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7514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7514U
CN212847514U CN202022217134.2U CN202022217134U CN212847514U CN 212847514 U CN212847514 U CN 212847514U CN 202022217134 U CN202022217134 U CN 202022217134U CN 212847514 U CN212847514 U CN 212847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screen
additional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71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丽丽
王本莲
龙跃
黄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71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7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7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7514U/zh
Priority to US17/390,759 priority patent/US2022010245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实现面板全面屏技术效果的同时,能够淡化附加显示区较差的画面显示质量对于整个显示区域的影响,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主要显示区、附加显示区和屏下显示区;附加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屏下显示区下方设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器件;附加显示区设置在主要显示区的边缘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用于显示成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显示产品视角效果的不断追求,极致窄边框甚至全屏显示成为显示面板产品发展的新趋势;由于许多高端手机的屏占比逐步稳定上升,全面屏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潮流趋势。
现有的一种全面屏技术方案为:在显示面板中部设置屏下显示区,以及包围该屏下显示区的显示区域;该屏下显示区下方设置有透明的发光器件,对应该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屏下显示区附近的显示区域中,由此,当使用屏下摄像头时,可以控制屏下显示区的发光器件关闭,此时屏下显示区呈透明区域,不会影响设置于屏下显示区下方的屏下摄像头的拍摄功能。
但是,上述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屏下显示区附近的显示区域相较于其他显示区域,由于该显示区域内需要设置一部分额外的像素驱动电路,使得该区域内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充足的发光器件及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导致该区域的屏幕像素密度较低,即显示面板在成像显示时,屏幕中部显示的一部分画面质量较差,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实现面板全面屏技术效果的同时,能够淡化附加显示区较差的画面显示质量对于整个显示区域的影响,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主要显示区、附加显示区和屏下显示区;
附加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屏下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器件;附加显示区设置在主要显示区的边缘处。
可选的,显示区域为多边形,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区域的任一边缘处,且被主要显示区半包围。
可选的,显示区域为多边形,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区域的任一拐角处。
可选的,显示区域为椭圆形,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区域的边缘处,且被主要显示区半包围。
可选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器件通过透明走线连接。
可选的,透明走线由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为透明的导电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锡、铟-锡复合氧化物、氧化铟、氧化锌、锌-锑复合氧化物。
可选的,屏下显示区紧贴附加显示区;或者,屏下显示区与附加显示区间隔设置。
可选的,附加显示区包围屏下显示区。
可选的,附加显示区位于屏下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区域用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成像,包括主要显示区、附加显示区和屏下显示区。附加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器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器件,从而实现附加显示区的显示成像控制;屏下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二发光器件,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附加显示区的下方,在实现屏下显示区显示成像控制的同时,相较于附加显示区113,由于屏下显示区112下方没有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屏下显示区112在不显示成像时相较于附加显示区113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如此,设置于屏下显示区的前置屏下摄像头可以通过透光率较高的屏下显示区实现其拍照、摄像的功能,进而达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效果。进一步的,将附加显示区设置在主要显示区的边缘处,如此,使得显示画面较差的附加显示区更加靠近主要显示区的边缘,能够淡化附加显示区较差的画面显示质量对于整个显示区域的影响,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上边缘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下边缘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右边缘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左边缘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右上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左上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右下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左下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附加显示区理想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为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亚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面板;11-显示区域;111-主要显示区;112-屏下显示区;113- 附加显示区;12-边框;13-显示用基板;131衬底;132-平坦层;133-像素界定层;14-封装层;200-亚像素单元;21-发光器件;211-阳极;212-发光功能层;213-阴极;22-薄膜晶体管;221-有源层;222-源极;223-栅极;224- 栅绝缘层;225-漏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上”、“下”、“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如图1和图 5所示,包括显示区域11,该显示区域11用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成像,包括主要显示区111、屏下显示区112和附加显示区113。
