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91023U - 液体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91023U
CN212791023U CN202021179358.2U CN202021179358U CN212791023U CN 212791023 U CN212791023 U CN 212791023U CN 202021179358 U CN202021179358 U CN 202021179358U CN 212791023 U CN212791023 U CN 212791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transfer device
shielding cover
liquid transfer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93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俊光
李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Pu Jin Bioisystech Co ltd
Foshan Han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Pu Jin Bioisystech Co ltd
Foshan Han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Pu Jin Bioisystech Co ltd, Foshan Han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Pu Jin Bioisys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93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91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91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91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转移装置,液体转移装置包括第一遮蔽罩、导管及动力泵,第一遮蔽罩内设有第一遮蔽腔;导管设有管道,导管穿设安装通孔设置,且导管的外侧壁通过安装通孔与第一遮蔽罩密封连接,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动力泵包括与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管体连通的第二端。利用本液体转移装置不仅可以降低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而且解决了小口瓶无相应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液体的高风险操作,为液体的转移提供了一种安全且便于操作,能够降低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液体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制品原液制备过程,大部分是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大量的液体转移装置实现的,因此,生物制品原液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敞口的液体转移或不可避免的出现小口瓶无相应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溶液的情况。
当前无菌操作系统的液体转移,往往会出现敞口操作,甚至不具备相应的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溶液的情况。大大增加的染菌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体转移装置,能够减少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包括第一遮蔽罩、导管及动力泵,第一遮蔽罩内设有第一遮蔽腔;导管设有管道,所述导管穿设第一遮蔽罩的侧壁设置,且导管的外侧壁与第一遮蔽罩密封连接,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动力泵包括与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管体连通的第二端。
上述液体转移装置使用时,利用第一遮蔽腔将第一遮蔽罩套设于第一容器的瓶口上,此时第一管体直接或间接与该第一容器相通;然后再将第二管体插入盛有液体的第二容器中,调整好第二管体插入的深度;最后启动动力泵产生负压,将第二容器中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容器中,此过程中,因为第一遮蔽罩罩设着该第一容器的瓶口,能够减少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
特别地,当第一容器为小口径瓶时,且无相应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溶液的情况下,将第一遮蔽腔将第一遮蔽罩套设于第一容器的瓶口上。利用本液体转移装置不仅可以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而且解决了小口瓶无相应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液体的高风险操作,为液体的转移提供了一种安全且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蔽腔的内壁设有弹性层,弹性层绕第一遮蔽腔的内侧壁围一圈形成密封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蔽腔呈圆台状、正棱台状、半椭球状或半球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罩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爪,各夹爪之间间隔设置于第一遮蔽腔内形成固定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罩设有与第一遮蔽腔连通的安装通孔,导管还包括第三管体,第三管体为硬质管,第三管体穿设安装通孔设置,并与第一遮蔽罩密封连接,第三管体的一端与第一管体连通,第一管体为软质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管还包括第四管体,第四管体为软质管,且与第三管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管体为伸缩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管还包括第五管体,第五管体呈“┐”形,且第五管体与第二管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体转移装置还包括第二遮蔽罩,第二遮蔽罩设有第二遮蔽腔,第五管体穿设第二遮蔽罩设置,并与第二遮蔽罩密封连接,第五管体的自由端凸出第二遮蔽腔设置;或/和第五管体的自由端设有空心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泵为隔膜泵或蠕动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液体转移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液体转移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遮蔽罩;110、第一遮蔽腔;120、安装通孔;130、密封环;200、导管;210、管道;220、第一管体;230、第二管体;240、第三管体;250、第四管体;260、第五管体;300、动力泵;310、第一端;320、第二端;400、第一容器;500、第二容器。
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液体转移装置包括第一遮蔽罩100、导管 200及动力泵300,第一遮蔽罩100内设有第一遮蔽腔110;导管200设有管道 210,导管200穿设安装通孔120设置,且导管200的外侧壁通过安装通孔120 与第一遮蔽罩100密封连接,导管200包括第一管体220及第二管体230;动力泵300包括与第一管体220连通的第一端310、以及与第二管体230连通的第二端320。
