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5436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5436U
CN212785436U CN202021343120.9U CN202021343120U CN212785436U CN 212785436 U CN212785436 U CN 212785436U CN 202021343120 U CN202021343120 U CN 202021343120U CN 212785436 U CN212785436 U CN 212785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ub
driving wheel
bracke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31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仕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431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5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5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5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及固定轮,第一驱动轮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轮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固定轮包括第一子轮及第二子轮,第一支架与第一子轮转动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子轮转动连接;第一子轮与第一驱动轮抵接,第二子轮与第二驱动轮抵接;第一驱动轮与第一子轮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凹陷结构;第一支架可固定在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第二驱动轮与第二子轮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凹陷结构;第二支架可固定在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幕尺寸变得越来越大,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电子设备的外形尺寸也会相应地增大,由此会带来携带、存放不方便的问题。目前,柔性折叠屏技术很好地找到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与显示屏幕的大屏化发展的折中点,比如折叠屏手机在折叠后跟常规手机大小一样,可以方便携带;而当把屏幕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显示面积较大的屏幕。
然而,现有的可折叠电子产品的铰链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并且现有的铰链结构在开合过程中无法悬停固定在特定位置,使得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铰链结构在开合过程中无法悬停固定在特定位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固定轮,
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沿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相对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在平展状态及折叠状态切换;
所述固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固定轮包括第一子轮及第二子轮,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轮抵接,所述第二子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轮抵接;
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子轮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轮相对于第二驱动轮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架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子轮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驱动轮相对于第一驱动轮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架可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在驱动轮与固定轮之间设置凸起结构及凹陷结构,使得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与平展状态之间切换时可以至少悬停固定在一个位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二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固定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固定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固定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和固定轮15;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沿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相对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在平展状态及折叠状态切换;所述固定轮1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固定轮15包括第一子轮151及第二子轮152,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轮13抵接,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抵接;
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一子轮151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轮13相对于第二驱动轮14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架11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所述第二子轮152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驱动轮14相对于第一驱动轮13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架12可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支架11的一部分与第一驱动轮13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子轮151转动连接;第二支架12的一部分与第二驱动轮14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2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子轮152转动连接。使用该电子设备时,第一驱动轮13的转动可驱动第一支架11一起转动,第二驱动轮14的转动可驱动第二支架12一起转动。进一步地,由于固定轮15与第一驱动轮13及第二驱动轮14分别配合,因此第一支架11在第一驱动轮13的驱动下,以及第二支架12在第二驱动轮14不仅能够达到折叠状态与平展状态;并且,第一驱动轮13与第一子轮151的配合可使第一支架11悬停固定在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第二驱动轮14与第二子轮152的配合可使第二支架12悬停固定在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固定轮15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是固定不动的,当第一支架11转动时,第一支架11连同第一驱动轮13一起相对第一子轮151转动;当第二支架12转动时,第二支架12连同第二驱动轮14一起相对第二子轮152转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采用两根光轴来连接固定轮15与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例如,第一光轴101的第一端与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光轴101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第二光轴102的第一端与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光轴10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这样就可以不用把固定轮15做得很长,从而简化了制作工艺、节省了原材料,并且装配起来更加容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中的一者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中的一者设置至少两个。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陷结构中的一者设置为至少两个,那么第一支架11至少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悬停固定;同样地,通过将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凹陷结构中的一者设置为至少两个,那么第二支架12也至少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悬停固定。由此,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2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悬停固定档位。
