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5684U - 一种吸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55684U CN212855684U CN202021383120.1U CN202021383120U CN212855684U CN 212855684 U CN212855684 U CN 212855684U CN 202021383120 U CN202021383120 U CN 202021383120U CN 212855684 U CN212855684 U CN 2128556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inlet
- hydrogen
- communicated
- hol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氢装置,涉及氢气供给技术领域,第一腔室分别通过出气通孔和进液通孔与第二腔室连通;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氢口;反应器位于第二腔室内,且反应器包括进液管、出气管、储液层和用于容置与第一反应物配合生成氢气的第二反应物的反应层;储液层和反应层连通;进液管的一端连通至储液层、另一端经进液通孔连通至第一腔室;出气管的一端连通至反应层、另一端经出气通孔与第一腔室连通;在出气管和第一腔室连通的管内设置有防液透气层。可以提高便携性。同时,由于是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制氢,故,整个装置无电路,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避免电能对其造成的使用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气供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氢分子(H2)作为一种有用且独特的医疗气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显示氢气有着较良好治疗效果的报道和科学文献也越来越多。因此,关于如何研发出一种安全可靠的氢气发生装置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
虽然氢气在医学领域和保健领域引起了热潮,但是市面上的氢气发生装置普遍体积较大,使用时通过氢气罐进行供给,便携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氢装置,以解决现有氢气罐移动困难、便携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氢装置,包括壳体和反应器;壳体包括用于容置第一反应物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分别通过出气通孔和进液通孔与第二腔室连通;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氢口;反应器位于第二腔室内,且反应器包括进液管、出气管、储液层和用于容置与第一反应物配合生成氢气的第二反应物的反应层;储液层和反应层连通;进液管的一端连通至储液层、另一端经进液通孔连通至第一腔室;出气管的一端连通至反应层、另一端经出气通孔与第一腔室连通;在出气管和第一腔室连通的管内设置有防液透气层。
可选的,反应器还包括设置在进液管管口处的进液开关件;在进液开关件上设置有开关孔;进液开关件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以控制进液管的通断;第一方向与进液管的轴向相交。
可选的,在壳体上还设置有按钮,按钮的一端与进液开关件的端部抵接,用于外力驱动按钮运动以带动进液开关件沿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的,反应器为多个,多个反应器依次层叠设置,相邻反应器中的进液管连通、出气管连通;当还包括进液开关件时,多个进液开关件和多个进液管一一对应。
可选的,在储液层和反应层之间还设置有渗透膜。
可选的,在出气管和反应层连通的一端的管口还设置有滤气膜。
可选的,在第二腔室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滑槽,在反应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起,凸起限位于滑槽内。
可选的,在进液通孔上还设置有防漏片,在防漏片上设置有与进液通孔对应的切缝。
可选的,在出氢口还设置有滤塞。
可选的,在第一腔室的侧壁还设置有安全孔,在安全孔内对应设置有安全塞;在壳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氢装置,包括有壳体和反应器,其中,壳体具有内部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可以用来容置第一反应物。第二腔室则用来容置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则对应设置有第二反应物。在两者之间设置有进液通孔。同理,为了便于生成的氢气能够顺利被使用者吸取,还可以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出气通孔。在壳体上设置有出氢口,且出氢口和内部的第一腔室连通,且出氢口还用于外接外部的吸氢设备,例如管道等等,以便于使用者吸取使用。为了使得第一反应物和反应器内的第二反应物在需要时接触反应,故,反应器还可以包括有进液管、出气管、储液层和反应层。其中,反应层则容置有第二反应物。将进液管的一端和进液通孔连通,将其另一端和储液层连通。为了避免第一反应物经出气通孔和出气管进入反应层,故,还可以在出气管上设置有防液透气层,从而将第一腔室内的第一反应物进行隔离。通过上述的吸氢装置,可以在需要时,将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分别添加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从而开始制氢,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制氢,还可以便于携带,以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根据需求进行使用,整个装置不用于氢气的存储,故,对于整体结构强度的要求也不需要达到像储氢的钢瓶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设备的重量,进一步的提高便携性。