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2162U -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2162U
CN212832162U CN202021412493.7U CN202021412493U CN212832162U CN 212832162 U CN212832162 U CN 212832162U CN 202021412493 U CN202021412493 U CN 202021412493U CN 212832162 U CN212832162 U CN 212832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winding
rope
shell
groov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24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蒙
张金宇
叶茂
李清
蔡益民
朱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n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n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n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n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24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2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2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2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其中绳带松紧模组包括:基座,基座上具有槽口沿第一方向开设的绕绳槽、与绕绳槽连通以供绳带穿入的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绕绳槽贯通的绕绳轴穿孔。壳体,配合设置于基座上背离绕绳槽的一侧;绕绳轴,具有转动安装在基座与壳体之间的齿盘和与齿盘同轴设置的绕绳盘,绕绳盘穿过绕绳轴穿孔并设置在绕绳槽内。驱动机构,通过齿盘驱动绕绳盘转动以缠绕或解缠绕绳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绕绳轴同时通过将绕绳盘穿设基座上设置绕绳轴穿孔以方便实现绕绳轴的穿设及安装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绳带松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绳带松紧模组的生活用品非常广泛,它可以安装固定在可穿戴制品上,能够实现对可穿戴制品上的绳带的自动收紧或放松,以方便人们使用可穿戴制品。这种可穿戴制品如自动耳机收线器、自动收紧鞋带的鞋、自动收紧塑性文胸等。
绳带松紧模组一般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绕绳轴转动以实现绳带在绕线轴上的自动缠绕或者解缠绕,进而实现可穿戴制品上柔性基底的收紧或放松。但是现有技术的绕绳轴的结构较为繁琐,造成了安装固定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绳带松紧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绕绳轴,方便的实现了绕线轴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具有槽口沿第一方向开设的绕绳槽、与所述绕绳槽连通以供绳带穿入的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绕绳槽贯通的绕绳轴穿孔;
壳体,配合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背离所述绕绳槽的一侧;
绕绳轴,具有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齿盘和与所述齿盘同轴设置的绕绳盘,所述绕绳盘穿过所述绕绳轴穿孔并设置在所述绕绳槽内;
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齿盘驱动所述绕绳盘转动以缠绕或解缠绕绳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具有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并向壳体方向凸伸的凸台部,所述绕绳槽设置在所述凸台部内;所述齿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绕绳轴穿孔的直径,所述齿盘转动安装在所述凸台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具有设置于其边沿位置处并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内侧缘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凸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台部相衔接,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并与所述连接部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部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沿所述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部上沿所述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容置槽;所述密封件注塑成型在相应的所述密封件容置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槽口方向朝向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开关键开孔;所述绳带松紧模组上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遮盖所述开关键开孔的开关按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开关按键上的透光件;所述开关按键镶嵌注塑在所述透光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依次设置的驱动电机、变速箱和蜗杆,所述齿盘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变速箱之间采用十字花键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绳带松紧模组还具有槽盖,所述槽盖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以遮盖所述绕绳槽的槽口。
