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8180U -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8180U
CN212838180U CN202021940834.8U CN202021940834U CN212838180U CN 212838180 U CN212838180 U CN 212838180U CN 202021940834 U CN202021940834 U CN 202021940834U CN 212838180 U CN212838180 U CN 212838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ection
foundation
base
hybrid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08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艳军
冯玉江
郝华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08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8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8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8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包括基础筒以及设置于基础筒并沿基础筒的轴向延伸的预应力索;转接段,设置于基础筒在轴向的一端,转接段包括转接筒以及位于转接筒与基础筒之间的固定部,转接筒在自身径向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固定部包括凸出于内壁面设置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设置的外法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件,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在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Description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塔架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风力发电机组的震动。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大部分采用全钢塔筒,为保障塔筒的承载载荷,全钢塔筒厚度、直径随之越来越大,在制作工艺、运输和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多难题,严重影响了大功率发电机组的发展。
为保证塔架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混合塔架应运而生,混合塔架是两种筒段组合而成,主要为传统钢制塔筒和混凝土塔筒组合而成,利用各自优点互补,保证混合塔架的安全性,提高混合塔架的经济性。
已有的混合塔架的塔筒段在连接时,因连接方式缺陷,使得混合塔架的整体成本高,进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在保证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包括基础筒以及设置于基础筒并沿基础筒的轴向延伸的预应力索;转接段,设置于基础筒在轴向的一端,转接段包括转接筒以及位于转接筒与基础筒之间的固定部,转接筒在自身径向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固定部包括凸出于内壁面设置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设置的外法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件,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通过连接杆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预应力索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基础筒内并位于转接段所在侧,第二端沿轴向向远离第一端一侧延伸并凸出于基础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础筒具有凹槽,凹槽由基础筒在轴向的端面起始向基础筒的内部凹陷形成,第一端位于凹槽内并与围合形成凹槽的壁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础筒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连接杆件的一端穿过固定部并与固定部连接,连接杆件的另一端伸入基础筒内并连接于环形固定板,第一端穿过环形固定板并与环形固定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内法兰与基础筒的连接杆件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一分度圆间隔分布,连接外法兰与基础筒的连接杆件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二分度圆间隔分布,两个以上预应力索沿第三分度圆间隔分布,第三分度圆的直径大于第一分度圆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分度圆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础筒包括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在轴向依次层叠,预应力索穿过各混凝土筒节并将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连接,转接段为金属筒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杆件的一端在轴向上穿过固定部并与固定部连接,连接杆件的另一端穿过基础筒靠近转接段设置的混凝土筒节并连接于该混凝土筒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过渡垫板,过渡垫板位于基础筒与固定部之间,过渡垫板上设置有与各连接杆件相对设置的通孔,连接杆件依次穿过过渡垫板以及固定部并连接于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渡垫板与固定部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凸起插接于定位槽;和/或,过渡垫板为环形板体并与基础段以及转接段同轴设置;和/或,在轴向,过渡垫板的厚度为40mm~60mm。
