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6564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6564U
CN212846564U CN202021640199.1U CN202021640199U CN212846564U CN 212846564 U CN212846564 U CN 212846564U CN 202021640199 U CN202021640199 U CN 202021640199U CN 212846564 U CN212846564 U CN 212846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cantilever
cover
face cover
cantileve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401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雪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6401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6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6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65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装置和主机底座,所述主机底座包括可旋转设置的底壳和面盖,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底壳可翻转的转动连接;所述收纳空间内具有一个回转体,所述回转体具有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与所述面盖的内顶面抵接,第二悬臂部延伸至所述主机底座的后侧外部;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挤推部;当所述显示装置翻转至工作状态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挤推部与所述第二悬臂部接触并推动所述回转体旋转以带动第一悬臂部推动面盖向上顶起。即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在显示装置上的挤推部对回转体产生挤推,使得回转体转动,并在转动过程将面盖顶起,这样使得所述收纳空间变大,以提高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尤其是一种在使用时增加底座内部空间以提高散热功能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应运而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应用越来越广。例如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同时也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多,因此耗电量也越来越多,对应散热性能较差。
例如对于翻盖式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但是目前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底座所形成的收纳空间是固定不变的,这样整体的散热性能有待提高。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目的在于保证电子设备在使用状态时增加主机底座的收纳空间,以便于提高散热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主机底座,所述主机底座被配置为具有底壳和位于该底壳上方并与该底壳形成收纳空间的面盖,所述显示装置的后侧与所述底壳的后侧可翻转的转动连接,所述面盖的前侧与底壳的前侧转动连接;
所述收纳空间内具有一个回转体,该回转体与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体具有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与所述面盖的内顶面抵接,第二悬臂部延伸至所述主机底座的后侧外部;
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部所在的内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具有指向所述主机底座的挤推部;
所述收纳空间内还具有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盖和底壳连接,且该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当所述显示装置翻转至工作状态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挤推部与所述第二悬臂部接触并推动所述回转体旋转以带动第一悬臂部推动面盖向上顶起;当显示装置由工作状态翻转至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挤推部脱离所述第二悬臂部,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面盖和底壳恢复紧密配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体连接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回转体的第一悬臂部始终与所述面盖的内顶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对面盖相对底壳转动的转动中心的力矩小于第一弹性件对面盖相对底壳转动的转动中心的力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是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与所述回转体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的四周具有向底壳方向延伸的挡板,装配时所述挡板套接在所述底壳的四周;
其中,位于后侧的挡板具有一槽孔,所述第二悬臂部穿过该槽孔后向外部延伸。
