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9439U -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9439U
CN212789439U CN202020748948.6U CN202020748948U CN212789439U CN 212789439 U CN212789439 U CN 212789439U CN 202020748948 U CN202020748948 U CN 202020748948U CN 212789439 U CN212789439 U CN 212789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 lead
stimulation
cochlea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89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守东
董亮
陈风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89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9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9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9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电极导线可应用于神经刺激装置,配置为连接刺激发生器和听觉神经,并且,其配置为伸入耳蜗并刺激位于耳蜗的表面的听觉神经,电极导线沿轴线方向具有配置为伸入耳蜗的刺激端和配置为连接所述刺激发生器的连接端;刺激端沿轴向的长度小于等于30毫米,刺激端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第一电极片用于向所述听觉神经传输目标电信号;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片。当将刺激端全部伸入至耳蜗时,能够保证第一电极片进入耳蜗并对听觉神经进行有效的电刺激,同时,避免由于刺激端和第一电极片伸入至耳蜗的过深位置而造成的对耳蜗的伤害。

Description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耳鸣耳聋等病症,需要通过电刺激疗法通过对不同疾病相应的靶点进行慢性电脉冲刺激,副作用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需要将用于传输目标信号的电极片植入耳蜗中,对电极片的位置的精度要求较高。常易出现电极片位于耳蜗的过深位置,从而导致的损伤耳蜗的问题;还易出现电极片未进入耳蜗中,从而导致的无法进行有效的电刺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其可实现对第一电极片的有效定位。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极导线,所述电极导线可应用于神经刺激装置,其配置为连接刺激发生器和听觉神经,并且,其配置为伸入耳蜗并刺激位于耳蜗的表面的听觉神经,所述电极导线沿轴线方向具有配置为伸入耳蜗的刺激端和配置为连接所述刺激发生器的连接端;
所述刺激端沿轴向的长度小于等于30毫米,所述刺激端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用于向所述听觉神经传输目标电信号;
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片。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片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片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等于4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片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等于4毫米;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间隔的距离大于等于0.1毫米,并且,小于等于28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沿周向首尾相接;或者,
第一电极片沿周向具有开口;或者,
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结构为球状。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导线包括导管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于所述导管组件的外壁;
所述导管组件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所述输液空间沿轴向贯穿所述导管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的硬度大于等于20邵尔,小于等于70邵尔。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导线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硬度大于所述导管组件的硬度;
所述电极导线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电极导线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导管组件的内部,并固定于所述导管组件,所述支撑件配置为带动所述导管组件运动;当所述电极导线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导管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刺激端的远离所述电极导线的中心的部分形成引导区,沿远离所述电极导线的中心的方向,所述引导区的剖面尺寸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导线上还设置有深度标尺。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导线上还设有固定区,所述固定区设置于所述刺激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
所述固定区上设有倒齿,所述倒齿具有用于抵靠所述耳膜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设置于所述倒齿的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刺激发生器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中设置有触点,所述连接端的形状和所述连接口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个数和形状分别与所述触点的个数和形状相适配。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神经刺激装置,所述神经刺激装置用于刺激用户的听觉神经,所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刺激发生器和上述的电极导线;所述刺激发生器配置为产生所述目标电信号,所述电极导线的电连接于所述刺激发生器,并配置为传导所述目标电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刺激发生器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中设置有触点;
