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2317U -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2317U
CN212802317U CN202021586039.3U CN202021586039U CN212802317U CN 212802317 U CN212802317 U CN 212802317U CN 202021586039 U CN202021586039 U CN 202021586039U CN 212802317 U CN212802317 U CN 212802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water
water collecting
header tank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60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鹏
胡文豪
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60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2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2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2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屋顶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设置在楼顶上且开口向上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用来驱使其转动的加重件,所述加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集水盒,所述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有驱使其反向转动的弹力件,用来驱使所述第一导流板保持水平状态,下雨时,集水箱上的第一导流板自动开闭,使得雨水进入集水箱中,避免使用者忘记手动打开第一导流板,导致集水箱不能收集雨水,而降低雨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雨水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建造期间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在生存期间所消耗的物质和能源明显少于传统建筑的一种新型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4214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顶雨水回收装置,其结构包括集水箱、设置在集水箱上方的可升降顶盖和设置在集水箱下方的支架,集水箱的顶部敞口,作为雨水进口,在集水箱的顶沿上设有可伸缩支撑杆,支撑杆与液压装置相连,顶盖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集水箱的底部为倒锥形的沉降室,在沉降室的底端设有排污管,在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在集水箱的罐体侧壁上设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该装置可回收在降雨前,需要先将集水箱上方的顶盖往上运动,使得集水箱的顶部敞开,使得雨水能落入集水箱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装置的顶盖需要人们在下雨的时候去手动打开,收集雨水较为麻烦,使用者不能及时打开顶盖的话,将会导致无法及时回收雨水,这造成了雨水的浪费,使得雨水直接流入下水管道,导致雨水的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具有在下雨时,集水箱上的第一导流板能自动开闭,使得雨水进入集水箱中,避免使用者忘记手动打开第一导流板,导致集水箱不能收集雨水,降低雨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设置在楼顶上且开口向上的集水箱,集水箱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用来驱使其转动的加重件,加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导流板上的集水盒,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有驱使其反向转动的弹力件,用来驱使第一导流板保持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会先从集水盒的开口处进入到集水盒内,使得集水盒由于重力增加而下沉,驱使处于水平位置状态的第一导流板朝集水箱的内腔运动,此时,第一导流板的自由端低于转动端,使得集水箱开口被打开,于是雨水可以通过集水箱的开口进入到集水箱内,同时雨水也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板的导向作用进入到集水箱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将集水盒内的雨水倒掉,使得集水盒的重力减少,使得第一导流板在弹力件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水平状态位置,然后下次降雨又可以实现自动打开,不会错过每一次降雨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加重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拉力绳,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集水盒,第一拉力绳穿设于集水箱,集水盒位于集水箱外侧,集水箱内设置有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拉力绳将集水盒固定在第一导流板上,雨水进入集水盒,被海绵给吸收,海绵会吸附住进入集水盒内的雨水,降低雨水从集水盒流失速度,使得集水盒的重力增加,拉紧第一拉力绳,带动第一导流板朝集水箱的中心轴线处靠拢,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当雨停的时候,集水盒内的部分雨水会持续通过下水孔流出集水盒,另一半部分雨水在大气中蒸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集水盒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集水盒的第一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停时,海绵内一部分的雨水从下水孔内流走,另外一部分雨水通过蒸发排走,为了使得海绵更快被排走,第一通孔能增加海绵与外界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海绵更快被蒸发,这样集水盒的重力逐渐降低,使得第一导流板在弹力件的弹力作用下更快恢复到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弹力件为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导流板下侧的扭簧,扭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集水箱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使得第一导流板在不降雨的时候处于水平状态位置,在雨停时,将处于倾斜状态的第一导流板恢复到水平状态位置,实现对集水箱的开口进行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集水盒靠近集水箱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呈弧形设置、且其凸起面朝外向靠近集水箱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流板可以让雨水更快收集进入到集水盒内,降雨时,使得第一导流板更快的打开,实现对雨水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集水盒靠近集水箱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呈T型的第一限位块,集水箱上开设有适配第一限位块、且上端是开口设置的第二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