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2797U -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2797U
CN212772797U CN202021397354.1U CN202021397354U CN212772797U CN 212772797 U CN212772797 U CN 212772797U CN 202021397354 U CN202021397354 U CN 202021397354U CN 212772797 U CN212772797 U CN 212772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xed
grouting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73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军
刘艳
文志强
符镇彬
王金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lu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lu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lu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lu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73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2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2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2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楼板、围墙及屋板,所述围墙由若干分墙构件层叠装配而成。本申请具有提高围墙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一般指由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其围墙通过四周的墙板拼接而成,由四周墙板拼接成围墙的装配式建筑,其墙板易向四周产生应力,进而导致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存在有围墙结构不稳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围墙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楼板、围墙及屋板,所述围墙由若干分墙构件层叠装配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墙设置于楼板上,屋板设置于围墙上,围墙通过若干分墙构件层叠装配形成,上下层叠装配的方式使得分墙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进而使得由分墙上下层叠装配而成的围墙不易倾倒,使得围墙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分墙构件底面开设有注浆顶槽且顶面开设有注浆底槽,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中,上方分墙构件的注浆顶槽与下方分墙构件的注浆底槽形成一个注浆腔,所述分墙构件底部还开设有连通于注浆顶槽的注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腔由注浆顶槽与注浆底槽形成注浆腔,由注浆孔向注浆腔中灌注浆料,浆料凝结后使得相邻的分墙构件相互固定,由此完成分墙构件的拼接固定,使得围墙结构稳定。
优选的,所述注浆孔水平设置,所述注浆孔侧壁的最高位置与注浆顶槽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孔侧壁的最高位置与注浆顶槽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将注浆腔中注满浆料时,注浆腔中的浆料稳定而不易从注浆孔流出,提高浆料对分墙构件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楼板顶面连接围墙的位置也开设有注浆底槽,所述楼板顶面的注浆底槽与楼板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底部的注浆顶槽形成注浆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板顶面的注浆底槽与楼板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底部的注浆顶槽形成注浆腔,在楼板与楼板上方第一个分墙构件的注浆腔中灌注浆料,由此将楼板与楼板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固定连接,进而将围墙固定于楼板顶面。
优选的,所述屋板底面开设有注浆顶槽,所述屋板底面的注浆顶槽与最上方的分墙构件的注浆底槽形成注浆腔,所述屋板顶面对应屋板开设注浆顶槽的位置开设有注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板底面的注浆顶槽与最上方的分墙构件的注浆底槽形成注浆腔,从屋板上的注浆孔向注浆腔中灌注浆料,由此将屋板与最上方的分墙构件固定连接,进而将屋板固定于围墙顶部。
优选的,所述分墙构件底部在分墙构件的内面和外面均开设有固定上槽,所述分墙构件顶部在分墙构件的内面和外面均开设有固定下槽,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中,上方分墙构件的固定上槽与下方分墙构件的固定下槽形成第一内固定槽和第一外固定槽,所述第一内固定槽中螺钉固定有第一内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外固定槽中螺钉固定有第一外固定板以将两个分墙构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内固定板固定于第一内固定槽中,第一外固定板固定于第一外固定槽中,由此通过第一外固定板和第一内固定板一同将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楼板顶面开设有固定平槽,所述楼板顶面的固定平槽与楼板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的两个固定上槽分别形成第二内固定槽和第二外固定槽,所述第二内固定槽中螺钉固定有第二内固定板且所述第二外固定槽中螺钉固定有第二外固定板以将分墙构件固定于楼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内固定板固定于第二内固定槽中,第二外固定板固定于第二外固定槽中,由此通过第二外固定板和第二内固定板一同将楼板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固定于楼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外固定板均为角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内固定板与第二外固定板均为角钢板,角钢板为常用型钢,使用角钢板降低了楼板与分墙构件装配施工的成本。
