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7569U - 警示三角架 - Google Patents

警示三角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7569U
CN212847569U CN202021370328.XU CN202021370328U CN212847569U CN 212847569 U CN212847569 U CN 212847569U CN 202021370328 U CN202021370328 U CN 202021370328U CN 212847569 U CN212847569 U CN 212847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strip
support
magnetic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03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卓
张历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ad Sense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ad Sense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 Sense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ad Sense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03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7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7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7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交通警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警示三角架,包括:底座、以及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的两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连接形成三角架结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第一支架背离其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该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第二支架背离其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该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第一荧光条、第二荧光条和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在不使用时,可将荧光条分别进行折叠收纳,避免因为撕扯而损坏。

Description

警示三角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交通警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警示三角架。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路上遇到突发故障进行停车检修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时,通常在在距离车身后部放置警示三角架,用于提醒后来车辆,避免发生二次交通事故。
目前,市面上的警示三角架大多数都荧光面采用三角形荧光布的方式固定于三角架上,不使用时,三角形的荧光布由于比较柔软,蓬松而导致难以完全收纳起来,在收纳时发生撕扯而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警示三角架,实现在不使用时,可将荧光条分别进行折叠收纳,避免因为撕扯而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警示三角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面的两端,并形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所述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向所述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位于所述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相贴合,所述第二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荧光条的一端设有第三磁吸部,所述第一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磁吸部;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五磁吸部,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六磁吸部;所述第三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六磁吸部相磁吸的第七磁吸部,所述第三荧光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八磁吸部;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磁吸部与所述第五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六磁吸部与所述第七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八磁吸部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反光条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收容槽内设有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对应设置;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荧光条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一荧光布,所述第一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所述第一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一荧光布贴合于所述底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条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一背板绕所述第一折叠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两端;所述第二荧光条包括第二背板和第二荧光布,所述第二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二背板面向所述第一支架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二荧光布贴合于第一收容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荧光布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二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二折叠线,所述第二背板绕所述第二折叠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所述第六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背板的两端;所述第三荧光条包括第三背板和第三荧光布,所述第三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三背板面向所述第二支架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三荧光布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三荧光布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三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第三折叠线,所述第三背板绕所述第三折叠线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所述第八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背板的两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均为梯形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槽为与所述第二背板相匹配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收容槽为与所述第三背板相匹配的梯形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反光条包括第一反光条、第二反光条和第三反光条;所述底座同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一吸合部之间还设有所述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二反光条,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并且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相互背离的两面;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三反光条,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可用于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磁吸连接的第二吸合部;当所述第二吸合部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磁吸固定时,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形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二反光条和所述第三反光条形成所述警示三角架的三角反射区。