时,常伴随风,风会吹动集水盒,影响集水盒对雨水的收集,同时吹动的集水盒容易对集水箱产生碰撞,导致受损,集水盒通过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集水箱上,使得集水盒不会被风吹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限位块与第二嵌槽之间设置有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使得减少第一限位块与第二嵌槽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水箱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安装有滑动件,第一拉力绳穿设于第二通孔、且与滑动件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拉力绳可以与滑动件滑动连接,减少第一拉力绳穿设于集水箱时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为了使得集水箱每次都能自动对雨水进行收集,集水箱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板,下雨时,雨水会先从集水盒的开口处进入到集水盒内,使得集水盒由于重力增加而下沉,驱使处于水平位置状态的第一导流板朝集水箱的内腔运动,此时,第一导流板的自由端低于转动端,使得集水箱开口被打开,于是雨水可以通过集水箱的开口进入到集水箱内,同时雨水也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板的导向作用进入到集水箱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当雨停的时候,将集水盒内的雨水倒掉,使得集水盒的重力减少,使得第一导流板在弹力件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水平状态,然后下次降雨又可以实现自动打开,不会错过每一次降雨的收集。
为了使得集水盒更好的收集雨水,使得集水盒滑动连接在集水箱上,在降雨时,常伴随风,风会吹动集水盒,影响集水盒对雨水的收集,同时吹动的集水盒容易对集水箱产生碰撞,导致受损,集水盒通过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集水箱上,使得集水盒不会被风吹动,滚珠使得减少第一限位块与第二嵌槽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用来展示扭簧;
图3是集水箱局部剖视图,隐藏了海绵,用来展示降雨时,集水盒的状态;
图4是集水盒结构剖视图,用来展示第一限位块和滚珠;
图5是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用来展示滑动件。
附图标记:1、集水箱;2、第一导流板;3、第二嵌槽;31、第一限位块;32、第一通孔;4、加重件;41、第一拉力绳;42、集水盒;421、下水孔;422、第二通孔;43、第一拉环;44、第二拉环;5、第一嵌槽;51、第一固定块;52、第一转动轴;53、第二固定块;54、扭簧;6、海绵;7、第一排水管;71、第一排水阀;8、第二导流板;9、滑动件;91、固定杆;92、转动轮;10、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在下雨天,集水箱上的第一导流板能自动开闭,将雨水收集到集水箱,避免使用者忘记打开第一导流板,导致集水箱不能收集雨水,降低雨水的利用率。参照图1,这种绿色建筑屋顶,包括放置在楼顶上且开口朝上的集水箱1,在集水箱1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流板2,第一导流板2上设置有驱使其转动的加重件4,第一导流板2设置有弹力件,驱使第一导流板2处于水平状态,加重件4收集雨水,使得自身重力增加,驱使第一导流板2朝集水箱1中心轴线处转动,实现对集水箱1的开口打开,对雨水进行收集。
参照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箱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方形。在本实施例中,在集水箱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供第一导流板2转动端嵌入的第一嵌槽5,第一嵌槽5底壁上间隔固定有第一固定块51,两个第一固定块51之间固定有第一转动轴52,在第一导流板2下侧、且靠近第一固定块51一端均固定有第二固定块53,第二固定块53套设于第一转动轴52。第一导流板2自由端贴合于集水箱1的内侧壁。制作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导流板2也可以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集水箱1上,使得第一导流板2转动连接在集水箱1上。
为了使得第一导流板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会自动倾斜,导致将集水箱1的开口打开,在第一导流板2下侧固定有弹力件,在本实施例中,弹力件为扭簧54,在制造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弹力件也可为卷簧。扭簧54套设于第一转动轴52,扭簧54一端固定在第一导流板2上,另一端固定在集水箱1上,使得扭簧54具有驱使第一导流板2处于水平状态的趋势。当加重件4驱使第一导流板2转动时,扭簧54还具有驱使第一导流板2恢复到水平状态。
参照图3、图4,为了驱使第一导流板2转动打开集水箱1的开口,实现集水箱1自动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功能,加重件4包括第一拉力绳41和开口朝上的集水盒42,雨水可以从集水盒42的开口处进入集水盒42,使得集水盒42的重力增加,拉动第一拉力绳41,驱使第一导流板2朝集水箱1的中心轴线处靠拢,实现对集水箱1开口的打开,使得雨水能进入到集水箱1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2自由端下侧固定有第一拉环43,第一拉环43与第一导流板2的转动端之间有距离,集水盒42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44,第一拉力绳41一端固定在第一拉环43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拉环44上,集水箱1上开设有供第一拉力绳41穿设的第二通孔422,使得集水盒42通过第一拉力绳41固定在第一导流板2上。
参照图5,为了减少第一拉力绳41穿设在集水箱1上时的摩擦力,第二通孔422安装有滑动件9,滑动件9包括固定在第二通孔422相对两侧的固定杆91,固定杆91上设置有转动轮92,转动轮92转动连接在固定杆91上,第一拉力绳41与转动轮92的上侧抵触,使得减少第一拉力绳41与第二通孔422的抵触摩擦力。
参照图3、图4,为了加快集水盒42收集雨水的速度,集水盒42靠近集水箱1一端上固定有第二导流板8,第二导流板8呈弧形,第二导流板8凸起面朝外、且向靠近集水箱1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让更大范围的雨水在第二导流板8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到集水盒42内。
雨停时,为了驱使集水盒42内的雨水排出,使得集水盒42的重力减少,驱使第一导流板2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水平位置,集水盒42底壁上开设有下水孔421,在本实施例中,共开设有两个下水孔421。雨势较小时,为了使得进入集水盒42的雨水不会马上从下水孔421流走,导致第一导流板2不能转动,所以在集水盒42内放置有海绵6,海绵6能将雨水吸附住,使得雨水流失速度较慢。
雨停时,海绵6中一部分雨水会通过下水孔421流走,另外一部分会随着蒸发而流失,为了加快海绵6内的雨水蒸发,在本实施例中,在集水盒42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集水盒42的第一通孔32,使得增大海绵6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速海绵6雨水流失,使得第一导流板2更快的在扭簧54的作用下恢复到水平位置。
由于下雨的时候,会伴随着风,会吹的集水盒42四处摇摆,所以需要对集水盒42进行固定,集水盒42靠近集水箱1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呈T型的第一限位块31,集水箱1上开设有适配第一限位块31、且上端是开口设置的第二嵌槽3,在本实施例中,在集水盒42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1,第一限位块31滑动连接于第二嵌槽3内。
