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2412U -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2412U
CN212842412U CN202021532292.0U CN202021532292U CN212842412U CN 212842412 U CN212842412 U CN 212842412U CN 202021532292 U CN202021532292 U CN 202021532292U CN 212842412 U CN212842412 U CN 212842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primary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22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键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inghao Cold Chain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inghao Cold Chain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inghao Cold Chain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inghao Cold Chain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22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2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2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2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包括冷库、一级蓄冷罐、二级蓄冷罐、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一级蒸发器、一级压缩泵、一级冷凝器与一级膨胀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其中在一级冷藏室内设置一级蒸发器,二级冷藏室内设置二级蒸发器,三级冷藏室设置三级蒸发器,使一级冷藏室、二级冷藏室与三级冷藏室均制冷,且温度逐级降低,如此可以适应不同货物对应的冷藏温度要求,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冷库,是制冷设备的一种,是指用人工手段,创造与室外温度或湿度不同的环境,也是对食品、液体、化工、医药、疫苗、科学试验等物品的恒温恒湿贮藏设备;现有的冷库通常是将所有货物置于冷库内并于同一冷藏温度下进行冷藏,但由于货物种类多样,其冷藏温度要求也各不相同,若在同一温度下冷藏,长时间会影响货物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冷库制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包括冷库、一级蓄冷罐、二级蓄冷罐、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一级蒸发器、一级压缩泵、一级冷凝器与一级膨胀阀,所述一级压缩泵、一级冷凝器与一级膨胀阀通过冷媒主管道依次连接,所述一级换热器与一级蒸发器并列连接,所述一级换热器与一级蒸发器的冷媒出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一级压缩泵,且所述一级换热器与一级蒸发器的冷媒进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一级膨胀阀,其中所述一级换热器内成形有一级换热腔,所述一级换热腔内设置有一级换热管,所述一级换热管通过冷媒主管道分别连接一级压缩泵与一级膨胀阀;
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二级蒸发器、二级压缩泵、二级冷凝器与二级膨胀阀,所述二级压缩泵、二级冷凝器与二级膨胀阀通过冷媒主管道依次连接,所述二级换热器与二级蒸发器并列连接,所述二级换热器与二级蒸发器的冷媒出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二级压缩泵,且所述二级换热器与二级蒸发器的冷媒进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二级膨胀阀,其中,所述二级冷凝器内成形有二级冷凝腔,所述二级冷凝腔内设置有二级冷凝管,所述二级冷凝管通过冷媒主管道分别连接二级压缩泵与二级膨胀阀,所述二级冷凝腔、一级蓄冷罐与一级换热腔之间通过冷媒副管道依次循环连接;所述二级换热器内成形有二级换热腔,所述二级换热腔内设置有二级换热管,所述二级换热管通过冷媒主管道分别连接二级压缩泵与二级膨胀阀;
所述三级制冷系统包括三级蒸发器、三级压缩泵、三级冷凝器与三级膨胀阀,所述三级蒸发器、三级压缩泵、三级冷凝器与三级膨胀阀通过冷媒主管道依次循环连接,其中,所述三级冷凝器内成形有三级冷凝腔,所述三级冷凝腔内设置有三级冷凝管,所述三级冷凝管通过冷媒主管道分别连接三级压缩泵与三级膨胀阀,所述三级冷凝腔、二级蓄冷罐与二级换热腔之间通过冷媒副管道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冷库由外至内依次分隔为一级冷藏室、二级冷藏室与三级冷藏室,所述一级冷藏室内设置所述一级蒸发器,所述二级冷藏室内设置所述二级蒸发器,所述三级冷藏室设置所述三级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冷库多级制冷且省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其中在一级冷藏室内设置一级蒸发器,二级冷藏室内设置二级蒸发器,三级冷藏室设置三级蒸发器,使一级冷藏室、二级冷藏室与三级冷藏室均制冷,且温度逐级降低,如此可以适应不同货物对应的冷藏温度要求,实用性强;同时通过设置一级蓄冷罐与二级蓄冷罐,以连通一级冷凝腔和二级换热腔以及连通二级冷凝腔和三级换热腔,以降低一级制冷系统与二级制冷系统所使用的功率,有效降低电能的消耗,从而达到省电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冷藏室内设置有一级备用罐,所述一级备用罐与一级蓄冷罐并列连接,且所述一级备用罐进水端与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二级