以应用该显示面板100的全面屏手机为例:该全面屏手机的屏幕对应显示区域11,用于实现手机屏幕的显示成像功能,其中,主要显示区111包括手机屏幕的绝大部分区域;由于手机上通常会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对于全面屏手机而言,前置摄像头需要被设置为屏下摄像头,因此,设置显示区域11的其中一部分为屏下显示区112,屏下显示区112的下方用于设置屏下摄像头;此外,屏下摄像头的拍照或者摄像功能的实现,需要屏下显示区112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基于此,需要将屏下显示区112下方中非必要结构件设置于屏下显示区112以外区域的下方,该区域对应显示区域11的位置即为附加显示区113;显示区域11除屏下显示区112以及附加显示区113以外的区域均为主要显示区1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成像时,主要显示区111、屏下显示区112 和附加显示区113共同组成完整的手机屏幕(对应显示区域11),用以实现手机完整的显示成像功能;但是,当手机调用屏下摄像头的拍摄程序的过程中,屏下显示区112会中止显示成像功能用于配合屏下摄像头进行拍摄。
此外,显示面板应用于手机设备仅仅是一种举例说明,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应用于电视、显示器、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任意设备上;并且,该显示面板的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或者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显示面板。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具体的,附加显示区113下方设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器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器件,从而实现附加显示区113的显示成像控制;屏下显示区112下方设有第二发光器件,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附加显示区113的下方,在实现屏下显示区112显示成像控制的同时,相较于附加显示区113,由于屏下显示区112下方没有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屏下显示区112在不显示成像时相较于附加显示区113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如此,使得设置于屏下显示区112的前置屏下摄像头可以通过屏下显示区112实现其拍照、摄像的功能,进而达到显示面板100的全面屏显示效果。其中,主要显示区111是显示面板100的主要显示成像区域,包括设置于主要显示区111下方的第三发光器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三发光器件的第三像素驱动电路。
由于附加显示区113下方同时设置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这样,额外布设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占用了一部分附加显示区113的安装空间,使得附加显示区113下方的区域内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充足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进而导致附加显示区113下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密度较低,即该附加显示区113的屏幕像素密度较低。基于此,该显示面板100在成像显示时,附加显示区113域11的显示画面质量较差,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将附加显示区113设置在主要显示区 111的边缘处,如图2和图6所示。如此设置,使得显示画面较差的附加显示区113更加靠近主要显示区111的边缘,能够淡化附加显示区 113较差的画面显示质量对于整个显示区域11的影响,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实现全面屏中屏下摄像头拍照、摄像的具体流程如下:其中,屏下摄像头设置在屏下显示区112的下方;当屏下摄像头不工作时,屏下显示区112在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下与主要显示区111和附加显示区113一同实现显示面板100显示区域11的显示成像;而当启动预设程序用于通过屏下摄像头进行拍照或者摄像时,屏下显示区112域11在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下关闭第二发光器件,此时,由于避免了屏下显示区112显示成像的影响,显示面板100上对应该屏下显示区112的位置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不影响屏下摄像头在拍照或者摄像时的感光功能;当屏下摄像头的拍照或者摄像功能完成后,退出该预设程序,此时屏下显示区112在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下恢复显示成像的功能,且与主要显示区111 和附加显示区113一同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1的显示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器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发光器件、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三发光器件和第三像素驱动电路均为多个,其中,每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每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每个第二发光器件和每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或者每个第三发光器件和每个第三像素驱动电路组成显示区域11中的亚像素单元200。
如图11和图13所示,显示区域11可以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多边形或椭圆形状。其中,多边形包括三角形、矩形、五边形或凹多边形等任意的多边形形状;而椭圆形状包括任意尺寸的椭圆或者圆形,如图11和图12所示。此外,显示区域11也是可以位于不同平面上的结构形状,如可折叠示显示面板。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以显示面板 100的适用场景为准。