优选的,所述屋板底面开设有固定平槽,所述屋板底面的固定平槽与最上方分墙构件的两个固定下槽形成第三内固定槽和第三外固定槽,所述第三内固定槽中螺钉固定有第三内固定板且所述第三外固定槽中螺钉固定有第三外固定板以将分墙构件与屋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内固定板固定于第三内固定槽中,第三外固定板固定于第三外固定槽中,由此通过第三外固定板和第三内固定板一同将最上方的分墙构件与屋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内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外固定板均为角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内固定板与第三外固定板均为角钢板,角钢板为常用型钢,使用角钢板降低了屋板与分墙构件装配施工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围墙通过若干分墙构件层叠装配形成,上下层叠装配的方式使得分墙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进而使得由分墙上下层叠装配而成的围墙不易倾倒,使得围墙结构更加稳定;
2.通过注浆腔中的浆料凝固以及第一内固定板和第一外固定板对分墙构件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围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部分的结构视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3中D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11、顶板;111、上框部;12、应力板;13、底板;131、下框部;14、连接钢筋;21、压缩弹簧;211、分板;22、基座;23、垫块;231、让位分槽;3、楼板;4、围墙;41、分墙构件;42、注浆腔;421、注浆顶槽;422、注浆底槽;43、注浆孔;511、第一内固定槽;512、第一内固定板;521、第一外固定槽;522、第一外固定板;531、第二内固定槽;532、第二内固定板;541、第二外固定槽;542、第二外固定板;551、第三内固定槽;552、第三内固定板;561、第三外固定槽;562、第三外固定板;61、沉头孔;62、螺钉;63、密封胶;64、密封垫;65、底漆;66、面漆;7、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参照图1,包括基板1、楼板3、围墙4及屋板7,基板1固定设置于建筑基坑中,基板1上方依次设置楼板3、围墙4及屋板7。
参照图2和图3,基板1包括顶板11、底板13及应力板12,应力板12夹设于顶板11及底板13之间。底板13固定设置于建筑基坑的坑底,底板13呈方形,底板13顶面边缘位置固定设置有下框部131,下框部131呈对应的方框状;顶板11轮廓形状大小与底板13轮廓形状大小相同,顶板11底面边缘位置固定设置有上框部111,上框部111也呈对应的方框状,上框部111与下框部131之间存在间隙,应力板12呈方形,且应力板12轮廓形状大小与上框部111的内框的轮廓形状大小一致,应力板12的顶部固定于上框部111内,应力板12的底部固定于下框部131内。本实施例中,底板13与下框部131采用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顶板11与上框部111采用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上框部111与下框部131之间设置有连接钢筋14,连接钢筋14的顶部插设于上框部111中,连接钢筋14的底部插设与下框部131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钢筋14的顶部也可插设至顶板11中,连接钢筋14的底部也可插设至底板13中。
参照图3和图4,顶板11顶面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优选为压缩弹簧21,每个压缩弹簧21顶部均设置有一个分板211,压缩弹簧21底部固定于顶板11顶面且顶部与对应的分板211固定连接。所有压缩弹簧21阵列分布于顶板11顶面,所有分板2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顶板11顶面设置压缩弹簧21的位置均对应固定设置有基座22,基座22呈圆柱状,基座22位于对应位置处的压缩弹簧21内,基座22的直径近似于压缩弹簧21的内径。顶板11顶面还固定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垫块23,垫块23呈方形且垫块23的四角处设置有让位分槽231,让位分槽231的横截面呈四分之一的圆形,所有垫块23相互拼接,相邻的四个垫块23的让位分槽231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让位槽,且每个让位槽均对应一个压缩弹簧21,压缩弹簧21位于对应位置的让位槽中,让位槽的直径近似于压缩弹簧21的外径。
参照图2和图3,楼板3固定设置于分板211上方,每一块分板211均固定于楼板3底面。分板211在楼板3的压力下而抵压于垫块23顶面。围墙4固定于楼板3顶面,围墙4包括若干轮廓形状大小相同的分墙构件41,若干分墙构件41上下层叠固定形成围墙4。
参照图3和图5,分墙构件41呈方框状,分墙构件41的底面开设有注浆顶槽421,注浆顶槽421轮廓形状呈方框性且注浆顶槽421具有向下的方框形开口;分墙构件41的顶面开设有注浆底槽422,注浆底槽422的轮廓形状大小与注浆顶槽421的轮廓形状大小一致且具有向上的方框形开口。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41中,上方分墙构件41的注浆顶槽421与下方分墙构件41的注浆底槽422形成一个注浆腔42。分墙构件41底部还开设有注浆孔43,分墙构件41的注浆孔43水平设置,同一分墙构件41的注浆孔43连通于注浆顶槽421,同一分墙构件41的注浆孔43侧壁的最高位置与注浆顶槽421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由此使得分墙构件41的注浆孔43侧壁的最高位置与对应的拼注浆腔42内壁的最高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
参照图6和图7,楼板3顶面连接围墙4的位置也开设有注浆底槽422,楼板3顶面的注浆底槽422与楼板3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41底部的注浆顶槽421形成注浆腔42。屋板7固定于围墙4顶面,屋板7底面也开设有注浆顶槽421,屋板7底面的注浆顶槽421与最上方的分墙构件41的注浆底槽422形成注浆腔42,屋板7顶面对应屋板7开设注浆顶槽421的位置开设有注浆孔43,屋板7的注浆孔43竖直设置且连通于屋板的注浆顶槽421。