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两相对的面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荧光条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合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吸合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可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两端,并且形成三角架结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以使第一荧光条可以相对底座转动。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三角架架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第二荧光条通过相对第一支架转动可翻转收纳于第一收容槽内或翻转至第一收容槽外。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第三荧光条通过相对第二支架转动可翻转收纳于第二收容槽内或翻转至第二收容槽外。使用时,沿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翻转展开,使其处于展开状态,使得第一荧光条、第二荧光条和第三荧光条形成位于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使其处于展开状态;在不使用时,通过翻转,将第一荧光条贴合与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第二荧光条收纳于第一收容槽内,第三荧光条收纳于第二收容槽内,使其处于折叠状态。相对传统的采用将荧光布做成三角形的方式,该种方式采用三个可以分别折叠收纳的第一荧光条、第二荧光条和第三荧光条通替代传统的三角荧光布,通过简单的翻转就可以进行折叠收纳,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发生撕扯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背面视角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面视角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折叠状态时的背面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折叠的正面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去除荧光布后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面视角立体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支架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支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第三荧光条6,第一收容槽21,第二收容槽31,第一磁吸部41,第二磁吸部42,第三磁吸部51,第四磁吸部52,第五磁吸部61,第六磁吸部62,第一背板43,第一荧光布44,第一折叠线441,第二背板53,第二荧光布54,第二折叠线 541,第三背板63,第三荧光布64,第三折叠线641,第一反光条13,第二反光条22,第三反光条32,第一转动部11,第一吸合部12,第二吸合部33,第一凸起121,第一凹槽331,弹性卡脚1211,限位卡槽3311,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一夹块14,第二夹块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背面视角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面视角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折叠状态时的背面视图,图4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处于折叠的正面视图。
警示三角架包括底座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其中,第一支架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架3的一端,第一支架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架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座1的同一侧面的两端,以使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底座1 首尾依次连接形成三角架结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底座1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并且三者的反光条均位于三角架结构的同一侧,以形成三角架结构的三角反射区。底座1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4。第一支架2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5,并且该面设有用于收容第二荧光条5的第一收容槽21。第二支架3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靠近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6,并且该面设有用于收容第三荧光条6的第二收容槽31。
其中,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通过转动可切换至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当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分别向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位于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当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荧光条4与底座1的反光条相贴合,第二荧光条5收纳于第一收容槽21内,第三荧光条6收纳于第二收容槽31内。也即是,在使用时,第一荧光条4相对底座1转动,向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第二荧光条5相对第一支架2的转动,沿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第三荧光条6相对第二支架3转动,沿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三角荧光区,此时,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 相当于三角荧光区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在不使用时,第一荧光条4向下翻转至与底座1的反光条相贴合,第二荧光条5相对第一支架2向上翻转收纳于第一收容槽21内,第三荧光条6相对第二指尖向上翻转收容于第二收容槽31 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设置可相对转动的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在不使用时,分别通过翻转,将其分别进行折叠收纳,相对传统的采用将荧光布做成三角形的方式,该种方式用三个可以分别折叠收纳的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通替代传统的三角荧光布,通过简单的翻转就可以进行折叠收纳,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发生撕扯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均采用硬质荧光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可以通过合页、或转动轴等转动连接件实现分别与底座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5至图7,并结合图3和图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中荧光条去除荧光布后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正面视角立体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一视角的爆炸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荧光条4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吸部41,第一荧光条4靠近底座1和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磁吸部42;第二荧光条5靠近底座1和第二支架3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可与第二磁吸部42磁吸连接的第三磁吸部51,第二荧光条5靠近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连接处的另一端第四磁吸部52;第三荧光条6靠近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四磁吸部52磁吸连接的第五磁吸部61,第三荧光条6远离其设有第五磁吸部6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磁吸部41磁吸连接的第六磁吸部62。