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混合塔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塔架包括基础段、转接段以及连接组件,基础段内预应力索的设置,能够提高基础段的承载能力。而相应设置的转接段,由于其设置于基础段在轴向的一端,且其固定部包括凸出于转接段内壁面的内法兰以及凸出于外壁面的外法兰,内法兰与基础筒之间以及外法兰与基础筒之间可以分别通过连接杆件连接,既能够保证转接段与基础段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预应力索位于基础段,无需在固定部上预留预应力索的安装区域,能够有效的减小固定部的尺寸,进而减小与固定部对接的基础筒的厚度,降低混合塔架的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塔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垫板与固定部的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
1-混合塔架;
10-基础段;11-基础筒;111-凹槽;11a-混凝土筒节;12-预应力索;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环形固定板;
20-转接段;21-转接筒;211-内壁面;212-外壁面;22-固定部;221-内法兰;222-外法兰;223-定位槽;
30-连接组件;31-连接杆件;
40-过渡垫板;41-定位凸起;42-通孔;40a-弧形板体;
MM-第一分度圆;NN-第二分度圆;PP-第三分度圆;
X-轴向;Y-径向;Z-周向;
2-风机基础;3-机舱;4-发电机;5-叶轮;501-轮毂;502-叶片。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可以包括风机基础2、混合塔架1、机舱3、发电机4以及叶轮5。混合塔架1设置于风机基础2,机舱3设置于混合塔架1,发电机4设置于机舱3。一些示例中,发电机4可以位于机舱3的外部,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发电机4也可以位于机舱3的内部。叶轮5包括轮毂501以及连接于轮毂501上的多个叶片502,叶轮5通过其轮毂501与发电机4的转子连接。风力作用于叶片502时,带动整个叶轮5以及发电机4的转子转动,进而满足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要求。
为了更好的满足对机舱3、发电机4以及叶轮5的支撑要求,同时能够降低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塔架1,其可以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包括基础段10、转接段20以及连接组件30。基础段10包括基础筒11以及设置于基础筒11并沿基础筒11的轴向X延伸的预应力索12。转接段20设置于基础筒11在轴向X的一端,转接段20包括转接筒21以及位于转接筒21与基础筒11之间的固定部22,转接筒21在自身径向Y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211以及外壁面212,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内壁面211设置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外壁面212设置的外法兰222。连接组件30包括多个连接杆件31,内法兰221与基础筒11之间通过连接杆件31连接,外法兰222与基础筒11之间通过连接杆件31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基础段10内预应力索12的设置,能够提高基础段10的承载能力。相应设置的转接段20在基础段10的轴向X的一端,内法兰221与基础筒11之间以及外法兰222与基础筒11之间可以分别通过连接杆件31连接,既能够保证转接段20与基础段10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无需再额外设置其他连接构件将固定部22与风机基础2连接,节约成本。同时,预应力索12位于基础段10,无需在固定部22上预留预应力索12或者其他连接构件的安装区域,能够有效的减小固定部22的尺寸,进而减小与固定部22对接的基础筒11的厚度,降低混合塔架1的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可选地,基础段10所包括的预应力索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预应力索12在基础筒11体的周向Z上间隔设置,可选地,相邻两个预应力索12之间的角度可以相同,即,预应力索12在基础筒11的周向Z上间隔且均匀设置。具体实施时,预应力索12的数量根据基础筒11的尺寸以及基础段10整体的承载能力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预应力索12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第一端121设置于基础筒11内并位于转接段20所在侧,第二端122沿轴向X向远离第一端121一侧延伸并凸出于基础筒11。通过将第一端121设置于基础筒11内,在保证预应力索12与基础筒11之间的连接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对转接段20的固定部22进行避让,以避免固定部22在于基础筒11连接时对固定部22的内法兰221或者外法兰222产生干涉。第二端122凸出于基础筒11的部分能够伸入风机基础2并与风机基础2连接,可选为锚固连接,以保证混合塔架1与风机基础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基础筒11具有凹槽111,第一端121位于凹槽111内并与围合形成凹槽111的壁面连接。通过设置上述凹槽111,能够便于预应力索12在基础筒11的显露并锚固,便于的安装,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其凸出于基础筒11而对固定部22的安装产生影响。
可选地,凹槽111由基础筒11在轴向X的端面起始向基础筒11的内部凹陷形成,使得预应力索12在基础筒11的顶面显露并锚固。可以理解的是,在有些示例中,也可以使得预应力索12的第一端121在基础筒11的侧壁显露并锚固,只要能够满足其与基础筒11之间的连接与锚固要求,同时能够避免对转接段20的安装产生干涉均可。
可选地,围合形成凹槽111的侧壁与第一端121之间填充有浆料体。当对预应力索12张拉完成后,可以在凹槽111内填充浆料待其固化后形成浆料体,以填充凹槽111的侧壁与第一端121之间的缝隙,使得预应力索12的第一端121与基础筒11之间连接牢固,且能够使得基础段10面向转接段20的一端为平整的表面。
可选地,转接筒21可以与基础筒11同轴设置,在一些可选地示例中,连接杆件31的一端穿过固定部22并与固定部22连接,连接杆件31的另一端伸入基础筒11内并与基础筒11连接。
可选地,内法兰221与外法兰222可以在转接筒21的径向Y上彼此相对且为一体式结构,固定部22整体可以为环形板状结构。可选地,转接筒21与固定部22相交设置,可选为相互垂直。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连接内法兰221与基础筒11的连接杆件31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一分度圆MM间隔分布,连接内法兰221与基础筒11的每个连接杆件31的一端由内法兰221的相对的法兰孔穿过内法兰221并锚固于内法兰221远离基础筒11的表面。