所述电极导线的所述连接端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于所述触点;
所述连接端的形状和所述连接口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个数和形状分别与所述触点的个数和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电信号包括目标电流或者目标电压;
所述目标电流的频率大于等于1赫兹,并且,小于等于100赫兹;和/或,所述目标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等于0.1毫安,并且,小于等于20毫安;和/或,所述目标电流的脉宽大于等于5微秒,并且,小于等于10毫秒。
进一步的,所述刺激发生器包括控制模块、数模转化模块和电流源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数模转化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数模转化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电流源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数模转化器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电流源模块的阻值可调,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调整阻值,并配置为发送目标电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人体的耳蜗的大小相对固定,通过限制刺激端的长度,使得刺激端能够完全进入人体的耳蜗,并且,不至于进入至耳蜗的过深位置,将第一电极片固定于刺激端;当将刺激端全部伸入至耳蜗时,能够保证第一电极片进入耳蜗并对听觉神经进行有效的电刺激,同时,避免由于刺激端和第一电极片伸入至耳蜗的过深位置而造成的对耳蜗的伤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神经刺激装置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导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导线的另一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人体外耳道和耳蜗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第一电极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又一第一电极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导线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刺激发生器的简易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神经刺激装置安装于人体内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神经刺激装置安装于人体内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又一神经刺激装置安装于人体内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再一神经刺激装置安装于人体内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神经刺激装置10
耳蜗20
外耳道30
耳膜40
刺激发生器100
控制模块110
数模转化模块120
电流源模块130
电极导线200
刺激端201
连接端202
第一状态203
引导区204
限位区205
第一电极片210
导管组件220
输液空间221
外导管222
内导管223
支撑通道224
支撑件230
突出部231
端面232
第二电极片240
导电丝250
倒齿260
限位端面261
第一距离值d1
电极长度L1
转接器3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神经刺激装置10,神经刺激装置10用于刺激用户的听觉神经。神经刺激装置10包括刺激发生器100和电极导线200。电机导线200配置为连接刺激发生器100和听觉神经。刺激发生器100配置为产生目标电信号,电极导线200的电连接于刺激发生器100,并配置为传导目标电信号。当需要利用神经刺激装置10对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以改善用户的耳鸣或者耳聋等病症时,需要将电极导线200伸入至耳蜗的内部。电极导线200可向耳蜗传导刺激发生器100发出的目标电信号。人体的耳蜗的表面分布有无数听觉神经,并且,耳蜗中充斥有具有导电作用的体液。电极导线200发出的目标电信号可通过体液达到耳蜗,并对分布于耳蜗上的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导线200可应用于神经刺激装置10,其配置为伸入耳蜗并刺激位于耳蜗的表面的听觉神经。电极导线200沿轴线方向具有配置为伸入耳蜗的刺激端201和配置为连接刺激发生器100的连接端202。刺激端201沿轴线方向X的长度小于等于30毫米,刺激端201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210,第一电极片210用于向听觉神经传输目标电信号。连接端202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片240,第二电极片240配置为电连接于刺激发生器100上的触点。
刺激发生器100具有连接口(未图示),连接口中设置有触点。电极导线200的连接端202可固定连接于连接口,并且,第二电极片240电连接于触点。连接端202的形状和连接口的形状相适配,并且,第二电极片240的个数和形状分别与触点的个数和形状相适配。即,第二电极片240的个数与与触点的个数相同,第二电极片240的形状与触点的形状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电极导线200实则包括导管组件220和第一电极片210。导管组件220为管状结构,第一电极片210套设于导管组件220,并固定于导管组件220的外壁。图1中的斜线不表示剖面线,其表示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40。
必要时参考图4所示,当需要利用神经刺激装置10对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以改善用户的耳鸣或者耳聋等病症时,有且仅需将刺激端201完全伸入耳蜗20中,之后再将电极导线200固定,便可保证第一电极片210通过外耳道30进入耳蜗20,并对位于耳蜗20表面的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由于人体的耳蜗20的大小相对固定,通过限制刺激端201的长度,使得刺激端201能够完全进入人体的耳蜗20,同时,不至于进入至耳蜗20的过深位置。耳蜗20为一个螺旋状结构,通过实验表明,当刺激端201为30毫米时,且刺激端201全部进入耳蜗20,那么,刺激端201的伸入耳蜗20的一侧所处的位置大约为耳蜗20的212圈的位置。当刺激端201位于该位置时,不会耳蜗20造成损伤。并且,保证电极导线200有足够的长度位于耳蜗20的内部,便于对位于耳蜗20的表面的听神经进行电刺激。
