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3079B -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83079B CN109883079B CN201910202663.4A CN201910202663A CN109883079B CN 109883079 B CN109883079 B CN 109883079B CN 201910202663 A CN201910202663 A CN 201910202663A CN 109883079 B CN109883079 B CN 1098830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pump
- cooling
- absorption
- temperature
- storage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集热器与第一热水泵、储热箱依次相连;储热箱与吸收式制冷机、第二热水泵依次相连;吸收式制冷机与第一冷却塔、第一冷却水泵、次级蒸发器依次相连;主级压缩机与冷凝器、过冷器、主级节流阀、主级蒸发器依次相连;次级压缩机与冷凝器、过冷器、次级节流阀、次级蒸发器依次相连;第二冷却塔与第二冷却水泵、第一再冷阀、蓄冷箱、冷凝器依次相连;第二冷却塔与第二冷却水泵、第二再冷阀、冷凝器依次相连;蓄冷箱与冷冻水泵、吸收式制冷机依次相连;蓄冷箱与过冷阀、过冷水泵、过冷器依次相连。本系统既实现冷库制冷系统无氨化又提升了热力经济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及冷链物流飞速发展,大型冷库作为冷链物流中用于食品、货品、药品等储存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需求也逐年攀升。因为目前冷库制冷系统主要以氨作为工质,而氨又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所以一旦冷库发生氨泄漏事故将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安全及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冷库制冷系统氨泄漏事故风险管控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尽管通过减少系统充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冷库制冷装置氨泄漏事故风险与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各项损失,但此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杜绝系统氨泄漏事故。此外,大型及超大型冷库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技术手段已很难将其充氨量控制在规定值之内。因而采用氟利昂代替氨用作冷库制冷系统工质是解决现代大型冷库发展与氨泄漏事故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氨在低温工况下具有优良热力特性,所以直接使用氟利昂代替氨又将导致冷库制冷装置能耗大幅提升。因为太阳能制冷具有显著降低制冷系统能耗特点,从而将太阳能制冷与低温氟利昂供冷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冷库制冷装置彻底避免氨泄漏事故,还能有效提高系统性能。然而从经济角度考虑,引入太阳能制冷将大幅增加初投资成本,因而严重恶化系统经济性能,导致投资回收年期明显变长,成为太阳能制冷技术在冷库制冷装置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主要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包括以下连接部件,各部件之间连接为管路连接:
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热水泵2、相变储热箱3、第二热水泵4;
吸收式制冷机组5、第一冷却塔6、冷冻水泵7、第一冷却水泵8;
第二冷却塔9、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冷却水泵11、第一再冷阀12;
第二再冷阀13、过冷阀14、过冷水泵15、冷凝器16、过冷器17;
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次级循环蒸发器20;
次级循环节流阀21、主级循环蒸发器22、主级循环节流阀23;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包括A端口、B端口和C端口;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包括第一端口101和第二端口102;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口连接相变储热箱3的进口,相变储热箱3的出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A端口的进口,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A端口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泵4连接相变储热箱3的进口,相变储热箱3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泵2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口;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B端口的出口连接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一端口101的进口,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一端口101的出口通过冷冻水泵7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B端口的进口;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C端口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冷却塔6、第一冷却水泵8连接次级循环蒸发器20冷冻水侧的进水口,次级循环蒸发器20冷冻水侧的出水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C端口的进口;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出口依次通过过冷阀14、过冷水泵15连接过冷器17冷冻水侧的进口,过冷器17冷冻水侧的出口连接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进口;