可选地,连接外法兰222与基础筒11的连接杆件31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二分度圆NN间隔分布,连接外法兰222与基础筒11的每个连接杆件31的一端由外法兰222的相对的法兰孔穿过外法兰222并锚固于外法兰222远离基础筒11的表面。
两个以上预应力索12可以沿第三分度圆PP间隔分布。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三分度圆PP的直径大于第一分度圆MM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分度圆NN的直径。通过上述设置,既能够保证转接段20与基础筒11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同时,还能够使得预应力索12与各连接杆件31之间形成有间隔,避免彼此之间相互干涉。
可选地,连接内法兰221与基础筒11的两个以上连接杆件31可以在基础筒11的周向Z上间隔且均匀分布,连接外法兰222与基础筒11之间的两个医生连接杆件31可以在基础筒11的周向Z上间隔且均匀分布,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转接段20与基础段10连接后形成的混合塔架1在基础筒11的周向Z上的承载能力分配均匀,优化混合塔架1的性能,提高混合塔架1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5,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基础筒11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13,连接杆件31的一端穿过固定部22并与固定部22连接,连接杆件31的另一端伸入基础筒11内并连接于环形固定板13。
通过设置环形固定板13,使得转接筒21承载的载荷通过连接杆件31传递至环形固定板13,由于环形固定板13与基础筒11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更利于载荷的传递,且能够将应力分散,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问题,保证混合塔架1的安全性能。可选地,连接杆件31可以插接于环形固定板13并与环形固定板13远离转接段20的一侧锚固,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有些实施例中,当基础筒11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13时,预应力索12的第一端121穿过环形固定板13并与环形固定板13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预应力索12的第一端121可以通过环形固定板13与基础筒11之间连接固定,保证预应力索12在埋设于基础筒11内时与基础筒11之间的连接需求以及载荷传递需求。可选地,预应力索12可以穿过环形固定板13并与环形固定板13面向转接段20的一侧锚固。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环形固定板13与基础筒11之间同轴设置,以保证混合塔架1各处承载能力的均匀性。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基础筒11可以包括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11a,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11a在基础筒11的轴向X依次层叠,预应力索12依次穿过各混凝土筒节11a并将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11a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基础筒11采用分段制作后进行拼接的方式成型,在保证基础筒11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型以及运输难度。可选地,转接段20可以为金属筒段,可选为铜材质的筒段,能够更利于与机舱3等构件之间的连接。
示例性地,基础段10在成型时,可以在各个混凝土筒节11a中预留有与预应力索12形状相匹配的插孔,预应力索12可以由插孔伸入各混凝土筒节11a并将其连接为一整体。
可选地,当基础筒11包括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11a时,各连接杆件31的远离转接段20的一端可以埋设在基础筒11最顶端靠近转接段20设置的混凝土筒节11a中。当然,此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有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也可以使得连接杆件31远离转接段20的另一端穿过基础筒11最顶端靠近转接段20设置的混凝土筒节11a并连接于该混凝土筒节11a。
示例性地,可以使得连接杆件31远离转接段20的另一端穿过最顶端的混凝土筒节11a的底面,也可以是侧面,只要能够满足连接杆件31与基础筒11之间的连接关系,保证转接段20与基础段10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均可。
请一并图2至图7,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还可以包括过渡垫板40,过渡垫板40位于基础筒11与固定部22之间,过渡垫板40上设置有与各连接杆件31相对设置的通孔42,连接杆件31依次穿过过渡垫板40以及固定部22并连接于固定部22。
通过设置过渡垫板40,使得各连接杆件31对应连接于固定部22的内法兰221以及外法兰222一端所承受的载荷通过过渡垫板40传递至基础筒11,能够更好的实现载荷过渡,保证载荷的传递需求,且能够起到扩散应力的作用。
可选地,过渡垫板40上的通孔42的数量可以与内法兰221上的法兰孔以及外法兰222上的法兰孔的数量和相等,且每个通孔42与其中一个法兰孔对应设置,保证各连接杆件31的安装需求。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以使得固定部22上的各法兰孔的直径小于通孔42的直径,连接杆件31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42以及固定部22上相应的法兰孔并固定于固定部22远离基础筒11的表面。通孔42的直径与固定部22上法兰孔的直径采用上述设置,能够利于混合塔架1在装配时,连接杆件31由过渡垫板40向固定部22方向的装配。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过渡垫板40可以为环形板体并与基础段10以及转接段20同轴设置,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且能够满足载荷的传递需求。
可选地,过如图7所示,过渡垫板40可以为一整体式的环形板体,能够保证过渡垫板40的圆度,使得基础段10、过渡垫板40以及转接段20三者连接后,保证基础段10与转接段20的同轴度,利于载荷的传递需求。