将第一电极片210固定于刺激端201。当将刺激端201全部伸入至耳蜗时,能够保证第一电极片210进入耳蜗,并对听觉神经进行有效的电刺激,可避免第一电极片210还未进入耳蜗中便将电极导线200固定而造成的无法对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治疗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刺激端201和第一电极片210伸入至耳蜗的过深位置而造成的对耳蜗的伤害。
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片2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将每一第一电极片210沿轴线方向的长度作为电极长度L1,电极长度L1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等于4毫米。通过实验表明,当第一电极片210的尺寸在上述范围时,第一电极片210可有效的传导目标电信号,并对耳蜗表面的听神经进行有效的电刺激。举例说明,第一电极片210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可以为0.2毫米、0.5毫米、1毫米、1.2毫米、1.5毫米、2毫米、3毫米、3.3毫米等等。
当第一电极片210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第一电极片210间隔设置。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210间隔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值d1,第一距离值d1大于等于0.1毫米,并且,小于等于28毫米。通过限制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片210之间的最小距离,即限制第一距离值d1的最小值,可避免由于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片210传导的目标电信号的相互干扰,保证每个第一电极片210都可以精准的向对应位置的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而通过限制第一距离值d1的最大值,一方面可使得第一电极片210的分布相对密集,不同的第一电极片210可对不同位置的听觉神经传导相同或者不同的目标电信号,从而使得神经刺激装置10可对听觉神经实施更多的更丰富的治疗方式。另一方面,可保证第一电极片210有且仅分布于刺激端201,即保证多个第一电极片210以及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片210之间的间隙所覆盖的范围不超出刺激端201所覆盖的范围。举例说明,第一距离值d1可以为0.2毫米、0.8毫米、2毫米、5毫米、15毫米、22毫米、26毫米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210的个数为36个。通过实验表明,当第一电极片210的个数为36个时,可保证第一电极片210覆盖的范围较广,同时,多个第一电极片210可以对大面积的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不同的第一电极片210可传导相同或者不同的目标电信号,以对不同区域的听觉神经施加最优的电刺激,从而提升治疗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210的个数也可以小于36个。例如:10个、22个、28个、30个、34个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除的显示多个第一电极片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片之间的间隙,图1中仅显示了部分第一电极片。
第一电极片210可以为沿周向首尾相接的结构。或者,第一电极片210还可以为沿周向具有开口的结构。又或者,第一电极片的结构也可以为球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210的形状为圆形环(参考图5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210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环、多边形环(参考图6所示)等沿周向首尾相接的结构。或者,也可以为马鞍形(参考图7所示)等沿周向具有开口的结构。当第一电极片210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第一电极片210的形状可不相同。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导管组件220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221,输液空间221沿轴向贯穿导管组件220。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指的是药液。神经刺激装置10还包括给药设备(未图示),或者,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给药设备。当需要利用电极导线200向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提供药液时,可将电极导线200与给药设备固定连接,给药设备可向电极导线200传输药液,以使药液通过电极导线200的输液空间221流向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边,并对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进行药液治疗。
其中,导管组件220包括外导管222和内导管223。内导管223围成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221,当导管组件220与给药设备连接时,给药设备能够向导管组件220提供药液,药液顺着导管组件220流入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的指定位置,以对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起到治疗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电极导线200还包括支撑件230,支撑件230的硬度大于导管组件220的硬度。电极导线200可在第一状态203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如图3所示当电极导线200位于第一状态203时,支撑件230伸入导管组件220的内部,并固定于导管组件220,支撑件230配置为带动导管组件220运动。当电极导线200位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230远离导管组件220,即支撑件230和导管组件220分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将电极导线200伸入耳蜗并靠近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时,需要在导管组件220的内部插入支撑件230,支撑件230的硬度高于电极导线200的硬度。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将导管组件220、第一电极片210和支撑件230作为一个整体,并使其顺利伸入耳蜗并靠近听觉神经及听觉神经周边,即抵达指定位置。