进一步的,位于后侧的挡板具有一向主机底座的收纳空间凹陷的凹槽,所述槽孔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臂部用于与所述面盖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具有软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臂部用于与所述面盖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为以所述回转体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等径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主机底座,所述主机底座被配置为具有底壳和位于该底壳上方并与该底壳形成收纳空间的面盖,所述显示装置的后侧与所述底壳的后侧可翻转的转动连接,所述面盖的前侧与底壳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收纳空间内具有一个回转体,该回转体与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体具有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与所述面盖的内顶面抵接,第二悬臂部延伸至所述主机底座的后侧外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部所在的内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具有指向所述主机底座的挤推部;所述收纳空间内还具有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盖和底壳连接,且该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翻转至工作状态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挤推部与所述第二悬臂部接触并推动所述回转体旋转以带动第一悬臂部推动面盖向上顶起;当显示装置由工作状态翻转至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挤推部脱离所述第二悬臂部,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面盖和底壳恢复紧密配合状态。即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在显示装置上的挤推部对回转体产生挤推,使得回转体转动,并在转动过程将面盖顶起,这样使得所述收纳空间变大,以提高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壳和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闭合状态时显示装置和主机底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打开状态时显示装置和主机底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工作状态时显示装置和主机底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回转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方案涉及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翻转式电子设备,具体是包括显示装置10和主机底座20,该显示装置10能够相对所述主机底座 20翻转,即可通过翻转实现闭合或打开。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提电脑,当然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任意能够采用翻转式闭合或打开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10主要是用于显示所述主机底座20经过处理后的信息,例如文字、图片、影像等。该显示装置10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合适的显示屏。
所述主机底座20主要涉及数据、信息等的处理。例如当该主机底座20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机时,该主机底座20可以包括主板、光驱、内存、CPU、散热器、软驱等。这些结构都设置在主机底座20的内部。
详细的,如图3所示,所述主机底座20被配置为具有底壳201和位于该底壳201上方并与该底壳201形成收纳空间的面盖202,所述显示装置10的后侧与所述底壳201的后侧可翻转的转动连接,所述面盖202的前侧与底壳201 的前侧转动连接。即所述底壳201和面盖202配合形成所述主机底座20的外壳,该外壳内部形成所述收纳空间,其中主板、光驱、内存、CPU、散热器、软驱等设置在该收纳空间内,各种结构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主要分布在该收纳空间内。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为图1-图3所展示的左侧,所述后侧为图1-图3所展示的右侧。其中,底壳201和面盖202的转动连接,采用公知的技术实现,任意合适的能够保证两者能够发生转动的技术均可以。所述底壳201和显示装置10例如采用笔记本电脑公知的翻转式结构实现,此处不进行赘述,但不应当以此认为该技术公开不充分。
参见图4至图6,所述收纳空间内具有一个回转体30,该回转体30与所述底壳201转动连接,即该回转体30在底壳201上是可以转动的;所述回转体30具有第一悬臂部301和第二悬臂部302,所述第一悬臂部301与所述面盖 202的内顶面抵接,第二悬臂部302延伸至所述主机底座20的后侧外部。回转体30的旋转中心与底壳201转动连接,这样在回转体30可相对旋转中心转动。具体的,回转体30可以设置在底壳201的内底面上。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体30的本体结构303可以是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悬臂部301和第二悬臂部302沿径向固定在本体结构303的周侧面。该第一悬臂部301和第二悬臂部302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按照下文所述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来进行设定。其中,应当注意,所述第一悬臂部301是与所述面盖202的内顶面始终抵接,即该第一悬臂部301与面盖202的内顶面一直接触。其中,第二悬臂部302穿过主机底座20的右侧并外露在外侧。
如图4至图6,所述显示装置10的显示部所在的内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具有指向所述主机底座20的挤推部101。该挤推部101在显示装置10转动特定角度后与所述第二悬臂部302接触,以实现对第二悬臂部302施加压力,以实现回转体30的转动。其中,所述挤推部101设计为杆状结构或锥体结构等。该挤推部101可以与显示装置10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例如,挤推部101与显示装置10的边框设计为一体结构,或者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边框连接。
如图4与图6所示,所述收纳空间内还具有一个第一弹性件40,该第一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盖202和底壳201连接,且该弹性件40处于拉伸状态;即通过第一弹性件40使得面盖202始终产生一个向着底壳201方向运动的力,保证在非工作状态时面盖202恢复紧密配合状态,其中紧密配合状态即指的是面盖202没有被顶起,而是面盖202和底壳201配合呈收纳空间最小的状态。其中,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0为弹簧。
