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4843U -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4843U
CN212784843U CN202021760924.9U CN202021760924U CN212784843U CN 212784843 U CN212784843 U CN 212784843U CN 202021760924 U CN202021760924 U CN 202021760924U CN 212784843 U CN212784843 U CN 212784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late
charging
electrode
arc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09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新宽
程宇
李鹏
张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i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i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i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i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609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4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4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4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和动力装置,蓄电池组的两个端子均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一电极接头,动力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且转盘与第一电极接头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硬质电极,在用电低峰时能通过硬质电极与市政电源电连接,且硬质电极的底端与充电弧板的上表面相接触,能在硬质电极与充电弧板相接触时其能对蓄电池组和软质导线进行供电,在用电高峰时,转盘转动至硬质电极不与充电弧板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蓄电池组与转盘保持连接,可通过蓄电池为软质导线提供电能达到对外部设备充电的要求,不仅达到了错峰供电的要求,且能对废旧蓄电池组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站领域,特别是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背景技术
充电站是一种高效率的充电器,可以快速的给电动车、手机、 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等充电,现有废旧蓄电池普遍直接作废不方便进行二次利用,且现有充电站普遍为市政电源直接供电,其不能根据用电高峰期和低峰期进行错峰供电,不能达到错峰供电节约成本的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储能式充电站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和动力装置,所述蓄电池组的两个端子均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一电极接头,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且转盘与第一电极接头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转盘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充电弧板和连接平板,且充电弧板和连接平板形成圆环状,每个所述充电弧板的底部均固定镶嵌有绝缘槽块,所述绝缘槽块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放电环,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接头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软质导线,且软质导线的另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硬质电极,且两个硬质电极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充电弧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充电弧板的一侧设置有补充弧板,且补充弧板位于两个连接平板之间,所述充电弧板的两侧和补充弧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补充弧板靠近充电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孔相适配的圆弧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弧板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放电环底面所在的水平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弧板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放电环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弧板的内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套环,且套环套设于动力装置输出转轴的外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接头呈圆柱状,且第一电极接头顶端的直径值不小于充电弧板的宽度值。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个所述充电弧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硬质电极,在用电低峰时能通过硬质电极与市政电源电连接,且硬质电极的底端与充电弧板的上表面相接触,能在硬质电极与充电弧板相接触时其能对蓄电池组和软质导线进行供电,在用电高峰时,转盘转动至硬质电极不与充电弧板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蓄电池组与转盘保持连接,可通过蓄电池为软质导线提供电能达到对外部设备充电的要求,不仅达到了错峰供电的要求,且能对废旧蓄电池组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补充弧板,在连接孔和圆弧杆的作用下,能根据需要增减充电弧板的长度,使该装置充分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能使蓄电池组的电极始终与转盘保持电连接,当充电弧板旋转至其上方时其能与充电弧板相接触保持充电状态,且当充电弧板远离其上方时,其能与放电环保持连接,使其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立体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仰视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弧板与补充弧板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硬质电极,3-转盘,301-充电弧板,302-连接平板,303-放电环,304-绝缘槽块,305-套环,306-补充弧板,307-连接孔,308-圆弧杆,4-动力装置,5-蓄电池组,501-第一弹簧,502-第一电极接头,6-软质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实施例1请参考图1-4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5和动力装置4,蓄电池组5的两个端子均通过第一弹簧501连接有第一电极接头502,动力装置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3,且转盘3与第一电极接头502一一对应,每个转盘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充电弧板301和连接平板302,且充电弧板301和连接平板302形成圆环状,每个充电弧板301的底部均固定镶嵌有绝缘槽块304,绝缘槽块304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放电环303,每个第一电极接头50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软质导线6,且软质导线6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壳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硬质电极2,且两个硬质电极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充电弧板301的上表面相接触。
充电弧板301的一侧设置有补充弧板306,且补充弧板306位于两个连接平板302之间,充电弧板301的两侧和补充弧板306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307补充弧板306靠近充电弧板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孔307相适配的圆弧杆308。
第一电极接头502、充电弧板301、放电环303、连接平板302和第一弹簧501均为导体。
本申请图示为两相电,故其为两个转盘3,若为三相电,则相应的转盘3为三个。
软质导线6即该线材为软质。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2示出的一个实施例,充电弧板301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放电环303底面所在的水平面。