当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处于展开状态时,也即在使用时,第一磁吸部41与第六磁吸部62磁吸连接,第二磁吸部42和第三磁吸部51磁吸连接,第四磁吸部52和第六磁吸部62磁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三者的端部之间通过磁吸连接而保持呈三角形结构的展开状态。
进一步的,底座1的反光条内设有第一磁吸件(图未示),第一磁吸件与第一磁吸部41和/或第二磁吸部42对应设置。当第一荧光条4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磁吸件与第一磁吸部41和/或第二磁吸部42磁吸连接,使得第一磁吸件通过磁吸的方式与第一磁吸部41和/或第二磁吸部42相互吸引,从而将第一荧光条4贴合固定于底座1的反光条,避免在不使用时,第一荧光条4 发生摆动。
第一收容槽21内设有第二磁吸件(图未示),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部 51和/或第四磁吸部52对应设置。当第二荧光条5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部51和/或第四磁吸部52磁吸连接,从而使第二磁吸件通过磁吸的方式与第三磁吸部51和/或第四磁吸部52相互吸引,从而将第二荧光条5固定于第一收容槽21内
第二收容槽31内设有第三磁吸件(图未示),第三磁吸件与第五磁吸部 61和/或第八吸磁吸部62对应设置。当第三荧光条6处于折叠状态时,使得第三磁吸件通过磁吸的方式与第五磁吸部61和/或第六磁吸部62相互吸引,从而将第三荧光条6固定于第二收容槽31内。
进一步的,第一荧光条4包括第一背板43和第一荧光布44,第一荧光布 44的一部分贴合固定于底座1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第一荧光布44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第一背板43面向底座1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第一荧光布44贴合于底座1的部分与第一荧光布44贴合覆盖于第一背板43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一折叠线441,第一折叠线441与底座1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相对应。第一背板43可绕第一折叠线441相对底座1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背板43通过第一荧光布44与底座1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荧光条4向下翻转折叠与底座 1的反光条贴合,第一荧光条向上翻转展开至第一荧光布44和底座1的反光条位于第一背板43的同一侧。其中,第一磁吸部41和第二磁吸部42分别设置于第一背板43的两端,也即,第三磁吸41部位于第一背板43靠近底座1 与第二支架3连接处的一端,第二磁吸部42位于第二背板43靠近底座1和第一支架2连接处的一端。
第二荧光条5包括第二背板53和第二荧光布54,第二荧光布54的一部分贴合固定于第一收容槽21内,第二荧光布54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第二背板53面向第一支架2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第二荧光布54贴合于第一收容槽21的部分与第二荧光布54贴合覆盖于第二背板53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二折叠线541。第二背板53绕第二折叠线541相对第一支架2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背板53通过第二荧光布54与第一支架2转动连接,使得第二荧光条5 向下翻转展开至第二荧光布54和第一支架2的反光条位于第二背板53的同一侧,第二荧光条5向上翻转折叠收纳于第一收容槽21内。其中,第三磁吸部51和第四磁吸部52分别位于第二背板53的两端,也即,第三磁吸部51 位于第一背板53靠近第一支架2和底座2连接处的一端,第四磁吸部52位于第二背板53靠近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连接处的另一端。
第三荧光条6包括第三背板63和第三荧光布64,第三荧光布64的一部分贴合固定于第二收容槽31内,第三荧光布64的另一部分为贴合覆盖于第三背板63的面向第二支架3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第三荧光布64贴合于第二收容槽31的部分与第三荧光布64贴合覆盖于第三背板63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三折叠线641。第三背板63绕第三折叠线641相对第二支架3转动,从而实现第三背板63通过第三荧光布64与第二支架3转动连接,第三荧光条6 向下翻转展开至第三荧光布64和第二支架3的反光条位于第三背板63的同一侧,第三荧光条6向上翻转折叠收纳于第二收容槽31内。其中,第五磁吸部61和第六磁吸部62分别设置第三背板63的两端,也即第五磁吸部61位于第三背板63靠近第二支架3和第一支架2连接处的一端,第六磁吸部62 位于第三背板63靠近第二支架3和底座1连接处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分别与第一荧光布44、第二荧光布54和第三荧光布64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荧光布的结构强度,使得荧光布可以保持呈条状的结构状态。
进一步的,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均为两端极性相异的梯形磁条,并且第一背板43与第二背板53相互靠近的两端为异名磁极,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相互靠近的两端为异名磁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可以通过合页、或转动轴等转动连接件实现分别与底座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转动连接。
第一磁吸部41和第二磁吸部42为分别设置于第一背板43两端的磁铁,第三磁吸部51和第四磁吸部52为分别与设置于第二背板53两端的磁铁,第五磁吸部61和第六磁吸部62为分别设置于第三背板63两端的磁铁,并且,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展开成三角荧光区时,第一磁吸部41和第六磁吸部62所对应的磁铁中相对的两磁极为异名磁极,第二磁吸部42和第三磁吸部51所对应的磁铁中相对的磁极为异名两磁极,第四磁吸部52和第五磁吸部61所对应的磁铁中相对的两磁极为异名磁极。其中,对于设置于底座1的反光条内的第一磁吸件、设置于第一收容槽21内的第二磁吸件以及设置于第二收容槽31内的第三磁吸件,可选用铁磁金属件或磁铁。
进一步的,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均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长边为折叠边,也即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可分别沿着所述梯形结构的折叠边进行翻转折叠。通过将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 53和第三背板63设置成梯形结构,使得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之间处于展开呈状态时,第一背板43、第二背板53和第三背板63 相邻的两端之间通过梯形结构的腰边配合连接,可以减少第一荧光布44、第二荧光布54和第三荧光布64之间的前后间距,使三者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第一收容槽21位于第二背板53相是适配的梯形结构,第二收容槽31为与第三背板63相匹配的梯形结构,以使得第二背板63可以全部收纳于第二收容槽31内,第三背板63可全部收纳于第二收容槽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容槽21的梯形结构面积大于第二背板53的梯形结构的面积,第二收容槽31的梯形结构的面积大于第三背板63的梯形结构的面积。使得在不使用状态时,第二荧光条5中的第二背板53和第二荧光布54可以完全收纳于第一收容槽21中,第三荧光条6的第三背板63和第三荧光布64可以完全收纳于第二收容槽31中。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8和图9,并结合图1至图7,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支架展开过程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警示三角架的支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反光条包括第一反光条13、第二反光条22和第三反光条32,底座1 同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11和第一吸合部12,第一转动部11和第一吸合部12之间还设有第一反光条13;第一支架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部11,使得第一支架2可绕所述第一转动部11相对底座1转动,第一支架2的背离底座1的一面设有第二反光条22,第一支架2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3的一端,并且底座1和第二支架3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2 相互背离的两面;第二支架3远离第二收容槽31的一面设有第三反光条32,第二支架3的另一端设有可与第一吸合部12磁吸固定的第二吸合部33,其中,第二吸合部33位于第一支架2背离第三反光条32的另一面。
