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3272U -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3272U
CN212783272U CN202021273972.5U CN202021273972U CN212783272U CN 212783272 U CN212783272 U CN 212783272U CN 202021273972 U CN202021273972 U CN 202021273972U CN 212783272 U CN212783272 U CN 212783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ircuit breaker
connecting rod
linkage
phas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739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晓敏
王帮乐
涂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739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3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3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3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和漏电极模块,所述重合闸极模块与漏电极模块并列拼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成断路器模块;所述相极模块包括手柄结构、操作机构和触头机构,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操作手柄与相极模块的手柄结构通过第二联动轴联动,漏电保护模块通过第一联动轴与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在收到合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二联动轴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合闸功能,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在收到分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一联动轴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分闸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分合闸功能的漏电保护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按直流分量分为AC型、A型、F型和B型四种,其中B 型漏电断路器能检测交流剩余电流、脉动直流剩余电流、脉动直流剩余电流叠加平滑直流剩余电流、多种频率复合的正弦交流剩余电流、平滑直流剩余电流、最高至1kHz以下的高频剩余电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气设备中采用新的电子技术逐渐增多,例如智能充电桩、变频空调、变频冰箱、特殊的医疗设备以及逆变器等电气设备的应用,会产生多种频率复合的交流剩余电流、平滑直流剩余电流以及高频剩余电流。在断路器不断向模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时,未来用户用电环境也将实现大数据风险,智能断路器将具备数据采集的功能,在对故障电流进行断电保护,在故障排除后应该具备自动重合闸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和漏电极模块,所述重合闸极模块与漏电极模块并列拼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成断路器模块;所述相极模块包括手柄结构、操作机构和触头机构,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操作手柄与相极模块的手柄结构通过第二联动轴联动,漏电保护模块通过第一联动轴与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在收到合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二联动轴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合闸功能,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在收到分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一联动轴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分闸功能,漏电时漏电保护模块通过重合闸极模块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分闸。
进一步,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包括第三底座,漏电极模块包括漏电极模块外壳,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由第四底座和封盖在第四底座上的盖体组成,第三底座、第四底座以及盖体依次组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外壳。
进一步,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包括第一操作手柄、齿轮传动装置、电机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转动安装,齿轮传动装置与电机连接,并且齿轮传动装置与第一操作手柄和第一连杆联动,第一连杆与第一联动轴对应设置,电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驱动第一操作手柄实现自动合闸,电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杆实现自动分闸;所述漏电极模块包括第二操作手柄、脱扣器和第二连杆,脱扣器与第二连杆联动连接,所述第一操作手柄与第二操作手柄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联动连接,漏电时脱扣器触发驱动第二连杆,驱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一联动轴实现漏电分闸。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安装,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第一联动部用于与第一联动轴配合,第一连杆在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下发生转动时,第一联动部用于推动第一联动轴,第二联动部用于与第二连杆联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四底座,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作为摆动端,在第二连杆的中部设有条形孔,脱扣器的脱扣铁心通过条形孔带动第二连杆的摆动端在第四底座中摆动,第一连杆的第二联动部伸入第四底座中且位于第二连杆的一侧,第二连杆的摆动端能够通过摆动与第二联动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操作手柄包括手柄齿轮,所述手柄齿轮、齿轮传动装置以及电机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手柄齿轮为一个扇形的手柄齿轮,在其靠近齿轮传动装置的一侧设有与齿轮传动装置啮合的轮齿,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其中第一齿轮通过蜗杆与电机啮合,第三齿轮与手柄齿轮的轮齿相啮合,第三齿轮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转动的驱动凸起,随着第三齿轮的转动,驱动凸起驱动第一连杆转动以驱动相极模块分闸。
