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0637U - 一种接插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插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0637U
CN212810637U CN202021211338.9U CN202021211338U CN212810637U CN 212810637 U CN212810637 U CN 212810637U CN 202021211338 U CN202021211338 U CN 202021211338U CN 212810637 U CN212810637 U CN 212810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hook
wiring harness
shaped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13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元平
何燕
章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13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0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0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0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线束和T形挂钩;接插件上设置有信号插针和线束插接部;线束插接部上设置有挂钩插孔,其内部设置有与信号插针电连接的端子;线束包括一端设置有插接孔的插头部和设置在插头部另一端的挡板部;插头部插入线束插接部内,使得插接孔与端子配合连接以及挡板部封闭线束插接部的开口端;T形挂钩插入挂钩插孔内,其横边覆盖挂钩插孔的开口端,其竖边的一侧与插头部的侧壁抵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插件结构,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连接可靠,稳定。该接插件连接结构使用部件少,在批量生产时,工序简单,装配方便,不仅节省了材料成本,还减少了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插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泵用接插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插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接插件转接的对配插头线束与螺帽是分体式的,产品结构设计不紧凑,设计浪费。在组装时,两者需要靠手工拧紧。当大批量生产时,材料用量多,制作工序多,装配时间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增加了材料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了加工效率,也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简单、紧凑,用料少,连接效果稳定、可靠的接插件结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线束和T形挂钩;所述接插件上设置有信号插针和线束插接部;所述线束插接部上设置有挂钩插孔,且所述线束插接部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信号插针电连接的端子;所述线束包括一端设置有插接孔的插头部和设置在所述插头部另一端的挡板部;所述插头部插入所述线束插接部内,使得所述插接孔与所述端子配合连接,并且使所述挡板部封闭所述线束插接部的开口端;所述T形挂钩插入所述挂钩插孔内,其横边覆盖所述挂钩插孔的开口端,其竖边的一侧与所述插头部的侧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的接插件结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密封垫插入设置在所述线束插接部上的密封插槽。
可选地,所述开孔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头部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
可选地,所述密封垫设置有凸出侧壁的第二凸出部。
可选地,所述密封插槽设置在所述线束插接部上比所述挂钩插孔的更靠近所述信号插针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T形挂钩的下端设置有横向的凸出部,其与所述线束插接部底部的凸台卡接。
可选地,所述T形挂钩的竖边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嵌入设置在所述插头部靠近所述挡板部一端的侧壁槽内,用于将所述插头部固定在所述线束插接部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插件结构,通过T形挂钩将接插件与线束固定在一起,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连接可靠,稳定。这种连接结构使用部件少,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工序简单,装配方便,不仅节省了材料成本,而且也减少了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使用密封垫,对线束与接插件的连接部起到防尘防水等保护作用,而且防尘垫装配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插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束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束插接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垫的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形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形挂钩的安装状态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束的插头部与T形挂钩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形挂钩的竖边和加强筋与线束插头部的侧壁槽相配合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插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插件与电机壳、接线盒以及驱动控制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插件上的插针与驱动控制板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
100、接插件,110、信号插针,120、线束插接部,121、挂钩插孔,122、端子,123、密封插槽,124、凸台,130、电机插针,140、电源插针,200、线束,210、插接孔,220、插头部,230、挡板部,240、侧壁槽,300、T形挂钩,310、横边,320、竖边,330、凸出部,340、加强筋,400、密封垫,410、开孔,420、第二凸出部,500、电机壳,600、接线盒,700、驱动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100、线束200、T形挂钩300和密封垫400。如图2至图4所示,接插件100上设置有信号插针110和线束插接部120;线束插接部120上设置有挂钩插孔121和密封插槽123,其中,密封插槽123位于挂钩插孔121的内侧,比挂钩插孔121更靠近信号插针110,使得插入密封插槽123的密封垫400成为对线束200与接插件100的连接处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线束插接部120的内部设置有与信号插针110电连接的端子122。如图5所示,线束200包括设置有插接孔210的插头部220和挡板部230;插头部220插入线束插接部120内,使得插接孔210与线束插接部内的端子122配合连接,进而实现线束200与信号插针110的电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密封垫400插入设置在线束插接部120上的密封插槽123中,并与线束插接部120的内壁密封抵接。密封垫400上开有开孔410,开孔410的形状和尺寸与线束200的插头部22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使得插头部220能够穿过密封垫400上的开孔410,进入线束插接部120,与端子122配合连接;同时,还使得密封垫400与插头部220之间密封连接,防止灰尘、水、杂物等进入插头部220与端子122的连接处所在的空间中,影响插头部220与端子122的连接。密封垫400设置有突出侧壁的第二凸出部420,通过第二凸出部420搭接在线束插接部的侧壁上,对密封垫400起辅助的定位和支撑作用。当线束200的插头部220插入线束插接部120内,当设置在插头部220上的插接孔210与线束插接部120内的端子相配合连接到位时,挡板部230将线束插接部120的端部开口盖住,也起到防止灰尘、杂物和水等进入到线束插接部120内的作用,构成对线束200与接插件100的连接处的第二道保护屏障。如图3和图8a至图10所示,插头部220与线束插接部120连接后,将T形挂钩300插入挂钩插孔121内,其横边310覆盖挂钩插孔121的开口端,其竖边320的一侧与插头部220的侧壁抵接;T形挂钩300的下端设置有横向的凸出部330,其与线束插接部120的底部的凸台124卡接。