一种可穿戴制品,包括上述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所述穿戴制品具有柔性基底和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绳带,所述绳带松紧模组与所述绳带相配合以对柔性基底进行收紧或放松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绕绳轴并且通过在基座上设置绕绳槽,使绕绳轴的齿盘和绕绳盘分别设置在绕绳槽之外和绕绳槽内部两个独立的空间避免了在转动过程中齿盘对绳带的影响,同时通过将绕绳盘穿设基座上设置绕绳轴穿孔以方便实现绕绳轴的穿设及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连接件与壳体形成的组件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连接件的第一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连接件的第二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绳带松紧模组的第一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绳带松紧模组的第二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壳体的第一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壳体的第二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松紧执行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基座的第一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基座的第二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绕绳轴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蜗杆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绳带松紧组件中第二支撑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绕绳槽,11-第一穿口,12-第二穿口,13-绕绳轴穿孔,14-凸台部,140-密封件容置槽,141-顶板,142-第一侧板,143-第二侧板,144-支撑部,145-蜗杆支撑部,15-底板,151-连接部,152-限位部,
2-壳体,20-限位壁,21-第三穿口,22-第四穿口,23-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25-延伸部,250-注胶孔,26-本体部,260-容置槽,261-开关键开孔,27-开关按键,271-透光件,28-第一灯线穿孔,
3-绕绳轴,31-齿盘,32-绕绳盘,33-转轴,34-连接部,341-密封件定位槽,35-密封件,4-槽盖,
5-驱动机构,51-驱动电机,52-变速箱,520-十字型键槽,521-变速箱壳体,522-第一支撑架,523-第二支撑架,524-第一行星轮,525-第一中心轮,526-第二行星轮,527-第二中心轮,528-凸伸部,53-蜗杆,531-十字型花键部,54-电池单元,55-电路板,56-旋转角度记录单元,57-充电单元,
100-绳带松紧模组,101-操作部,
200-连接件,201-对接面,202-外壁面,203-固定腔,204-限位结构,205-第二灯线穿孔,210-鞋帮安装部,211-鞋底安装部,212-上安装部,213-下安装部,214-第一绳带穿孔,215-第二绳带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公开了一种绳带松紧组件,包括绳带松紧模组100和用于连接所述绳带松紧模组100和一可穿戴制品的连接件200。所述连接件200形成有用以与可穿戴制品相匹配的对接面201、背离所述对接面201的外壁面202,所述绳带松紧模组100具有外漏于所述外壁面202外侧的操作部101。
绳带松紧模组100用于控制可穿戴制品上的柔性基板上的绳带松紧或者放松从而实现对柔性基板的收紧或者放松。可穿戴制品一般都是配备柔性基板,绳带穿设在柔性基板上,而绳带松紧模组100一般都为硬质塑料制品,直接安装固定在柔性基板上并不利于绳带松紧模组100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将绳带松紧模组100连接到连接件200上然后通过连接件200以实现对柔性基板的连接固定。连接件200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方便根据具体的可穿戴制品的实际需要以方便的实现对其连接件200进行调整以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绳带松紧组件以与相应的可穿戴制品更好的连接固定。
同时在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安装固定的时候一般需要在可穿戴制品未成型前进行安装固定,如当可穿戴制品为鞋子的时候,现有技术的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一般固定在鞋底上,需要在鞋帮与鞋底连接固定前完成对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安装固定,这样的结构设计造成了其安装固定的受限制以及造成安装固定的不方便。
本实施例通过将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连接到连接件200上,然后通过连接件200上的对接面201与可穿戴制品坯件相匹配以实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连接固定。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绳带松紧组件直接安装固定在可穿戴制品的外侧,可以在可穿戴制品坯件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固定,从而方便了绳带松紧组件的安装固定。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将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操作部101设置为外漏于外壁面202的外侧能够方便对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操作以实现绳带的松紧或者放松。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穿戴制品可以为鞋子,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通过连接件200可以固定在鞋帮位置,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外壳一般设置为硬质塑料,硬质塑料可以为ABS、POM、PS、PMMA、PC、PET、PBT、PPO等。连接件200的材质则可以设置为热塑性弹性体或者硅胶制品。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为如软PVC、K胶(BS)、TPE、TPR、EVA、TPU等。