冷藏室内对一级备用罐内的冷媒进行降温,以在二级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一级备用罐向一级蓄冷罐输送温度低的冷媒,以保持一级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冷藏室内设置有二级备用罐,所述二级备用罐与二级蓄冷罐并列连接,且所述二级备用罐进水端与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三级冷藏室内对二级备用罐内的冷媒进行降温,以在三级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二级备用罐向二级蓄冷罐输送温度低的冷媒,以保持二级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换热腔的出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连接一级蓄冷罐,且一级换热腔的进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连接二级冷凝腔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换热腔的出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连接二级蓄冷罐,且二级换热腔的进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连接三级冷凝腔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冷藏室、二级冷藏室与三级冷藏室均设置有闸门。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以便于进出一级冷藏室、二级冷藏室与三级冷藏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库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级蒸发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级换热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冷凝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级换热器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级冷凝器结构图。
其中,11为一级蒸发器,12为一级压缩泵,13为一级冷凝器,14为一级膨胀阀,15为一级换热器,151为一级换热腔,152为一级换热管,21为二级蒸发器,22为二级压缩泵,23为二级冷凝器,231为二级冷凝腔,23为二级冷凝管,24为二级膨胀阀,25为二级换热器,251为二级换热腔,252为二级换热管,31为三级蒸发器,32为三级压缩泵,33为三级冷凝器,331为三级冷凝腔,332为三级冷凝管,34为三级膨胀阀,41为一级蓄冷罐,42为二级蓄冷罐,51为一级备用罐,52为二级备用罐,53为开关阀,61为冷媒主管道,62为冷媒副管道,7为冷库,71为一级冷藏室,72为二级冷藏室,73为三级冷藏室,74为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7所示,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包括冷库7、一级蓄冷罐41、二级蓄冷罐42、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15、一级蒸发器11、一级压缩泵12、一级冷凝器13与一级膨胀阀14,一级压缩泵12、一级冷凝器13与一级膨胀阀14通过冷媒主管道61依次连接,一级换热器15与一级蒸发器11并列连接,一级换热器15与一级蒸发器11的冷媒出液口共同连接一级压缩泵12,且一级换热器15与一级蒸发器11的冷媒进液口共同连接一级膨胀阀14,其中一级换热器15内成形有一级换热腔151,一级换热腔151内设置有一级换热管152,一级换热管15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一级压缩泵12与一级膨胀阀14。
二级制冷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25、二级蒸发器21、二级压缩泵22、二级冷凝器23与二级膨胀阀24,二级压缩泵22、二级冷凝器23与二级膨胀阀24通过冷媒主管道61依次连接,二级换热器25与二级蒸发器21并列连接,二级换热器25与二级蒸发器21的冷媒出液口共同连接二级压缩泵22,且二级换热器25与二级蒸发器21的冷媒进液口共同连接二级膨胀阀24,其中,二级冷凝器23内成形有二级冷凝腔231,二级冷凝腔231内设置有二级冷凝管232,二级冷凝管23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二级压缩泵22与二级膨胀阀24,二级冷凝腔231、一级蓄冷罐41与一级换热腔151之间通过冷媒副管道62依次循环连接;二级换热器25内成形有二级换热腔251,二级换热腔251内设置有二级换热管252,二级换热管25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二级压缩泵22与二级膨胀阀24;一级换热腔151的出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一级蓄冷罐41,且一级换热腔151的进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二级冷凝腔231的出水口。
三级制冷系统包括三级蒸发器31、三级压缩泵32、三级冷凝器33与三级膨胀阀34,三级蒸发器31、三级压缩泵32、三级冷凝器33与三级膨胀阀34通过冷媒主管道61依次循环连接,其中,三级冷凝器33内成形有三级冷凝腔331,三级冷凝腔331内设置有三级冷凝管332,三级冷凝管33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三级压缩泵32与三级膨胀阀34,三级冷凝腔331、二级蓄冷罐42与二级换热腔251之间通过冷媒副管道62依次循环连接;二级换热腔251的出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二级蓄冷罐42,且二级换热腔251的进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三级冷凝腔331的出水口。
冷库7由外至内依次分隔为一级冷藏室71、二级冷藏室72与三级冷藏室73,一级冷藏室71内设置一级蒸发器11,二级冷藏室72内设置二级蒸发器21,三级冷藏室73设置三级蒸发器31;一级冷藏室71、二级冷藏室72与三级冷藏室73均设置有闸门74。