进一步,所述漏电保护模块通过一侧的连接导线与相极模块连接,在拼装成一体的断路器模块的同一侧设置有一个罩壳,所述罩壳将断路器模块的一侧封闭起来并且将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之间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导线封闭在罩壳内。
进一步,在所述罩壳的下边缘设有凸出的倒钩,所述倒钩用于伸入断路器模块的底部与断路器模块配合连接;在罩壳的上部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安装有自攻螺钉用于与断路器模块配合安装;在罩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和接线孔,所述散热孔分散设置在罩壳上且分别对应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以及漏电极模块,所述接线孔分别对应重合闸极模块和漏电极模块。
进一步,所述相极模块包括相极模块外壳,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外壳与相极模块外壳的拼接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拼接凸台和拼接凹槽,在第三底座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拼接凸台,在相极模块外壳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拼接凸台相配合的至少两个拼接凹槽,并且至少两个拼接凸台和两个拼接凹槽中部设有用于第一联动轴或者导线穿过的通孔,在拼接凸台与拼接凹槽的配合下使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在一起形成断路器模块。
进一步,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的上部还设置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将断路器模块的分合闸方式设置为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进一步,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的上部还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断路器模块是否处于漏电状态。
进一步,在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设置有漏电极接线端子、第二线路板、零序互感器和脱扣器;在所述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断路器模块所连接的主线路发生漏电时,第二线路板的控制电路接收到漏电信号后驱动脱扣器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还包括试验按钮回路,在试验按钮回路导通时驱动脱扣器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
进一步,所述相极模块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相极模块、第二相极模块,第一相极模块、第二相极模块均包括操作机构、触头机构、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灭弧室和一对接线端子,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第一相极模块或第二相极模块的上部,所述短路保护机构、灭弧室设置在操作机构的一侧,且灭弧室位于短路保护机构的下方,在灭弧室的一侧设有触头机构,其中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的一侧,动触头连接在操作机构上,且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在动触头的另一侧设置有过载保护机构;所述一对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第一相极模块的两侧或第二相极模块的两侧,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作为进线端子,另一个接线端子作为出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将重合闸极模块与漏电极模块拼接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将这种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分合闸功能的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形成断路器模块,在断路器模块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分闸,在故障排除后能够实现自动分闸。
此外,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的拼接是通过在两者的拼合面设置相互配合的拼接凸台和拼接凹槽,这种通过拼接凸台与拼接凹槽配合的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拼装定位件,简化了拼装的操作过程,同时拼接凸台与拼接凹槽能够配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
此外,在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形成断路器模块,在断路器模块的一出设有将连接导线封闭起来的罩壳,防止因误触连接导线而发生触电。
附图说明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第一相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重合闸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漏电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第二相极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第三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如图1-3所示,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3和漏电极模块4,其中重合闸极模块3与漏电极模块4并列拼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形成断路器模块,并且漏电保护模块通过一侧的连接导线63与相极模块连接。本实施例中漏电极模块4为B型漏电极模块。
所述相极模块包括手柄结构11、操作机构12和触头机构,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操作手柄与相极模块的手柄结构11通过第二联动轴联动,漏电保护模块通过第一联动轴18与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12联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在收到合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二联动轴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合闸功能,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在收到分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一联动轴18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分闸功能;所述漏电极模块4在检测到漏电信号后,漏电极模块4 的脱扣器43动作并通过第一联动轴18使断路器模块分闸,所述漏电极模块4 还设有能够产生模拟漏电流的试验按钮回路,在试验按钮回路导通时所产生的模拟漏电流使漏电极模块4驱动断路器模块分闸。