参照图2-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轮13端面处的第一球形凹槽131,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为第一球头顶杆153,所述第一子轮151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球头顶杆153设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第一球头顶杆153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轮151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伸出所述第一子轮151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13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轮14端面处的第二球形凹槽141,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为第二球头顶杆154,所述第二子轮152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二球头顶杆154设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第二球头顶杆154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轮15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伸出所述第二子轮152与所述第二球形凹槽141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列举了凹陷结构及凸起结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第一驱动轮13的端面开设第一球形凹槽131作为第一凹陷结构,在第二驱动轮14的端面开设第二球形凹槽141作为第二凹陷结构。相应地,第一凸起结构设置在第一子轮151上,第二凸起结构设置在第二子轮152上;在第一子轮151及第二子轮152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球头顶杆153及第二球头顶杆154的开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球头顶杆153的另一端与第一球形凹槽131相匹配,第二球头顶杆154的另一端与第二球形凹槽141相匹配。通过球头顶杆与球形凹槽的匹配连接实现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悬停固定,连接稳定可靠、装配方式简单易实现,并且用户在操作该电子设备实现悬停固定时的手感很好,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力较小、使用寿命较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形凹槽131至少开设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球形凹槽131之间开设有第一导槽132;所述第二球形凹槽141至少开设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球形凹槽141之间开设有第二导槽14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驱动轮13及第二驱动轮14绕自身的轴线做圆周转动,因此至少两个第一球形凹槽131位于以第一驱动轮13的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上,同样至少两个第二球形凹槽141位于以第二驱动轮14的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上。第一导槽132的设置可为第一球头顶杆153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导槽142的设置可为第二球头顶杆154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并且可以在第一导槽132及第二导槽142内增加润滑油,从而减小第一球头顶杆153及第二球头顶杆154滑动的摩擦力,进而减小该电子设备在开合时产生的噪音,同时使其开合手感更加顺滑,提高该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球形凹槽131及第一导槽132为例,参照图4所示,多个第一球形凹槽131及多个第一导槽132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位于以第一驱动轮13的端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相邻两个第一导槽132之间可以为均匀分布的等角度设置,也可以为非均匀分布的不等角度设置。其中,第一导槽132的深度小于第一球形凹槽131的深度,第二导槽142的深度小于第二球形凹槽141的深度。
参照图6-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弹簧155及第二弹簧156;所述第一球头顶杆153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15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球头顶杆154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15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连接。
采用第一弹簧155将第一球头顶杆153弹性连接在第一子轮151的开孔内,采用第二弹簧156将第二球头顶杆154弹性连接在第二子轮152的开孔内。例如当该电子设备从折叠状态向平展状态切换时,第一球头顶杆153从折叠状态的第一球形凹槽131滑向相邻的第一导槽132,此时第一弹簧155压缩,第一球头顶杆153回缩一定距离,产生一个滑动手感;当第一球头顶杆153滑动到达下一个第一球形凹槽131时,第一弹簧155回弹,第一球头顶杆153伸出一定距离使第一球头顶杆153另一端卡接到该第一球形凹槽131内,由此产生一个卡位手感,用户可以得知该电子设备已经打开到一定的角度。第二球头顶杆154的滑动过程亦是如此,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155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调节螺丝157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6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调节螺丝158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装配时,以第一球头顶杆153为例,首先将第一球头顶杆153装入到第一子轮151的开孔内,再装入第一弹簧155,最后拧上第一调节螺丝157。根据用户不同的手感需求,对第一调节螺丝157进行拧紧或者放松,以调节第一弹簧155的不同力度,得到不同的使用手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环形耐磨片16及第二环形耐磨片17,所述第一环形耐磨片16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环形耐磨片17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二端之间。
第一环形耐磨片16及第二环形耐磨片17的设置可以对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及固定轮15起到保护作用,使其更加耐磨;此外,当第一导槽132及第二导槽142内添加有润滑油时,第一环形耐磨片16及第二环形耐磨片17还可以起到密封润滑油的作用,防止润滑油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轮13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档位轮133及第一齿轮134,所述第一档位轮133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二端抵接;所述第二驱动轮1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档位轮143及第二齿轮144,所述第二档位轮143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二端抵接;所述第一齿轮134与所述第二齿轮144相啮合。
第一齿轮134与第二齿轮144的转动啮合实现带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转动;第一档位轮133与第一子轮151配合实现第一支架11的悬停固定,第二档位轮143与第二子轮152配合实现第二支架12的悬停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档位轮133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中心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18;所述第二档位轮143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中心之间穿设有第二连接轴19。
第一连接轴18将第一档位轮133与第一子轮151在中轴处进行连接,第一档位轮133即绕着第一连接轴18相对第一子轮151转动;第二连接轴19将第二档位轮143与第二子轮152在中轴处进行连接,第二档位轮143即绕着第二连接轴19相对第二子轮152转动。这样使得第一档位轮133及第二档位轮143的转动更加平稳,连接更为可靠。
参照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还包括:
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
柔性屏4,所述柔性屏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整部41、折叠部42和第二平整部43,所述第一平整部41铺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上,所述第二平整部43铺设在所述第二壳体3上;
当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处于平展状态下,所述第一平整部41、折叠部42和第二平整部43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平整部41和所述第二平整部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及所述第二壳体3相互远离的表面,且所述折叠部42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整部41和所述第二平整部43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使得柔性屏4在折叠状态与平展状态之间可以进行悬停固定,例如用户需要使第一平整部41与第二平整部43呈一定角度的状态下使用该电子设备时,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具体地,第一平整部41可通过双面胶粘接在第一壳体2上,第二平整部43可通过双面胶粘接在第二壳体3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该电子设备的芯片、主板、电池等元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和固定轮(15);
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沿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相对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在平展状态及折叠状态切换;