二级冷藏室72内设置有一级备用罐51,一级备用罐51与一级蓄冷罐41并列连接,且一级备用罐51进水端与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53;三级冷藏室73内设置有二级备用罐52,二级备用罐52与二级蓄冷罐42并列连接,且二级备用罐52进水端与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53。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制冷过程为:依次启动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并关闭一级备用罐51与二级备用罐52前的开关阀53;在一级制冷系统中,液态冷媒在一级蒸发器11与一级换热器15中吸收一级冷藏室71内空气的热量汽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然后被吸入一级压缩泵12中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再排入一级冷凝器13内并向位于一级冷凝腔131内的冷媒放热,使位于一级冷凝管132内的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冷凝为高压的液态冷媒,最后高压的液态冷媒进入一级膨胀阀14内转换为低压低温的液态冷媒,并进入一级蒸发器11与一级换热器15中,完成循环。
在二级制冷系统中,液态冷媒在二级蒸发器21与二级换热器25中吸收二级冷藏室72内空气的热量汽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然后被吸入二级压缩泵22中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再排入二级冷凝器23内并向位于二级冷凝腔231内的冷媒放热,使位于二级冷凝管232内的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冷凝为高压的液态冷媒,最后高压的液态冷媒进入二级膨胀阀24内转换为低压低温的液态冷媒,并进入二级蒸发器21与二级换热器25中,完成循环。
在三级制冷系统中,液态冷媒在三级蒸发器31中吸收三级冷藏室73内空气的热量汽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然后被吸入三级压缩泵32中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再排入三级冷凝器33内并向位于三级冷凝腔331内的冷媒放热,使位于三级冷凝管332内的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冷凝为高压的液态冷媒,最后高压的液态冷媒进入三级膨胀阀34内转换为低压低温的液态冷媒,并进入三级蒸发器31中,完成循环;如此使一级冷藏室71、二级冷藏室72与三级冷藏室73内的冷藏温度逐渐下降,从而可相对应储存不同冷藏温度需求的货物。
其中,由于设置一级蓄冷罐41,从二级冷凝腔231换热后进入一级蓄冷罐41中的冷媒的温度比位于一级换热管152内的冷媒低,使一级换热管152中的吸热过程更快速简单,有效降低一级制冷系统整体的工作功率,从而降低能耗。
同理,由于设置二级蓄冷罐42,从三级冷凝腔331换热后进入二级蓄冷罐42中的冷媒的温度比位于二级换热管252内的冷媒低,使二级换热管252中的吸热过程更快速简单,有效降低二级制冷系统整体的工作功率,从而降低能耗。
还有,通过将一级备用罐51设置于二级冷藏室72中,将二级备用罐52设置于三级冷藏室73中,如此可以二级冷藏室72与三级冷藏室73正常工作过程中同步对一级备用罐51与二级备用罐52进行冷却,当二级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打开一级备用罐51进水端与出水端的开关阀53,使一级备用罐51内的低温冷媒输送至一级换热器15内吸热,以在短时间内保证一级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同理,当三级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打开二级备用罐52进水端与出水端的开关阀53,使二级备用罐52内的低温冷媒输送至二级换热器25内吸热,以在短时间内保证二级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库(7)、一级蓄冷罐(41)、二级蓄冷罐(42)、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与三级制冷系统,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15)、一级蒸发器(11)、一级压缩泵(12)、一级冷凝器(13)与一级膨胀阀(14),所述一级压缩泵(12)、一级冷凝器(13)与一级膨胀阀(14)通过冷媒主管道(61)依次连接,所述一级换热器(15)与一级蒸发器(11)并列连接,所述一级换热器(15)与一级蒸发器(11)的冷媒出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一级压缩泵(12),且所述一级换热器(15)与一级蒸发器(11)的冷媒进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一级膨胀阀(14),其中所述一级换热器(15)内成形有一级换热腔(151),所述一级换热腔(151)内设置有一级换热管(152),所述一级换热管(15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一级压缩泵(12)与一级膨胀阀(14);
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25)、二级蒸发器(21)、二级压缩泵(22)、二级冷凝器(23)与二级膨胀阀(24),所述二级压缩泵(22)、二级冷凝器(23)与二级膨胀阀(24)通过冷媒主管道(61)依次连接,所述二级换热器(25)与二级蒸发器(21)并列连接,所述二级换热器(25)与二级蒸发器(21)的冷媒出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二级压缩泵(22),且所述二级换热器(25)与二级蒸发器(21)的冷媒进液口共同连接所述二级膨胀阀(24),其中,所述二级冷凝器(23)内成形有二级冷凝腔(231),所述二级冷凝腔(231)内设置有二级冷凝管(232),所述二级冷凝管(23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二级压缩泵(22)与二级膨胀阀(24),所述二级冷凝腔(231)、一级蓄冷罐(41)与一级换热腔(151)之间通过冷媒副管道(62)依次循环连接;所述二级换热器(25)内成形有二级换热腔(251),所述二级换热腔(251)内设置有二级换热管(252),所述二级换热管(25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二级压缩泵(22)与二级膨胀阀(24);