所述第二冷却塔9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冷却水泵11、第二再冷阀13连接冷凝器16的进口,冷凝器16冷冻水侧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却塔9的进口;
所述第一再冷阀1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冷却水泵11的出口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进口管路上;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出口管路上通过一分支管连接在冷凝器16冷冻水侧的进口管路上;
所述冷凝器16的出口连接过冷器17的进口,过冷器17的出口通过次级循环节流阀21和主级循环节流阀23分别连接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制冷剂侧的进口;
所述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制冷剂侧的出口分别连接主级循环压缩机18和次级循环压缩机19的进口;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和次级循环压缩机19的出口并联后连接冷凝器16的进口。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平板集热器或真空管集热器。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构成的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均为氟利昂。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为变频压缩机。
所述相变储热箱3中采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中采用相变蓄冷材料进行蓄冷。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供电谷段时间的运行步骤和供电峰段与平段时间的运行步骤;在这两个运行步骤中,内主级循环压缩机18、主级循环节流阀23和第二冷却水泵11均处于开启和工作状态;
一.供电谷段时间的运行步骤
蒸汽压缩循环步骤:
开启次级循环节流阀21和第二再冷阀13并启动次级循环压缩机19,使主级蒸汽压缩循环与次级蒸汽压缩循环均处于工作状态,相应的冷凝热在冷凝器16通过第二冷却塔9排放至环境;
主级蒸汽压缩循环所产生的-20℃低温制冷量通过主级循环蒸发器22传递至冷库内,用于满足冷库所需的冷负荷;次级蒸汽压缩循环所产生的28℃中温制冷量通过次级循环蒸发器20对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却水进行再冷,使冷却水温度比第一冷却塔6的出口温度低2℃,以降低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凝温度与吸收温度,实现利用谷段电能增加吸收式制冷机组5供冷量的目的;当吸收式制冷机组5停止工作时,同步关闭次级循环压缩机19和次级循环节流阀21;
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步骤:
启动第二热水泵4,将相变储热箱3中存储的太阳能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5,同时启动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水泵7,将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凝热与吸收热通过第一冷却塔6和次级循环蒸发器20分别排放至环境与次级蒸汽压缩循环中,而制备的24℃冷量通过冷冻水泵7传输至中温相变蓄冷箱10并存蓄为28℃中温冷量;当相变储热箱3顶层温度低于60℃时关闭第二热水泵4、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泵7,使吸收式制冷机组5处于停止工作状态;
二.在供电峰段与平段时间的运行步骤
蒸汽压缩循环步骤:
保持次级循环压缩机19和次级循环节流阀21关闭;仅使主级蒸汽压缩循环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启第一再冷阀12、过冷阀14和过冷水泵15,关闭第二再冷阀13,使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泵11驱动下进入中温相变蓄冷箱10被再冷至比第二冷却塔9出口温度低2℃,再冷后的冷却水离开中温相变蓄冷箱10后分别进入冷凝器16和过冷器17,使冷凝温度降低2℃和在过冷器中实现8℃温差(即过冷度),进而达到了利用太阳能热量和供电谷段电能制取的中温冷量节约供电平段和峰段的能耗;当中温相变蓄冷箱10释冷结束时,关闭第一再冷阀12、过冷阀14和过冷水泵15,重新启动第二再冷阀13,通过第二冷却塔9将主级蒸汽压缩循环的冷凝热完全排放至环境;
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步骤:
保持第二热水泵4、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水泵7关闭,启动第一热水泵2,将太阳能集热器1所制取的太阳能热量传递至相变储热箱3贮存;当太阳能集热器1出口温度低于相变储热箱3中的相变温度时,关闭第一热水泵2。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系统技术方案,在结合分段供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低品位太阳能与机械功复合驱动热力循环与引入储热蓄冷技术,首先利用相变储热箱将对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进行蓄能,然后用于谷段时间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并基于谷段电价低的优势使用电能产生机械功驱动次级循环压缩机,在次级循环蒸发器输出中温冷量对第二冷却塔冷却水进行再冷却,以再冷方式提升吸收式制冷机在相同太阳能热量下的供冷量,最后再利用中温相变蓄冷箱将上述冷量蓄冷,在电价较高的平段与峰段时间通过关闭第二再冷阀,开启第一再冷阀和过冷阀对第一冷却塔冷却水进行的降温以对冷凝器冷却水再冷方式释冷或者通过过冷器对制冷剂进行过冷以过冷的方式释冷,大大减少了制冷系统在供电平段和峰段的电能消耗,实现了使用太阳能与价格低廉的谷段电能相结合来节约价格昂贵的平段和峰段电能的效果,从而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及缩短投资回收年期,推动太阳能制冷在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工程应用。
