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6977U -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6977U
CN212866977U CN202020794019.9U CN202020794019U CN212866977U CN 212866977 U CN212866977 U CN 212866977U CN 202020794019 U CN202020794019 U CN 202020794019U CN 212866977 U CN212866977 U CN 212866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ing wall
mounting groove
w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940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杰锋
赖巧玲
杨鹏斌
熊永强
唐巧巧
金晓耿
张堃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zhong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zhong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zhong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zhong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940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6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6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6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其包括翼墙、框架柱和连接加强件,翼墙的一侧与框架柱通过钢筋连接,翼墙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连接加强件装设于翼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处,且连接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翼墙,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框架柱上,其特征在于:翼墙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框架柱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连接加强件一端嵌装于第一安装槽内,连接加强件另一端嵌装于第二安装槽内;连接加强件背离翼墙的侧壁与翼墙开设第一安装槽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连接加强件背离框架柱的侧壁与框架柱开设第二安装槽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业已进入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且建设重点会逐步转向既有建筑物改造、维修、加固方面的新时期。过去建造的低标准建筑在经过若干年的使用后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使用变化带来的新的需求,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及现代化改造。另外,随着国家抗震规范的调整,抗震设防不满足要求的建筑亦需要进行加固改造。
授权公告号为CN2091946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通过在新旧混凝土间植筋、增设加强连接钢板连接翼墙的一侧与框架柱,连接加强件的一端固定在翼墙上,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框架柱上,使得新增翼墙与原框架共同工作,结构计算时翼墙参与到整个结构体系中,翼墙的存在,使得整个结构刚度分布更加合理,并让翼墙承担相当部分的水平剪力,原结构承担的水平剪力相应减小,从而达到保护原结构,增强整个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目的。
上述抗震加固结构存在以下缺陷:连接加强件裸露,翼墙和框架柱表面不够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框架柱和连接加强件,所述翼墙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柱通过钢筋连接,所述翼墙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所述连接加强件装设于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翼墙,所述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柱上,所述翼墙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框架柱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加强件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连接加强件另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连接加强件背离所述翼墙的侧壁与所述翼墙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加强件背离所述框架柱的侧壁与所述框架柱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加强件与翼墙固定的部分嵌入第一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与框架柱连接的部分嵌入第二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填充了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得翼墙和框架柱的表面被填充,而连接加强件也不再凸起,使得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同时连接加强件嵌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中,使得连接加强件侧面不容易受力,减少连接加强件松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加强件装设于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端与所述翼墙连接,所述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柱连接,所述翼墙的墙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一端嵌装的第三安装槽,所述框架柱的柱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另一端嵌装的第四安装槽,所述钢板背离所述翼墙的侧壁与所述翼墙开设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墙面以及所述框架柱开设所述第四安装槽的柱面处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与翼墙固定的部分嵌入第三安装槽中,钢板与框架柱连接的部分嵌入第四安装槽中,钢板填充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使得翼墙和框架柱表面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被填充,而钢板也不再凸起,翼墙与框架柱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通过钢板连接固定更加牢固,而翼墙和框架柱表面也保持平整,同时钢板嵌入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中,使得钢板侧面不容易受力,减少钢板松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加强件及所述钢板的两端都通过锚栓分别锚定在翼墙及框架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加强件以及钢板与翼墙以及框架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连接加强件和钢板不