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99227U -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99227U
CN212799227U CN202021317598.4U CN202021317598U CN212799227U CN 212799227 U CN212799227 U CN 212799227U CN 202021317598 U CN202021317598 U CN 202021317598U CN 212799227 U CN212799227 U CN 212799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traction machine
base
plumb bob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75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星
李强
韩景亮
李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75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99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99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99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包括底座钢梁,所述底座钢梁的顶部两对角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复位支架,所述复位支架上连接有轴线与水平地面相互平行的复位轴,两个复位轴相平行设置,两个复位轴的尾端均连接有线锤连接线,所述线锤连接线的下端连接有线锤,所述底座钢梁的底部设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侧面位置安装有直角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通过两点定位的方式对曳引机进行精准复位,且该复位装置在进行复位时,无需占用其他的空间,适用范围广泛,在复位时只需两个人即可完成复位作业,节省一定的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中高层建筑物也随之增加。为了方便居民出行,电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其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一般情况下曳引机安装完毕后其原始位置不会变动,但以下两种情况会造成曳引机安装位置的变动:
1、更换曳引机;
2、曳引机底座下增加减振器;
因为曳引机的原始安装位置与轿厢、对重等关联,所以曳引机位置变动后必须复归原位,否则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综上曳引机位置变动后的复位必须引起重视。
现曳引机复位方式多采用拉线复位,即拉俩条线呈一直角与曳引机底座俩直角边贴平,确定原始位置,曳引机移动后以此线的位置为参考来进行复位。此方法有复位不精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等问题。
因而,亟待设计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结合以上传统方法的不足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曳引机位置变动后,现有复位方式造成曳引机复位不精准、复位过程受空间限制较大且耗费人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包括底座钢梁,所述底座钢梁的顶部两对角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复位支架,所述复位支架上连接有轴线与水平地面相互平行的复位轴,两个复位轴相平行设置,两个复位轴的尾端均连接有线锤连接线,所述线锤连接线的下端连接有线锤,所述底座钢梁的底部设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侧面位置安装有直角尺,所述直角尺上设有刻度线的一边与线锤连接线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底座钢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曳引机。
优选的,所述复位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复位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复位支架呈L型结构,且所述复位支架焊接在底座钢梁上方位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钢梁包括两个等长且平行的长槽钢、以及两个等长且平行的短槽钢,长槽钢与短槽钢首尾相互焊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通过两点定位的方式对曳引机进行精准复位,且该复位装置在进行复位时,无需占用其他的空间,适用范围广泛,在复位时只需两个人即可完成复位作业,节省一定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曳引机;2、底座钢梁;3、复位支架;4、复位轴;5、线锤连接线;6、线锤;7、直角尺;8、承重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一种电梯曳引机1的复位装置,包括底座钢梁2,所述底座钢梁2的顶部两对角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复位支架3,所述复位支架3上连接有轴线与水平地面相互平行的复位轴4,两个复位轴4相平行设置,两个复位轴4的尾端均连接有线锤连接线5,所述线锤连接线5的下端连接有线锤6,所述底座钢梁2的底部设有承重梁8,所述承重梁8的侧面位置安装有直角尺7,所述直角尺7上设有刻度线的一边与线锤连接线5相接触。
具体地,所述底座钢梁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曳引机1。
具体地,所述复位轴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复位支架3上。
具体地,所述复位支架3呈L型结构,且所述复位支架3焊接在底座钢梁2上方位置。
具体地,所述底座钢梁2包括两个等长且平行的长槽钢、以及两个等长且平行的短槽钢,长槽钢与短槽钢首尾相互焊接。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所述的复位装置采用两点定位的方式对位置移动的曳引机1进行精准复位,在曳引机1移动之前,需利用直角尺7事先对线锤6自由垂落状态下的位置进行计量,曳引机1移动时,连同其底座钢梁2一起移动,因此,在复位时,只需使得线锤连接线5的位置对应在直角尺7所在的初始刻度位置,即可实现曳引机1的精准复位,其中,复位支架3、复位轴4均设置在底座钢梁2上,具有体积小、占地空间小的优点,此外,复位支架3通过焊接固定在曳引机1底座钢梁2上,曳引机1复位完毕后此复位支架3留在底座钢梁2上做参考位置,后续可通过此复位支架3快速检测曳引机1是否出现位移,方便快捷节约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钢梁(2),所述底座钢梁(2)的顶部两对角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复位支架(3),所述复位支架(3)上连接有轴线与水平地面相互平行的复位轴(4),两个复位轴(4)相平行设置,两个复位轴(4)的尾端均连接有线锤连接线(5),所述线锤连接线(5)的下端连接有线锤(6),所述底座钢梁(2)的底部设有承重梁(8),所述承重梁(8)的侧面位置安装有直角尺(7),所述直角尺(7)上设有刻度线的一边与线锤连接线(5)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钢梁(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曳引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轴(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复位支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支架(3)呈L型结构,且所述复位支架(3)焊接在底座钢梁(2)上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钢梁(2)包括两个等长且平行的长槽钢、以及两个等长且平行的短槽钢,长槽钢与短槽钢首尾相互焊接。
CN202021317598.4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Active CN212799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7598.4U CN212799227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7598.4U CN212799227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99227U true CN212799227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7598.4U Active CN212799227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99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9216A (zh) 一种钢箱梁散拼滑移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05152788U (zh) 一种可防止摆动的伸缩式桥梁检测平台
CN205224125U (zh) 一种钢管桩垂直度检测结构
CN212799227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复位装置
CN203908651U (zh) 一种基于轴组称量的动态汽车衡
CN214089492U (zh) 一种架桥机同步监控系统
CN210441872U (zh) 一种索道式河道测流系统
CN211200101U (zh) 一种用于纵坡架梁的架桥机支腿
CN102431912B (zh) 一种塔机配重重量评估方法
CN204495448U (zh) 一种轧钢生产线的钢坯称量装置
CN211262226U (zh) 一种砼梁索道管定位测量支架
CN204418027U (zh) 一种用于自锚式悬索桥散索鞍底座安装的托架
CN204400388U (zh) 一种补偿绳式的电梯补偿装置
CN208843522U (zh) 有机房直拖改单绕客梯
CN207759864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偏移式附墙支座装置
CN206787690U (zh) 浅基坑上置式整车计重设备
CN206945252U (zh) 一种门板测试架
CN2138786Y (zh) 起重机车轮垂直检测尺
CN201133817Y (zh) 超高层钢结构钢柱测量校正基座
CN217276126U (zh) 一种架车机地面平整状态检测装置
CN204958151U (zh) 不对称吊具
CN213090942U (zh) 一种废钢料罐称重计量器具
CN212773559U (zh) 一种建筑安装用组合双面垂直度控制装置
CN203443511U (zh) 一种磁浮交通系统轨道测量装置
CN219448976U (zh) 一种家用梯顶置式主机座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