所述三级制冷系统包括三级蒸发器(31)、三级压缩泵(32)、三级冷凝器(33)与三级膨胀阀(34),所述三级蒸发器(31)、三级压缩泵(32)、三级冷凝器(33)与三级膨胀阀(34)通过冷媒主管道(61)依次循环连接,其中,所述三级冷凝器(33)内成形有三级冷凝腔(331),所述三级冷凝腔(331)内设置有三级冷凝管(332),所述三级冷凝管(332)通过冷媒主管道(61)分别连接三级压缩泵(32)与三级膨胀阀(34),所述三级冷凝腔(331)、二级蓄冷罐(42)与二级换热腔(251)之间通过冷媒副管道(62)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冷库(7)由外至内依次分隔为一级冷藏室(71)、二级冷藏室(72)与三级冷藏室(73),所述一级冷藏室(71)内设置所述一级蒸发器(11),所述二级冷藏室(72)内设置所述二级蒸发器(21),所述三级冷藏室(73)设置所述三级蒸发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冷藏室(72)内设置有一级备用罐(51),所述一级备用罐(51)与一级蓄冷罐(41)并列连接,且所述一级备用罐(51)进水端与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冷藏室(73)内设置有二级备用罐(52),所述二级备用罐(52)与二级蓄冷罐(42)并列连接,且所述二级备用罐(52)进水端与出水端均设置有开关阀(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换热腔(151)的出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一级蓄冷罐(41),且一级换热腔(151)的进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二级冷凝腔(231)的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换热腔(251)的出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二级蓄冷罐(42),且二级换热腔(251)的进水口通过冷媒副管道(62)连接三级冷凝腔(331)的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冷藏室(71)、二级冷藏室(72)与三级冷藏室(73)均设置有闸门(74)。
CN202021532292.0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Active CN212842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2292.0U CN212842412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2292.0U CN212842412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2412U true CN212842412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2292.0U Active CN212842412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2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5831B (zh) 一种新型风冷蒸发式复合的冷库制冷系统
CN108759138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206670103U (zh)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冷却机组
CN109883079B (zh)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4807276B (zh) 三级阶梯式降温超低温冷库
CN201945082U (zh) 一体式工业冷水机组
CN113432329A (zh) 中间冷媒过冷式二氧化碳空调系统
CN111928512A (zh) 一种冷热联用多级压缩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842412U (zh)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
CN108759139B (zh) 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111322781A (zh) 冰柜集中冷源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
CN201373644Y (zh) 一种节能型冷冻柜
CN103851816A (zh) 超低温冷柜制冷系统及采用该制冷系统的超低温冷柜
CN211823241U (zh) 冰柜集中冷源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
WO2022116568A1 (zh) 一种新型供冷制冷一体化装置
CN210663485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热氟化霜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11120091U (zh) 一种带过冷和喷射降压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211823239U (zh) 超低温跨临界复叠制冷系统
CN109974322B (zh) 一种带膨胀机的双温区单级制冷系统
CN112629054A (zh) 单级、复叠循环自由转换的多联式变温冷库制冷系统
CN208567185U (zh) 一种带除霜功能的间接冷却系统实验台
CN211823263U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超市制冷系统
CN210718190U (zh) 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
CN106671740B (zh) 一种节能型车载制冷系统
CN214581897U (zh) 高效单一制冷工质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