的转动情况检测人体姿态变化。这样,当使用者驱动脚踏装置80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力反馈机构100在传动过程中发生形变,姿态传感器40可以检测到力反馈机构100的形变情况,从而使姿态传感器40可以间接检测到人体姿态变化,使电动车根据人体姿态变化控制电动车的运行情况,实现电动车的智能控制。
可选地,脚踏装置80包括支架81、设置在支架81两侧的两组踏板组件82和连接在两组踏板组件82之间的联动机构83,联动机构83用于使两组踏板组件82同步转动至折叠位置或打开位置,支架81与车架10连接。在图8和图9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联动机构83包括用于与一组踏板组件82连接的第一联动组件和用于与另一组踏板组件82连接的第二联动组件以及连接件,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均包括曲柄和连杆,曲柄的第一端与相应的踏板连接,连杆的第一端与相应的曲柄的第二端铰接,连接件与第一联动组件的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联动组件的连杆的第二端均铰接,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连接件驱动两组踏板组件82的转轴同步转动。这样,连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连接件通过两个连杆和两个曲柄带动两个转轴同步转动,两个转轴带动两个踏板同步转动至折叠位置或打开位置。
在图8和图9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脚踏装置80包括第三电机84,第三电机84为旋转电机,联动机构83还包括丝杠和螺母,旋转电机设置在支架81上,丝杠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母套设在丝杠上,螺母为连接件。这样,控制旋转电机启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驱动螺母沿竖直方向移动,螺母通过两个连杆和两个曲柄带动两个转轴同步转动,两个转轴带动两个踏板同步转动至折叠位置或打开位置,提升了脚踏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操作更加简单,仅需要控制旋转电机启动即可。
在图10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脚踏装置80的联动机构83的结构与图8和图9示出的可选实施例有所不同,如图10所示,联动机构83包括用于与一组踏板组件82连接的第一联动组件和用于与另一组踏板组件82连接的第二联动组件,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均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同步带和第一齿轮;其中,第一带轮设置在相应的转轴上,第二带轮与相应的第一带轮间隔设置,同步带套设在相对应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第一齿轮与相应的第二带轮连接;第一联动组件的第一齿轮与第二联动组件的第一齿轮相啮合。这样,当第一联动组件的第一齿轮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该第一齿轮驱动第二联动组件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与其相应的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在相应的同步带的传动下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带动与其相应的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与其对应的踏板转动,从而使两个踏板同步转动至折叠位置或打开位置。
在图10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脚踏装置80包括第三电机84,第三电机84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联动组件的第一齿轮或与第二联动组件的第二齿轮驱动连接。
在本申请中,根据力反馈机构100的结构不同,提供了多种可选实施例,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为了实现两组踏板组件82的同步转动,力反馈机构100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安装轴90连接,第二传动件与定子轴312连接,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以使定子轴312和安装轴90同步转动。可选地,力反馈机构100包括与安装轴90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与定子轴312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以及连接在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之间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第一传动件传动配合,连接组件与第二传动件配合,使安装轴90和定子轴312在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连接组件的传动作用下同步沿顺时针转动或同步沿逆时针转动。
本发明的力反馈机构100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动件为第一曲柄101,第二传动件为第二曲柄102,第一曲柄101和第二曲柄102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曲柄101和第二曲柄102同步运动。
在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连杆,第一曲柄101的第一端与安装轴90连接,第二曲柄102的第一端与定子轴312连接,连杆连接在第一曲柄101的第二端和第二曲柄102的第二端。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曲柄转动,第一曲柄通过连杆带动第二曲柄转动,第二曲柄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母103、第二螺母104和丝杠105,第一螺母103和第二螺母104均套设在丝杠105上,第一曲柄101连接在第一螺母103和安装轴90之间,第二曲柄102连接在第二螺母104和定子轴312之间。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曲柄101转动,第一曲柄101带动第一螺母103移动,第一螺母103驱动丝杠105转动,丝杠105转动的同时驱动第二螺母104移动,第二螺母104移动带动第二曲柄102转动,第二曲柄102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曲柄和螺母之间有相对滑动,非固连。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油缸106、第一活塞杆107、第二油缸108、第二活塞杆109以及油管110,第一油缸106具有第一腔室,第一活塞杆107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一油缸106上,第一曲柄101的一端与第一活塞杆107的端部连接,第一曲柄101的另一端与安装轴90连接;第二油缸108具有第二腔室,第二活塞杆109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二油缸108上,第二曲柄102的一端与第二活塞杆109的端部连接,第二曲柄102的另一端与定子轴312连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油管110连接。曲柄和活塞杆之间有相对滑动,非固连。