当导管组件220抵达指定位置后,再将支撑件230抽出,便可实现导管组件220和第一电极片210在人体内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导管组件220还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支撑通道224。当电极导线200为于第一状态203时,支撑件230伸入支撑通道224中。当电极导线200为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230远离支撑通道224。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通道224和输液空间221为独立的两个空间,通过上述设置,可避免支撑件230和药液之间相互污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也可以为同一个空间。那么,在此过程中,支撑件230有可能会穿过支撑通道224,并穿出导管组件220。此时,支撑件230极易触碰到人体,因支撑件230的硬度较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通过设置突出部231,当支撑件230在位于电极导线200的内部时,支撑件230可抵靠于突出部231的端面232,实现支撑件230和导管组件220的固定,避免支撑件230通过支撑通道224伸出至导管组件220的外部,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导管组件220的硬度大于等于20邵尔,小于等于70邵尔。通过实验表明,当导管组件220的硬度在上述范围时,在进入人体的过程中,导管组件220可对支撑件230进行包裹,避免支撑件230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当导管组件220单独设置于耳蜗中时,可避免由于硬度过大而其对人体造成伤害。举例说明:导管组件220的硬度可以为25邵尔、30邵尔、36邵尔、48邵尔、50邵尔、60邵尔、68邵尔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导管组件220的材料可以为橡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管组件220的还可以由其他的硬度在上述范围的材料支撑。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刺激端201的远离电极导线200的中心的部分形成引导区204,沿远离电极导线200的中心的方向,引导区204的剖面尺寸逐渐减小。通过上述设置,引导区204可更顺利的进入耳蜗中,从而使得电极导线200能够顺利进入并固定于耳蜗。同时,沿耳蜗的螺旋、指向中心的方向,耳蜗的内部空间逐渐减小,而引导区204为电极导线200中最靠近耳蜗中心的位置,通过设置尺寸较小的引导区204,避免电极导线200对耳蜗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电极导线200上还设置有深度标尺(未图示)。通过在电极导线200上设置对应的深度标尺以反映刺激端201是否完全伸入耳蜗内部,或者也可以反映刺激端201伸入耳蜗的具体的深度,可判断电极导线200是否安装到位,同时,也可以判断位于刺激端201的第一电极是否完全进入耳蜗,并具备刺激听觉神经的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必要时参考图4所示,电极导线200上还设有固定区205,固定区205设置于刺激端201和连接端202之间。固定区205上设有倒齿260,倒齿260具有用于抵靠耳膜的抵靠面261,抵靠面261设置于倒齿260的所述连接端202的一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极导线200通过外耳道30,穿过耳膜40,才可进入到耳蜗中,以对耳蜗中的听觉神经进行电刺激。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进入到耳蜗20中的刺激端201向外撤出耳蜗20,从而无法对听觉神经产生有效的电刺激,在电极导线200上设置固定区205。当刺激端201进入耳蜗中,并对耳蜗进行有效的电刺激时,固定区205穿设于耳膜中,倒齿260的抵靠面261抵靠于耳膜。此时,倒齿260可避免电极导线200向外(即远离耳蜗的方向)移动,使得刺激端201更稳定的设置于耳蜗中。
在本实施例中,倒齿260的个数为三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倒齿260的个数可为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刺激发生器100包括控制模块110、数模转化模块120和电流源模块130。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0电连接于数模转化模块120,控制模块110配置为发送控制信号,数模转化模块120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电流源模块130电连接于数模转化器模块和第一电极片210,电流源模块130的阻值可调,其配置为接收第一驱动信号、调整阻值,并配置为发送目标电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为电压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的波形可以为方波、余弦波、正弦波信号等等。第一驱动信号的波形直接决定了目标电流的波形。
电流源模块130可包括用于检测人体阻抗的阻抗检测模块,当然,也可以是单独设置与电流源模块130电连接的用于检测人体阻抗的阻抗检测模块。阻抗检测模块检测人体的阻抗,人体不同区域的阻抗不同,甚至于随着时间的改变,人体的同一区域的阻抗也会发生改变。电流源模块130可根据检测到的人体的阻抗对自身的阻值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电流源模块130的阻值和人体的阻值的总和为一个固定的阻值阈值。那么,控制模块110仅需控制模块110和数模转化模块120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并可毫无疑义的确定听觉神经接收到目标电流的电流值。
通过实验表明,当施加于耳蜗以及听觉神经的目标电流的电流值发生细微的变化时,对耳聋、耳鸣等疾病的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同时,若无法及时有效的控制目标电流的电流值,一旦电流值超过安全阈值,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源模块130可控制电流源模块130的阻值和人体的阻值的总和为一个固定的阻值阈值,从而使得仅需控制第一驱动信号的电压值,便可准确无误的确定电流值,使得电流值不会随着人体阻抗的变化而变化。目标电流的电流值的精准度更高,能够实现有效的治疗以及提升神经刺激装置10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目标电流的频率大于等于1赫兹,并且,小于等于100赫兹。和/或,目标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等于0.1毫安,并且,小于等于20毫安。和/或,目标电流的脉宽大于等于5微秒,并且,小于等于10毫秒。