在使用时,第一支架2通过相对底座1转动向外展开,第二支架3通过相对第一支架2转动向外展开,然后将第二支架3的第二吸合部33固定于底座1的第一吸合部12,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中空的三角架结构,由于第一转动部11、第一吸合部12和第一反光条13均位于底座1的同一面,而第一支架2通过第一转动部11与底座1转动连接,第二支架3通过第一吸合部12和第一支架2与底座1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位于底座1设有第一反光条13的同一面,又因为底座1和第二支架3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2不同的两侧,第二反光条22位于第一支架 2背离底座1的一面,第三反光条32位于第二支架3背离第二支架3的一面,使得第一反光条13、第二反光条22和第三反光条32均位于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中空的三角架结构同一侧。即,当第二吸合部33与第一吸合部12磁吸固定时,第一反光条13和第二反光条22和第三反光条32形成的警示三角架的三角反射区,此时,将第一荧光条4、第二荧光条5和第三荧光条6向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使得第一荧光布44、第二荧光布54和第三荧光布64的朝向与三角反射区的反光面相同,形成位于三角反射区内的三角荧光区。
在不使用时,将第一荧光条4翻转贴合于底座1设有第一反光条13的一面,第二荧光条5翻转收纳于第一收容槽21内,第三荧光条6翻转收纳于第二收容槽31内,再将第二吸合部33和第一吸合部12脱离,通过转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使得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进行折叠收纳于底座1设有第一转动部11的同一侧,此时,底座1设有第一反光条13的一面,与第一收容槽21正对设置,从将第一荧光条4和第二荧光条5收纳于第一支架2和底座1之间围合的空间内,其中,第一荧光条4和第二荧光条5可以同时位于第一收容槽21内,也可以是,第一荧光条4位于第一收容槽21外,而第二荧光条5位于第一收容槽2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底座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依次转动连接,然后再将第二支架33通过磁吸连接与底座1固定形成三角架结构的方式,连接方便,使得用户通过单手就可以进行警示三角架的展开和折叠操作,使用方便,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快速将警示三角架展开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和第一支架2两相对的面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第一荧光条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也即是,底座1设有第一反光条13的一面与第一支架2设有第一收容槽21的一面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第一荧光条4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一预设距离,以使得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底座1在折叠起来时,第一荧光条4可以收纳于第一支架 2设有第一收容槽21的面和底座1设有第一反光条13的一面之间所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可以为分别设有磁吸件的两连接端,其中,磁吸件可选用磁铁,也即是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 分别设有磁铁,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相对的位置磁铁的磁极为异名磁极,以使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吸合部12设有第一凸起121,第二吸合部33设有第一凹槽331,第一凸起121和第一凹槽331相适配,第一凸起121插入第一凹槽 331内,使得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32磁吸固定时,通过第一凸起 121与第一凹槽331相插接,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磁吸固定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吸合部12,第一凹槽33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吸合部33。
进一步的,第一凸起121为环状凸起筋,第一凹槽331为环形槽,环状凸起筋与环形槽相适配。
进一步的,第一凸起121的外周壁设有弹性卡脚1211,第一凹槽331的内周壁设有用于弹性卡脚1211相卡接的限位卡槽3311,当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相吸合固定时,弹性卡脚1211与限位卡槽3311相卡合,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吸合部12和第二吸合部33连接的可靠性。其中,弹性卡脚1211 在实现与限位卡槽3311相卡合或脱离的时候均需要通过外力克服弹性卡脚 1211发生弹性形变的弹力做功。
进一步的,警示三角架还包括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 7和第二支撑杆8分别转动连接于底座1底部的两端。具体的,第一支撑杆7 的一端与底座1底部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7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支撑杆8的一端与底座1底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8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通过对底座1转动可切换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第一支撑杆77和第二支撑杆8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支撑杆7、底座1和第二支撑杆88之间形成Z形,此时,第一支撑杆7的自由端和第二支撑杆8的自由端可与放置警示三角的支撑面接触,以使警示三角架可以平稳的放置在支撑面上。当第一支撑杆77和第二支撑杆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收拢于底座1的底部。
进一步的,底座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位于底座1与第二支撑杆8转动连接的一端,第二限位部位于底座1 与第一支撑杆7转动连接的一端。当所述第一支撑杆7和所述第二支撑杆8 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撑杆7卡接于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撑杆8卡接于第二限位部,使得在不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8固定底座1的底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为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第一夹块14,两个第一夹块14 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夹持槽,当第一支撑杆7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撑杆7的自由端位于第一夹持槽内;第二限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块 15,两个第二夹块15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夹持槽,当第二支撑杆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杆8的自由端位于第二夹持槽内。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长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底座同一侧面的两端,并形成三角架结构;
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均设有反光条;
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的顶边转动连接有第一荧光条;
所述第一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荧光条;
所述第二支架背离其设有反光条的另一面设有第二收容槽,并且该面靠近所述三角架结构中心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荧光条;
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通过转动可切换至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所述第二荧光条和所述第三荧光条向所述三角架结构的中心方向展开,形成位于所述三角架结构内的三角荧光区;
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荧光条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相贴合,所述第二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条收纳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条的一端设有第三磁吸部,所述第一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磁吸部;