参照图3和图5,分墙构件41底部开设有两个固定上槽,两个固定上槽分别位于方框状分墙构件41的内框面与外框面;分墙构件4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下槽,两个固定下槽分别位于方框状分墙构件41的内框面与外框面。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41中,上方分墙构件41的固定上槽与下方分墙构件41的固定下槽形成第一内固定槽511和第一外固定槽521,第一内固定槽511位于分墙构件41的内框面,第一外固定槽521位于分墙构件41的外框面。第一内固定槽511中通过螺钉62固定设置有第一内固定板512,第一内固定板512顶部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一内固定槽511的固定上槽中,第一内固定板512底部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一内固定槽511的固定下槽中;第一外固定槽521中通过螺钉62固定设置有第一外固定板522,第一外固定板522顶部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一外固定槽521的固定上槽中,第一外固定板522底部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一外固定槽521的固定下槽中。
参照图3和图6,楼板3顶面开设有固定平槽,楼板3顶面的注浆底槽422由楼板3顶面的固定平槽的槽底向下开设,楼板3顶面的固定平槽与楼板3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41的两个固定上槽分别形成第二内固定槽531和第二外固定槽541,第二内固定槽531位于分墙构件41内框面,第二外固定槽541位于分墙构件41外框面。第二内固定槽531中通过螺钉62固定设置有第二内固定板532,第二内固定板532优选为角钢板,第二内固定板532一侧固定于对应第二内固定槽531的固定上槽中且另一侧固定于对应第二内固定槽531的固定平槽中;第二外固定槽541中通过螺钉62固定设置有第二外固定板542,第二外固定板542优选为角钢板,第二外固定板542一侧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二外固定槽541的固定上槽中且另一侧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二外固定槽541的固定平槽中。
参照图3和图7,屋板7底面也开设有固定平槽,屋板7底面的注浆顶槽421由屋板7底面的固定平槽的槽底向上开设,屋板7底面的固定平槽与最上方的分墙构件41的两个固定下槽形成第三内固定槽551和第三外固定槽561,第三内固定槽551位于分墙构件41内框面,第三外固定槽561位于分墙构件41外框面。第三内固定槽551中通过螺钉62固定设置有第三内固定板552,第三内固定板552优选为角钢板,第三内固定板552一侧固定于对应第三内固定槽551的固定下槽中且另一侧固定于对应第三内固定槽551的固定平槽中;第三外固定槽561中通过螺钉62固定设置有第三外固定板562,第三外固定板562优选为角钢板,第三外固定板562一侧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三外固定槽561的固定下槽中且另一侧通过螺钉62固定于对应第三外固定槽561的固定平槽中。
参照图3和图5,第一内固定槽511的槽底设置有密封垫64,第一内固定板512抵压于密封垫64,密封垫64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密封垫64的材质选用橡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垫64的材质也可以选用塑料。密封垫64在第一固定板的抵压作用下固定于第一内固定槽511中且产生弹性应变以将对应的两个分墙构件41的连接处密封。第一内固定板512设置螺钉62的位置均开设有沉头孔61,第一内固定板512上的螺钉62的螺帽位于沉头孔61中,并且第一内固定板512上的螺钉62固定时设置有垫片,垫片具有弹性,垫片受对应的螺钉62的螺帽的抵压而固定于对应的沉头孔61中。第一内固定板512与第一内固定槽511的槽壁接触的位置填充有密封胶63,即第一内固定板512的四周与固定槽之间填充有密封胶63。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固定板522在第一外固定槽521中的设置方式、第二内固定板532在第二内固定槽531中的设置方式、第二外固定板542在第二外固定槽541中的设置方式、第三外固定板562在第三外固定槽561中的设置方式、第三内固定板552在第三内固定槽551中的设置方式均与第一内固定板512在第一内固定槽511中的设置方式相同。
参照图3和图5,围墙4的内墙面涂刷有底漆65及面漆66,底漆65直接涂刷于围墙4的内墙面,面漆66涂刷于底漆65的表面,面漆66使用防水涂料以提高围墙4的内墙面的防水性能。围墙4的外墙面也涂刷有底漆65和面漆66,围墙4的外墙面上的底漆65和面漆66的设置方式与围墙4的内墙面上的底漆65和面漆66的设置方式相同。
本实施例中,注浆底槽422及注浆顶槽421的槽壁均设为凿毛面以使得注浆后注浆腔42中的浆料凝固时与注浆腔42的墙壁粘结强度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若干分墙构件41层叠装配形成围墙4,围墙4位于楼板3顶面,屋板7位于围墙4顶面,相邻的分墙构件41之间形成注浆腔42,分墙构件41与楼板3之间也形成注浆腔42,分墙构件41与屋板7之间也形成注浆腔42,每个注浆腔42均连通有注浆孔43,通过注浆孔43向注浆腔42中灌注混凝土浆料,待注浆腔42中的混凝土浆料凝固便完成了楼板3、围墙4及屋板7的固定,即完成了建筑的装配。同时通过第一内固定板512和第一外固定板522将相邻的分墙构件41辅助固定,提高围墙4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二内固定板532和第二外固定板542将楼板3与围墙4辅助固定,提高楼板3与围墙4的连接强度,通过第三内固定板552和第三外固定板562将屋板7与围墙4辅助固定,提高屋板7与围墙4的连接强度,由此提高建筑整体装配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楼板(3)、围墙(4)及屋板(7),所述围墙(4)由若干分墙构件(41)层叠装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墙构件(41)底面开设有注浆顶槽(421)且顶面开设有注浆底槽(422),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41)中,上方分墙构件(41)的注浆顶槽(421)与下方分墙构件(41)的注浆底槽(422)形成一个注浆腔(42),所述分墙构件(41)底部还开设有连通于注浆顶槽(421)的注浆孔(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