同时,由于是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制氢,故,整个装置无电路,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避免电能对其造成的使用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进液开关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进液开关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反应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按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反应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支撑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反应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标:100-壳体;110-盖体;120-观察窗;200-第一腔室;210-出氢口;220-防漏片;230-安全塞;240-滤塞;300-第二腔室;310-滑槽;320-按钮;321-倒钩;400-反应器;410-进液管;420-储液层;430-出气管;431-防液透气层;432-滤气膜;440-反应层;450-进液开关件;451-开关孔;460-渗透膜;470-支撑环;480-凸起;500-氢气;600-第一反应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近几年来,氢分子(H2)作为一种有用且独特的医疗气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显示氢气有着较良好治疗效果的报道和科学文献也越来越多。据研究,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是人体缺氧或缺血的状态时,机体所释放的活性氧,氢气可中和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等毒性强的活性氧,同时氢气还可以提升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细胞活力,增强机体抗氧水平。除了可以抗氧化作用外,氢气还有抗炎作用和一定的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氢气可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NF-KB)含量,降低相应疾病的炎症水平。氢气在治疗肿瘤疾病方面的潜力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研究显示富氢水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氢气的抗辐射与抗肿瘤作用本质上也可以认为是其抗氧化作用的结果。虽然氢气在医学领域和保健领域引起了热潮,但是市面上的氢气发生装置普遍体积较大,使用时通过氢气罐进行供给,便携性差。本申请基于此基础提出了一种吸氢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氢装置,包括壳体100和反应器400;壳体100包括用于容置第一反应物600的第一腔室200和第二腔室300,第一腔室200分别通过出气通孔和进液通孔与第二腔室300连通;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腔室200连通的出氢口210;反应器400位于第二腔室300内,且反应器400包括进液管410、出气管430、储液层420和用于容置与第一反应物600配合生成氢气500的第二反应物的反应层440;储液层420和反应层440连通;进液管410的一端连通至储液层420、另一端经进液通孔连通至第一腔室200;出气管430的一端连通至反应层440、另一端经出气通孔与第一腔室200连通;在出气管430和第一腔室200连通的管内设置有防液透气层431。
示例的,吸氢装置包括有壳体100和反应器400,其中,壳体100具有内部的第一腔室200和第二腔室300。第一腔室200可以用来容置第一反应物600。第二腔室300则用来容置反应器400,在反应器400中则对应设置有第二反应物。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第一腔室200和第二腔室300能够在某些需要的情况下连通,以便于为第一反应物600和第二反应物接触制氢提供通道,故,还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有进液通孔。同理,为了便于生成的氢气500能够顺利被使用者吸取,还可以在第一腔室200和第二腔室300之间设置有出气通孔。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出氢口210,且出氢口210和内部的第一腔室200连通,且出氢口210还用于外接外部的吸氢设备,例如管道等等,以便于使用者吸取使用。
为了使得第一反应物600和反应器400内的第二反应物在需要时接触反应,故,如图4所示,反应器400还可以包括有进液管410、出气管430、储液层420和反应层440。其中,反应层440则容置有第二反应物。通过将进液管410的一端和进液通孔连通,将其另一端和储液层420连通,实现在需要时,将第一腔室200内的第一反应物600通过进液通孔流入进液管410,通过进液管410再进入反应器400中的储液层420,当储液层420内有第一反应物600后,其会流入容置有第二反应物的反应层440内,当第一反应物600和第二反应物在反应层440内聚集时,两者会相互接触,进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氢气500,生成的氢气500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与反应层440连通的出气管430内流出,并经出气通孔进入第一腔室200内,可以是直接通过出氢口210向外部供给,也可以是通过第一腔室200内的第一反应物600,从而在第一反应物600是液体时,其可以对氢气500携带的杂质,例如水分进行吸附过滤。为了避免第一反应物600经出气通孔和出气管430进入反应层440,故,还可以在出气管430上设置有防液透气层431,从而将第一腔室200内的第一反应物600进行隔离。
需要说明的,第一,本申请对第一反应物600和第二反应物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反应物600可以是水溶液,第二反应物可以是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硼氢化物和铝氢化物、氨硼烷及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只要在第一反应物600和第二反应物接触后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且产生氢气500即可。
第二,本申请对于防液透气层431的具体结构材质不做限定,例如,防第一反应物600为水时,其可以是防水透气层,还可以是防水棉芯等等。只要其可以起到阻挡液体通过的同时,能够便于气体的通过即可。
第三,出气管430经出气通孔与第一腔室200连通,连接的形式可以是出气管430仅连通至出气通孔,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其穿过出气通孔,伸入第一腔室200内部。为了提高出气管430的出气效果,还可以将防液透气层431直接设置在出气管430的管口,从而降低氢气500从出气管430出气的难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防液透气层431设置在出气管430内的任意一位置。