其中,对于显示区域11的不同形状,附加显示区113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各不相同。具体的,如图3和图13所示,显示区域11为多边形,附加显示区113设置在显示区域11的任一边缘处,且被主要显示区111半包围。如图7和图8所示,显示区域11同样为多边形,具有多个拐角,附加显示区113设置在显示区域11的任一拐角处。或者,如图11所示,显示区域11为椭圆形,附加显示区113设置在显示区域11的边缘处,且被主要显示区111半包围。在此,对于附加显示区 113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显示区域1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由于上述方案中的附加显示区113均设置于显示区域11的边缘位置处,即位于主要显示区111的边缘位置,显而易见的,均能够淡化附加显示区113 较差的画面显示质量对于整个显示区域11的影响,进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光器件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走线实现电连接,走线通常由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等导电的材料制成。为了避免屏下显示区112 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器件之间的连接走线影响屏下显示区 112的透光成像效果,设置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器件通过透明走线连接,具体的,透明走线的制作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锡、铟-锡复合氧化物、氧化铟、氧化锌、锌-锑复合氧化物等透明的金属氧化物。从而使得光线在照射到屏下显示区112后,能够更好地穿透透明的走线的设置区域,进一步提高了屏下显示区112在不显示成像时的透光率,提高了屏下摄像头的采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其一:对于附加显示区被主要显示区半包围这一特征,如图4和图15所示,当附加显示区位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处时,附加显示区与主要显示区的接触位置形成凹陷结构,主要显示区的该凹陷结构将附加显示区半包围。其二:在本申请中,对于透明的定义只需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即可,主要用于实现屏下摄像头的采光拍摄。
对附加显示区113和屏下显示区112的具体位置关系,如图4和图15所示,附加显示区113被主要显示区111半包围设置,即设置于主要显示区111的边缘位置,而屏下显示区112可以设置于主要显示区111的边缘位置,也可以设置于主要显示区111的中部,并不会影响屏下显示区112下方设置屏下摄像头的功能,在此做不具体限定。
参照图15,屏下显示区112与附加显示区113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屏下显示区112与附加显示区113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屏下显示区112和附加显示区113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使得该显示面板100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对于手机而言,屏下摄像头的位置若过于靠近显示区域11的边框12的位置,这不利于手机主板的布局设计,基于此,将附加显示区113设置于显示区域11的边缘或者拐角处,而屏下显示区112可以根据屏下摄像头的具体位置灵活设置。
此外,如图16所示,屏下显示区112紧贴附加显示区113设置,即屏下显示区112的部分或者全部边缘与附加显示区接触。这样一来,能够缩短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该连接走线的设置长度,有利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器件之间的走线布设,简化了显示面板100的基板上的电路分布设计方案。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设置附加显示区113包围屏下显示区112,如此,可以将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沿屏下显示区112的周向均匀分布于临近附加显示区113的下方位置,相较于将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沿同一方向上集中设置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化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以及走线的布局设计。
如图17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用基板13和用于封装显示用基板13的封装层14,其中,封装层14可以为封装薄膜,也可以是封装基板。继续参见图17,显示用基板13包括衬底131、设置在衬底 131上的每个亚像素单元200中的发光器件21和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三像素驱动电路,发光器件21的具体结构包括阳极211、发光功能层212 以及阴极213,阳极211与薄膜晶体管22的漏极225电连接(即连接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21的走线)。显示用基板13还包括像素界定层133,像素界定层133包括多个开口区,一个发光器件21设置在一个开口区中,形成一个亚像素点。
具体的,像素界定层133和衬底131之间具有平坦层132,薄膜晶体管22设置于平坦层132内,包括设置于衬底131上的栅极223,栅极223上设有栅绝缘层224,栅绝缘层224上覆盖有源层221,有源层 221上部间隔设置源极222和漏极225。其中,漏极225通过走线与发光器件21连接,栅极223连接栅极驱动电路,源极222连接源极驱动电路。
对于本申请中的全面屏显示面板100,其显示区域11下方设有发光器件以及用于控制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即薄膜晶体管22)。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三像素驱动电路,发光器件21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显而易见的对于屏下显示区112而言,该区域对应的封装层14以及显示用基板13中的衬底131、平坦层132和像素界定层 133均为透明材料制成,从而避免影响屏下摄像头的拍摄功能,其中,屏下显示区112对应的显示用基板13中并未设置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即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由非透明材料制成。
为了实现显示面板100上多个亚像素单元200的显示控制,通常通过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行栅极驱动电路连接每行的亚像素单元200 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为了实现显示面板100全面屏的更好的体验,对于该栅极驱动电路通常采用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GateDriver on Array,简称GOA)的方式进行布设。
基于此,如图9所示,第一方向即矩形显示区域11的上下边框12 的延伸方向,设置附加显示区113位于屏下显示区112的至少一侧。以图9为例进行说明,当附加显示区113位于屏下显示区112的左侧、右侧或者左右两侧时,可以将屏下显示区112下方的亚像素单元200 对应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附加显示区113下方对应的同行位置处,这样,栅极驱动电路可以直接在同行的位置上与对应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三像素驱动电路直接连接。相较于将附加显示区113设置于屏下显示区112沿图9中矩形显示区域11的左右边框的延伸方向上的技术方案,避免了栅极驱动电路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需要进行绕线连接的设计方案,简化了栅极驱动电路的布局设计;该效果同样适用于GOA驱动电路的布局设计。
而对于附加显示区113和屏下显示区112的具体形状,如图4和图16所示,可以是可以是矩形、圆等规则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如图10所示,主要显示区111的上边缘的中间位置设有附加显示区113,该附加显示区113中部紧贴设置有直径为R的屏下显示区112,屏下显示区112与附加显示区113的结构形状为矩形,该矩形的长度为a,宽度为b,理想状态下,宽度b与直径R的尺寸相等,屏下显示区112两侧的附加显示区113的形状面积相同。此时,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沿与第二发光器件同行的位置方向分布于附加显示区 113的下方,这样,每行的栅极驱动电路可以直接连接位于本行位置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在经过屏下显示区112时,通过绕线方式分别连接屏下显示区112两侧对应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器件通过透明的走线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