上述液体转移装置使用时,利用第一遮蔽腔110将第一遮蔽罩100套设于第一容器400的瓶口上,此时第一管体220直接或间接与该第一容器400相通;然后再将第二管体230插入盛有液体的第二容器500中,调整好第二管体230 插入的深度;最后启动动力泵300产生负压,将第二容器500中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容器400中,此过程中,因为第一遮蔽罩100罩设着该第一容器400的瓶口,能够减少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
当然了,如第一容器400盛有液体,利用上述液体转移装置,也可以将第一容器400的液体转移至第二容器500中。
特别地,当第一容器400为小口径瓶时,且无相应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溶液的情况下,利用第一遮蔽腔110将第一遮蔽罩100套设于第一容器400的瓶口上,第一管体220直接或间接与该第一容器400相通;然后再将第二管体230 插入盛有液体的第二容器500中,调整好第二管体230插入的深度;接着动力泵300动作即可实现液体转移,将第二容器500中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容器400 中。如此,本液体转移装置不仅可以降低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而且解决了小口瓶无相应转移盖而需要倾倒液体的高风险操作,为液体的转移提供了一种安全且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元件与另一元件“连通”,一般认为二者的连通且满足密封要求。如第一管体220与动力泵300的第一端连通以及第二管体230与动力泵300的第二端连通均满足密封要求,即液体不会在连接处渗漏出。
具体地,第一管体220及第二管体230均为软管,如此在与动力泵300连接后,可以涂抹密封胶形成密封层,或者利用扎带绑紧,使得连接处不会发生渗漏。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泵300”可以任意一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现有抽吸泵,包括电动泵或手动泵。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动力泵300为隔膜泵或蠕动泵,如此可以实现双向的液体转移,即可以从第一管体220转移至第二管体230,也可以从第二管体230 转移至第一管体220。
此外,当液体从第一管体220转移至第二管体230时,第一端310为进液端,第二端320为出液端。当液体从第二管体230转移至第一管体220时,第一端310为出液端,第二端320为进液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遮蔽罩100”及“导管200”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罩100”的材质为不锈钢。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腔110的内壁设有弹性层,弹性层绕第一遮蔽腔110的内侧壁围一圈形成密封环130。如此,利用弹性层形成密封环130使得第一遮蔽罩100与容器400的瓶口之间可以弹性接触,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进一步降低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保证液体转移的无污染性。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层”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满足要求的现有材质制成。当然了,如第一遮蔽罩100本身具有弹性,该“弹性层”可以为第一遮蔽罩100 中的一层。
而当第一遮蔽罩100本身弹性不足时,如为不锈钢材质时,此时该弹性层可以固设于第一遮蔽腔110的内侧壁上形成密封环13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腔110呈圆台状、半椭球状或半球形状。如此,第一遮蔽腔110的内部尺寸可以沿其深度逐渐变化,进而能够适应不同圆形瓶口大小的容器400的遮蔽。
如第一遮蔽腔110呈圆台状时,能够适应不同圆形瓶口的直径大小的容器 400的遮蔽,适应性更好。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腔110呈正棱台状。如此,第一遮蔽腔110的内部尺寸可以沿其深度逐渐变化,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矩形瓶口大小的容器400的遮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罩100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爪(未标注),各夹爪之间之间间隔设置于第一遮蔽腔110内形成固定部。如此利用夹爪可以将第一遮蔽罩100进行弹性抵触,然后利用各夹爪之间的配合形成固定部,将第一遮蔽罩100固定在容器400的瓶口上,便于操作进行液体转移操作。
具体地,该夹爪为可弹性伸缩的压片,多个压片之间形成固定部,进而将第一遮蔽罩100插入瓶口时,利用压片与瓶口抵压,然后多个压片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固定力,将第一遮蔽罩100固定在瓶口上,如此无需人工进行第一遮蔽罩100的固定。
当然了,该夹爪还可以为其他能够与瓶口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其他现有结构。
进一步地,结合前述的密封环130,在利用固定部固定第一遮蔽罩100的过程中,也有利于第一遮蔽罩100与密封环130弹性抵触,使得二者密封可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罩100设有与第一遮蔽腔110连通的安装通孔120,导管200还包括第三管体240,第三管体240为硬质管,第三管体240穿设安装通孔120设置,并与第一遮蔽罩100密封连接,第三管体240的一端与第一管体220连通,第一管体220为软质管。如此,利用硬质的第三管体240穿设安装通孔120,并与第一遮蔽罩100密封连接,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而此时利用软质的第一管体220与第三管体240又使得导管200的角度局部可变,连接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地,第一遮蔽罩100及第三管体240均为硬质材料,如此二者进行密封连接时,密封可靠性更高,且二者可以一体成型进行制造。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罩100及第三管体240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此时,第三管体240通过安装通过穿设于第一遮蔽罩100中,然后利用焊接技术将二者固定。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导管200还包括第四管体250,第四管体250为软质管,且与第三管体240连通。如此,利用第四管体250来延伸第三管体240 的流道,同时第四管体250为软质管,使得流道的角度可调,方便利用第四管体250插入容器400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四管体250为伸缩管。如此,第四管体250的长度可调,便于根据容器400的深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深度的容器400的液体转移需要。
此外,一实施例中,第四管体250及第一管体220均为软质管,且分别套设于第三管体240的两端,此时,第一管体220与第三管体240的连接处可利用密封涂层进行密封,或利用扎带进行绑紧,使得连接处不会发生渗漏;等同的,第四管体250与第三管体240的连接处可利用密封涂层进行密封,或利用扎带进行绑紧,使得连接处不会发生渗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导管200还包括第五管体260,第五管体260呈“┐”形,且第五管体260与第二管体230连通。如此,利用第五管体260便于与第二容器500进行插接,操作方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液体转移装置还包括第二遮蔽罩(未示出),第二遮蔽罩设有第二遮蔽腔(未示出),第五管体260穿设第二遮蔽罩设置,并与第二遮蔽罩密封连接,第五管体260的自由端凸出第二遮蔽腔设置。如此,上述液体转移装置使用时,利用第一遮蔽腔110将第一遮蔽罩 100套设于第一容器400的瓶口上,此时第一管体220直接或间接与该第一容器 400相通;然后再将第二遮蔽罩罩设于第二容器500的瓶口上,第五管体260的自由端插入盛有液体的第二容器500中,调整好第五管体260插入的深度;最后启动动力泵300产生负压,将第二容器500中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容器400中,此过程中,因为第一遮蔽罩100罩设着该第一容器400的瓶口,以及第二遮蔽罩罩设这第二容器500瓶的瓶口,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