本发明在实现冷库制冷系统无氨化基础上结合储能技术与合理应用分时电价,不仅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低品位太阳能、显著增加了太阳能制冷效率,还实现了消耗少量价格低廉的谷段电能增加价格昂贵的峰段电能节约量,达到了冷库制冷装置用能的移峰填谷、大幅提高系统经济收益。解决了冷库制冷系统因氨工质替代而导致的运行成本上升问题。
本发明在实现冷库制冷系统无氨化基础上又提升了运行性能;同时还实现了冷库制冷装置能耗的移峰填谷,显著提高系统经济收益,降低峰谷负荷差异,缓解电力供应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包括以下连接部件,各部件之间连接为管路连接:
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热水泵2、相变储热箱3、第二热水泵4;
吸收式制冷机组5、第一冷却塔6、冷冻水泵7、第一冷却水泵8;
第二冷却塔9、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冷却水泵11、第一再冷阀12;
第二再冷阀13(阀门)、过冷阀14(阀门)、过冷水泵15、冷凝器16、过冷器17;
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次级循环蒸发器20;
次级循环节流阀21、主级循环蒸发器22、主级循环节流阀23;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包括A端口、B端口和C端口;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包括第一端口101和第二端口102;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口连接相变储热箱3的进口,相变储热箱3的出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A端口的进口,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A端口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泵4连接相变储热箱3的进口,相变储热箱3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泵2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口;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B端口的出口连接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一端口101的进口,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一端口101的出口通过冷冻水泵7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B端口的进口;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C端口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冷却塔6、第一冷却水泵8连接次级循环蒸发器20冷冻水侧的进水口,次级循环蒸发器20冷冻水侧的出水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C端口的进口;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出口依次通过过冷阀14、过冷水泵15连接过冷器17冷冻水侧的进口,过冷器17冷冻水侧的出口连接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进口;
所述第二冷却塔9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冷却水泵11、第二再冷阀13连接冷凝器16的进口,冷凝器16冷冻水侧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却塔9的进口;
所述第一再冷阀1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冷却水泵11的出口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进口管路上;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出口管路上通过一分支管连接在冷凝器16冷冻水侧的进口管路上;
所述冷凝器16的出口连接过冷器17的进口,过冷器17的出口通过次级循环节流阀21和主级循环节流阀23分别连接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制冷剂侧的进口;
所述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制冷剂侧的出口分别连接主级循环压缩机18和次级循环压缩机19的进口;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和次级循环压缩机19的出口并联后连接冷凝器16的进口。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平板集热器或真空管集热器。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构成的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均为氟利昂。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为变频压缩机。
所述相变储热箱3中采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中采用相变蓄冷材料进行蓄冷。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供电谷段时间的运行步骤和供电峰段与平段时间的运行步骤;在这两个运行步骤中,内主级循环压缩机18、主级循环节流阀23和第二冷却水泵11均处于开启和工作状态;
一.供电谷段时间的运行步骤
蒸汽压缩循环步骤:
开启次级循环节流阀21和第二再冷阀13并启动次级循环压缩机19,使主级蒸汽压缩循环与次级蒸汽压缩循环均处于工作状态,相应的冷凝热在冷凝器16通过第二冷却塔9排放至环境;
主级蒸汽压缩循环所产生的-20℃低温制冷量通过主级循环蒸发器22传递至冷库内,用于满足冷库所需的冷负荷;次级蒸汽压缩循环所产生的28℃~29℃中温制冷量通过次级循环蒸发器20对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却水进行再冷,使冷却水温度比第一冷却塔6的出口温度低2℃~3℃,以降低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凝温度与吸收温度,实现利用谷段电能增加吸收式制冷机组5供冷量的目的;当吸收式制冷机组5停止工作时,同步关闭次级循环压缩机19和次级循环节流阀21;
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步骤:
启动第二热水泵4,将相变储热箱3中存储的太阳能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5,同时启动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水泵7,将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凝热与吸收热通过第一冷却塔6和次级循环蒸发器20分别排放至环境与次级蒸汽压缩循环中,而制备的24℃~25℃冷量通过冷冻水泵7传输至中温相变蓄冷箱10并存蓄为28℃~29℃中温冷量;当相变储热箱3顶层温度低于58℃~60℃时关闭第二热水泵4、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泵7,使吸收式制冷机组5处于停止工作状态;
二.在供电峰段与平段时间的运行步骤
蒸汽压缩循环步骤:
保持次级循环压缩机19和次级循环节流阀21关闭;仅使主级蒸汽压缩循环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启第一再冷阀12、过冷阀14和过冷水泵15,关闭第二再冷阀13,使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泵11驱动下进入中温相变蓄冷箱10被再冷至比第二冷却塔9出口温度低2℃,再冷后的冷却水离开中温相变蓄冷箱10后分别进入冷凝器16和过冷器17,使冷凝温度降低2℃~3℃和在过冷器中实现7℃~8℃温差(即过冷度),进而达到了利用太阳能热量和供电谷段电能制取的中温冷量节约供电平段和峰段的能耗;当中温相变蓄冷箱10释冷结束时,关闭第一再冷阀12、过冷阀14和过冷水泵15,重新启动第二再冷阀13,通过第二冷却塔9将主级蒸汽压缩循环的冷凝热完全排放至环境;
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步骤:
保持第二热水泵4、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水泵7关闭,启动第一热水泵2,将太阳能集热器1所制取的太阳能热量传递至相变储热箱3贮存;当太阳能集热器1出口温度低于相变储热箱3中的相变温度时,关闭第一热水泵2。
本系统在结合分段电价政策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低品位太阳能与机械功复合驱动热力循环与引入储热蓄冷技术,首先利用储能将太阳能热量用于谷段时间制冷,并基于谷段电价低的优势使用电能产生机械功以再冷方式提升太阳能供冷量,再利用蓄冷将上述冷量在电价较高的平段与峰段时间又以再冷方式释冷,实现了使用太阳能与价格低廉的谷段电能相结合来节约价格昂贵的平段和峰段电能的效果,从而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及缩短投资回收年期,推动太阳能制冷在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工程应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热水泵(2)、相变储热箱(3)、第二热水泵(4);
吸收式制冷机组(5)、第一冷却塔(6)、冷冻水泵(7)、第一冷却水泵(8);
第二冷却塔(9)、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冷却水泵(11)、第一再冷阀(12);
第二再冷阀(13)、过冷阀(14)、过冷水泵(15)、冷凝器(16)、过冷器(17);
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次级循环蒸发器(20);
次级循环节流阀(21)、主级循环蒸发器(22)、主级循环节流阀(23);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包括A端口、B端口和C端口;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包括第一端口(101)和第二端口(102);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口连接相变储热箱(3)的进口,相变储热箱(3)的出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A端口的进口,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A端口的出口通过第二热水泵(4)连接相变储热箱(3)的进口,相变储热箱(3)的出口通过第一热水泵(2)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口;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B端口的出口连接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一端口(101)的进口,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一端口(101)的出口通过冷冻水泵(7)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B端口的进口;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C端口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冷却塔(6)、第一冷却水泵(8)连接次级循环蒸发器(20)冷冻水侧的进水口,次级循环蒸发器(20)冷冻水侧的出水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C端口的进口;
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出口依次通过过冷阀(14)、过冷水泵(15)连接过冷器(17)冷冻水侧的进口,过冷器(17)冷冻水侧的出口连接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进口;
所述第二冷却塔(9)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冷却水泵(11)、第二再冷阀(13)连接冷凝器(16)的进口,冷凝器(16)冷冻水侧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却塔(9)的进口;
所述第一再冷阀(1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冷却水泵(11)的出口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进口管路上;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第二端口(102)的出口管路上通过一分支管连接在冷凝器(16)冷冻水侧的进口管路上;
所述冷凝器(16)的出口连接过冷器(17)的进口,过冷器(17)的出口通过次级循环节流阀(21)和主级循环节流阀(23)分别连接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制冷剂侧的进口;