当然,如图8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过渡垫板40包括两个以上弧形板体40a,两个以上弧形板体40a在基础筒11的周向Z依次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同样能够满足载荷传递需求,且便于过渡垫板40的加工制造。
可选地,过渡垫板40所包括的弧形板体40a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具体可以根据过渡垫板40的径向Y尺寸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并且,多个弧形板体40a所对应的圆心角可以相同,只要能够满足过渡垫板40的性能要求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9,作为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过渡垫板40与固定部22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凸起41,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槽223,定位凸起41插接于定位槽223。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混合塔架1在成型时,转接段20能够快速的与过渡垫板40定位,保证转接段20与过渡垫板40以及基础段10之间的同轴度需求,进而保证混合塔架1的性能要求。
示例性地,可以在过渡垫板40面向固定部22的表面设置定位凸起41,在固定部22面向过渡垫板40的一侧设置定位槽223,并使得二者相互配合,实现定位。
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过渡垫板40面向固定部22的表面设置定位槽223,在固定部22面向过渡垫板40的一侧设置定位凸起41,同样能够满足定位需求。
当在固定部22上设置有定位槽223或者定位凸起41时,定位凹槽111或者定位凸起41可以位于内法兰221与外法兰222相对接的区域,在满足定位要求的基础上,能够避免对内法兰221以及外法兰222上连接杆件31的装配产生影响。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在基础筒11的轴向X上,过渡垫板40的厚度可以为40mm~60mm之间的任意数值,包括40mm、60mm两个端值,例如,其可以为45mm、50mm、55mm等。过渡垫板40采用上述厚度范围值,在保证载荷传递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减小过渡垫板40的成本,保证混合塔架1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因其包括基础段10、转接段20以及连接组件30,基础段10内预应力索12的设置,能够提高基础段10的承载能力,并且可以通过预应力索12与风机基础2连接,保证混合塔架1与风机基础2之间的连接需求。而相应设置的转接段20,由于其设置于基础段10在轴向X的一端,且其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转接段20内壁面211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外壁面212的外法兰222,内法兰221与基础筒11之间以及外法兰222与基础筒11之间可以分别通过连接杆件31连接,既能够保证转接段20与基础段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同时,预应力索12位于基础段10,无需在固定部22上预留预应力索12的安装区域能够有效的减小固定部22的尺寸,减小与固定部22对接的基础筒11的厚度,节约基础筒11的用料,例如,当基础筒11包括多个混凝土筒节11a时,壁厚的减小可以使得砼的用量减少,同时,也无需在固定部22与风机基础2之间连接其他预应力构件,能够有效的减少其他预应力构件(如预应力索)的使用量,全面降低混合塔架1的成本,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益,并且使得混合塔架1更易于施工成型。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因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塔架1,在满足发电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节约成本,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益。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段(10),包括基础筒(1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并沿所述基础筒(11)的轴向(X)延伸的预应力索(12);
转接段(20),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一端,所述转接段(20)包括转接筒(21)以及位于所述转接筒(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的固定部(22),所述转接筒(21)在自身径向(Y)上具有相对的内壁面(211)以及外壁面(212),所述固定部(22)包括凸出于所述内壁面(211)设置的内法兰(221)以及凸出于所述外壁面(212)设置的外法兰(222);
连接组件(30),包括多个连接杆件(31),所述内法兰(221)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所述外法兰(222)与所述基础筒(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件(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索(1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22),所述第一端(121)设置于所述基础筒(11)内并位于所述转接段(20)所在侧,所述第二端(122)沿所述轴向(X)向远离所述第一端(121)一侧延伸并凸出于所述基础筒(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具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由所述基础筒(11)在所述轴向(X)的端面起始向所述基础筒(11)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端(121)位于所述凹槽(111)内并与围合形成所述凹槽(111)的壁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内设置有环形固定板(13),所述连接杆件(31)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22)并与所述固定部(22)连接,所述连接杆件(3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基础筒(11)内并连接于所述环形固定板(13),所述第一端(121)穿过所述环形固定板(13)并与所述环形固定板(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