如图3所示,所述相极模块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相极模块1、第二相极模块2,在第一相极模块1、第二相极模块2中均安装有相同的操作机构12和触头机构,如图5-6所示,在重合闸极模块3中安装有第一线路板35、齿轮传动装置32、电机33以及第一连杆34,所述第一连杆34分别与齿轮传动装置32、第一联动轴18联动,在第一线路板35的单片机接收到动作信号,驱动电机33 及齿轮传动装置32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34转动,第一连杆34带动第一联动轴 18动作以驱动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12动作,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分闸;如图7-10所示,在漏电极模块4中安装有第二线路板45、零序互感器42、脱扣器 43以及第二连杆44,所述第二连杆44分别与脱扣器43、第一连杆34联动,在零序互感器42检测到漏电信号传递至第二线路板45的单片机时,脱扣器43动作带动第二连杆44转动,第二连杆44通过第一连杆34带动第一联动轴18,第一联动轴18带动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12动作实现分闸。所述相极模块设置有两个相同的手柄结构11,所述手柄结构11用于手动操作断路器模块的分合闸,两个相同的手柄分别设置在第一相极模块1、第二相极模块2中;在重合闸极模块3中设置有第一操作手柄31,在漏电极模块4中设置有第二操作手柄41,相极模块的手柄结构11与第一操作手柄31联动连接,第一操作手柄31与第二操作手柄41通过第二联动轴联动,在断路器模块进行合闸时,手柄结构11、第一操作手柄31以及第二操作手柄41均进行合闸转动,断路器的自动合闸功能是由重合闸极模块3的第一操作手柄31与手柄结构11的联动连接实现的,电机 34通过齿轮传动装置32驱动第一操作手柄31合闸转动,在第一操作手柄31合闸转动时使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12带动触头机构合闸;在断路器模块进行分闸时,手柄结构11、第一操作手柄31及第二操作手柄41在联动作用下均进行分闸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手柄结构11伸出相极模块之外,手柄结构11具有手动操作断路器模块分合闸功能,第一操作手柄31、第二操作手柄41不需要手动操作,优选均分别设置在重合闸极模块3、漏电极模块4内部,防止人为手动操作使断路器模块产生误动作。当然,第一操作手柄31、第二操作手柄41根据需要伸出壳体外的操作端也是可以的。
所述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3和漏电极模块4的拼接是通过各自的外壳拼装实现的。参见图11-12所示,所述相极模块包括相极模块外壳,重合闸极模块3包括第三底座39,漏电极模块4包括漏电极模块外壳,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与漏电极模块4通过第三底座39与漏电极模块外壳组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参见图1,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由第四底座491和封盖在第四底座491 上的盖体492组成,第三底座39、第四底座491和盖体492依次组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外壳,重合闸极模块3安装在第三底座39上,漏电极模块4安装在第四底座491上,第四底座491起到封盖第三底座39和安装漏电极模块的作用,盖体492盖在第四底座491上。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外壳与相极模块外壳的拼接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拼接凸台211和拼接凹槽391,在第三底座39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拼接凸台211,在相极模块外壳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拼接凸台211相配合的拼接凹槽391,在拼接凸台211与拼接凹槽391的配合下使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在一起形成断路器模块,这种通过拼接凸台211与拼接凹槽391配合的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拼装定位件,简化了拼装的操作过程,同时拼接凸台211与拼接凹槽391能够配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拼接凸台211、拼接凹槽391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之间的导线或第一联动轴18或联动结构穿过。
所述相极模块外壳由第一相极外壳与第二相极外壳并列拼装而成,所述第一相极外壳由第一相极底座和第一相极封盖组成,第二相极外壳由第二相极底座和第二相极封盖21组成,在所述第二相极封盖21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拼接凸台211,所述拼接凸台211与漏电保护模块外壳上的拼接凹槽391拼接,两个拼接凸台211的形状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相极模块外壳及漏电保护模块外壳的同一侧设有供连接导线63穿过的穿线孔。在第一相极封盖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联动孔491c(参见图9)、手柄联动孔,所述第一联动孔491c用于供第一联动轴18运动,手柄联动孔供手柄结构11与第一操作手柄31之间的联动轴穿过,相应的,在第二相极外壳与第一相极封盖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联动孔491c和手柄联动孔。在本申请中,设置在第三底座39上部的第一联动孔491c 的边缘朝向相极模块的方向凸出形成凸边,使第一联动孔491c在第三底座39 靠近相极模块的一侧形成一个拼接凹槽391。
如图3、4所示,所述相极模块的第一相极模块1、第二相极模块2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操作机构12、触头机构、短路保护机构13和过载保护机构14,在主线路发生短路时,短路保护机构13中的电磁系统动作用于驱动操作机构12 脱扣实现断路器模块分闸;在主线路发生过载时,过载保护机构14的热脱扣器 43动作用于驱动操作机构12脱扣实现断路器模块分闸。
以设置在第一相极模块1内的结构为例,如图4所示,在第一相极模块1 外壳的内部设置操作机构12、触头机构、短路保护机构13、过载保护机构14、灭弧室15和接线端子,所述操作机构12设置在第一相极外壳内部的上部,所述短路保护机构13、灭弧室15设置在操作机构12的一侧,且灭弧室15位于短路保护机构13的下方,在灭弧室15的一侧设有触头机构,其中触头机构中的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15的一侧,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连接在操作机构12上,且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在动触头的另一侧设置有过载保护机构14;所述接线端子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相极外壳内部的两侧,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作为进线端子17,另一个接线端子作为出线端子16。