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五磁吸部,所述第二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处的另一端设有第六磁吸部;
所述第三荧光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六磁吸部相磁吸的第七磁吸部,所述第三荧光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的第八磁吸部;
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磁吸部与所述第五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六磁吸部与所述第七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八磁吸部与所述第三磁吸部磁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反光条内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收容槽内设有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对应设置;
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四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六磁吸部磁吸连接,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或所述第八磁吸部磁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条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一荧光布,所述第一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底座设有反光条的一面,所述第一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一荧光布贴合于所述底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条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一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一背板绕所述第一折叠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三磁吸部和所述第四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两端;
所述第二荧光条包括第二背板和第二荧光布,所述第二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二背板面向所述第一支架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二荧光布贴合于第一收容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荧光布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二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二折叠线,所述第二背板绕所述第二折叠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所述第五磁吸部和所述第六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背板的两端;
所述第三荧光条包括第三背板和第三荧光布,所述第三荧光布的一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三荧光布的另一部分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三背板面向所述第二支架的反光条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三荧光布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三荧光布贴合覆盖于所述第三背板的部分之间形成第三折叠线,所述第三背板绕所述第三折叠线相对第二支架转动,所述第七磁吸部和所述第八磁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背板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均为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为与所述第二背板相匹配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收容槽为与所述第三背板相匹配的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条包括第一反光条、第二反光条和第三反光条;
所述底座同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一吸合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一吸合部之间还设有所述第一反光条;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二反光条,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并且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相互背离的两面;
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三反光条,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可用于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磁吸连接的第二吸合部;
当所述第二吸合部与所述第一吸合部磁吸固定时,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形成三角架结构,所述第一反光条、所述第二反光条和所述第三反光条形成所述警示三角架的三角反射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架两相对的面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荧光条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警示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吸合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可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CN202021370328.XU 2020-07-09 2020-07-09 警示三角架 Active CN212847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0328.XU CN212847569U (zh) 2020-07-09 2020-07-09 警示三角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0328.XU CN212847569U (zh) 2020-07-09 2020-07-09 警示三角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7569U true CN212847569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4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0328.XU Active CN212847569U (zh) 2020-07-09 2020-07-09 警示三角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7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83875A1 (en) Emergency signaling system
TWI338569B (en) Photo frame
CN212847569U (zh) 警示三角架
CN111670570A (zh) 便携设备支架
US20030145499A1 (en) Stand-alone folding sign
CN212847567U (zh) 警示三角架
KR101963517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핑거 홀더
US3600059A (en) Collapsible, emergency traffic signal device
CN212612106U (zh) 一种快速组装式反光锥
CN215837461U (zh) 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电脑包
KR20020039762A (ko) 자동차용 접이식 삼각대
CN209881853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可折叠支撑垫
CN219177410U (zh) 一种磁吸支架
JP2003305981A (ja) 紙片クリップ
CN214312407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警告标识牌
CN214580202U (zh) 磁吸电脑折叠支架
JP3163324U (ja) 矢印板
CN218513139U (zh) 磁吸展示牌
CN210429078U (zh) 号码牌
CN217099829U (zh) 一种汽车用一键开启式三角反光牌
CN220735092U (zh) 一种贴墙式挂衣架
CN216122514U (zh) 一种折叠支架、移动终端以及保护壳
CN212061663U (zh) 停车号码牌
CN210626804U (zh) 一种弹性铰链及眼镜架
CN212828188U (zh) 一种车载磁吸停车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