所述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制冷剂侧的出口分别连接主级循环压缩机(18)和次级循环压缩机(19)的进口;
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和次级循环压缩机(19)的出口并联后连接冷凝器(16)的进口;
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供电谷段时间的运行步骤和供电峰段与平段时间的运行步骤;在这两个运行步骤中,内主级循环压缩机(18)、主级循环节流阀(23)和第二冷却水泵(11)均处于开启和工作状态;
蒸汽压缩循环步骤:
开启次级循环节流阀(21)和第二再冷阀(13)并启动次级循环压缩机(19),使主级蒸汽压缩循环与次级蒸汽压缩循环均处于工作状态,相应的冷凝热在冷凝器(16)通过第二冷却塔(9)排放至环境;
主级蒸汽压缩循环所产生的-20℃低温制冷量通过主级循环蒸发器(22)传递至冷库内,用于满足冷库所需的冷负荷;次级蒸汽压缩循环所产生的28℃中温制冷量通过次级循环蒸发器(20)对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却水进行再冷,使冷却水温度比第一冷却塔(6)的出口温度低2℃,以降低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凝温度与吸收温度,实现利用谷段电能增加吸收式制冷机组(5)供冷量的目的;当吸收式制冷机组(5)停止工作时,同步关闭次级循环压缩机(19)和次级循环节流阀(21);
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步骤:
启动第二热水泵(4),将相变储热箱(3)中存储的太阳能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5),同时启动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水泵(7),将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凝热与吸收热通过第一冷却塔(6)和次级循环蒸发器(20)分别排放至环境与次级蒸汽压缩循环中,而制备的24℃冷量通过冷冻水泵(7)传输至中温相变蓄冷箱(10)并存蓄为28℃中温冷量;当相变储热箱(3)顶层温度低于60℃时关闭第二热水泵(4)、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泵7,使吸收式制冷机组(5)处于停止工作状态;
蒸汽压缩循环步骤:
保持次级循环压缩机(19)和次级循环节流阀(21)关闭;仅使主级蒸汽压缩循环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启第一再冷阀(12)、过冷阀(14)和过冷水泵(15),关闭第二再冷阀(13),使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泵(11)驱动下进入中温相变蓄冷箱(10)被再冷至比第二冷却塔(9)出口温度低2℃,再冷后的冷却水离开中温相变蓄冷箱(10)后分别进入冷凝器(16)和过冷器(17),使冷凝温度降低2℃和在过冷器中实现8℃温差,进而达到了利用太阳能热量和供电谷段电能制取的中温冷量节约供电平段和峰段的能耗;当中温相变蓄冷箱(10)释冷结束时,关闭第一再冷阀(12)、过冷阀(14)和过冷水泵(15),重新启动第二再冷阀(13),通过第二冷却塔(9)将主级蒸汽压缩循环的冷凝热完全排放至环境;
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步骤:
保持第二热水泵(4)、第一冷却水泵(8)和冷冻水泵(7)关闭,启动第一热水泵(2),将太阳能集热器(1)所制取的太阳能热量传递至相变储热箱(3)贮存;当太阳能集热器(1)出口温度低于相变储热箱(3)中的相变温度时,关闭第一热水泵(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平板集热器或真空管集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次级循环蒸发器(20)和主级循环蒸发器(22)构成的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均为氟利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级循环压缩机(18)、次级循环压缩机(19)为变频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箱(3)中采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相变蓄冷箱(10)中采用相变蓄冷材料进行蓄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02663.4A CN109883079B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02663.4A CN109883079B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3079A CN109883079A (zh) | 2019-06-14 |
CN109883079B true CN109883079B (zh) | 2023-05-23 |
Family
ID=6693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02663.4A Active CN109883079B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830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06582B (zh) * | 2019-11-22 | 2021-03-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二次冷凝增压吸收与过冷压缩的制冷系统及方法 |
CN114017947B (zh) * | 2020-07-17 | 2023-08-22 | 香港城市大学 | 一种多功能吸收式蓄能型太阳能混合动力热泵及运行方法 |
CN114183941B (zh) * | 2021-12-14 | 2022-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3299A (zh) * | 2010-08-17 | 2010-11-24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相变蓄冷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 |
CN101968288A (zh) * | 2010-10-22 | 2011-02-09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 |
CN102628624A (zh) * | 2012-04-25 | 2012-08-08 | 上禾谷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复叠式溴化锂制冷和蓄冷系统 |