所述操作机构12包括支座、杠杆、跳扣,锁扣和触头支持,所述支座转动安装于壳体内,跳扣和锁扣转动安装在支座上,触头支持连接于支座,杠杆的一端与手柄结构11连接,另一端与跳扣连接,跳扣与锁扣的一个端臂搭扣连接,触头支持一端连接有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动触头与壳体内固定设置的静触头相对设置;锁扣的另一个端臂的一侧与短路保护机构13中的电磁脱扣器43相对设置,另一端臂的另一侧设有与过载保护机构14中的双金组件对应设置的脱扣挂钩,在锁扣中部设有装配孔,在所述装配孔内安装有第一联动轴18,且第一联动轴18将相极模块的两个操作机构12以及重合闸极模块3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18可带动锁扣转动,使锁扣与跳扣形成的搭扣连接解锁,断路器模块分闸。
所述短路保护机构13包括电磁脱扣器43,所述电磁脱扣器43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一端设有撞针,所述撞针与锁扣的一个端臂相对,在主线路发生短路时,撞针运动使锁扣发生转动,锁扣与跳扣的搭扣连接解锁,断路器模块分闸。
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4包括双金组件,所述双金组件包括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一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引弧板和连接件,三者的一端形成双金组件的固定端;所述双金属片位于引弧板与连接件之间,双金属片的另一端作为双金组件的活动端,双金组件的活动端与脱扣挂钩相对应,引弧板的另一端与延伸到灭弧室 15内,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17连接。
如图5-6、12所示,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包括第一操作手柄31、齿轮传动装置32、电机33和第一连杆34,所述第一连杆34的转动安装,齿轮传动装置 32与电机33连接,并且齿轮传动装置32与第一连杆34联动,第一连杆34与第一联动轴18对应设置;如图7-10所示,所述漏电极模块包括第二操作手柄 41、脱扣器43和第二连杆44,脱扣器43的脱扣铁心431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第二连杆44转动安装,所述第一操作手柄31与第二操作手柄41联动连接,用于在重合闸极模块3在收到合闸信号后通过第一操作手柄31驱动相极模块自动合闸,在收到分闸信号后通过第一连杆34驱动相极模块自动分闸,此时断路器模块整体分、合闸,所述第一连杆34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用于在脱扣器43动作时驱动相极模块自动分闸,漏电时脱扣器43触发驱动第二连杆44,驱动第一连杆34带动第一联动轴18实现漏电分闸,此时断路器模块整体分闸。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杆34转动安装在重合闸极模块3中,所述第一连杆34的一端用于转动安装,第一连杆3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联动部34a和第二联动部34b,第一联动部34a用于与第一联动轴18配合,第一连杆34在齿轮传动装置32的驱动下发生转动时,第一联动部34a用于推动第一联动轴18,第二联动部34b用于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18从重合闸极模块的第三底座39一侧的通孔伸入重合闸极模块内,与第一联动部34a对应间隔设置,所述通孔为弧形,所述第一联动轴18随着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的分合闸动作在弧形通孔内移动且不与第一连杆34接触,自动分闸时,第一连杆34受电机33和齿轮传动装置32驱动,推动第一联动轴18使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脱扣实现分闸。
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包括第三底座39、第一线路板35、第一操作手柄31、齿轮传动装置32、电机33和第一连杆34,在第三底座39上设有第一联动孔491c 和手柄联动孔,所述第一联动孔491c、手柄联动孔的位置与第二相极外壳上的第一联动孔491c、手柄联动孔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三底座39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重合闸极出线端子36,第一线路板35设置在第三底座39中并且将第三底座39 内的空间分隔成两层,在第一线路板35上设置两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作为第一联动孔491c与第三底座39上的第一联动孔491c相对应,另一个通孔作为手柄联动孔与第三底座39上的手柄联动孔相对应;在第一线路板3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操作手柄31、齿轮传动装置32和电机33,在第一线路板35的另一侧设置第一连杆34,在齿轮传动装置32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34转动的驱动部,优选在第一线路板35上设有供驱动部动作的避让孔,所述驱动部在齿轮传动装置32转动时与第一连杆34实现联动。所述第一操作手柄31设置在第三底座39 的上部,齿轮传动装置32设置在第三底座39的中部,电机33设置在第三底座 39中远离重合闸极出线端子36的一侧,第一操作手柄31包括手柄齿轮,所述手柄齿轮、齿轮传动装置32以及电机33依次啮合连接,具体如图6所示,所述手柄齿轮为一个扇形的手柄齿轮,在其靠近齿轮传动装置的一侧设有与齿轮传动装置32啮合的轮齿,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其中第一齿轮通过蜗杆与电机33啮合,第三齿轮与手柄齿轮的轮齿相啮合;优选的,在第三齿轮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34转动的驱动凸起,随着第三齿轮的转动,驱动凸起驱动第一连杆34转动以驱动相极模块分闸。
所述第一连杆34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三底座39上,在第三底座39以及第一线路板35上设有供第一联动轴18穿过的第一联动孔491c,第一连杆34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联动孔491c对应的第一联动部34a和第二联动部34b,第一联动部34a与第一联动轴18联动连接,第一连杆34在第三底座39内转动时,第一联动部34a在第一联动孔491c内运动以推动第一联动轴18在第一联动孔491c 内转动,随着第一联动轴18的转动,相极模块中操作机构12的跳扣与锁扣解锁,实现断路器模块的分闸,第二联动部34b穿过第一联动孔491c伸入第四底座491内用于与第二连杆44联动配合。
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还设置有切换开关37,切换开关37驱动用于将断路器模块设置为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产品无法自动合闸,需要人工进行合闸。所述切换开关37包括设置拨动开关和推板,所述拨动开关设置在第一线路板35上,所述推板靠近拨动开关的一侧设有用于推动拨动开关的凸起结构,在推板的另一侧设有卡位凸起,并且在重合闸极模块3设有与推板相对应的开口使推动凸起伸出重合闸极模块3之外,优选切换开关37设置在重合闸极模块3的上部,拨动开关连接在自动分闸控制电路的控制回路上,或者是作为参数信号连接到重合闸极模块3中的微处理器上。
