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9201U -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9201U
CN212839201U CN202021061138.XU CN202021061138U CN212839201U CN 212839201 U CN212839201 U CN 212839201U CN 202021061138 U CN202021061138 U CN 202021061138U CN 212839201 U CN212839201 U CN 212839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bearing
gear
ring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11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iming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iming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iming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iming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11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9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9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9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包括减速机箱体、入力轴、出力轴、太阳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所述入力轴通过入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所述出力轴通过出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出力轴承为角接触轴承;所述太阳轮配合于减速机箱体内,且太阳轮与入力轴同轴相连;各行星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出力轴上,且各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各行星齿轮与减速机箱体的内齿圈也啮合。本实用新型的出力轴承载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的能力强,且能实现高精度旋转。

Description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减速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减速机又称为行星减速机,伺服减速机。现有的行星减速机中,出力轴一般采用深沟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支撑,其中深沟球轴承的特性是旋转精度高,但能承载的轴向负荷和径向负荷不高;而圆锥滚子轴承的特性是能承载的轴向负荷和径向负荷高,但旋转精度不高;而行星减速机若是应用于凸轮机构或弹簧机或蜘蛛机器人的使用上时,要求出力轴可同时承载较大的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同时要求能高精度旋转,但是现有行星减速机不能满足凸轮机构或弹簧机或蜘蛛机器人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出力轴承载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的能力强,且能实现高精度旋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包括减速机箱体、入力轴、出力轴、太阳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所述减速机箱体前后开口,减速机箱体内壁设有内齿圈;所述入力轴通过入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所述入力轴承的内圈套置固定于入力轴上;所述出力轴通过出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所述出力轴承的内圈套置固定于出力轴上,且所述出力轴承为角接触轴承;所述太阳轮配合于减速机箱体内,且太阳轮与入力轴同轴相连;各行星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出力轴上,且各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各行星齿轮与内齿圈也啮合。
所述出力轴为中空结构,出力轴的侧壁沿周向设有多个齿轮安装孔,每个齿轮安装孔中可转动的配合有一个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伸入出力轴中。
所述出力轴前端配合有前挡圈,出力轴后端配合有后挡圈;所述出力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力轴承分为前出力轴承和后出力轴承,前出力轴承限位于前挡圈和行星齿轮之间,后出力轴承限位于行星齿轮和后挡圈之间。
所述减速机箱体包括齿轮箱以及端盖;所述齿轮箱前后开口,且齿轮箱内壁形成有所述内齿圈;所述端盖前后开口,端盖配合于齿轮箱前端开口上;所述入力轴穿过端盖,且入力轴与端盖前端开口之间设有前油封;所述出力轴穿过齿轮箱,且后挡圈与齿轮箱后端开口之间设有后油封。
所述端盖内壁设有向内凸起的挡环;所述前出力轴承的外圈限位于挡环和内齿圈之间,前出力轴承的内圈限位于前挡圈和行星齿轮之间。
所述入力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出力轴通过出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且出力轴承为角接触轴承,由于角接触轴承承载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力强,且角接触轴承的旋转精度高,这使得出力轴承能承载更大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且能实现高精度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标号说明:
减速机箱体1,齿轮箱101,端盖102,后油封103,前油封104,内齿圈11,挡环12,
入力轴2,环形卡槽21,入力轴挡沿22,入力轴C形卡环23,
出力轴3,齿轮安装孔30,前挡圈31,后挡圈32,弹性圈33,环形嵌槽34,出力轴挡沿35,出力轴C形卡环36,
太阳轮4,
行星齿轮5,销轴51,
入力轴承6,
出力轴承7,前出力轴承71,后出力轴承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包括减速机箱体1、入力轴2、出力轴3、太阳轮4以及多个行星齿轮5;具体的,所述减速机箱体1前后开口,减速机箱体1内壁设有内齿圈11;所述入力轴2用于与原动机相连,入力轴2通过入力轴承6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1中,入力轴承6的内圈套置固定于入力轴2上;所述出力轴3用于与工作机相连,出力轴3通过出力轴承7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1中,出力轴承7的内圈套置固定于出力轴3上;所述太阳轮4配合于减速机箱体1内,且太阳轮4与入力轴2同轴相连;各行星齿轮5可转动的配合于出力轴3上,且各行星齿轮5与太阳轮4啮合,各行星齿轮5与内齿圈11也啮合;配合图2所示,其中所述出力轴承7为角接触轴承,由于角接触轴承承载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力强,且角接触轴承的旋转精度高,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出力轴3通过出力轴承7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1,便能使得出力轴3能承载更大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且能实现高精度旋转。
配合图1至图3所示,其中所述减速机箱体1包括齿轮箱101以及端盖102;所述齿轮箱101前后开口,且齿轮箱101内壁形成有所述内齿圈11;所述端盖102前后开口,且端盖102配合于齿轮箱101前端开口上,端盖102可通过紧固螺钉来锁固在齿轮箱101上。
配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出力轴3穿过齿轮箱101;所述出力轴3为中空结构,出力轴3的侧壁沿周向设有多个齿轮安装孔30,每个齿轮安装孔30中可转动的配合有一个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5可通过销轴51可转动的配合于齿轮安装孔30中,所述太阳轮4伸入出力轴3中,以使得太阳轮4能与行星齿轮5啮合。
配合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出力轴3前端配合有前挡圈31,出力轴3后端配合有后挡圈32,后挡圈32与齿轮箱101后端开口之间设有后油封103;所述出力轴承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力轴承7分为前出力轴承71和后出力轴承72;所述前出力轴承71限位于前挡圈31和行星齿轮5之间,以通过前挡圈31和行星齿轮5来限位住前出力轴承71而防止前出力轴承71从出力轴3上脱落;所述后出力轴承72限位于行星齿轮5和后挡圈32之间,以通过行星齿轮5和后挡圈32来限位住后出力轴承72而防止后出力轴承72从出力轴3上脱落。配合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前挡圈31与出力轴3螺接,且前挡圈31与出力轴3之间可夹设有弹性圈33,前挡圈31与出力轴3螺接时会挤压弹性圈33,弹性圈33受压会产生一个回弹力给前挡圈31和出力轴3,以防止前挡圈31松脱,弹性圈33可采用尼龙圈;所述后挡圈32则与出力轴3一体成型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挡圈31与出力轴3螺接,而后挡圈32与出力轴3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是前挡圈31与出力轴3一体成型,而后挡圈32与出力轴3螺接;还可以是前挡圈31和后挡圈32均与出力轴3螺接;即本实用新型只要前挡圈31和后挡圈32的其中之一与出力轴3螺接,这样保证前出力轴承71和后出力轴承72的安装。配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减速机箱体1的端盖102内壁可设有向内凸起的挡环12,所述前出力轴承71的外圈限位于挡环12和内齿圈11之间,前出力轴承71的内圈限位于前挡圈31和行星齿轮5之间,这样便能把出力轴3配合在减速机箱体1中,防止出力轴3从减速机箱体1中脱落。
配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入力轴2穿过端盖102,且入力轴2与端盖102前端开口之间设有前油封104;所述入力轴2后部穿入出力轴3中,太阳轮4则与入力轴2后端相连,所述入力轴承6则设置于出力轴3和入力轴2内外之间。配合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入力轴2后部外壁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环形卡槽21和外凸的入力轴挡沿22,环形卡槽21中配合有入力轴C形卡环23;所述出力轴3内壁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环形嵌槽34和内凸的出力轴挡沿35,环形嵌槽34中配合有出力轴C形卡环36;所述入力轴承6的外圈限位于出力轴C形卡环36和出力轴挡沿35之间,入力轴承6的内圈限位于入力轴C形卡环23和入力轴挡沿22之间,这样便能防止入力轴2脱出出力轴3;所述入力轴承6可为深沟球轴承。需要说明的是,入力轴承6并不局限于设置在出力轴3和入力轴2内外之间,入力轴承6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出力轴3和端盖102之间,其中入力轴承6外圈抵触端盖内壁,入力轴承6的内圈则套置固定入力轴2。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首先,将后出力轴承72套置到出力轴3上,其次,将各行星齿轮5安装到出力轴3的各齿轮安装孔30上;然后,将出力轴3放入齿轮箱101中,使得行星齿轮5与内齿圈11啮合;接着,将前出力轴承71套置到出力轴3上;再接着,将前挡圈31锁固到出力轴3前端上;再接着,将入力轴承6和太阳轮4安装到入力轴2上;再接着,将入力轴2穿过端盖102,并将端盖102锁固在齿轮箱101前端开口上;最后,将前油封104配合到入力轴2与端盖102前端开口之间,以及将后油封103配合到后挡圈32与齿轮箱101前端开口之间。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机箱体、入力轴、出力轴、太阳轮以及多个行星齿轮;