通过上述的吸氢装置,可以在需要时,将第一反应物600和包含第二反应物的反应器400分别添加到第一腔室200和第二腔室300内,从而开始制氢,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制氢,还可以便于携带,以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根据需求进行使用,整个装置不用于氢气500的存储,故,对于整体结构强度的要求也不需要达到像储氢的钢瓶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降低设备的重量,进一步的提高便携性。同时,由于是第一反应物600和第二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制氢,故,整个装置无电路,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避免电能对其造成的使用限制。
此外,为了便于吸氢装置的重复使用,还可以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开口,且该开口连通至第二腔室300,对应的设置有盖体110,盖体110可以盖合该开口从而密封第二腔室300。其中,反应器400可以是与第二腔室300抵接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设置,从而在使用后,将盖体110取下,将使用过后的反应器400取出,然后向反应器400内的反应层440重新添加第二反应物,或者直接更换新的反应器400,并重新放入第二腔室300内,然后将盖体110盖合开口,从而便于持续使用或下次使用。
可选的,反应器400还包括设置在进液管410管口处的进液开关件450;在进液开关件450上设置有开关孔451;进液开关件450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以控制进液管410的通断;第一方向与进液管410的轴向相交。
示例的,如图2、3所示,为了确保吸氢装置仅在需要时开始制氢,还可以使得反应器400中设置有进液开关件450,在进液开关件450上设置有开关孔451,如图4所示,通过将进液开关件450设置在进液管410的管口处,或设置在进液管410的管口和进液通孔之间。当需要制氢时,可以驱动进液开关件450的沿第一方向运动,开关孔451则会运动至进液通孔和进液管410的管口对应的位置,此时,进液通孔可以通过开关孔451和进液管410连通,此时,第一腔室200内的第一反应物600则会通过进液通孔(此外,如图9所示,还可以是在进液通孔处设置有管体,此时,进液开关件450就会位于管体和进液管410之间的位置)进入开关孔451然后进入进液管410内,最终经储液层420流入反应层440。为了便于设置,进液开关件450的运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可以是与进液管410的轴向相交,即可以是与进液管410的管体呈锐角斜向运动,也可以是与进液管410的管体呈直角垂直运动(如图4所示)。
可选的,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按钮320,按钮320的一端与进液开关件450的端部抵接,用于外力驱动按钮320运动以带动进液开关件450沿第一方向运动。
示例的,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在吸氢装置的外部对开始制氢的时间进行控制,还可以在壳体100上设置有按钮320,按钮320可以相对壳体100运动,且在按钮320和壳体1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装置,例如密封圈等等。按钮320的一端为使用者或操作者的按压端,另一端可以是和进液开关件450的端部进行抵接,从而在不影响反应器400的重复拆卸便利性的情况下,完成在按钮320的带动下运动,从而实现对进液管410的通断状态的控制。按钮32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等等。如图9所示,在按钮320和进液开关件450的相互抵接的两端部,可以分别设置有配合的斜面,从而在按钮320按下去之后,开始制氢,制氢完毕后,在更换或使用新的反应器400时,利用复位的进液开关件450,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从而将按钮320进行复位。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达到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制氢时吸氢装置的安全性,还可以在按钮320上设置有对应的阻尼件,例如倒钩321、凸起480等等。从而避免在按钮320按下,开始制氢的过程中,限制按钮320滑出,导致关断进液管410。同时,配合后续实施例中的多级层叠设置的反应器400时,避免上一级使用过后的反应器400中的进液开关件450关断其所在的进液管410,导致下一级或下两级或下三级等等的反应器400中的进液管410被关断导致制氢不畅,需要重复将上层的反应器400中的按钮320重复按下的繁琐操作。
可选的,反应器400为多个,多个反应器400依次层叠设置,相邻反应器400中的进液管410连通、出气管430连通;当还包括进液开关件450时,多个进液开关件450和多个进液管410一一对应。
示例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制氢的可控性以及分阶段性,避免在仅需要少量的氢气500供给时,一次性将所有的反应物均使用完,造成制氢的浪费。还可以设置有串联的分级反应器400,例如图6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有6层反应器400。为保证进液管410在需要时的通畅性,还可以将相邻反应器400中的进液管410连通。同理,为保证进气管在需要时的通畅性,还可以将相邻反应器400中的出气管430连通。此时,对应的,每一反应器400中的进液管410在储液层420内均对应设置有侧开口,从而和该反应器400中的储液层420连通,进液管410则继续向下延伸,直至穿过该反应器400中的反应层440后与下一反应器400中进液管410的管口对应连通,出气管430同理。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的分级反应的可控性,还可以对应在每一个反应器400中均设置有进液开关件450。且每一个进液开关件450均设置在上一级的进液管410和本级的进液管410的管口之间。从而通过驱动进液开关件450的运动,实现在开关孔451和上下级之间的进液管410的管口对应连通时,为连通状态,此时,即为制氢状态。
具体在对多级反应器400的吸氢装置进行操作时,可以是如图6所示,在反应器400对应包括有六个,且依次层叠设置。将六个反应器400(为便于描述,后续将六个反应器400均称为第一级反应器400、第二级反应器400、第三级反应器400等等,每一级反应器400内的组件均称为对应的级数,例如,第一级反应器400中包括第一级进液管410、第一级出气管430、第一级储液层420、第一级反应层440和第一级进液开关件450;第二级反应器400中包括第二级进液管410、第二级出气管430、第二级储液层420、第二级反应层440和第二级进液开关件450等等)设置于第二腔室300内,且使得每个进液开关件450均处于关断状态。盖上盖体110。在需要制氢时,可以将最靠近第一腔室200的第一级反应器400中的按钮320按下,此时,按钮320驱动第一级进液开关件450从右向左(图6中由右向左,仅为示意)运动,此时,第一级进液开关件450上的第一级开关孔451和上方的进液通孔以及下方的第一级进液管410连通,此时,第一反应物600经进液通孔、第一级开关孔451、第一级进液管410进入第一级储液层420内,从而和第一级反应层440反应制取氢气500,氢气500从第一级出气管430上的侧开口进入管内,最终进入第一腔室200,由出氢口210向外部使用者供给。