通过将连接件200的材质设置为热塑性弹性体或者硅胶制品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够方便实现连接件200与可穿戴制品的柔性基板连接固定。连接件200由于是软质的,因此能够更好的实现与可穿戴制品相适配且能够随着可穿戴制品的轻微变形进行相应的变形提高了与可穿戴制品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定所述对接面201朝向外壁面202的方向为安装方向,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包括与所述连接件200固定连接的壳体2和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的松紧执行组件,所述松紧执行组件沿安装方向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限制松紧执行组件沿安装方向向外移动的限位壁20。
所述松紧执行组件上具有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驱动机构5和绕绳轴3。驱动机构5驱动绕绳轴3转动以实现对绳带的收紧或放松。所述基座1上具有底板15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5的边沿位置的连接部151。
所述壳体2具有本体部26和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6边沿的延伸部25,所述延伸部25沿所述本体部呈环形设置。所述连接件200通过与所述延伸部25连接固定从而实现与壳体2的连接固定。所述本体部26上具有槽口朝向所述基座1的容置槽260,所述容置槽260用于容置所述驱动机构5和所述绕绳轴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壁20沿容置槽260的边沿呈环形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6的一端,所述延伸部25则自所述本体部26上设置限位壁20的一端向外呈环形延伸。限位壁20与延伸部25朝向基座1的一侧相对设置。
所述限位壁20用于与连接部151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松紧执行组件沿安装方向向外移动。同时,连接部151与限位壁20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松紧执行组件安装固定到壳体2上,进而固定在由壳体2和连接件200形成的组件壳体上。
现有技术中的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一般设置为将基座1固定在相应的可穿戴制品上,然后壳体2固定在基座1上以罩住相应的驱动机构5和绕绳轴3。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壳体2与基座1在安装不牢固的情况下容易开裂,一旦两者产生缝隙或者开裂,壳体2就容易从基座1上分离从而容易造成整个松紧执行组件的外漏,其稳定性较差。
本实施例将壳体2与连接件200连接固定,然后将松紧执行组件沿第一方向安装固定在壳体2上,松紧执行组件在限位壁20的作用下定位到壳体2上并与壳体2连接固定。实际上松紧执行组件沿壳体2与可穿戴制品连接固定的一面进行安装固定。在壳体2与基座1连接不稳固的情况下两者产生开裂也使松紧执行组件被限制在壳体2与可穿戴制品之间而不会出现外露。
上述结构要求壳体2和连接件200之间连接要有足够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方便实现壳体2与连接件200的连接牢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和壳体2一体成型。具体的,所述连接件200注塑成型于所述壳体2的外围。
由于连接件200与壳体2为不同的材质,因此采用注塑成型以方便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和壳体2之间通过双色注塑成型,通过双色注塑成型能够实现一次开模同时成型两个部件,方便了操作。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镶嵌注塑的方式实现连接件200和壳体2的连接固定。但是通过镶嵌注塑的时候需要两个零件先后成型且在生产过程中会增加较多的人力劳动成本。
进一步的,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连接件200注塑成型在呈环形设置在壳体2上的延伸部25上,所述延伸部25成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件200相结合的注胶孔250。在成型过程中流经注胶孔250的胶最后形柱体从而与注胶孔250配合。注胶孔250的设置增大了在成型过程中与壳体2的相接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两者的连接的牢固和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使壳体2与连接件200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连接件200和壳体2的连接固定。连接件200和壳体2采用分体式,分别成型壳体2和连接件200,然后将壳体2安装固定在连接件200上。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200形成有贯穿所述对接面201和外壁面202的固定腔203、形成在固定腔203周围的限位结构204,所述限位结构204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00上与对接面201相对的一侧。所述壳体2沿上述的安装方向穿设固定于所述固定腔203内。具体的,壳体2上的本体部26穿设至固定腔203内并与固定腔203相适配。
所述壳体2上呈环形设置的延伸部25与连接件200上的限位结构204相抵接并与限位结构204连接固定,以实现壳体2与连接件200的连接固定。延伸部25与限位结构204形状相适配,延伸部25被设置为限制穿设固定腔203,延伸部25上背离基座1的一侧用于与限位结构204相连接固定。通过延伸部25与限位结构204的设置能够增大与连接件20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两者的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只是作为优选的方案将壳体2从安装方向连接固定到连接件200上,以提高两者的连接的稳定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2还可以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直接将壳体2固定连接到连接件200上,如可以将壳体2的延伸部25直接固定到外壁面202上,此时在外壁面202上围绕固定腔203形成有与延伸部25相适配的安装部(图未示)。
上述结构中壳体2在与连接件200连接固定过程中,壳体2也是通过上述的安装方向进行安装的且在壳体2上设置有延伸部25并使延伸部25与连接件200上的限位机构204相抵接以实现对壳体2在安装方向上的限位,然后将延伸部25和连接件200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壳体2与连接件200的连接固定。