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的上部还设置有用于指示断路器模块所处状态的指示灯38,所述指示灯38包括连接在第一线路板35上的发光二极管,优选还设置有与发光二极管相配合的导光柱,所述导光柱为PC材料的半透明状零件,所述导光柱穿设在重合闸极模块3的外壳上,将发光二极管的状态导出重合闸极模块3以外。在断路器模块处于漏电状态时,指示灯38显示断路器模块处于漏电状态,例如显示红色和或闪烁,在断路器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指示灯 38显示断路器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例如显示绿色。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导光柱,直接能够从重合闸极模块3外部观察到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状态也可以应用。
如图7-10所示,所述漏电极模块4包括漏电极模块外壳,在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线路板45、零序互感器42和脱扣器43和第二连杆44;相极模块的主回路通过连接导线63连接到漏电极模块4并穿过零序互感器42,在所述零序互感器42检测到断路器模块所连接的主线路发生漏电时,第二线路板45 的控制电路接收到漏电信号后驱动脱扣器43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所述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单片机或微处理器或者是电子元件组成的漏电电路检测电路。
在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还包括围绕脱扣器43设置的第二操作手柄41、试验按钮46以及试验按钮回路,在试验按钮回路导通时,脱扣器43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所述第二操作手柄41和试验按钮46分别设置在漏电极模块外壳的上部的两侧,所述试验按钮回路具有两个通断点,试验按钮回路包括用于控制回路通断的第一通断点、第二通断点,第一通断点的闭合与断开由试验按钮 46操作,第二通断点的闭合与断开由第二操作手柄41操作,第一通断点、第二通断点任意一个断开都不能使试验按钮回路导通,即仅断路器合闸或仅按动试验按钮46均不能使试验按钮回路导通。在断路器合闸使第二操作手柄41进行合闸转动使第二通断点闭合,按动试验按钮46使第一通断点闭合,试验按钮回路导通,零序互感器42检测到漏电信号传送给第二线路板45的控制电路,第二线路板45向脱扣器43发出动作信号,脱扣器43动作使断路器分闸;断路器分闸使第二操作手柄41进行分闸转动,第二通断点断开,此时按动试验按钮46 闭合第一通断点也不能使试验按钮回路导体,第二线路板45无法向脱扣器43 发出动作信号,脱扣器43无动作。
结合图3、7-9提供试验按钮回路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试验按钮回路包括线路组件,所述线路组件包括扭簧471、第一导线61、导电轴472、第一弹性件 473、第二弹性件474和第二导线62,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与导电轴472形成由试验按钮46操作的第一通断点,扭簧471的第二端471b与第一导线61连接,优选扭簧471的第二端471b与第一导线61的连接通过铆钉铆接,并且第一导线61穿过零序互感器42与漏电极接线端子48连接,第一弹性件473的一端与导电轴472连接,第一弹性件473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474的一端形成由第二操作手柄41操作的第二通断点,第二弹性件474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路板 45连接,优选第二弹性件47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线62与第二线路板45连接,第二导线62直接焊接在第二线路板45上,第二线路板45通过第二线路板45 的铜线与相极模块中的进线端子17连接。
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47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环形连接结构,第一弹性件473的中部沿脱扣器43的一侧设置,两个环形连接结构分别为第一连接环473a、第二连接环473b,所述第一连接环473a套设在导电轴472上,第二连接环473b 套设在第二操作手柄41上并且在第二连接环473b设有向外伸出的接触端473c,第二操作手柄41在转动过程中可使第二连接环473b发生弹性形变,使接触端 473c接近或远离第二弹性件474。
优选在漏电极模块外壳的内部设置安装结构,所述线路组件设置于安装结构上,线路组件在安装结构、第二操作手柄41以及试验按钮46三者共同配合下使试验按钮回路导通或断开;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轴、导电轴孔491a 和限位槽491e,所述第一连接轴和导电轴孔491a设置在漏电极模块外壳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靠近试验按钮46的一侧,导电轴孔491a位于第二操作手柄41与试验按钮46之间,限位槽491e设置在第二操作手柄41的一侧;所述扭簧471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导电轴472安装在导电轴孔491a并穿过第二线路板45,第二弹性件474安装在限位槽491e内。
具体的,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由第四底座491和封盖在第四底座491上的盖体492组成,在第四底座491中部铺设有第二线路板45,在第二线路板45的一侧设有漏电极接线端子48,所述第二操作手柄41和试验按钮46分别设置在第四底座491上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操作手柄41转动安装在第四底座491上,试验按钮46滑动穿设在第四底座491的上侧壁,在第二操作手柄41的下方设置有脱扣器43,所述脱扣器4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杆44,第二连杆44的一端与脱扣器43联动,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用于与重合闸极模块3的第一连杆34联动,具体与第一连杆34中伸入第四底座491内的第二联动部34b联动连接。
结合图9、15提供一种第二连杆44与第一连杆34的联动方式,所述第二连杆44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四底座491,在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作为摆动端,在第二连杆44的中部设有条形孔,脱扣器43的脱扣铁心431通过条形孔带动第二连杆44的摆动端在第四底座491中摆动,在第二连杆44靠近第四底座491 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杆34的第二联动部34b配合的限位结构,如图15所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杆44上的限位板44a,所述限位板44a垂直第二连杆44设置,并且在限位板44a面向第四底座491的一侧凸出设有限位台44b,所述限位台44b与第二连杆44一侧侧壁形成L形槽,第一连杆34的第二联动部34b伸入第四底座491中,在第二连杆44的摆动端发生摆动时,可通过限位台44b带动第一连杆34动作。结合图9、15详细介绍配合过程,在脱扣器43未动作时,第二连杆44的限位台44b保持水平状态,第二联动部34b与限位台44b接触配合,此时第一连杆34的第二联动部34b位于图9中的第一联动孔491e的下部,第一连杆34的第一联动部34a不与第一联动轴18接触;在脱扣器43动作时,图15中的第二连杆44发生逆时针转动,此时限位台44b带动第二联动部34b向上移动,随着第二联动部34b的向上移动,第一连杆34向上移动并使第二联动部34b摆动至图9中第一联动孔491e的上部,第一连杆34 的第一联动部34a推动第一联动轴18使相极模块脱扣。