当第一级反应器400中的第二反应物使用完毕或需要提高制氢速率时,按下第二级反应器400对应的按钮320,此时,第二级进液开关件450从右向左运动,此时,第二级进液开关件450上的第二级开关孔451和第一级进液管410口以及第二级进液管410口连通,此时,第一反应物600经进液通孔、第一级开关孔451、第一级进液管410、第二级开关孔451和第二级进液管410进入第二级储液层420内,进而通过渗透膜460和第二级反应层440中的第二反应物接触反应开始制取氢气500。第三级反应器400、第四季反应器400直到第六级反应器400的控制操作均和上述同理,此处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时,应按照靠近第一腔室200的反应器400开始操作,然后按照依次远离的顺序逐级操作制取氢气500。当完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六个反应器400取出,进行更换或对应添加新的第二反应物。还需要说明的是,多级反应器400可以是相互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仅是对应设置,无连接关系。
可选的,在储液层420和反应层440之间设置有渗透膜460。
示例的,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储液层420中的第一反应物600能够和反应层440中的第二反应物进行较为柔和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生成的氢气500的量较为恒定,避免第一反应物600和第二反应物大量接触,过快反应导致发热过大。还可以在储液层420和反应层440之间设置有渗透膜460,减缓反应速率。如图7所示,为了渗透膜460的设置的稳定性,还可以对应设置有支撑环470,从而将其与壳体100内壁或反应器400本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对渗透膜460进行稳定的支撑。
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储液层420设置在反应层440的上方,通过渗透膜460的阻挡,可以使得第一反应物600进入到储液层420后,能够在渗透膜460的阻挡下以及重力的作用下,以蒸发或液滴积聚落下进入反应层440,从而和第二反应物接触反应制取氢气500。通过改变渗透膜460的渗透效率,可以调节制取氢气500的速率。
可选的,在出气管430和反应层440连通的一端的管口还设置有滤气膜432。
示例的,为了对进入出气管430的氢气500进行过滤,还可以在出气管430和反应层440连通的一端的管口设置有滤气膜432,当为多级反应器400时,如图6所示,应在每一级对应的反应器400中的反应层440的出气管430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滤气膜432不仅可以提高氢气500的纯净度,此外,还可以避免第一反应物600过多,由出气管430进入下层的其他反应层440中导致其反应制取氢气500。
可选的,在第二腔室30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滑槽310,在反应器40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起480,凸起480限位于滑槽310内。
示例的,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反应器400在更换后或使用中,进液管410和出气管430能够始终和进液通孔和出气通孔对应,还可以在第二腔室300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310,如图8所示,在反应器400的侧壁上设置凸起480,通过凸起480和滑槽310的对应,使得滑槽310对容置于其内的凸起480进行限位,即通过壳体100对反应器400形成沿周向转动的限位。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替换安装反应器400时的便利性。
可选的,在进液通孔上还设置有防漏片220,在防漏片220上设置有与进液通孔对应的切缝。
示例的,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进液通孔的密封性,还可以在进液通孔上设置防漏片220,还可以在防漏片220上设置有切缝,切缝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两条,也可以是多条,当为两条时,应以进液通孔的中心轴线为交点相互交叉设置,当为多条时,同理。即形成集束状切割缝。其中,防漏片22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腔室200内(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腔室300内,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定。
当反应器400上固定设置有向上凸起480的进液管410时,在安装到位后,反应器400进液管410将防漏片220由中心向一侧翻开。当反应器400中的进液管410退出时,翻开的防漏片220片再次回到初始封闭状态,防止水的下漏。需要说明的是,防漏片220可以是硅胶,也可以是橡胶等等。
可选的,在出氢口210还设置有滤塞240。
示例的,如图9所示,在出氢口210处还可以设置有滤塞240,通过滤塞240可以阻挡第一反应物600的流出,同时,还可以再次净化生成的氢气500,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纯净的氢气500制品。
可选的,在第一腔室200的侧壁还设置有安全孔,在安全孔内对应设置有安全塞230;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20。
