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6367U -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6367U
CN212866367U CN202020898374.0U CN202020898374U CN212866367U CN 212866367 U CN212866367 U CN 212866367U CN 202020898374 U CN202020898374 U CN 202020898374U CN 212866367 U CN212866367 U CN 212866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rc
shaped
overhanging
pipe fitt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83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永久
王岚
刘彦生
陈宏�
张一舟
陈经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8983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6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6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6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该节点包括两个管件,两个管件的待连接端沿轴向对应延伸出有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对应拼接构成整圆,弧形段一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一,弧形段二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二,外伸段一和外伸段二对应通过螺栓连接;两个管件、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的端部均设置有弧形法兰盘,且相对应的弧形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两个管件通过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衔接吻合实现连接,随后再对外伸段一和外伸段二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两个管件的快速安全稳定连接,提高两个管件的连接性能;如此确保结构模块单元之间实现快速安全稳定连接。

Description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管件常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基础构件,多个管件组成结构模块单元,多个结构模块单元再通过装配式连接构成结构主体。在具体应用时,结构模块单元上可向外侧延伸出有管件,两两结构模块单元之间通过延伸出的管件连接而实现装配式连接。管件在进行连接时通常是采用焊接或法兰盘连接的方式,但是采用焊接不利于后续进行反复无损伤拆装;采用法兰盘连接时要想确保两个管件之间的连接点能承受足够大的力,相应的就要增加法兰盘的直径,但是法兰盘直径较大时,因空间尺寸限制不太适用;所以就需要一种连接节点确保两个结构模块单元实现快速安全稳定连接,且能适用于窄小空间,使得结构模块单元可进行多次无损伤组装和拆卸,实现快速全装配化建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应用于建筑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管件连接中,确保结构模块单元进行快速安全稳定的连接,且能适用于窄小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管件,两个所述管件的待连接端沿轴向对应延伸出有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所述弧形段一和所述弧形段二对应拼接构成整圆,所述弧形段一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一,所述弧形段二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二,所述外伸段一和所述外伸段二对应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所述管件、所述弧形段一和所述弧形段二的端部均设置有弧形法兰盘,且相对应的所述弧形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弧形段一和所述弧形段二均为半圆形。
可选的,所述外伸段一和所述外伸段二对应与所述弧形段一的弧端和所述弧形段二的弧端垂直布置。
可选的,所述弧形段一两侧的所述外伸段一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一,所述弧形段二两侧的所述外伸段二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二。
可选的,还包括U型板,所述外伸段一和所述外伸段二与所述U型板的槽腔构成卡嵌配合。
可选的,所述外伸段一、所述外伸段二及所述U型板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U型板的侧板开设有相对所述管件的轴向倾斜的斜置条形孔,且所述斜置条形孔在所述U型板的侧板的两端对称布置;所述外伸段一和所述外伸段二均沿所述管件的轴向开设有螺栓安装孔和螺栓条形孔;
所述外伸段一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所述外伸段二上的所述螺栓条形孔及所述U型板一端上的斜置条形孔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连接;所述外伸段一上的所述螺栓条形孔、所述外伸段二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及所述U型板另一端上的斜置条形孔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伸段一和所述外伸段二的侧边均延伸设置有螺杆,所述U型板的底板开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条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管件通过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衔接吻合实现连接,使得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沿管件的轴向发生错动,即可调节两个管件的相对连接距离,随后再对外伸段一和外伸段二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两个管件的快速安全稳定连接,适当的增加弧形段一和弧形段二之间的搭接长度,提高两个管件的连接性能;如此确保两个管件既能调节相对连接距离又能进行快速安全稳定连接;将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建筑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管件连接中,能实现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快速安全稳定连接,且能适用于窄小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两个管件布置形式一配合连接的主视图;
图2为两个管件布置形式一配合连接的侧视图;
图3为两个管件布置形式二配合连接的侧视图;
图4为两个管件未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一;
图5为两个管件未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二;
图6为U型板为布置形式一时两个管件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一;
图7为U型板为布置形式一时两个管件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二;
图8为U型板为布置形式二时两个管件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一;