如图9所示,作为安装线路组件的安装结构优选设置在第四底座491上,所述试验按钮回路通过安装结构围绕脱扣器43设置在第二线路板45的表面,在试验按钮回路导通后,第二线路板45的单片机驱动脱扣器43动作,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轴、导电轴孔491a和限位槽491e,所述第一连接轴和导电轴孔491a设置在第四底座491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位于靠近试验按钮46 的一侧,导电轴孔491a位于第二操作手柄41与试验按钮46之间,限位槽491e 设置在第二操作手柄41的一侧;所述扭簧471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导电轴472 安装在导电轴孔491a并穿过第二线路板45,第二弹性件474安装在限位槽491e 内,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与试验按钮46配合,在试验按钮46的按压作用下使扭簧471发生弹性形变并且使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靠近导电轴472,扭簧 471的第二端471b与试验按钮46相抵靠用于为扭簧471的形变提供恢复力;所述第一弹性件473的第一连接环473a套设在导电轴472上,第二连接环473b套设在第二操作手柄41上并且在第二连接环473b上设有向外伸出的接触端473c,第二操作手柄41在转动过程中可使第二连接环473b发生弹性形变,使接触端 473c接近或远离第二弹性件474,优选在第二操作手柄41的一侧设有按压凸台 411,所述按压凸台411在合闸转动时按压接触端473c使接触端473c靠近限位槽491e,当然,在第二操作手柄41上不设置按压凸台411,通过第二操作手柄 41的转动带动接触端473c靠近下限位槽491e与第二弹性件474接触也可以应用。所述第二弹性件474安装在限位槽491e内,第二弹性件474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线62与第二线路板45连接,第二弹性件474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弹性件473的接触端473c配合形成第二通断点。
结合图10提供试验按钮回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线路组件包括扭簧471、第一导线61、导电轴472和微动开关475,所述第二线路板45延伸设置在第二操作手柄41的一侧并且第二操作手柄41一侧的第二线路板45上安装微动开关475,所述第二操作手柄41的一侧设有按压凸台411,在第二操作手柄41合闸转动时,按压凸台411可与微动开关475配合形成第二通断点;所述导电轴472直接连接在第二线路板45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与导电轴472形成由试验按钮46操作的第一通断点,扭簧471的第二端471b与第一导线61连接,并且第一导线61穿过零序互感器42与漏电极接线端子48连接,第二线路板45与相极模块的进线端子连接。相比第一实施例,试验按钮回路在具有双通断点的保护功能的同时,使用了较少的线路组件,但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操作手柄41必须设置有按压凸台411。
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底座491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通孔和安装槽491b,所述通孔与第三底座39上的第一操作手柄31相对应,在第二操作手柄41与第一操作手柄31之间设有用于联动连接的第二联动轴,第二操作手柄41安装在第二联动轴上,安装槽491b贯穿设置在第四底座491的上侧壁用于安装试验按钮46,在通孔的一侧设有两个倾斜相对的凸台,在两个凸台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用于安装第二弹性件474的限位槽491e,在通孔的下方设置有脱扣器43安装槽491b,在脱扣器43安装槽491b靠近安装槽491b的一侧设有作为第三联动孔的通孔,在所述第三联动孔内设置有第一连杆34的第二联动部34b,所述第二联动部34b伸入第四底座491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4与脱扣器43的脱扣铁心431联动连接,当脱扣器43动作时,脱扣铁心431带动第二连杆44转动的同时使第一连杆34在第二联动部 34b的作用下转动。在脱扣器43安装槽491b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二线路板 45的第二安装腔,在第二安装腔的一侧设有漏电极接线端子安装槽。
所述试验按钮46优选呈杆状结构,试验按钮46穿设在漏电极模块4上,在漏电极模块4的第四底座491上设有安装槽491b,在第四底座491内部设有限位结构,优选限位结构为凸出设置的凸起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安装槽491b 相对设置,试验按钮46的一端伸出第四底座491外用于按压试验按钮46,优选在伸出第四底座491的试验按钮46的一端与限位结构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为试验弹簧的提供复位力,试验按钮46的另一端作为操作端伸入第四底座491内部用于操作试验按钮回路的第一通断点,试验按钮46的操作端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与扭簧471的第二端471b相抵靠,在试验按钮46 的操作端的中央向外突出形成两个凸台结构461,在两个凸台结构461之间形成供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穿过的限位间隙,在按动试验按钮46时,限位间隙在按压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时能够限制扭簧471的第一端471a发生多余的摆动。优选试验按钮46的操作端向一侧凸出形成卡台462,所述卡台462用于与漏电极模块外壳中的一个限位凸台491d配合限位,所述限位凸台491d设置在第四底座491的安装槽491b的下方,在按压试验按钮46时,试验按钮46的卡台462可沿着限位凸台491d滑动并且在试验按钮46按动到位后,卡台462 与限位凸台491d配合限位,由此使得第一通断点被保持稳定接通;在试验按钮 46需要复位时,直接由扭簧471提供复位力,当然也可以在试验按钮46与第四底座491之间设置增设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在试验按钮46的卡台462 与限位凸台491d解除限位配合后进一步使试验按钮46恢复初始状态。
在漏电极模块4中的脱扣器43采用断路器中常用的漏电脱扣器43,第二线路板45采用断路器中常用的检测漏电用的控制线路板。所述脱扣器43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杆44,在主线路发生漏电时,此时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到漏电故障,脱扣器43动作使第二连杆44发生转动,第二连杆44在与第一联动轴18的联动作用下驱动断路器分闸。在试验按钮回路导通,第二线路板45的单片机向脱扣器43发出动作信号,脱扣器43动作使第二连杆44发生转动,第二连杆44 在与第一联动轴18的联动作用下驱动断路器分闸。具体为,所述脱扣器43包括可活动的脱扣铁心431,在漏电时或试验按钮回路导通使脱扣器43接收到动作信号时,脱扣铁心431如图所示向左运动,拉动第二连杆44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44通过第一联动轴18与第一连杆34联动,使断路器模块分闸,实现漏电保护,此时设置在重合闸极的指示灯38指示断路器模块处于漏电状态。
优选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保护模块的宽度相等,即第三底座39到盖体492 之间的宽度与第一相极底座到第二相极封盖21之间的宽度相等,优选漏电保护模块的宽度为36mm。