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壳体2与连接件200连接不牢固的时候仍能实现不从连接件200上脱落下来。壳体2的本体部26穿设过连接件200上的固定腔203,固定腔203的内侧壁实际上对壳体2的四个方向起到定位作用,同时通过延伸部25和限位机构204的配合能够对壳体2在安装方向上进行限位,通过将连接件200安装固定到可穿戴制品后可穿戴制品能够对壳体2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且该限制作用能够避免壳体2沿着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壳体2与连接件200的安装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对接面201与可穿戴制品的连接固定,壳体2在定位到连接件200后壳体2不凸伸出对接面201,该设置要求在连接件200上设置有与壳体2的延伸部25相适配的第一槽体,且限位结构204设置在第一槽体的槽底。相应的,在松紧执行组件在安装固定到壳体2后松紧执行组件也不凸伸出对接面201,也就是基座1上的底板15在安装固定后不凸伸处对接面201。该结构的设置要求在壳体2在安装固定到连接件200上后,壳体2上与底板15的连接部151相对设置的限位壁20的位置相对于对接面201所在的平面向安装方向凹陷从而为连接部151的厚度进行避让。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对接面201与可穿戴制品更加的贴合,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
具体的,如图10-12所示,所述基座1上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底板15上并向所述壳体2方向凸伸的凸台部14。所述底板15上还具有自所述连接部151的内侧缘朝向所述壳体2方向凸伸的限位部152,所述限位部152与所述凸台部14相衔接,所述壳体2罩设在所述凸台部14和所述限位部152外侧且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分别与所述凸台部14的外侧壁和所述限位部152的外侧壁相贴合。通过凸台部14和限位部152的设置能够方便实现壳体2与基座1的卡接定位,且凸台部14和限位部152的外侧壁分别与壳体2的内侧壁贴合能够有效的提升壳体2和基座1固定后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壳体2和基座1的底板15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通过激光焊或者超声焊连接固定所述限位壁20和所述连接部151。激光焊或者超声焊由于其自身焊接的特性使其焊接后的密封性更好,有利于整个设备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14上具有槽口朝向第一方向的绕绳槽10、沿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绕绳槽10的绕绳轴穿孔13和与所述绕绳槽10连通以供绳带穿入的第一穿口11、第二穿口12。其中第一方向为背离所述壳体2的方向。所述壳体2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穿口11相对设置的第三穿口21和与所述第二穿口12相对设置的第四穿口22。
如图13所示,所述绕绳轴3具有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2与所述凸台部14之间的齿盘31和与所述齿盘31同轴设置的绕绳盘32,所述绕绳盘32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绕绳轴穿孔13并转动设置在所述绕绳槽10内。
绕绳盘32与齿盘31之间通过连接部34连接固定,绕绳盘32穿设过绕绳轴穿孔13后连接部34的位置正好与绕绳轴穿孔13的内侧壁位置相对。绕绳盘32的连接部34与绕绳轴穿孔13可以设置为间隙配合从而使绕绳盘32绕着连接部34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绕绳槽10与齿盘31所在的腔室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绕绳轴3还具有密封件35,所述密封件35套设在所述连接部34的外侧壁,密封件35可以为套设在连接部34外侧的橡胶圈,橡胶圈的内圈与连接部34紧密贴合,橡胶圈的外圈与绕绳轴穿孔13的内侧壁紧密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35的设置并不会影响绕绳轴3和绕绳轴穿孔13之间的转动。为了方便实现对密封件35的安装固定在绕绳轴3的连接部34的位置还设置有密封件定位槽341,所述密封件35定位在密封件定位槽34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盘31的直径大于绕绳盘32的直径,同时齿盘31的直径也大于所述绕绳轴穿孔13的直径。齿盘31转动安装在所述凸台部14和所述壳体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绕绳轴3的绕绳盘32被设置为穿设过绕绳轴穿孔13,而齿盘31则被设置为限制穿设绕绳轴穿孔13。齿盘31在转动过程中一端抵接在所述凸台部14上,齿盘31与凸台部14的抵接位置正好位于绕绳轴穿孔13的边沿位置。
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制造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时候可以直接将绕绳轴3穿设插接到绕绳轴穿孔13上即可实现绕绳轴3的安装固定,使绕绳轴3的安装固定更加的方便。采用该结构的绕绳轴3其结构更加的简单,安装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11-12所示,为了减少齿盘31在转动过程中与凸台部14之间的摩擦作用,在凸台部14上还设置有一圈沿其凸台部14的凸伸方向凸伸的支撑部144。支撑部144将齿盘31支撑起来以使齿盘31转动过程中只与支撑部144摩擦接触,从而减少了齿盘31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进一步的,可以将支撑部144与齿盘31相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弧形端头以进一步的减少两者接触的面积从而更有效的进行传动。支撑部144沿绕绳轴穿孔13的边沿设置有一圈。
为了更好的控制绕绳轴3的转动,以及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绕绳轴3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齿盘31上并与所述齿盘31同轴设置的转轴33,转轴33和绕绳盘32分别设置在所述齿盘31的相对两侧。转轴33一端固定在齿盘31上,转轴33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壳体2上。
具体的,所述齿盘31上具有与所述转轴33的第一端相对设置的转轴定位槽,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33的第二端相适配的转孔,所述转轴33的第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转轴定位槽内,所述转轴33的第二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孔内。