即当第一电极接头502与充电弧板301相接触时,此时与放电环303脱离连接,而放电环303即能阻挡第一电极接头502避免其在不需要时与充电弧板301电连接。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3示出的一个实施例,充电弧板301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放电环303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
能使充电弧板301旋转至硬质电极2的正下方时,其能与硬质电极2电连接,而当充电弧板301远离硬质电极2时,硬质电极2不与充电弧板301和连接平板302电连接,使转盘3脱离市政电源。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4示出的一个实施例,充电弧板301的内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套环305,且套环305套设于动力装置4输出转轴的外部。
该支撑杆为绝缘材质。
通过该套环305能使转盘3顺利的与动力装置4相连接,即通过动力装置4的转动带动该转盘3转动。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5示出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第一电极接头502呈圆柱状,且第一电极接头502顶端的直径值不小于充电弧板301的宽度值。
避免第一电极接头502不与充电弧板301相连接而导致充电弧板301外接电源时第一电极接头502不能与市政电源电连接。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示出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充电弧板30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刻度。
通过设置刻度,能辅助该转盘3进行安装,使其初始状态与当地时间保持一致,从而能保持该装置达到错峰时间错峰供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硬质电极2的顶端与市政电源电连接,将动力装置4与蓄电池组5电连接,此时动力装置4慢速旋转,当充电弧板301旋转至硬质电极2的正下方时,市政电源通过硬质电极2使充电弧板301通电,此时蓄电池组5通过第一弹簧501和第一电极接头502使其充电弧板301的底面同时与市政电源电连接,此时蓄电池组5为充电状态,与此同时,两个软质导线6通过市政电源为外部设备供电,随着动力装置4的旋转,当充电弧板301转至远离硬质电极2时,此时转盘3与市政电源脱离连接,与此同时,第一弹簧501推动第一电极接头502使其与放电环303电连接,此时两个放电环303通电,与此同时,软质导线6通过蓄电池组5为外部设备供电。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5)和动力装置(4),所述蓄电池组(5)的两个端子均通过第一弹簧(501)连接有第一电极接头(502),所述动力装置(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3),且转盘(3)与第一电极接头(50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转盘(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充电弧板(301)和连接平板(302),且充电弧板(301)和连接平板(302)形成圆环状,每个所述充电弧板(301)的底部均固定镶嵌有绝缘槽块(304),所述绝缘槽块(304)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放电环(303),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接头(50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软质导线(6),且软质导线(6)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壳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硬质电极(2),两个所述硬质电极(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充电弧板(301)的上表面相接触,且硬质电极(2)位于充电弧板(301)的正上方;
所述充电弧板(301)的一侧设置有补充弧板(306),且补充弧板(306)位于两个连接平板(302)之间,所述充电弧板(301)的两侧和补充弧板(306)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307),所述补充弧板(306)靠近充电弧板(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孔(307)相适配的圆弧杆(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弧板(301)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放电环(303)底面所在的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弧板(301)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放电环(303)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弧板(301)的内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套环(305),且套环(305)套设于动力装置(4)输出转轴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接头(502)呈圆柱状,且第一电极接头(502)顶端的直径值不小于充电弧板(301)的宽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充电弧板(30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刻度。
CN202021760924.9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Active CN212784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0924.9U CN21278484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0924.9U CN21278484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4843U true CN21278484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54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0924.9U Active CN21278484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48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4439A (zh) * 2023-12-07 2024-01-09 深圳市创诺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储能电源和储能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4439A (zh) * 2023-12-07 2024-01-09 深圳市创诺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储能电源和储能控制方法
CN117374439B (zh) * 2023-12-07 2024-02-09 深圳市创诺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储能电源和储能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80621U (ja) 切換可能型電池充電器
KR960006135B1 (ko) 배터리로 전원을 공급받는 에너지 사용 장치
CN212784843U (zh)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
CN201008013Y (zh) 可携带薄形充电器
CN101447588B (zh) 无需辨认正负极方向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WO2013083029A1 (zh) 用于替代干电池的充电电池及其结构组件以及相应的电池仓
CN214226999U (zh) 一种圆柱形可充电锂电池
CN107293676B (zh) 可移动无方向连接电池箱结构
CN202308151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舱
CN210429949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自行车
CN112909440A (zh) 带照明的充电电池
CN106169678A (zh) 导电元件及电源插座
CN220358272U (zh) 一种可充电的电池
CN209729966U (zh) 一种具有柔性导电基板的可充电电池
CN109309189B (zh) 充电电池
CN212914287U (zh)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装置
CN104935050A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9963106U (zh) 通用型电池仓及具有电池仓的电器
CN113629461A (zh) 一种充电器插头
JP3378675B2 (ja) 異なる形状のパック電池を充電できる充電器
CN201307623Y (zh) 无需辨认正负极方向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CN201233940Y (zh) 应急万用充电器
CN205004783U (zh) 插脚可反向折叠的充电器
CN214378589U (zh) 一种带电量显示的可充电电池
CN214957152U (zh) 一种新型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