如图1-3、13-14所示,在本申请中,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3以及漏电极模块4的四个接线端子均设置在同一侧,在拼装成一体的断路器模块的同一侧设置有一个罩壳5,所述罩壳5将断路器模块的一侧侧封闭起来并且将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之间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导线63封闭在罩壳5内,防止因误触连接导线63而发生触电。具体为,重合闸极模块3设置有重合闸极出线端子36 的一侧与相极模块设置有相极出线端子16的一侧之间通过连接导线63连接,所述连接导线63的一部分位于第三底座39与相极外壳之外,罩壳5将位于第三底座39、相极外壳之外的连接导线63封闭起来。需要说明的是相极模块和漏电极模块4之间也可以不通过导线63连接,而是采用插接导体的方式连接,只需电连接并穿过零序互感器42即可。
如图13-14所示,在所述罩壳5的下边缘设有凸出的倒钩51,所述倒钩51 用于伸入断路器模块的底部与断路器模块配合连接,优选在断路器模块的底部设置有与倒钩51配合的凹槽结构;在罩壳5的上部设有螺钉孔52,所述螺钉孔 52内安装有自攻螺钉用于与断路器模块配合安装;在罩壳5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3和接线孔54,所述散热孔53分散设置在罩壳5上且分别对应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3以及漏电极模块4,所述接线孔54分别对应重合闸极模块3和漏电极模块4。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3)和漏电极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与漏电极模块(4)并列拼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成断路器模块;所述相极模块包括手柄结构(11)、操作机构(12)和触头机构,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操作手柄与相极模块的手柄结构(11)通过第二联动轴联动,漏电保护模块通过第一联动轴(18)与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12)联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在收到合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二联动轴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合闸功能,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在收到分闸动作指令后,在第一联动轴(18)的作用下实现断路器模块的自动分闸功能,漏电时漏电保护模块通过重合闸极模块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分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包括第三底座(39),漏电极模块(4)包括漏电极模块外壳,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由第四底座(491)和封盖在第四底座(491)上的盖体(492)组成,第三底座(39)、第四底座(491)以及盖体(492)依次组装形成一体的漏电保护模块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包括第一操作手柄(31)、齿轮传动装置(32)、电机(33)和第一连杆(34),所述第一连杆(34)转动安装,齿轮传动装置(32)与电机(33)连接,并且齿轮传动装置(32)与第一操作手柄(31)和第一连杆(34)联动,第一连杆(34)与第一联动轴(18)对应设置,电机(33)通过齿轮传动装置(32)驱动第一操作手柄(31)实现自动合闸,电机(33)通过齿轮传动装置(32)驱动第一连杆(34)实现自动分闸;所述漏电极模块包括第二操作手柄(41)、脱扣器(43)和第二连杆(44),脱扣器(43)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所述第一操作手柄(31)与第二操作手柄(41)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4)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漏电时脱扣器(43)触发驱动第二连杆(44),驱动第一连杆(34)带动第一联动轴(18)实现漏电分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4)的一端转动安装,第一连杆(3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联动部(34a) 和第二联动部(34b),第一联动部(34a)用于与第一联动轴(18)配合,第一连杆(34)在齿轮传动装置(32)的驱动下发生转动时,第一联动部(34a)用于推动第一联动轴(18),第二联动部(34b)用于与第二连杆(44)联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44)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四底座(491),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作为摆动端,在第二连杆(44)的中部设有条形孔,脱扣器(43)的脱扣铁心(431)通过条形孔带动第二连杆(44)的摆动端在第四底座(491)中摆动,第一连杆(34)的第二联动部(34b)伸入第四底座(491)中且位于第二连杆(44)的一侧,第二连杆(44)的摆动端能够通过摆动与第二联动部(34b)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手柄(31)包括手柄齿轮,所述手柄齿轮、齿轮传动装置(32)以及电机(33)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手柄齿轮为一个扇形的手柄齿轮,在其靠近齿轮传动装置的一侧设有与齿轮传动装置(32)啮合的轮齿,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其中第一齿轮通过蜗杆与电机(33)啮合,第三齿轮与手柄齿轮的轮齿相啮合,第三齿轮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34)转动的驱动凸起,随着第三齿轮的转动,驱动凸起驱动第一连杆(34)转动以驱动相极模块分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模块通过一侧的连接导线(63)与相极模块连接,在拼装成一体的断路器模块的同一侧设置有一个罩壳(5),所述罩壳(5)将断路器模块的一侧封闭起来并且将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之间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导线(63)封闭在罩壳(5)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壳(5)的下边缘设有凸出的倒钩(51),所述倒钩(51)用于伸入断路器模块的底部与断路器模块配合连接;在罩壳(5)的上部设有螺钉孔(52),所述螺钉孔(52)内安装有自攻螺钉用于与断路器模块配合安装;在罩壳(5)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3)和接线孔(54),所述散热孔(53)分散设置在罩壳(5)上且分别对应相极模块、重合闸极模块(3)以及漏电极模块(4),所述接线孔(54)分别对应重合闸极模块(3)和漏电极模块(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模块包括相极模块外壳,