CN102809243A (zh) * | 2012-08-31 | 2012-12-05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冷库的节能型控温系统 |
CN103277856A (zh) * | 2013-05-28 | 2013-09-04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冷热联供空调系统 |
WO2015060404A1 (ja) * | 2013-10-23 | 2015-04-30 |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
CN204421418U (zh) * | 2014-12-15 | 2015-06-24 |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太阳能联合复合式循环蓄冷系统 |
JP2016057032A (ja) * | 2014-09-12 | 2016-04-21 |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
-
2019
- 2019-03-18 CN CN201910202663.4A patent/CN1098830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3299A (zh) * | 2010-08-17 | 2010-11-24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相变蓄冷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 |
CN101968288A (zh) * | 2010-10-22 | 2011-02-09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 |
CN102628624A (zh) * | 2012-04-25 | 2012-08-08 | 上禾谷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复叠式溴化锂制冷和蓄冷系统 |
CN102809243A (zh) * | 2012-08-31 | 2012-12-05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冷库的节能型控温系统 |
CN103277856A (zh) * | 2013-05-28 | 2013-09-04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冷热联供空调系统 |
WO2015060404A1 (ja) * | 2013-10-23 | 2015-04-30 |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
JP2016057032A (ja) * | 2014-09-12 | 2016-04-21 |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
CN204421418U (zh) * | 2014-12-15 | 2015-06-24 |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太阳能联合复合式循环蓄冷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3079A (zh) | 2019-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8629B (zh) | 用于双温直冷式电冰箱的气液两相流喷射器增效制冷系统 | |
CN109883079B (zh) |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及方法 | |
CN202853236U (zh) | 利用冷凝器热自动化霜的风冷系统 | |
CN106016795A (zh) | 一种提高制冷或热泵系统效率的方法及运行方法 | |
CN104807242B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过冷增效的冷冻箱蒸气压缩复合循环系统 | |
CN109883082B (zh) | 一种无结霜空气源蓄能式热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1487639B (zh) | 一种空冷双蒸发器热泵机组 | |
CN105466061A (zh) | 一种两级压缩冰箱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2013451B (zh) | 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双冷换热器热泵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09668362B (zh) | 利用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的多库温冷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0332746B (zh) | 一种基于lng能源梯级利用的冷链物流园区集合系统 | |
CN210345955U (zh) | 一种无结霜空气源蓄能式热泵系统 | |
CN102062507B (zh) | 基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流态冰制取方法与装置 | |
CN216204581U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冷库系统 | |
CN211120091U (zh) | 一种带过冷和喷射降压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 |
CN202734383U (zh) | 一种小型双温蓄冷水冷柜 | |
CN110285467B (zh) | 一种间接冷却相变蓄能型冰源热泵系统 | |
CN214371330U (zh) | 一种蓄冷冻干机系统 | |
CN209763536U (zh) | 一种吸收压缩交互再冷式复合制冷系统 | |
CN205619633U (zh) | 蓄冷式高效制冷系统、制冷或热泵装置和压缩冷凝机组 | |
CN211823241U (zh) | 冰柜集中冷源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 | |
CN210089174U (zh) | 一种带膨胀机的双温区单级制冷系统 | |
CN211924265U (zh) | 一种火电厂斯特林制冷蓄冷系统 | |
CN210663485U (zh) | 用于制冷系统的热氟化霜系统及制冷系统 | |
CN204787375U (zh) | 具有化霜功能的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