绕绳轴3一端通过转轴33转动安装在壳体2上的转孔内,另一方面绕绳轴3中间位置的连接部34转动安装在绕绳轴穿孔13内,同时通过齿盘31与凸台部14的相抵接对绕绳轴3轴向进行限位,通过上述两个位置的限定实现了绕绳轴3整体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绳带穿设过壳体2和凸台部14上的穿口进入到绕绳槽10内并缠绕在绕绳盘32上,驱动机构5通过驱动齿盘31以带动绕绳盘32转动从而实现对绳带的收紧或者放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凸台部上形成绕绳槽10形成用于容置绕绳盘32的第一腔室,而壳体2与凸台部14之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通过绕绳轴穿孔13连通,而齿盘31以及驱动机构5都设置在第二腔室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缠绕绳带的绕绳盘32和驱动机构的齿盘31分别设置在两个腔体内,从而避免了齿盘31在传动过程中对绳带缠绕的影响,避免了绳带缠绕在齿盘31上从而影响绳带的收紧或放松。
此外,凸台部14的设置使绕绳轴3的齿盘31被支撑起来,齿盘31转动安装在壳体2与凸台部14之间,同时齿盘位于绕绳盘32和壳体2之间,凸台部14实际上将齿盘31支撑起来,以方便实现与驱动机构5的连接。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有利于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集成化设计能够较少整个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体积。在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5中一般通过变速箱52对齿盘31进行驱动,变速箱52固定在基座1上,而变速箱52一般体积较大,其安装在基座1后输出轴距离基座1具有一定的高度,如何有效的利用这段高度产生的空间可以有效的集成设计松紧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在变速箱52输出轴所在的平面与基座1之间的这段高度空间设置绕绳盘32,绕绳盘32实际上将齿盘31支撑垫起到与变速箱52位于同一高度的位置从而方便的实现与变速箱52的输出端的连接。上述结构的设置避免了由于变速箱52体积较大造成的空间的浪费,有利于整个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集成化设计。
绕绳槽10设置在凸台部14上并且绕绳槽10的开口方向指向可穿戴制品,在绳带穿设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的实现对绳带穿设的情况的观察和调整,方便了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槽盖4,所述槽盖4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在基座1上以多绕绳槽10进行遮盖。槽盖4也是沿上述的安装方向安装固定在基座1上,槽盖4上与基座1相背的一面用于与可穿戴制品相抵接,从而使槽盖4设置在基座1和可穿戴制品之间,这样在槽盖4与基座1因连接不牢固脱落后依然被限定在可穿戴制品和基座1之间,不至于脱落。
槽盖4遮盖绕绳槽10能够避免绳带从绕绳槽10内缠绕出来,槽盖4对缠绕的绳带进行限位,绕绳轴3上的绕绳盘32向槽盖4的方向凸伸至与槽盖4相近的位置。绳带的容置空间实际上是绕绳盘32的外侧壁、绕绳槽10的内侧壁和槽盖4围成的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绕绳轴3的两端可以分别转动安装在壳体2上的转孔内和槽盖4上的转孔内,槽盖4上设置有与绕绳盘32相适配的转孔,绕绳轴32的两端分别通过壳体2和槽盖4进行限位,绕绳盘32转动安装在壳体2和槽盖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案中凸台部14可以对齿盘31没有轴向上的限位作用。
如图6-12所示,所述壳体2罩设在所述凸台部14的外侧,所述凸台部14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穿口11周向设置的第一密封件23和沿所述第二穿口12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密封件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14具有顶板141和设置在所述顶板141两侧并向背离所述壳体2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142和第二侧板143;所述绕绳轴穿孔13设置在所述顶板141上,所述第一穿口11和所述第二穿口12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42和所述第二侧板143上的圆形孔。
第一密封件23和第二密封件分别沿第一穿口11和第二穿口12的周向设置,并且第一密封件23设置在第一侧板142和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第二密封件24设置在第二侧板143和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第一穿口11和第二穿口12用于绳带的穿设,因此需要与外界贯通,为了避免外界的水通过第一穿口11或者第二穿口12进入到凸台部14与壳体2之间的缝隙进而进入到驱动机构5安装固定的腔室内,因此需要对第一穿口11和第二穿口12进行上述的密封操作。驱动机构5所在的腔室内由于有电池以及电机等电器原件,因此需要做到有效的防水,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了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内电器设备的隔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口11和第二穿口12为与绳带相适配的圆形孔,设置圆形孔使绳带与穿口更加相适配,这样在绳带穿设过程中避免绳带与穿口之间存在较大的明显的间隙以使水的进入,此外圆形孔的设置也能方便实现绳带的穿设。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14上沿所述第一穿口11的周向和所述凸台部14上沿所述第二穿口12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容置槽140。在凸台部14的第一侧板142上和凸台部14的第二侧板143上均设置有密封件容置槽140。第一密封件23和第二密封件24的材质可以为硅胶,由于凸台部14的材质为硬质塑料,因此所述第一密封件23、所述第二密封件24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在所述凸台部14上,且所述第一密封件23和所述第二密封件24分别成型在相应的密封件容置槽140内。为了方便第一密封件23和第二密封件24的成型第一密封件23、第二密封件24和凸台部14之间采用双色注塑成型,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在成型过程中能够减少人工的使用,方便了成型的操作。
如图14-17所示,所述驱动机构5具有驱动电机51、变速箱52和与所述齿盘31配合的蜗杆53,所述驱动电机51通过所述变速箱52驱动所述蜗杆53,所述蜗杆53和变速箱52之间采用十字花键滑动连接。所述蜗杆53上具有向所述变速箱52方向凸伸的十字型花键部531,所述变速箱52具有与所述十字型花键部531相适配的十字型键槽520。