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外壳与相极模块外壳的拼接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拼接凸台(211)和拼接凹槽(391),在第三底座(39)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拼接凸台(211),在相极模块外壳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拼接凸台(211)相配合的至少两个拼接凹槽(391),并且至少两个拼接凸台(211)和两个拼接凹槽(391)中部设有用于第一联动轴(18)或者导线穿过的通孔,在拼接凸台(211)与拼接凹槽(391)的配合下使漏电保护模块与相极模块拼接在一起形成断路器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的上部还设置有切换开关(37),所述切换开关(37)用于将断路器模块的分合闸方式设置为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合闸极模块(3)的上部还设置有指示灯(38),所述指示灯(38)用于指示断路器模块是否处于漏电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设置有漏电极接线端子(48)、第二线路板(45)、零序互感器(42)和脱扣器(43);在所述零序互感器(42)检测到断路器模块所连接的主线路发生漏电时,第二线路板(45)的控制电路接收到漏电信号后驱动脱扣器(43)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所述漏电极模块外壳内还包括试验按钮回路,在试验按钮回路导通时驱动脱扣器(43)动作使断路器模块分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模块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相极模块(1)、第二相极模块(2),第一相极模块(1)、第二相极模块(2)均包括操作机构(12)、触头机构、短路保护机构(13)、过载保护机构(14)、灭弧室(15)和一对接线端子,所述操作机构(12)设置在第一相极模块(1)或第二相极模块(2)的上部,所述短路保护机构(13)、灭弧室(15)设置在操作机构(12)的一侧,且灭弧室(15)位于短路保护机构(13)的下方,在灭弧室(15)的一侧设有触头机构,其中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15)的一侧,动触头连接在操作机构(12)上,且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在动触头的另一侧设置有过载保护机构(14);所述一对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第一相极模块(1)的两侧或第二相极模块(2)的两侧,其中一个接线端子作为进线端子(17),另一个接线端子作为出线端子(16)。
CN202021273972.5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ctive CN212783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3972.5U CN212783272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3972.5U CN212783272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3272U true CN212783272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8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73972.5U Active CN212783272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327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146A1 (zh) * 2021-12-23 2023-06-29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8mm宽度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WO2023138042A1 (zh) * 2022-01-21 2023-07-2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WO2023236380A1 (zh) * 2022-06-08 2023-12-1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146A1 (zh) * 2021-12-23 2023-06-29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8mm宽度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WO2023138042A1 (zh) * 2022-01-21 2023-07-2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WO2023236380A1 (zh) * 2022-06-08 2023-12-1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3272U (zh)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1211728B (zh) 漏电断路器
CN113035661A (zh) 漏电断路器
CN212783319U (zh) 一种漏电极模块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12908791B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212783318U (zh) 断路器
EP0255955B1 (en) Circuit interrupter
WO2023236380A1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450540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1788788U (zh) 一种故障电弧保护断路器的带脱扣器的附加模块
CN113889377A (zh) 断路器
CN210349736U (zh) 插入式小型断路器
CN212783329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111627777A (zh) 一种断路器
CN21450541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4956668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586924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450540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5527636U (zh) 一种断路器通断指示装置及断路器
CN217655831U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7507234U (zh) 断路器
CN21690272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82417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2161739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937606U (zh) 一种智能量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