所述固定轮(1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固定轮(15)包括第一子轮(151)及第二子轮(152),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轮(13)抵接,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轮(14)抵接;
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一子轮(151)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轮(13)相对于第二驱动轮(14)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架(11)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所述第二子轮(152)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另一者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驱动轮(14)相对于第一驱动轮(13)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架(12)可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相连接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中的一者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中的一者设置至少两个。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轮(13)端面处的第一球形凹槽(131),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为第一球头顶杆(153),所述第一子轮(151)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球头顶杆(153)设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第一球头顶杆(153)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轮(151)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伸出所述第一子轮(151)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13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凹陷结构为开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轮(14)端面处的第二球形凹槽(141),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为第二球头顶杆(154),所述第二子轮(152)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二球头顶杆(154)设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第二球头顶杆(154)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轮(15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伸出所述第二子轮(152)与所述第二球形凹槽(141)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131)至少开设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球形凹槽(131)之间开设有第一导槽(132);所述第二球形凹槽(141)至少开设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球形凹槽(141)之间开设有第二导槽(14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弹簧(155)及第二弹簧(156);所述第一球头顶杆(153)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15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球头顶杆(154)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15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55)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调节螺丝(157)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6)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调节螺丝(158)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环形耐磨片(16)及第二环形耐磨片(17),所述第一环形耐磨片(16)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环形耐磨片(17)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二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13)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档位轮(133)及第一齿轮(134),所述第一档位轮(133)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第二端抵接;所述第二驱动轮(1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档位轮(143)及第二齿轮(144),所述第二档位轮(143)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第二端抵接;所述第一齿轮(134)与所述第二齿轮(144)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位轮(133)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子轮(151)的中心之间穿设有第一连接轴(18);所述第二档位轮(143)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子轮(152)的中心之间穿设有第二连接轴(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
柔性屏(4),所述柔性屏(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整部(41)、折叠部(42)和第二平整部(43),所述第一平整部(41)铺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上,所述第二平整部(43)铺设在所述第二壳体(3)上;
当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处于平展状态下,所述第一平整部(41)、折叠部(42)和第二平整部(43)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平整部(41)和所述第二平整部(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及所述第二壳体(3)相互远离的表面,且所述折叠部(42)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整部(41)和所述第二平整部(43)之间。
CN202021343120.9U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785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3120.9U CN212785436U (zh)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3120.9U CN212785436U (zh)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5436U true CN212785436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3120.9U Active CN212785436U (zh) 2020-07-09 2020-07-0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5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958A1 (zh) 电子设备
CN101051847B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滑动支架
CN1921506B (zh) 便携式通信装置
KR101917683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
CN107277197B (zh) 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9005263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0403370B1 (ko) 피디에이 겸용 무선 단말기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싱 장치
CN114338859A (zh)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00583907C (zh) 具有能滑动和摆动的壳体的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893457A (zh) 具有可滑动壳体和可折叠壳体的便携式终端
US11262793B2 (en) Fol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90211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974867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33106A (zh) 电子设备
WO2002063789A1 (en) Mobile terminal
CN212785436U (zh) 电子设备
CN114017436A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20040025624A (ko) 듀얼 슬라이드 표시장치
CN111150184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7014535A (zh) 折叠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1711717A (zh) 动轴行星齿轮折叠屏手机
US20120162926A1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218260A1 (zh) 电子设备
CN116016735A (zh) 电子设备
CN111050044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