为了减少第一限位与集水箱1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一限位块31与第二嵌槽3底壁上设置有滚珠10,在本实施例中,滚珠10嵌设在第一限位块31上,滚珠10的一端抵触在第二嵌槽3的一侧壁上。在制造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滚珠10可以嵌设在第二嵌槽3靠近集水盒42的一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31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10。
在集水箱1的下侧上安装有连通集水箱1的第一排水管7,第一排水管7上安装有第一排水阀71,使用者通过打开第一排水阀71就能将集水箱1内的雨水用去浇花,冲洗厕所等,在下次降雨时,集水盒42和扭簧54进行重复的工作,使得每次降雨都能对雨水进行收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降雨的时候,雨水由于第一导流板2的阻挡,使得其不能马上进入集水箱1内,雨水在第二导流板8的导向作用下通过集水盒42开口进入集水盒42,海绵6对这些雨水进行吸附,使得集水盒42的重力增加而下降,驱使第一拉力绳41拉动第一导流板2向下倾斜,使的集水箱1的开口打开,雨水会随着第一导流板2的导流作用流入集水箱1,达到对雨水的收集作用。
当雨停时,海绵6内一部分水通过下水孔421流走,另一部分通过蒸发流失,使得集水盒42的重力逐渐减少,第一导流板2在扭簧5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水平状态位置,将集水箱1的开口遮挡,在下次降雨,又继续重复这种收集动作,实现每一次降雨都能自动对雨水进行收集,不需要使用者手动去对雨水进行收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楼顶上且开口向上的集水箱(1),所述集水箱(1)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导流板(2),所述第一导流板(2)上设置有用来驱使其转动的加重件(4),所述加重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上的集水盒(42),所述第一导流板(2)固定连接有驱使其反向转动的弹力件,用来驱使所述第一导流板(2)保持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重件(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上的第一拉力绳(4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盒(42),所述第一拉力绳(41)穿设于所述集水箱(1),所述集水盒(42)位于所述集水箱(1)外侧,所述集水盒(42)底壁上开设有下水孔(421),所述集水箱(1)内设置有海绵(6),所述第一拉力绳(41)与所述第一导流板(2)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导流板(2)的转动端有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盒(42)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集水盒(42)的第一通孔(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为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下侧的扭簧(54),所述扭簧(5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集水箱(1)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盒(42)靠近所述集水箱(1)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8),所述第二导流板(8)呈弧形设置、且其凸起面朝外向靠近所述集水箱(1)的一侧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盒(42)靠近所述集水箱(1)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呈T型的第一限位块(31),所述集水箱(1)上开设有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块(31)、且上端为开口设置的第二嵌槽(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1)与所述第二嵌槽(3)之间设置有滚珠(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1)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422),所述第二通孔(422)内安装有滑动件(9),所述第一拉力绳(4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422)、且与所述滑动件(9)滑动连接。
CN202021586039.3U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Active CN212802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6039.3U CN212802317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6039.3U CN212802317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2317U true CN212802317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10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6039.3U Active CN212802317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23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504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504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02317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CN110387944A (zh) 一种用于低层的防臭水溢出地漏
CN110469066A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96013B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雨水收集的辅助装置
CN206174037U (zh) 一种屋面雨水无动力收集与绿化灌溉装置
CN209100088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过断层破碎带排水装置
CN109403826B (zh) 一种安装有隔雨装置的窗户
CN202227940U (zh) 一种室内窗台积水收集器
CN203247646U (zh) 一种雨水自动收集器
CN211340277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KR101033015B1 (ko) 하수로 차집관거의 토사유입 방지장치
CN205636884U (zh) 一种坡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CN201443086U (zh) 房屋雨水收集装置
CN207063119U (zh) 一种浮球闸门式自控截污窨井
CN209585444U (zh) 一种防堵雨水斗
CN213709778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14220304U (zh) 一种节能房屋建筑排水装置
CN113529912A (zh) 一种水力自控式雨水分流装置
CN113958155A (zh) 一种基于气候的园林景观设计凉亭
CN208293735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15483436U (zh)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开合防臭防杂物雨水口
CN207436210U (zh) 一种防臭雨水口
CN217128376U (zh) 一种自动雨水收集用蓄水装置
CN113187165B (zh) 一种建筑房屋用雨水收集系统
CN217711417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