由此,通过T形挂钩300上端的横边310和下端的凸出部330分别与挂钩插孔121的开口端和凸台124的连接,以及竖边320的一侧与插头部220侧壁的抵接,限制了插头部220在线束插接部120内上下左右的移动,从而使插头部220稳固地与线束插接部120相连接。进一步地,如图8a和图8b所示,T形挂钩300的竖边320上设置有凸出竖边320,并与之垂直的加强筋340;相应地,如图5所示,在与T形挂钩300的竖边320相抵接的插头部侧壁的末端,靠近挡板部230处设置有侧壁槽240。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T形挂钩300插入挂钩插孔121时,加强筋340插入侧壁槽240内,使得通过加强筋340与竖边320形成的L形转角与插头部220的侧壁槽240相配合,起到了对插头部220进一步固定的作用,使得插头部220与线束插接部120的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12所示,在接插件100上还设置有电机插针130和电源插针140。接插件100设置为L形,电机插针130位于壳体的止口处,设置在L形接插件100的一条边上,电源插针140和信号插针110位于同侧,设置在L形接插件100的另一条边上。如图13和图14所示,接插件100的底部与电机壳500顶部的凸部作定位面相接触;接插件100的顶面与接线盒600底面的凹部作定位面相接触,接线盒600的顶面与驱动控制板700的底面连接。信号插针110、电机插针130和电源插针140贯穿接线盒600底面上开设的通孔,插入驱动控制板700上的插接口。
本实施例中,信号插针110、电机插针130、电源插针140以及端子122都通过注塑预埋在接插件100中。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插件结构时,将接插件100安装在电机壳500上,然后在接插件100的上面依次安装接线盒600和驱动控制板700。接下来,将密封垫400插入线束插接部120上的密封插槽123内,然后将线束200的插头部220穿过密封垫400进入线束插接部120内,使得设置在插头部220上的插接孔210与设置在线束插接部120内的端子122配合连接,从而将线束200与信号插针110电连接。再将T形挂钩300插入挂钩插孔121内,将插头部220稳固地固定在线束插接部120内,完成接插件结构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插件结构,通过T形挂钩将接插件与线束固定在一起,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连接可靠,稳定。这种连接结构使用部件少,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工序简单,装配方便,不仅节省了材料成本,而且也减少了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使用密封垫,对线束与接插件的连接部起到防尘防水等保护作用,而且防尘垫装配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100)、线束(200)和T形挂钩(300);
所述接插件(100)上设置有信号插针(110)和线束插接部(120);
所述线束插接部(120)上设置有挂钩插孔(121),且所述线束插接部(120)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信号插针(110)电连接的端子(122);
所述线束(200)包括一端设置有插接孔(210)的插头部(220)和设置在所述插头部(220)另一端的挡板部(230);
所述插头部(220)插入所述线束插接部(120)内,使得所述插接孔(210)与所述端子(122)配合连接,并且使所述挡板部(230)封闭所述线束插接部(120)的开口端;所述T形挂钩(300)插入所述挂钩插孔(121)内,所述T形挂钩(300)的横边(310)覆盖所述挂钩插孔(121)的开口端,所述T形挂钩(300)的竖边(320)的一侧与所述插头部(220)的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400),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开孔(410),所述密封垫(400)插入设置在所述线束插接部(120)上的密封插槽(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400)上的开孔(410)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头部(22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400)设置有凸出其侧壁的第二凸出部(4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插槽(123)的位置比所述挂钩插孔(121)更靠近所述信号插针(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挂钩(300)的下端设置有横向的凸出部(330),其与所述线束插接部(120)底部的凸台(124)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挂钩(300)的竖边(320)上设置有加强筋(340),所述加强筋(340)嵌入设置在所述插头部(220)靠近所述挡板部(230)一端的侧壁槽(240)内,用于将所述插头部(220)固定在所述线束插接部(120)内。
CN202021211338.9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接插件结构 Active CN212810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1338.9U CN212810637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接插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1338.9U CN212810637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接插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0637U true CN212810637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8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1338.9U Active CN212810637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接插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0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808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5957732A (en) Connector
KR100358877B1 (ko) 회로 기판 장착식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0899824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10359466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12810637U (zh) 一种接插件结构
KR20080001197U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 금속 하우징 구조
US20080293286A1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to be connected to the same
KR20040034532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9123562U (zh) 带底盖的连接器
CN215451853U (zh) 一种防水母座连接器
CN115473072A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2726521U (zh) 车载usb充电器
CN217182429U (zh) 一种接线组件和开关
CN215496985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电池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9874287U (zh) 一种连接器
US6669508B2 (en) Connector
CN221041690U (zh) 一种密封连接器
US20240088604A1 (en) Connection direction conversion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CN10954642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20400963U (zh) 一种插座中间件及插座
JP2012119085A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11211751B1 (en) Conductive contact having a peripheral seal
US20080093941A1 (e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the electrical stator windings of an electric motor
CN214625631U (zh) 一种泵用接线组件及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