内法兰(221)与所述基础筒(11)的所述连接杆件(31)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一分度圆(MM)间隔分布,连接所述外法兰(222)与所述基础筒(11)的所述连接杆件(31)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第二分度圆(NN)间隔分布,两个以上所述预应力索(12)沿第三分度圆(PP)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分度圆(PP)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分度圆(MM)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分度圆(NN)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11)包括两个以上混凝土筒节(11a),两个以上所述混凝土筒节(11a)在所述轴向(X)依次层叠,所述预应力索(12)穿过各所述混凝土筒节(11a)并将两个以上所述混凝土筒节(11a)连接,所述转接段(20)为金属筒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件(31)的一端在所述轴向(X)上穿过所述固定部(22)并与所述固定部(22)连接,所述连接杆件(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基础筒(11)靠近所述转接段(20)设置的所述混凝土筒节(11a)并连接于该所述混凝土筒节(11a)。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垫板(40),所述过渡垫板(40)位于所述基础筒(11)与所述固定部(22)之间,所述过渡垫板(40)上设置有与各所述连接杆件(31)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件(31)依次穿过所述过渡垫板(40)以及所述固定部(22)并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塔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垫板(40)与所述固定部(22)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凸起(41),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槽(223),所述定位凸起(41)插接于所述定位槽(223);
和/或,所述过渡垫板(40)为环形板体并与所述基础段(10)以及所述转接段(20)同轴设置;
和/或,在所述轴向(X),所述过渡垫板(40)的厚度为40mm~60mm。
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塔架(1)。
CN202021940834.8U 2020-09-08 2020-09-08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12838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0834.8U CN212838180U (zh) 2020-09-08 2020-09-08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0834.8U CN212838180U (zh) 2020-09-08 2020-09-08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8180U true CN21283818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6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0834.8U Active CN212838180U (zh) 2020-09-08 2020-09-08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8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32004B2 (en) Floating offshore wind power generation facility
US10941536B2 (en)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CN11248332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预制干式装配混凝土-钢混合塔架
CN212838180U (zh) 混合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8347490U (zh) 叶片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2774606U (zh) 塔架转接段、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4403858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预制干式装配混凝土-钢混合塔架
CN111287538A (zh) 塔筒
CN221095189U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基础
CN210263121U (zh) 塔架基础结构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027691B (zh) 塔筒基础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KR102361716B1 (ko) 풍력 발전기용 타워 및 이를 갖는 풍력 발전기
CN217735662U (zh) 塔筒段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6866912U (zh) 塔筒分片、塔筒、风力发电机组及模具
CN115961640A (zh) 扩容配重的风电基础及其装配方法
CN217999787U (zh) 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007031B (zh) 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3864128B (zh) 海上风机支撑结构以及海上风机
CN114855863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风电基础
CN115492150B (zh) 预制高桩承台基础和海上风电系统
CN218816765U (zh) 风力发电机的支撑结构
CN219654819U (zh) 一种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8563809U (zh) 塔筒及风力发电机
CN219691678U (zh) 风电机组的塔筒和风电机组
CN215256604U (zh) 一种风电混塔预制塔筒及其筒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