图9为U型板为布置形式二时两个管件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二;
图10为两个管件同时采用U型板布置形式一和布置形式二的俯视图;
图11为U型板布置形式一的俯视图;
图12为U型板布置形式二的俯视图;
图13为U型板、外伸段一及外伸段二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14为U型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管件;20、弧形段一;21、外伸段一;22、连接板一;30、弧形段二;31、外伸段二;32、连接板二;40、螺栓安装孔;50、螺栓条形孔;60、紧固螺栓;70、U型板;71、斜置条形孔;72、条形孔;80、螺杆;90、弧形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包括两个管件10,两个管件10的待连接端沿轴向对应延伸出有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对应拼接构成整圆,弧形段一20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一21,弧形段二30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二31,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对应连接;两个管件10、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的端部均设置有弧形法兰盘90,相对应的弧形法兰盘90通过螺栓连接。其中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对应通过螺栓连接已经足够确保两个管件10的受力性能,此时无须弧形法兰盘90的直径过大也能保证两个管件10的受力性能,外伸段一21、外伸段二31及弧形法兰盘90共同确保管件10在径向及轴向都能够承受足够大的力,上述连接节点更能适用于窄小空间且能保证两个管件10的连接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管件10通过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衔接吻合实现连接,使得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沿管件10的轴向发生错动,即可调节两个管件10的相对连接距离,随后再对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进行螺栓固定连接,对弧形法兰盘90进行螺栓固定连接,即可实现两个管件10的快速安全稳定连接,适当的增加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之间的搭接长度,提高两个管件10的连接性能,确保两个管件既能调节相对连接距离又能进行快速安全稳定连接;将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建筑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管件连接中,能实现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快速安全稳定连接,且能适用于窄小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只要能实现对应拼接为整圆即可完成两个管件10的同轴连接,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布置形式二,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并不是对称设置,虽然其能实现连接,但在受力结构中不能确保两个管件10受力均匀。所以作为一优选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布置形式一,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均为半圆形,且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对应与弧形段一20的弧端和弧形段二30的弧端垂直布置。如此确保两个管件10结构一致,在进行快速安全稳定连接的同时,两个管件10受力均匀,提升了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弧形段一20两侧的外伸段一2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一22,弧形段二30两侧的外伸段二3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二32。连接板一22和连接板二32使得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形成闭环结构,提高了其整体结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8、图9和图13所示,还包括U型板70,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与U型板70的槽腔构成卡嵌配合。U型板70进一步的使得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紧固连接,并且增加了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的抗弯性能,提升两个管件10之间的连接段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在外伸段一21、外伸段二31及U型板70上开设安装孔,随后通过紧固螺栓60完成三者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所示,U型板70的侧板开设有相对管件10的轴向倾斜的斜置条形孔71,且斜置条形孔71在U型板70的侧板的两端对称布置;如图4所示,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自内端至外端可开设螺栓安装孔40和螺栓条形孔50,或如图5所示,自内端至外端可开设螺栓条形孔50和螺栓安装孔40;紧固螺栓60与螺栓安装孔40对应配合,紧固螺栓60可沿螺栓条形孔50相对移动,具体的为外伸段一21上的螺栓安装孔40和螺栓条形孔50对应与外伸段二31上的螺栓条形孔50和螺栓安装孔40配合,螺栓安装孔40相对螺栓条形孔50的可调节距离即为两个管件10相对连接距离的调节范围;
如此布置的目的:在具体工况中,两个管件10的相对连接距离可能需要调节,此时需要在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上沿管件10的轴向开设条形孔,两个管件10相对发生错动调节相对连接距离,再采用紧固螺栓60穿过条形孔进行固定即可,如果紧固螺栓60上的螺母松动,此时紧固螺栓60将不能夹紧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可能会出现两个管件10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的情况,两个管件10不能进行稳定的连接;
斜置条形孔71的目的为:螺栓安装孔40相对螺栓条形孔5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两个管件10之间的间距,在径向上调节U型板70使得斜置条形孔71找准螺栓安装孔40,随后采用紧固螺栓60进行连接,当两个管件10沿轴向受到压力和拉力时,两个管件10沿轴向想要发生偏移,紧固螺栓60要相对斜置条形孔71滑动,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两个管件10发生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14所示,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的侧边均延伸设置有螺杆80,U型板70的底板开设有与螺杆80配合的条形孔72。螺杆80穿过条形孔72与螺母配合,进一步的确保U型板70与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的稳定连接。
斜置条形孔71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如图6、图7和图11所示的布置形式一,斜置条形孔71呈“外八”的形式,一种如图8、图9和图12所示的布置形式二,斜置条形孔71呈“内八”的形式,两种不同的布置形式应用于不同的受力情景。