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锚栓为内六角头化学锚栓,所述连接加强件及所述钢板开设有供所述锚栓插入的沉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化学锚栓具有杰出的抗震、耐酸碱、耐焊接及耐火性能,同时强度更高、粘接力强也无膨胀应力,施工时施工简单、固化速度快以及施工效率高,同时设置沉头孔,使得化学锚栓不会突出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使得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也平整,进而的使得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沉头孔的沉头内嵌装有平整筒,所述平整筒朝向所述沉头孔的端面开设嵌置腔,所述锚栓的螺头位于所述嵌置腔内,所述平整筒的高度等于所述沉头孔的沉头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平整筒,使得沉头孔被封堵,进一步提高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加强件为角钢,所述角钢两个相互垂直的外侧壁分别与翼墙以及框架柱抵接,所述角钢的外侧壁水平悬伸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加强板嵌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一半开设于所述翼墙另一半开设于所述框架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嵌入翼墙和框架柱中,成为翼墙和框架柱骨架的一部分,提高翼墙和框架柱的强度,从而提高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板朝向所述翼墙和所述框架柱的侧壁横向悬伸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加强板嵌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一半开设于所述翼墙另一半开设于所述框架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加强板嵌入翼墙和框架柱中,也成为翼墙和框架柱骨架的一部分,进一步提高翼墙和框架柱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框架柱一侧壁与所述翼墙抵接,且所述框架柱与所述翼墙抵接的侧壁开设有浇筑槽,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抵接的侧壁设置有浇筑柱,所述浇筑柱与所述翼墙一体并浇筑于所述浇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槽内浇筑的浇筑柱与翼墙浇筑一体,通过浇筑柱提高翼墙和框架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连接加强件与翼墙固定的部分嵌入第一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与框架柱连接的部分嵌入第二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填充了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得翼墙和框架柱的表面被填充,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
2.通过在连接加强件和钢板上设置沉头孔和平整筒,提高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的平整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翼墙和框架柱表面的平整性;
3.通过连接加强件和钢板上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提高翼墙和框架柱的强度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的局部示意图1,钢筋未示出;
图6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的局部示意图2,钢筋未示出;
图7是连接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柱;11、浇筑槽;12、第二安装槽;13、第四安装槽;2、翼墙;21、钢筋;22、浇筑柱;23、第一安装槽;24、第三安装槽;3、连接加强件;31、第一加强板;4、钢板;41、第二加强板;5、第一插槽;6、第二插槽;7、锚栓;8、沉头孔;9、平整筒;91、嵌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2、框架柱1、连接加强件3和钢板4,其中框架柱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楼层梁固定。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一个框架柱1相邻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翼墙2,框架柱1与翼墙2抵接,且翼墙2与框架柱2抵接位置两侧的两个侧壁与框架柱1一侧壁垂直,其中一个侧壁与框架柱1的一侧壁位于同一平面。同时翼墙2的上下端也与上下楼层梁连接。
翼墙2是钢筋混凝土翼墙,翼墙2内的钢筋21通过翼墙2与框架柱1接触一面植筋入框架柱1内,通过钢筋21连接翼墙2和框架柱1。
参照图3和图4,连接加强件3及钢板4的两端都通过锚栓7分别锚定在翼墙2及框架柱1上,在本实施例中锚栓7为内六角头化学锚栓,连接加强件3及钢板4开设有供锚栓7插入的沉头孔8,沉头孔8的沉头内嵌装有平整筒9,平整筒9朝向沉头孔8的端面开设嵌置腔91,锚栓7的螺头位于嵌置腔91内,平整筒9的高度等于沉头孔8的沉头深度。
参照图5和图6,框架柱1与翼墙2抵接的侧壁开设有浇筑槽11,翼墙2与框架柱1抵接的侧壁设置有浇筑柱22,浇筑柱22与翼墙2一体并浇筑于浇筑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浇筑槽11和浇筑柱22均有若干且数量一致,若干浇筑槽11沿框架柱1高度方向间隔距离设置,若干浇筑柱22沿翼墙2高度方向间隔距离设置,若干浇筑柱22与若干浇筑槽11一一对应。
连接加强件3装设于翼墙2与框架柱1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且连接加强件3的一端固定于翼墙2,连接加强件3的另一端固定于框架柱1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加强件3为角钢,角钢两个相互垂直的外侧壁分别与翼墙2以及框架柱1抵接,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3,框架柱1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连接加强件3一端嵌装于第一安装槽23内,连接加强件3另一端嵌装于第二安装槽12内;连接加强件3背离翼墙2的侧壁与翼墙2开设第一安装槽23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对照图3),连接加强件3背离框架柱1的侧壁与框架柱1开设第二安装槽12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对照图3)。
连接加强件3的外侧壁水平悬伸设置有第一加强板31,第一加强板31的板面为圆弧面方便安装(对照图7),翼墙2与框架柱1上开设有供第一加强板31嵌入的第一插槽5,第一插槽5一半开设于翼墙2另一半开设于框架柱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1有若干,若干第一加强板31沿连接加强件3的长度方向间隔距离设置,相应的第一插槽5也有若干,若干第一插槽5沿框架柱1以及翼墙2的高度方向间隔距离设置,第一插槽5和第一加强板31数量相等一一对应设置。
钢板4装设于翼墙2与框架柱1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且钢板4的一端与翼墙2连接,钢板4的另一端与框架柱1连接,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供钢板4一端嵌装的第三安装槽24,框架柱1的柱面开设有供钢板4另一端嵌装的第四安装槽13,钢板4背离翼墙2的侧壁与翼墙2开设第三安装槽24的墙面以及框架柱1开设第四安装槽13的柱面处于同一平面(对照图3和图4)。