如图15所示,变速箱52内设置有用于传动的行星传动齿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级行星传动结构传动驱动电机51传递的扭矩。具体的,变速箱52具有变速箱壳体521和设置在壳体521内的第一支撑架522、第二支撑架523。所述第一支撑架522上朝向所述驱动电机5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若干呈环形排布的第一行星轮524,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每一所述第一行星轮524啮合的第一中心轮525。所述第二支撑架523上朝向第一支撑架522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布的第二行星轮526,所述第一支撑架522上与所述第二支撑架523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与每一所述第二行星轮526相啮合的第二中心轮527。所述第二中心轮527设置在若干第二行星轮526环形排布形成的环的中心位置。同样的,第一中心轮527设置在若干第一行星轮523环形排布后形成的环的中心位置。
第二支撑架523上与第二行星轮526安装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向远离驱动电机51方向凸伸的凸伸部528,所述变速箱壳体521上具有与所述凸伸部528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凸伸部528转动安装在定位孔内,且所述凸伸部528完全收容在定位孔内。凸伸部528凸伸的最远端不超出定位孔。在本实施例中变速箱52和所述驱动电机51安装固定在限位部152上。
所述十字型键槽520设置在所述凸伸部528上,同时在蜗杆53上设置有向凸伸部528方向凸伸的并与十字型键槽520相适配的十字型花键部520,通过两者的配合实现变速箱52传递出的扭矩的传递,提高了力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蜗杆53上远离变速箱52的一端抵接在壳体2上,所述壳体2上具有与所述蜗杆53相适配的蜗杆抵接部。本实施例采用蜗杆53进行传动,相应的绕绳轴3上设置的齿盘31则设置为与蜗杆53相适配的斜齿纹。采用蜗杆53进行传动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轴向力驱使蜗杆53窜动,因此在壳体2上设置了蜗杆抵接部以避免蜗杆53轴向上的窜动。蜗杆53在转动过程中一端抵接到蜗杆抵接部上。因此,为了避免蜗杆53与抵接部之间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蜗杆53上远离变速箱52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端头,以减少蜗杆53和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传动效率。所述凸台部14上具有与蜗杆53相适配的蜗杆支撑部145。
在所述底板15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驱动电机51的电机支撑台和用于支撑定位变速箱52的变速箱支撑台,变速箱支撑台上具有与变速箱壳体相适配的定位槽。由于变速箱52的体积较大而驱动电机51的体积较小,为了保证驱动电机51的中心位置与变速箱52的中心位置一致,本实施例中将电机支撑台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变速箱支撑台的高度。变速箱支撑台和电机支撑台均与限位部152相衔接。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5还具有为所述驱动电机51供电的电池单元54、分别与电池单元54和驱动电机51电连接的电路板55、旋转角度记录单元56和充电单元57。旋转角度记录单元56用于记录旋转轴3正向转动的角度或者方向转动的角度,并将记录的角度数据传递给电路板55上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机51转动,充电单元57用于为电池单元54充电,充电单元57电连接至控制单元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电池单元54的充电情况。充电单元可以采用无线磁力充电。
所述电路板55上具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1转动以收紧绳带的收紧按键和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1转动以放松绳带的放松按键。收紧按键和放松按键并列设置在电路板55上。
所述壳体2的本体部26上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260连通的开关键开孔261。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上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并遮盖所述开关键开孔261的开关按键27。开关按键27与电路板55上的收紧按键和放松按键相对设置。开关按键27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呈整体一块,开关按键27上部区域形成与收紧按键位置相对的第一按键部和与放松按键部位置相对的第二按键部。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并没有明显的划分区域只是相对设置在开关按键27的靠近上侧的位置和靠近下侧的位置。
为了方便实现对案件的操控,可以在壳体2上远离基座1的一面上整面开设开关键开孔261,开关按键27覆盖在开关键开孔261上。开关按键27外漏在外从而方便的实现了绳带收紧或放松的操控。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按键27的材质可以为硅胶等软质材料,壳体2的材质为硬质塑料,开关按键27镶嵌注塑在所述壳体2上。通过开关按键27固定在壳体2上并将开关按键27设置成硅胶等防水的材质能够有效的保证壳体2内的防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开关按键27上的透光件271。所述透光件271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开关按键27材质为硅胶,所述开关按键27镶嵌注塑在所述透光件271上。可以在基座1和壳体2之间设置灯具,灯具发射出的光透过透光件271穿设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制品可以为鞋子,所述连接件200具有用以与鞋帮的侧壁相匹配的鞋帮安装部210和鞋底安装部211,所述鞋底安装部211具有用于与鞋帮的底部相适配的上安装部212和用于与鞋底相适配的下安装部213,所述上安装部212和所述下安装部213相对设置;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位于所述鞋帮安装部210上。
鞋帮安装部210用于与鞋帮连接固定,且鞋帮安装部210固定在鞋帮后侧的中间位置。鞋底安装部211的两端分别固定粘结在鞋帮和鞋底上,鞋底安装部211实际上是夹在鞋帮和鞋底之间,这样连接件200的两个面分别与鞋帮和鞋底连接固定,而连接件200上的鞋帮安装部210则固定在鞋帮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更牢固的实现连接件200的安装固定。