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曲柄101转动,第一曲柄101驱动第一活塞杆107移动,第一活塞杆107缩回至第一油缸106内,第一油缸106的第一腔室内的油体会沿油管110输送至第二油缸108的第二腔室内,第二活塞杆109在油体的驱动下伸出,第二活塞杆109带动第二曲柄102转动,第二曲柄102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为第一带轮,第二传动件为第二带轮,力反馈机构100还包括同步带,第一带轮设置在安装轴90上,第二带轮设置在定子轴312上,同步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在同步带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在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链轮,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链轮,力反馈机构100还包括同步链,第一链轮设置在安装轴90上,第二链轮设置在定子轴312上,同步链套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在同步链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带轮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在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中,力反馈机构100包括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第一拉线的第一端与安装轴90连接,第二拉线的第一端与定子轴312,以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第二端驱动安装轴90和定子轴312同步转动。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拉线的第一端运动,第一拉线的第二端带动第二拉线的第二端运动,第二拉线的第一端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在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为第一蜗轮、第二蜗轮和蜗杆,第一蜗轮设置在安装轴90上,第二蜗轮设置在定子轴312上,蜗杆与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均连接。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驱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驱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本发明的力反馈机构100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也就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为:力反馈机构100包括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包括沿预定传动方向依次啮合的N个齿轮,N为奇数,位于传动齿轮组首端的一个齿轮设置在安装轴90上,位于传动齿轮组末端的一个齿轮设置在定子轴312上。这样,当安装轴90在人体驱动下相对于车架10转动时,安装轴90带动设置在其上的齿轮转动,该齿轮通过与其啮合的齿轮带动设置在定子轴312上的齿轮转动,该齿轮带动定子轴312转动,完成力的传动。
如图4所示,转子组件32包括铁圈321、轮辋322和端盖323,铁圈321可转动地套设在定子组件31上,轮辋322套设在铁圈321上,轮辋322的两个轴向端面均盖设有一个端盖323,各端盖323均具有供定子轴312穿出的安装孔;第一电机30还包括轴承120,定子轴31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轴承120,轴承120与安装孔过盈配合,以使转子组件32通过轴承120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轴312上。
可选地,端盖323与轮辋322通过第二连接件325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325为螺栓或螺钉。
如图4所示,转子组件32还包括装饰件324,装饰件324与轮辋322连接。通过设置装饰件324,可以对轮辋322起到遮挡和装饰作用。
可选地,装饰件324由反光材料制成的环形结构或由发光材料制成的环形结构,提升电动车的外观美感。并且,通过使该装饰件324具备反光功能或发光功能,可以对起到提示作用。
如图2所示,控制器50设置在车架10上;电动车还包括电源模块130,电源模块130设置在车架10上,电源模块130用于为控制器50和第一电机30供电。
在本申请的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50和电源模块130也可以安装在脚踏装置80上。
可选地,多个车轮20中包括从动车轮,从动车轮为无动力车轮。
可选地,多个车轮20中包括从动车轮,电动车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用于驱动从动车轮转动,并使从动车轮与主动车轮同步转动,以便增强整车的动力。
可选地,车架10包括车身和把立组件,把立组件与车身采用固定连接,或者可折叠地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中,与姿态传感器40电连接的主控板或传感器控制板的设置位置可以灵活选择,可以与电动车的控制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不需要采用手腕或手指控制车辆的加速、减速等操作,长期骑行下,手腕或手指不容易出现酸痛感,不会占用双手,在出现交通状况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双手进行支撑调整等,避免发生事故。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利用姿态传感器40检测人体姿态变化,控制电动车的加速和减速,沿电动车行进方向设置的轮组能够使操作者容易掌握平衡,当遇到坎、坑等情况时,使用者可以轻松地从车上下来,人体两侧没有车轮阻挡,安全性能较高,骑行更加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轮组,所述轮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轮组包括沿所述电动车的行进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至少两个车轮;所述至少两个车轮中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车轮;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车轮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
姿态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姿态变化;所述定子组件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姿态传感器的安装空间,以使所述姿态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机均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姿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姿态传感器与所述定子组件粘接;或者
所述电动车还包括壳体,所述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组件粘接,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姿态传感器的导线穿出的过线孔;或者
所述电动车还包括壳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姿态传感器的导线穿出的过线孔,所述定子组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还包括:
脚踏装置,所述脚踏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两侧的两组踏板组件以及连接在两组所述踏板组件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使两组所述踏板组件同步转动至折叠位置或打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还包括:
安装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安装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连接在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轴和所述安装轴之间,以使所述定子轴和所述安装轴均沿顺时针同步转动或均沿逆时针同步转动;当所述脚踏装置在人体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时,所述安装轴通过所述力反馈机构带动所述定子轴转动,所述姿态传感器根据所述定子轴的转动情况检测人体姿态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定子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定子轴和所述安装轴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曲柄,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同步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定子轴连接,所述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丝杠,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套设在所述丝杠上,所述第一曲柄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安装轴之间,所述第二曲柄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定子轴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油缸、第二活塞杆以及油管,所述第一油缸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活塞杆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上,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第二油缸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活塞杆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缸上,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定子轴连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油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带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带轮,所述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同步带,所述第一带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带轮设置在所述定子轴上,所述同步带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或者
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链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链轮,所述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同步链,所述第一链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第二链轮设置在所述定子轴上,所述同步链套设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上;或者
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拉线,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定子轴,以通过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的第二端驱动所述安装轴和所述定子轴同步转动;或者
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蜗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蜗轮,所述力反馈机构还包括蜗杆,所述第一蜗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第二蜗轮设置在所述定子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均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
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沿预定传动方向依次啮合的N个齿轮,N为奇数,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组首端的一个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轴上,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组末端的一个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定子轴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铁圈、轮辋和端盖,所述铁圈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定子组件上,所述轮辋套设在所述铁圈上,所述轮辋的两个轴向端面均盖设有一个所述端盖,各所述端盖均具有供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轴穿出的安装孔;
所述第一电机还包括轴承,所述定子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以使所述转子组件通过所述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子轴上;
其中,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与所述轮辋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车轮中包括从动车轮;
所述从动车轮为无动力车轮;或者
所述电动车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车轮转动,并使所述从动车轮与所述主动车轮同步转动。
CN202020908326.5U 2020-05-26 2020-05-26 电动车 Active CN212890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8326.5U CN212890742U (zh) 2020-05-26 2020-05-26 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8326.5U CN212890742U (zh) 2020-05-26 2020-05-26 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0742U true CN212890742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8326.5U Active CN212890742U (zh) 2020-05-26 2020-05-26 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0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0322A1 (en) Wheel hubs and power wheels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1873963B (zh) 用于提高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加速系统
CN212890742U (zh) 电动车
CN213057367U (zh) 电动车
CN202807012U (zh) 电动自行车的倒踩刹车机构
CN102501939B (zh) 传动集成式无手动调速脚踏电动助力自行车
CN205292920U (zh) 一种两轮智能代步车
CN207015153U (zh) 一种驱动轮及电动滑板车
CN201447041U (zh) 一种混合动力自行车
CN2185229Y (zh) 一种隐藏式的摩托车照明用具
CN113715948A (zh) 电动车
CN212172443U (zh) 电动自行车的中轴传动机构
CN2230683Y (zh) 利用链轮实现双电机驱动单、双车轮的同步与差速装置
CN206704428U (zh) 新型跑步自行车
CN2395977Y (zh) 电动车传动机构
CN212890743U (zh) 电动车
CN206636348U (zh) 齿轮传动式物联网车锁传动装置
CN206394357U (zh) 一种无轮毂车轮
CN203638036U (zh) 动力循环节能助力倒蹬变速装置
CN2792931Y (zh) 一种三轮电动车
CN106428396A (zh) 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及使用方法
CN211969650U (zh) 一种电动滑步车
CN106741406B (zh) 一种体感纵向二轮车
CN2677250Y (zh) 微型四轮车转向机构
CN217092066U (zh) 一种快速旋转的运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