通过实验表明,当目标电流的频率、电流值和脉宽在上述范围内时候,神经刺激装置10能对人体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电信号为目标电流。针对不同的两个第一电极片210可产生不同的目标电流。从而向对应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得治疗更有效,并且治疗方案更加多样化,可治疗更多不同的病症,还可针对不同用户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电流的频率、电流值、脉宽中的任意一个数值不相同,便是不同的目标电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目标电信号还可以为目标电压。刺激发生器100可向不同的第一电极片210发送不同的目标电压,两个第一电极片210之间形成电势差,并在两点之间形成电流。此时,产生的电流受电势差以及人体阻抗的影响。当然,也可以仅向一个第一电极片210提供目标电信号,将刺激发生器100设置于人体体内,刺激发生器100上还设置有一个电极端,从而使得电极端、人体和第一电极片210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电极导线200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极片240和导电丝250。第二电极片240设置于电极导线200的远离刺激端201的一侧。第二电极片240也套设并固定于导管组件220上。第二电极片240用于电连接于刺激发生器100的触点。导电丝250设置于导管组件220的内部,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极片240和第一电极片210。不同的刺激发生器100的触点电连接于不同的第二电极片240。不同的第二电极片240可电连接于相同的或者不同的第一电极片210,以接收刺激发生器100发出的目标电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单独设置第二电极片240,直接通过电极导线200将刺激发生器100的触点和第一电极片210电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电极导线200可直接电连接于刺激发生器100。当然,如图11所示,也可以通过转接器300电连接至刺激发生器100。如图10和图11所示,刺激发生器100可以设置于人体的外部,该刺激发生器100的体积较大。当然,如图12和图13所示,刺激发生器100也可以植入至人体的内部,该刺激发生器100的体积较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可应用于神经刺激装置,其配置为连接刺激发生器和听觉神经,并且,其配置为伸入耳蜗并刺激位于耳蜗的表面的听觉神经,所述电极导线沿轴线方向具有配置为伸入耳蜗的刺激端和配置为连接所述刺激发生器的连接端;
所述刺激端沿轴向的长度小于等于30毫米,所述刺激端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
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片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片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等于4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片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等于4毫米;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片间隔的距离大于等于0.1毫米,并且,小于等于28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沿周向首尾相接;或者,
第一电极片沿周向具有开口;或者,
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结构为球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包括导管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于所述导管组件的外壁;
所述导管组件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组件的硬度大于等于20邵尔,小于等于70邵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硬度大于所述导管组件的硬度;
所述电极导线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电极导线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导管组件的内部,并固定于所述导管组件,所述支撑件配置为带动所述导管组件运动;当所述电极导线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导管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端的远离所述电极导线的中心的部分形成引导区,沿远离所述电极导线的中心的方向,所述引导区的剖面尺寸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上还设置有深度标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上还设有固定区,所述固定区设置于所述刺激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
所述固定区上设有倒齿,所述倒齿具有用于抵靠耳膜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设置于所述倒齿的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发生器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中设置有触点,所述连接端的形状和所述连接口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个数和形状分别与所述触点的个数和形状相适配。
12.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刺激装置用于刺激用户的听觉神经,所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刺激发生器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导线;所述刺激发生器配置为产生目标电信号,所述电极导线的电连接于所述刺激发生器,并配置为传导所述目标电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发生器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中设置有触点;
所述电极导线的所述连接端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口,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于所述触点;
所述连接端的形状和所述连接口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个数和形状分别与所述触点的个数和形状相适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电信号包括目标电流或者目标电压;