所述鞋底安装部211包括自所述鞋帮安装部210向两侧曲线延伸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鞋帮安装部210对称设置。
所述连接件200上具有供绳带穿设的第一绳带穿孔214和第二绳带穿孔215,所述第一绳带穿孔214的第一端设置在固定腔203的侧壁上并与第三穿口21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绳带穿孔214的第二端设置在连接件200的侧壁上靠近对接面201的位置。所述第二绳带穿孔215的第一端设置在固定腔203的侧壁上并与第四穿口22相对设置,第二绳带穿孔215的第二端设置在连接件200的侧壁上靠近对界面201的位置。
将第一绳带穿孔214和第二绳带穿孔215的第一端设置在固定腔203的侧壁上,这样在壳体2与连接件200装配后使壳体2上的第三穿口21和第四穿口22分别对应到固定腔203的侧壁上,避免了绳带的过多的外漏,在壳体2与固定腔203贴合紧密的时候能够有助于防水。同时将第一绳带穿孔214和第二绳带穿孔215的第二端设置在连接件200的侧壁上靠近对接面201的位置使绳带穿设后能够更加的贴合在鞋帮上,有利于绳带的引导穿设。
进一步的,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上还设置有用于穿设灯线的第一灯线穿孔28,所述连接件2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灯线穿孔28相对设置的第二灯线穿孔205。可以在鞋帮上述设置灯带,灯带的电源可以通过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内的电池进行供电,第一灯线穿孔28和第二灯线穿孔205的设置方便了灯线的穿设。第一灯线穿孔28设置在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上与固定腔203相对的位置,第二灯线穿孔205的一端则设置在固定腔203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制品,包括上述所述的绳带松紧组件,所述穿戴制品具有柔性基底和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绳带,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通过所述连接件200固定在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与所述绳带相配合对柔性基底进行收紧或放松操作。
所述穿戴制品为鞋子,所述柔性基底为鞋帮,所述连接件200固定在所述鞋帮后端中部。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绳带松紧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一组件壳体,其中该组件壳体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的壳体2和连接件200;所述连接件200上具有用以与可穿戴制品相匹配的对接面201和背离所述对接面的外壁面202;
将松紧执行组件安装固定在上述的组件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绳带松紧模组的壳体2与连接件200连接固定形成组件壳体,然后再将松紧执行组件安装固定在组件壳体上从而方便的实现绳带组件的生产制造,且提高了生产制造后产品的稳定性。同时,在形成的组件壳体上设置有与可穿戴制品相匹配的对接面201以方便的实现直接的与可穿戴制品的连接固定,可将该绳带松紧模组匹配安装至不同的可穿戴制品上,而无需对可穿戴制品做过多的变更设计,通用性强。
限定所述对接面201朝向外壁面202的方向为安装方向,松紧执行组件沿安装方向安装固定在上述的组件壳体内,并且在安装方向上与组件壳体相互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松紧执行组件沿安装方向安装固定在上述的组件壳体内。沿安装方向安装固定松紧执行组件能够方便安装松紧执行组件的同时也有利于绳带松紧组件的安装稳定性。使松紧执行组件被定为在可穿戴制品和连接件之间,不会随着壳体与松紧执行组件的开裂而脱落或者暴露。
前述松紧执行组件具有安装在在一起的基座和绕线轴,安装方法为:
提供所述基座1,其中该基座1上具有槽口朝向第一方向的绕绳槽10和沿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绕绳槽10的绕绳轴穿孔13;
将绕绳轴3沿第一方向穿设绕绳轴穿孔13以使所述绕绳轴3上的绕绳盘32转动在所述绕绳槽10内。
前述“形成一组件壳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第一种种方式为壳体2与连接件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成型一壳体2;该壳体2上具有在其周围呈环形延伸的延伸部25,所述延伸部25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件200相结合的注胶孔250;
将连接件200注塑成型在所述壳体2的延伸部25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2可以先注塑成型,然后连接件200镶嵌注塑在壳体2的延伸部25上。
延伸部25的设置实现了连接固定的稳定性。第二种“形成一组件壳体”的方式也为一体成型设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壳体2与所述连接件200采用双色注塑一体成型。双色注塑一体成型能够在一次开模的时候实现两个部件的同时生成,大大方便了操作。
在第三种“形成一组件壳体”的方式则采用分体式安装固定的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成型一壳体2和一连接件200;其中,所述连接件200上还具有贯穿所述对接面201和限位壁2的固定腔203、形成在固定腔203周围的限位结构204;所述壳体2上具有与所述限位结构204相抵接的延伸部25;
将所述壳体2沿安装方向穿设定位于所述固定腔203内并使所述限位结构204与延伸部25连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2和连接件200分别单独成型,单独成型后然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上述步骤实现了绳带松紧组件的生产制造,可以将将生产制造后的绳带松紧组件送往可穿戴制品的生产厂商以进行生产组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采用上述所述的绳带松紧组件的制造方法形成绳带松紧组件;
提供一可穿戴制品坯料,并将绳带穿设在可穿戴制品坯料和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上;
通过连接件200将绳带松紧组件连接固定在可穿戴制品坯料上。
当所述可穿戴制品坯料为鞋子时,其具有鞋帮、穿设在鞋帮上的绳带和鞋底,所述连接件200具有用以与鞋帮的侧壁相匹配的鞋帮安装部210,所述鞋帮安装部210固定在鞋帮后侧的中间位置。
所述连接件200还具有与所述鞋帮安装部210连接的鞋底安装部211,所述鞋底安装部211的两端分别与鞋帮和所述鞋底连接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形成的绳带松紧组件上还可以进行绳带的预先穿设以方便实现后续的生产组装。也就是在上述所述的绳带松紧组件的制造方法中,在安装所述松紧执行组件之后,还包括将绳带穿设至所述绳带绳带松紧模组10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所述的绳带松紧组件的制造方法形成绳带松紧组件;该绳带松紧组件上预先穿设有绳带的绳带松紧组件;