示例的,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吸氢装置内部的压强过大,还可以在第一腔室20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全孔,对应的在安全孔内过盈配合设置有安全塞230,当第一腔室200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安全值后,例如1.1至2个大气压中的某一设定值,自动脱落,使第一腔室200卸压,保证使用安全,其材质可以是硅胶,也可以是橡胶等等。如图10所示,为了便于观察,还可以在壳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120,从而及时观察内部的氢气500生成状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反应器;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置第一反应物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分别通过出气通孔和进液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氢口;所述反应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反应器包括进液管、出气管、储液层和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一反应物配合生成氢气的第二反应物的反应层;所述储液层和所述反应层连通;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层、另一端经所述进液通孔连通至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反应层、另一端经所述出气通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在所述出气管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管内设置有防液透气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管口处的进液开关件;在所述进液开关件上设置有开关孔;所述进液开关件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以控制所述进液管的通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进液管的轴向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开关件的端部抵接,用于外力驱动所述按钮运动以带动所述进液开关件沿第一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为多个,多个反应器依次层叠设置,相邻所述反应器中的进液管连通、出气管连通;当还包括进液开关件时,多个所述进液开关件和多个所述进液管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层和所述反应层之间还设置有渗透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气管和所述反应层连通的一端的管口还设置有滤气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滑槽,在所述反应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限位于所述滑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液通孔上还设置有防漏片,在所述防漏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液通孔对应的切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氢口还设置有滤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还设置有安全孔,在所述安全孔内对应设置有安全塞;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83120.1U CN212855684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吸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83120.1U CN212855684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吸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55684U true CN212855684U (zh) | 2021-04-02 |
Family
ID=7521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83120.1U Active CN212855684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吸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55684U (zh) |
-
2020
- 2020-07-14 CN CN202021383120.1U patent/CN2128556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93153B2 (ja) | 燃料電池カートリッジ | |
US8172912B2 (en) | Self-regulating gas generator and method | |
US9722268B2 (en) | Gas generator with starter mechanism and catalyst shield | |
CN101199068A (zh) | 燃料和燃料电池的集成装置 | |
US11186482B2 (en) | Hydrogen generating system | |
JP2003290645A (ja) | 燃料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反応チャンバ | |
CN101687158A (zh) | 气体发生装置 | |
KR20110093773A (ko) | 수소발생 연료전지카트리지 | |
EP1355372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s generation in a fuel cell | |
CN212855684U (zh) | 一种吸氢装置 | |
CA2435107A1 (en) | Hydrogen generating apparatus | |
US20080274384A1 (en) | Self-regulating hydrogen generator for use with a fuel cell | |
CN201154898Y (zh) | 一种硼氢化物制氢装置 | |
CN214587559U (zh) | 一种伯努利原理演示装置 | |
CN214653625U (zh) | 制氢装置 | |
CN201190102Y (zh) | 一种硼氢化物制氢装置 | |
TW201121135A (en) | Power supply device | |
CN217757683U (zh) | 一种便携电解制氢制氧设备及吸氢吸氧系统 | |
CN2478616Y (zh) | 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 | |
CN112624043B (zh) | 一种基于排水法的自持式制氢装置 | |
CN213252178U (zh) | 一种便携式氢气呼吸机 | |
CN116395638A (zh) | 制氢装置 | |
CN101628709A (zh) | 一种使气体发生装置具备万向性的方法及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