另一实施例中,第五管体260的自由端设有空心针。如此,存储有液体容器400瓶可以不打开瓶盖,利用空心针插入该容器400瓶中进行液体的转移,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染菌或被污染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前述任一第五管体260的实施例中,第五管体260具有伸缩功能。如此,第五管体260的长度可调,便于根据容器400的深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深度的容器400的液体转移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遮蔽罩,所述第一遮蔽罩内设有第一遮蔽腔;
设有管道的导管,所述导管穿设所述第一遮蔽罩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导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遮蔽罩密封连接,所述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及
动力泵,所述动力泵包括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腔的内壁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绕所述第一遮蔽腔的内侧壁围一圈形成密封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腔呈圆台状、正棱台状、半椭球状或半球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罩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爪,各所述夹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遮蔽腔内形成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罩设有与第一遮蔽腔连通的安装通孔,所述导管还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为硬质管,所述第三管体穿设所述安装通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遮蔽罩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为软质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包括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为软质管,且与所述第三管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体为伸缩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包括第五管体,所述第五管体呈“┐”形,且所述第五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转移装置还包括第二遮蔽罩,所述第二遮蔽罩设有第二遮蔽腔,所述第五管体穿设所述第二遮蔽罩设置,并与所述第二遮蔽罩密封连接,所述第五管体的自由端凸出所述第二遮蔽腔设置;或/和所述第五管体的自由端设有空心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泵为隔膜泵或蠕动泵。
CN202021179358.2U 2020-06-23 2020-06-23 液体转移装置 Active CN212791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9358.2U CN212791023U (zh) 2020-06-23 2020-06-23 液体转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9358.2U CN212791023U (zh) 2020-06-23 2020-06-23 液体转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91023U true CN212791023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7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9358.2U Active CN212791023U (zh) 2020-06-23 2020-06-23 液体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910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920A (zh) * 2022-01-27 2022-04-22 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奥美拉唑生产用的转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920A (zh) * 2022-01-27 2022-04-22 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奥美拉唑生产用的转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21155A1 (en) Infusion Tub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EP2011528B1 (en) Pre-evacuatable or pre-evacuated container for medical purposes
CN212791023U (zh) 液体转移装置
CN113828367A (zh) 液体转移装置
US6341628B1 (en) Battery filling system
CN213142019U (zh) 一种摇瓶倒置液体转移盖
CN212894715U (zh) 一种无菌液体转移装置
KR101457447B1 (ko) 용기용 가요성 핀치 피팅부
CN209922870U (zh) 一种压力桶灌装阀
CN212537085U (zh) 一种真空管路用连接件
CN212056277U (zh) 一种不锈钢卡压式管道连接件
CN215947320U (zh) 溶液转移装置
US10799871B1 (en) Aspiration adapter and system
CN202115835U (zh) 一种用于桶装水防渗漏的瓶盖
CN215101888U (zh) 一种小瓶肥料灌装装置
CN219688026U (zh) 一种两用回油式倒油盖
CN215400379U (zh) 一种用于液体包装袋的塑料焊接接头
CN218047986U (zh) 一种新型反渗透单向吸水管
CN221384381U (zh) 一种药液转移器
CN218094913U (zh) 一种用于压力管道使用的堵漏装置
CN210012575U (zh) 一种啤酒灌装机
CN209988392U (zh) 内衬袋口连接组件
CN211706823U (zh) 液体试剂存储释放装置
CN213506996U (zh) 一种预装空气过滤器和管路的多层细胞培养器
CN218760279U (zh) 一种连续进出气气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Liquid transfer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unde Lecong Branch

Pledgor: Foshan hanteng Biotechnology Co.,Ltd.|Foshan Pu Jin Bioisystech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239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