如图7所示,两个管件10之间相对靠近,U型板70相对离管件10的外壁较近,此时将U型板70两端的斜置条形孔71对应与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上的螺栓安装孔40对齐,随后采用紧固螺栓60将三者锁紧;如图6所示,当两个管件10沿轴向受到足够大的拉力时,两个管件10相对远离,U型板70也会受力向外侧偏移,但是如果此时采用螺杆80与螺母的配合,可以约束U型板70不会受拉力影响而向外侧偏移,如此即可确保两个管件10在受到拉力时而不会发生偏移;
如图8所示,两个管件10之间相对远离,U型板70相对离管件10的外壁较近,此时将U型板70两端的斜置条形孔71对应与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上的螺栓安装孔40对齐,随后采用紧固螺栓60将三者锁紧;如图9所示,当两个管件10沿轴向受到足够大的压力时,两个管件10相对靠近,U型板70也会受力向外侧偏移,但是如果此时采用螺杆80与螺母的配合,可以约束U型板70不会受压力影响而向外侧偏移,如此即可确保两个管件10在受到压力时而不会发生偏移;
如图10所示,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的两侧对应都延伸有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其中一侧的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与采用斜置条形孔71为布置形式一的U型板70连接,另外一侧的外伸段一21和外伸段二31与采用斜置条形孔71为布置形式二的U型板70连接,即可确保两个管件10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不会偏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管件(10),两个所述管件(10)的待连接端沿轴向对应延伸出有弧形段一(20)和弧形段二(30),所述弧形段一(20)和所述弧形段二(30)对应拼接构成整圆,所述弧形段一(20)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一(21),所述弧形段二(30)的弧端向外侧延伸出有外伸段二(31),所述外伸段一(21)和所述外伸段二(31)对应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所述管件(10)、所述弧形段一(20)和所述弧形段二(30)的端部均设置有弧形法兰盘(90),且相对应的所述弧形法兰盘(90)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一(20)和所述弧形段二(30)均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段一(21)和所述外伸段二(31)对应与所述弧形段一(20)的弧端和所述弧形段二(30)的弧端垂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一(20)两侧的所述外伸段一(2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一(22),所述弧形段二(30)两侧的所述外伸段二(3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二(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板(70),所述外伸段一(21)和所述外伸段二(31)与所述U型板(70)的槽腔构成卡嵌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段一(21)、所述外伸段二(31)及所述U型板(70)通过紧固螺栓(6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70)的侧板开设有相对所述管件(10)的轴向倾斜的斜置条形孔(71),且所述斜置条形孔(71)在所述U型板(70)的侧板的两端对称布置;所述外伸段一(21)和所述外伸段二(31)均沿所述管件(10)的轴向开设有螺栓安装孔(40)和螺栓条形孔(50);
所述外伸段一(21)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40)、所述外伸段二(31)上的所述螺栓条形孔(50)及所述U型板(70)一端上的斜置条形孔(71)通过所述紧固螺栓(60)连接;所述外伸段一(21)上的所述螺栓条形孔(50)、所述外伸段二(31)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40)及所述U型板(70)另一端上的斜置条形孔(71)通过所述紧固螺栓(6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段一(21)和所述外伸段二(31)的侧边均延伸设置有螺杆(80),所述U型板(70)的底板开设有与所述螺杆(80)配合的条形孔(72)。
CN202020898374.0U 2020-05-25 2020-05-25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Active CN212866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374.0U CN212866367U (zh) 2020-05-25 2020-05-25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374.0U CN212866367U (zh) 2020-05-25 2020-05-25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6367U true CN212866367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8374.0U Active CN212866367U (zh) 2020-05-25 2020-05-25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6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3246B (zh) 用於機械及結構配管之機械聯結器
KR20050075314A (ko) 버팀보의 연결구조
KR20190115235A (ko) 강관 버팀보용 연결 구조체
CN212866367U (zh) 结构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节点
CN109339250A (zh) 节点加强型拼装钢管混凝土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581610B1 (ko) 버팀보의 연결구조
CN111236649A (zh) 一种杆长可伸缩、插头角度可调节的钢管支架斜杆
CN113864548B (zh) 一种管体防松脱连接结构
US20060103136A1 (en) Pipe coupling and method
KR101665931B1 (ko) 각관의 조인트 시스템
CN114295469A (zh) 一种用于管材拉伸试验的环形夹持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876270U (zh) 一种实验用可调整视窗
US10240336B2 (en) Truss assembly with alignment guides
JP6587111B2 (ja) ブレースおよびブレース取付構造
CN212176586U (zh) 一种杆长可伸缩、插头角度可调节的钢管支架斜杆
RU221274U1 (ru)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ямолинейно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х прямоугольных в сечении трубчатых элементов
RU222618U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 трубчатых элементов
CN214064103U (zh) 沟槽式管路连接装置
RU2084712C1 (ru) Грузонесущая стержне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216899903U (zh) 一种用于管材拉伸试验的环形夹持装置
CN111810726B (zh) 波纹钢压力管道焊接密封方法
CN215926806U (zh) 安装结构紧凑的装配式建筑预定位安装结构
CN220666466U (zh) 一种稳定效果好的钢架连接结构
CN217927616U (zh) 一种耐腐蚀耐老化型不锈钢丝编制防爆软管
CN107035924A (zh) 内置密封式连接单元、组件及管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