所述减速机箱体前后开口,减速机箱体内壁设有内齿圈;
所述入力轴通过入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所述入力轴承的内圈套置固定于入力轴上;
所述出力轴通过出力轴承可转动的配合于减速机箱体中,所述出力轴承的内圈套置固定于出力轴上,且所述出力轴承为角接触轴承;
所述太阳轮配合于减速机箱体内,且太阳轮与入力轴同轴相连;
各行星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出力轴上,且各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各行星齿轮与内齿圈也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力轴为中空结构,出力轴的侧壁沿周向设有多个齿轮安装孔,每个齿轮安装孔中可转动的配合有一个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伸入出力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力轴前端配合有前挡圈,出力轴后端配合有后挡圈;
所述出力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力轴承分为前出力轴承和后出力轴承,前出力轴承限位于前挡圈和行星齿轮之间,后出力轴承限位于行星齿轮和后挡圈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箱体包括齿轮箱以及端盖;
所述齿轮箱前后开口,且齿轮箱内壁形成有所述内齿圈;
所述端盖前后开口,端盖配合于齿轮箱前端开口上;
所述入力轴穿过端盖,且入力轴与端盖前端开口之间设有前油封;
所述出力轴穿过齿轮箱,且后挡圈与齿轮箱后端开口之间设有后油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内壁设有向内凸起的挡环;所述前出力轴承的外圈限位于挡环和内齿圈之间,前出力轴承的内圈限位于前挡圈和行星齿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力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CN202021061138.XU 2020-06-10 2020-06-10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Active CN212839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138.XU CN212839201U (zh) 2020-06-10 2020-06-10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138.XU CN212839201U (zh) 2020-06-10 2020-06-10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9201U true CN212839201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1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1138.XU Active CN212839201U (zh) 2020-06-10 2020-06-10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9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2981B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差速器
CN110307299B (zh) 行星谐波组合减速器
CN107757289B (zh) 悬架及车辆
US20150267798A1 (en) Spur differential gear
CN106763530B (zh) 一种机器人精密关节减速器
US10480487B2 (en) Hub of a wind turbine
CN212839201U (zh) 行星减速机的出力承载强化结构
CN111288150B (zh) 一种减速驱动系统及一种电动汽车
CN212804090U (zh) 行星减速机的防松脱结构
CN106763523B (zh) 减速轮毂轴承
CN113757342A (zh) 一种二级谐波减速设备
CN210397602U (zh) 行星谐波组合减速器
CN109802522B (zh) 大传动比轮毂电机
CN209458354U (zh) 一种机器人用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行星减速器
CN109538701B (zh) 微分行星变速器
CN208767916U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电机
CN111895046A (zh) 一种rv减速机
CN110836223A (zh) 交叉滚柱轴承及减速器
CN212985937U (zh) 具有双输出结构的行星减速器
CN212839248U (zh) 一种高精度微型减速器
CN205047749U (zh)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CN212225893U (zh) 一种用于安检门的行星减速电机
CN213298714U (zh) 一种轮椅车轻型低噪音大扭力无刷电机减速箱总成
CN216200208U (zh) 一种单支撑二级传动的行星齿轮减速机
CN211145102U (zh) 交叉滚柱轴承及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