43)水平设置,所述注浆孔(43)侧壁的最高位置与注浆顶槽(421)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3)顶面连接围墙(4)的位置也开设有注浆底槽(422),所述楼板(3)顶面的注浆底槽(422)与楼板(3)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41)底部的注浆顶槽(421)形成注浆腔(4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板(7)底面开设有注浆顶槽(421),所述屋板(7)底面的注浆顶槽(421)与最上方的分墙构件(41)的注浆底槽(422)形成注浆腔(42),所述屋板(7)顶面对应屋板(7)开设注浆顶槽(421)的位置开设有注浆孔(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墙构件(41)底部在分墙构件(41)的内面和外面均开设有固定上槽,所述分墙构件(41)顶部在分墙构件(41)的内面和外面均开设有固定下槽,上下相邻的两个分墙构件(41)中,上方分墙构件(41)的固定上槽与下方分墙构件(41)的固定下槽形成第一内固定槽(511)和第一外固定槽(521),所述第一内固定槽(511)中螺钉(62)固定有第一内固定板(512)且所述第一外固定槽(521)中螺钉(62)固定有第一外固定板(522)以将两个分墙构件(4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3)顶面开设有固定平槽,所述楼板(3)顶面的固定平槽与楼板(3)上方的第一个分墙构件(41)的两个固定上槽分别形成第二内固定槽(531)和第二外固定槽(541),所述第二内固定槽(531)中螺钉(62)固定有第二内固定板(532)且所述第二外固定槽(541)中螺钉(62)固定有第二外固定板(542)以将分墙构件(41)固定于楼板(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固定板(532)与所述第二外固定板(542)均为角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板(7)底面开设有固定平槽,所述屋板(7)底面的固定平槽与最上方分墙构件(41)的两个固定下槽形成第三内固定槽(551)和第三外固定槽(561),所述第三内固定槽(551)中螺钉(62)固定有第三内固定板(552)且所述第三外固定槽(561)中螺钉(62)固定有第三外固定板(562)以将分墙构件(41)与屋板(7)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固定板(552)与所述第三外固定板(562)均为角钢板。
CN202021397354.1U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Active CN212772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7354.1U CN212772797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7354.1U CN212772797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2797U true CN212772797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7354.1U Active CN212772797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2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7112B1 (ko) 건축용 프리캐스트 블록
US6324812B1 (en) Method and kit for monolithic construction of meta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ormed by corrugated foam panels
KR101798537B1 (ko) 레고형 pc하우스 시공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장치
CN21052994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
CN11115565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CN211690988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混凝土预制板
CN105908870A (zh) 一种新型抗震预制装配式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64742B (zh) 一种砌块连接结构和围墙
CN212772797U (zh) 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CN213391541U (zh) 一种装配式围墙结构
KR100895323B1 (ko) 시멘트블록 및 이 시멘트블록의 조적시공방법
KR102086118B1 (ko) 욕실용 조립식 방수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948255B1 (ko) 고 단열 방음의 발포 스치로폼 블럭을 이용한 그린하우스 시공방법, 고 단열 방음의 발포 스치로폼 블럭 및 고 단열 방음의 발포 스치로폼 천장패널
KR101399198B1 (ko) 조립용 단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립체
CN205637241U (zh) 一种复合墙板及其安装结构
CN113547616A (zh) 一种pc构件浇筑模台及其安装方法
CN212772890U (zh) 一种建筑楼房施工缝防水结构
CN111997230A (zh) 一种装配式alc内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853B (zh) 一种结构保温一体化的装配式盒式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773442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物
KR101925956B1 (ko) 벽체 시공용 블록 및 중공형 판재 기둥을 이용한 코너 연결구조
CN21295664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抗震结构
KR101830357B1 (ko) 벽체 시공용 블록을 이용한 코너 연결구조
CN213927087U (zh) 一种适用于预制墙板的装配式构造柱预制砌块
CN21233651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角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