具体的,当所述显示装置10翻转至工作状态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挤推部101与所述第二悬臂部302接触并推动所述回转体30旋转以带动第一悬臂部301推动面盖202向上顶起;当显示装置10由工作状态翻转至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挤推部101脱离所述第二悬臂部302,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面盖202和底壳201恢复紧密配合状态。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与主机底座20具有三种状态,即闭合状态、打开状态和工作状态。如图1和图4所示,闭合状态下显示装置10 和主机底座20是闭合在一起的。打开状态即由闭合状态开始,显示装置10翻转在第二预设角度α范围内的状态,如图5所示,该第二预设角度α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预设,例如可以是0-80°之间,在此状态下所述面盖202没有被顶起。所述工作状态,即显示装置10被翻转至适合人员使用进行操作的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悬臂部302和挤推部101接触并将所述面盖202顶起;即在第一预设角度β范围内,如图6所示,该第一预设角度β例如可以是80° -180°之间。
在闭合状态,所述显示装置10与主机底座20闭合,两者相互靠近,此时面盖202与底壳201处于紧密配合状态。当需要将电子设备打开的时候,将显示装置10翻起即可,在翻转过程,挤推部101随着显示装置10朝着所述第二悬臂部302翻转,但是在翻起的角度处于第二预设角度α范围内时挤推部101 不会接触所述第二悬臂部302,这样面盖202便不会被顶起,如图5所示。而显示装置10翻转至第二预设角度α的最大角度时,挤推部101刚好与第二悬臂部302接触,但不会推动回转体30转动。当继续翻起显示装置10时,翻起的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α,即进入第一预设角度β范围内,此时随着显示装置10的继续翻转,挤推部101对第二悬臂部302施加压力,该压力对回转体 30产生力矩,该力矩使得回转体30转动,在回转体30转动的过程,第一悬臂部301推动所述面盖201相对底壳201向上顶起;如图6所示。
为了能够保证第一悬臂部301时刻与所述面盖202的内顶面接触,所述回转体30连接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回转体30的第一悬臂部301 始终与所述面盖202的内顶面抵接。即该第二弹性件对回转体30产生一个扭矩,使得第一悬臂部301接触面盖202。其中,应当理解,所述第二弹性件对面盖202相对底壳201转动的转动中心的力矩小于第一弹性件40对面盖202 相对底壳201转动的转动中心的力矩,这样保证在非工作状态面盖202在第一弹性件40的作用下恢复到紧密配合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是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与所述回转体30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参见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方案的面盖202的四周具有向底壳201方向延伸的挡板2021,装配时所述挡板2021套接在所述底壳201的四周;其中,位于后侧的挡板2021具有一槽孔2022,所述第二悬臂部302穿过该槽孔2022后向外部延伸。该面盖202的挡板2021与底壳201配合装配,形成收纳空间。并且由面盖202向下延伸形成挡板2021能够防止灰尘沉积。
更为具体的,位于后侧的挡板2021具有一向主机底座20的收纳空间凹陷的凹槽2023,所述槽孔2022位于所述凹槽2023内。这样所述第二悬臂部302 便落入在该凹槽2023内,而不至于在底座的表面向外凸出而破坏完整性。
其中,为了避免第一悬臂部301在与面盖202的内表面接触时造成损伤,所述第一悬臂部301用于与所述面盖202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具有软垫层。该软垫层在面盖202接触的位置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该软垫层例如可以是硅胶垫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第一悬臂部301用于与所述面盖202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为以所述回转体3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等径圆弧面。采用该技术,由于是以旋转轴为中心的等径圆弧面,因此在第一悬臂部301将面盖202 顶起后,随着第一悬臂部301继续旋转,面盖202依然保持特定的高度而不会随着第一预设角度β的变化而变化。
参见图8,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部301用于与所述面盖202 的内表面抵接部分的外表面设计为多折面结构3011。参见图8,所述多折面结构包括多个依序连接的平面,相邻的平面之间成一定角度设计。具体的,如图 8所示,由左至右的多个平面与回转体30的旋转轴的距离是不断增大的,这样,在与面盖202的内表面接触的时候使得面盖202被顶起的高度不断增加。即实现了多个顶起高度梯度设计,在显示装置10翻起不同角度时面盖202被顶起不同的高度,以增加散热空间。
具体工作时,翻起所述显示装置10,在第二预设角度α范围内,挤推部 101向着第二悬臂部302方向翻转靠近,此过程,所述面盖202不会被顶起。当显示装置10继续翻转至第二预设角度α范围的最大角度时,所述挤推部101 与所述第二悬臂部302刚好接触。随着继续翻起显示装置10,翻起的角度进入第一预设角度β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所述挤推部101不断挤推所述第二悬臂部302,作用下该第二悬臂部302的力对回转体30产生转矩,使得整个回转体 30转动,在回转体30转动过程带动第一悬臂部301转动,第一悬臂部301在转动过程带动所述面盖202向上顶起,这样使得主机底座20的收纳空间变大,这样有利于主机底座20的散热。当不适用电子设备时,逆向将显示装置10向主机底座20合起,当回翻至第二预设角度α范围内时,挤推部101与第二悬臂部302脱离,此后面盖202在第一弹簧40的作用下恢复至与底壳201紧密配合的状态。总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在工作状态将面盖202 顶起以使得收纳空间变大,达到增加散热的作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10)和主机底座(20),所述主机底座(20)被配置为具有底壳(201)和位于该底壳(201)上方并与该底壳(201)形成收纳空间的面盖(202),所述显示装置(10)的后侧与所述底壳(201)的后侧可翻转的转动连接,所述面盖(202)的前侧与底壳(201)的前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空间内具有一个回转体(30),该回转体(30)与所述底壳(201)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体(30)具有第一悬臂部(301)和第二悬臂部(302),所述第一悬臂部(301)与所述面盖(202)的内顶面抵接,第二悬臂部(302)延伸至所述主机底座(20)的后侧外部;