将上述的绳带松紧组件固定至一可穿戴制品坯件上,并将绳带穿设至可穿戴制品坯件上。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具有槽口沿第一方向开设的绕绳槽、与所述绕绳槽连通以供绳带穿入的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绕绳槽贯通的绕绳轴穿孔;
壳体,配合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背离所述绕绳槽的一侧;
绕绳轴,具有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齿盘和与所述齿盘同轴设置的绕绳盘,所述绕绳盘穿过所述绕绳轴穿孔并设置在所述绕绳槽内;
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齿盘驱动所述绕绳盘转动以缠绕或解缠绕绳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并向壳体方向凸伸的凸台部,所述绕绳槽设置在所述凸台部内;所述齿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绕绳轴穿孔的直径,所述齿盘转动安装在所述凸台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设置于其边沿位置处并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内侧缘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凸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台部相衔接,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并与所述连接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沿所述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上沿所述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容置槽;所述密封件注塑成型在相应的所述密封件容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槽口方向朝向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开关键开孔;所述绳带松紧模组上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遮盖所述开关键开孔的开关按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开关按键上的透光件;所述开关按键镶嵌注塑在所述透光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依次设置的驱动电机、变速箱和蜗杆,所述齿盘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变速箱之间采用十字花键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松紧模组还具有槽盖,所述槽盖可拆卸的安装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以遮盖所述绕绳槽的槽口。
10.一种可穿戴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绳带松紧模组,所述穿戴制品具有柔性基底和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绳带,所述绳带松紧模组与所述绳带相配合以对柔性基底进行收紧或放松操作。
CN202021412493.7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Active CN212832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2493.7U CN212832162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2493.7U CN212832162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2162U true CN212832162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2493.7U Active CN212832162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2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32237B1 (en) Drive mechanism fo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TWI743492B (zh) 整合式自行車控制裝置
CN109068805B (zh) 用于自动化鞋类平台的系带设备
CN110731571A (zh) 用于自动化鞋类平台的系带引擎
CN212832162U (zh) 一种绳带松紧模组及可穿戴制品
CN212488777U (zh) 一种绳带松紧组件及可穿戴制品
CN112513521B (zh) 集成到柔性复合头带中的头灯
CN113940483A (zh) 一种绳带松紧组件及可穿戴制品
CN113942891A (zh) 绳带松紧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可穿戴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3540880B (zh) 线缆组件及摄像机
CN110908120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967840B (zh) 头戴式设备
CN214648838U (zh) 一种转动轮及平衡车
CN212961179U (zh) 筒灯
CN215270858U (zh) 带松紧功能的智能鞋
CN212503410U (zh) 一种集成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CN218635441U (zh) 自动系带系统及具备自动系带功能的鞋
CN212503447U (zh) 一种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CN212503445U (zh) 一种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CN212961178U (zh) 筒灯
CN212929736U (zh) 筒灯
CN113023501B (zh) 一种高效传动的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CN113023493A (zh) 一种集成式绳带松紧装置及穿戴制品
US7347119B2 (en) Turning machine
CN115202056A (zh) 头戴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