所述目标电流的频率大于等于1赫兹,并且,小于等于100赫兹;和/或,所述目标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等于0.1毫安,并且,小于等于20毫安;和/或,所述目标电流的脉宽大于等于5微秒,并且,小于等于10毫秒。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发生器包括控制模块、数模转化模块和电流源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数模转化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数模转化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电流源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数模转化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电流源模块的阻值可调,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调整阻值,并配置为发送目标电流。
CN202020748948.6U 2020-05-08 2020-05-08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Active CN212789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948.6U CN212789439U (zh) 2020-05-08 2020-05-08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948.6U CN212789439U (zh) 2020-05-08 2020-05-08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9439U true CN212789439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8948.6U Active CN212789439U (zh) 2020-05-08 2020-05-08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94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509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刺激电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509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刺激电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0992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rapeutic nerve stimulation using electrical feedback
ES2942684T3 (es) Sistemas de modulación de la médula espinal para inducir efectos parestésicos y anestésicos
US9387326B2 (en) Coupled monopolar and multipolar pulsing for conditioning and stimulation
US8843209B2 (en) Ramping parameter value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US9962546B2 (en) Cutaneous field stimulation with disposable and rechargeable components
ES2559058T3 (es) Dispositivo estimulador implantable de múltiples electrodos con un condensador único de desacoplamiento de trayectoria de corriente
US20120259390A1 (en) Wearable Photvoltaic Ultra-Low frequency Acupoint Stimulator
JP2016523173A (ja) 後角刺激のためのパドルリード及びリード配置及びリードを使用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20190088300A (ko) 신경 자극기
EP1948292A2 (en) Implantable stimulator configured to be implanted within a patient in a pre-determined orientation
EP3225278A1 (en) Distributed electrode lead configuration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EP3943148B1 (en) Spinal cord stimulator
EP4299107A3 (en) Systems for delivering therapy using an auricular stimulation device
CN212789439U (zh)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WO2020150647A1 (en) Sensory threshold and/or adaptation for neurological therapy screening and/or parameter selection,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8849408B1 (en) Methods for electronic directionality of deep-brain stimulation
EP1627659A1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imulating nerve tissue in the brain using a stimulation lead having a tip electrode, having at least five electrodes, or both
CN111529929A (zh) 电极导线和神经刺激装置
EP3558450B1 (en) Neurostimulators and stimulation systems
US11458317B1 (en) Variable amplitude signals for neurological therapy,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7096600A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neurostimulation
AU2016289263A1 (en) Electrostimulation device
CN115135371A (zh) 使用脑深部刺激治疗失眠的方法及系统
WO201406051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in treatment using neuromodulation
AU2019226166B2 (en) Spinal cord modulation for inducing paresthetic and anesthetic effect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