所述显示装置(10)的显示部所在的内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具有指向所述主机底座(20)的挤推部(101);
所述收纳空间内还具有一个第一弹性件(40),该第一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面盖(202)和底壳(201)连接,且该弹性件(40)处于拉伸状态;
当所述显示装置(10)翻转至工作状态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挤推部(101)与所述第二悬臂部(302)接触并推动所述回转体(30)旋转以带动第一悬臂部(301)推动面盖(202)向上顶起;当显示装置(10)由工作状态翻转至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挤推部(101)脱离所述第二悬臂部(302),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面盖(202)和底壳(201)恢复紧密配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体(30)连接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回转体(30)的第一悬臂部(301)始终与所述面盖(202)的内顶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对面盖(202)相对底壳(201)转动的转动中心的力矩小于第一弹性件(40)对面盖(202)相对底壳(201)转动的转动中心的力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件是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与所述回转体(30)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202)的四周具有向底壳(201)方向延伸的挡板(2021),装配时所述挡板(2021)套接在所述底壳(201)的四周;
其中,位于后侧的挡板(2021)具有一槽孔(2022),所述第二悬臂部(302)穿过该槽孔(2022)后向外部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位于后侧的挡板(2021)具有一向主机底座(20)的收纳空间凹陷的凹槽(2023),所述槽孔(2022)位于所述凹槽(2023)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臂部(301)用于与所述面盖(202)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具有软垫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臂部(301)用于与所述面盖(202)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为以所述回转体(3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等径圆弧面。
CN202021640199.1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46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0199.1U CN21284656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0199.1U CN21284656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6564U true CN21284656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4019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4656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6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9178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bodi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using the same
JP2007102075A (ja) 電子機器
TW201308053A (zh) 擴充基座以及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US7883353B2 (en) Electronic storage device having multiple-direction rotation and alloc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2016287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909510B2 (ja) 電子機器
EP43727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creen support panel and flexible screen assembly
JPWO2017077667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ラッチ機構
CN21284656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328269A (zh) 笔记型计算机
US801414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with writing tablet
CN203465630U (zh) 电子设备
US11137833B2 (en) Low-profile keyboard
JP6735455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ラッチ機構
CN110442189A (zh) 笔记本电脑
US9105992B2 (en) Connector and the method for assembling
CN107193324A (zh) 电子装置
TWI539693B (zh) 連接器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201771946U (zh) 提高散热功效的枢纽器及掀盖式电子装置
TWI294538B (en) Flat panel display
TWI53129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3853259B (zh) 电子装置
US20080120805A1 (en) Rotating hinge with an elevating structure
CN217181468U (zh) 一种具有360度可旋转的多形态切换笔记本电脑
CN220984893U (zh) 一种盖板式接口、电子设备的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