钢板4朝向翼墙2和框架柱1的侧壁横向悬伸设置有第二加强板41,第二加强板41的板面也为圆弧面方便安装(对照图8),翼墙2与框架柱1上开设有供第二加强板41嵌入的第二插槽6,第二插槽6一半开设于翼墙2另一半开设于框架柱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41有若干,若干第二加强板41沿钢板4的长度方向间隔距离设置,相应的第二插槽6也有若干,若干第二插槽6沿框架柱1以及翼墙2的高度方向间隔距离设置,第二插槽6和第二加强板41数量相等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施工时,先凿毛框架柱1需设置翼墙2一侧的混凝土表面并凿出浇筑槽11,然后清洗干净,翼墙2的钢筋21植筋入框架柱1内,植筋需做拉拔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支模浇筑混凝土翼墙2,须待混凝土到达标准强度80%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后,采用锚栓7把连接加强件3及钢板4锚定在框架柱1与翼墙2的连接处,再在连接加强件3及钢板4分别与翼墙2及框架柱1的接触面灌注环氧树脂,翼墙2与框架柱1牢牢固定,当地震时翼墙2参与到整个结构体系的抗力计算中,翼墙2承担相当部分的水平剪力,原结构承担的水平剪力相应减小,提高了抗震能力,同时翼墙2和框架柱1表面平整,加装的翼墙2对美观影响较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2)、框架柱(1)、连接加强件(3),所述翼墙(2)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柱(1)通过钢筋(21)连接,所述翼墙(2)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所述连接加强件(3)装设于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加强件(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翼墙(2),所述连接加强件(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柱(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3),所述框架柱(1)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所述连接加强件(3)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内,所述连接加强件(3)另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
所述连接加强件(3)背离所述翼墙(2)的侧壁与所述翼墙(2)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23)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加强件(3)背离所述框架柱(1)的侧壁与所述框架柱(1)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件(3)装设于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钢板(4),所述钢板(4)的一端与所述翼墙(2)连接,所述钢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柱(1)连接,所述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4)一端嵌装的第三安装槽(24),所述框架柱(1)的柱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4)另一端嵌装的第四安装槽(13),所述钢板(4)背离所述翼墙(2)的侧壁与所述翼墙(2)开设所述第三安装槽(24)的墙面以及所述框架柱(1)开设所述第四安装槽(13)的柱面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件(3)及所述钢板(4)的两端都通过锚栓(7)分别锚定在翼墙(2)及框架柱(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栓(7)为内六角头化学锚栓,所述连接加强件(3)及所述钢板(4)开设有供所述锚栓(7)插入的沉头孔(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8)的沉头内嵌装有平整筒(9),所述平整筒(9)朝向所述沉头孔(8)的端面开设嵌置腔(91),所述锚栓(7)的螺头位于所述嵌置腔(91)内,所述平整筒(9)的高度等于所述沉头孔(8)的沉头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件(3)为角钢,所述角钢两个相互垂直的外侧壁分别与翼墙(2)以及框架柱(1)抵接,所述角钢的外侧壁水平悬伸设置有第一加强板(31),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加强板(31)嵌入的第一插槽(5),所述第一插槽(5)一半开设于所述翼墙(2)另一半开设于所述框架柱(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4)朝向所述翼墙(2)和所述框架柱(1)的侧壁横向悬伸设置有第二加强板(41),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加强板(41)嵌入的第二插槽(6),所述第二插槽(6)一半开设于所述翼墙(2)另一半开设于所述框架柱(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1)一侧壁与所述翼墙(2)抵接,且所述框架柱(1)与所述翼墙(2)抵接的侧壁开设有浇筑槽(11),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抵接的侧壁设置有浇筑柱(22),所述浇筑柱(22)与所述翼墙(2)一体并浇筑于所述浇筑槽(11)内。
CN202020794019.9U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Active CN212866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4019.9U CN212866977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4019.9U CN212866977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6977U true CN212866977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94019.9U Active CN212866977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6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1129B (zh) 用于建筑的梁柱连接件
WO2019178905A1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装配结构
CN113638489B (zh) 一种装配式可拆卸rc梁柱节点
CN102277907A (zh) 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连接件
CN202073185U (zh) 一种梁柱连接件及建筑框架结构
CN10710026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396109U (zh) 一种钢管柱组合墙
CN212866977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CN211058111U (zh) 预制混凝土板与钢梁的连接结构
CN210737843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CN102587665B (zh) 一种双肢剪力墙结构的浇注方法
CN110284594B (zh) 一种全螺栓连接装配式楼板组合梁钢管柱框架节点及其成型方法
CN219671637U (zh) 装配式异形混凝土柱h型钢梁结构体系
CN108193800B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剪力墙及其与钢梁、楼板的连接构造
CN113431187B (zh) 一种分层装配式梁柱节点
CN215167163U (zh) 剪力结构与维护结构一体化的预制吊装墙板单元
CN102330472B (zh) 建筑框架结构的连接件
CN115839143A (zh) 单元式混凝土大板幕墙安装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2277903B (zh) 梁柱连接件
CN212200946U (zh) 一种装配式单元玻璃幕墙
CN102261131B (zh) 建筑框架结构的连接件
CN210395626U (zh) 一种钢结构建房用的骨架装置
CN106088398A (zh) 一种复合墙板
CN112196260A (zh) 一种洋房外檐异形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型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6638255B (zh) 一种现代竹人行悬臂梁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