其中,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视、显示器、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任意设备,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主要显示区、附加显示区和屏下显示区;
所述附加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屏下显示区下方设有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所述主要显示区的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为多边形,所述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任一边缘处,且被所述主要显示区半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为多边形,所述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任一拐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为椭圆形,所述附加显示区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处,且被所述主要显示区半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通过透明走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走线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透明材料为透明的导电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锡、铟-锡复合氧化物、氧化铟、氧化锌、锌-锑复合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显示区紧贴所述附加显示区;或者,所述屏下显示区与所述附加显示区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显示区包围所述屏下显示区。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显示区位于所述屏下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2217134.2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847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7134.2U CN212847514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390,759 US20220102457A1 (en) 2020-09-30 2021-07-30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7134.2U CN212847514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7514U true CN21284751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5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7134.2U Active CN212847514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02457A1 (zh)
CN (1) CN2128475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3820A (zh) * 2022-05-11 2022-08-16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Mini-LED分区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5379B1 (ko) * 2015-12-02 2022-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864651A (zh) * 2019-12-31 2022-08-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3820A (zh) * 2022-05-11 2022-08-16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Mini-LED分区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2457A1 (en)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13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47659B2 (en) Display panel,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737325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data line including electrically-connected sub-data lines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1291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35744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01094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96887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31070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047660A (ko) 표시 패널
WO2018010213A1 (zh) 折叠式oled显示器
CN11129315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0378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467844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365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97384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2542121B (zh) 显示结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230172014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51360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212847514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64488B (zh) 显示装置
US10845934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CN21447494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9176457A (ja) 表示装置
CN11369024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22166A (zh) 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