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2694U -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2694U
CN212772694U CN202021589000.7U CN202021589000U CN212772694U CN 212772694 U CN212772694 U CN 212772694U CN 202021589000 U CN202021589000 U CN 202021589000U CN 212772694 U CN212772694 U CN 212772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guide plate
rainwater
separation cavity
caulk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90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梅兰
孟以凡
王清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90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2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2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2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初期雨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包括分离池、与所述分离池连通的第一进水管,所述分离池内设置有竖直的分隔墙,所述分隔墙将所述分离池分为第一分离腔和第二分离腔,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分离腔侧壁上侧,所述分离池内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分离池内的导流板、驱动所述导流板转动的驱动件,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导流板自由端抵触在所述第二分离腔侧壁上,当所述导流板转动到所述第一分离腔内时,其自由端抵触在所述第一分离腔侧壁上、且低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最下侧,本实用新型具有对雨水进行分流,减少初期雨水对天然水体的污染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初期雨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里的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天然水体中,初期雨水一般是地表冲刷雨水,里面有较多的污染物,若经雨水网管收集后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中,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1308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池、旋流分离设备、集水池和快滤池,分离池设于快滤池下方的地下,分离池内设有用于将水泵至旋流分离设备的水泵,分离池的进水端连通雨水泵站出水井,旋流分离设备的出水端连通集水池,集水池的出水端连通快滤池的高水位端,快滤池的低水位端连通雨水泵站,雨水泵站出水井的水流入分离池后通过水泵进入旋流分离设备,经过旋流分离设备的旋流分离将水中的大颗粒杂物初步分离后送入集水池,最后由集水池将水送入快滤池,水经过快滤池过滤后流入雨水泵站,通过雨水泵站排入河流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初期雨水在进入旋流分离设备前会溶解空气中大量的污染性物质,旋流分离设备不能对这部分初期雨水进行过滤,这部分初期雨水直接进入快滤池,最后和后期雨水一起排入河流中,对河流中的天然水体造成了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具有对雨水进行分流,减少初期雨水对天然水体的污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分离池,还包括与分离池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分离池内设置有竖直的分隔墙,分隔墙将分离池分为第一分离腔和第二分离腔,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分离腔连通且位于第一分离腔侧壁上侧,分离池内设置有用来对雨水进行导流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分离池内的导流板、驱动导流板转动的驱动件,在初始状态下,导流板的自由端抵触在第二分离腔侧壁上,当导流板转动到第一分离腔内时,其自由端抵触在第一分离腔的侧壁上、且低于第一进水管的最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导流板位于第二分离腔内,使得第一分离腔处于打开状态,第一进水管将地表的雨水进行收拢,流进分离池内,在初始状态下,导流板转动至盖住第二分离腔,使得雨水先进入第一分离腔,当第一分离腔的雨水存储的满了,驱动件将驱使导流板转动,使得导流板位于第一进水管的管口处下方,使得后边后期雨水通过导流板的引流作用流入第二分离腔,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密封,使得初期雨水不会污染将排入到天然水体的后期雨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导流板的转动端开设有第一嵌槽,第一嵌槽内放置有固定杆,驱动件包括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拉力绳、与第一拉力绳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空箱,分隔墙靠近导流板一端竖直开设有供空箱滑动连接的第二嵌槽,第一嵌槽靠近导流板一端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分离腔的第二进水管,用来将第一分离腔内的水流进空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随着初期雨水的液面高度增加,第一分离腔内的初期雨水将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空箱内,使得空箱的重量增加,使得空箱在第二嵌槽内下沉,带动第一拉力绳另一端的导流板转动,使得导流板从第二分离腔内转动到第一分离腔内,且导流板的自由端抵触在第一分离腔侧壁上,后期雨水经过导流板的导向作用流进第二分离腔,使得对第一分离腔进行关闭,暂时存储初期雨水,实现了对雨水的分流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空箱开设有贯穿空箱底壁的第一下水孔,第一嵌槽底壁开设有连通第一分离腔的第二下水孔,第一分离腔内设置有遮挡第二下水孔的悬浮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箱内的初期雨水通过第一下水孔流到第二嵌槽槽底,悬浮件将第二下水孔遮挡住,当降雨停了,工作人员打开将第一分离腔内的初期雨水排到污水厂,然后悬浮件随着初期雨水的减少,不再对第二下水孔进行遮挡,空箱内的水会慢慢通过第一下水孔流到第二嵌槽的槽底,然后再经第二下水孔流到第一分离腔内,然后空箱变轻,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导流板转动到第二分离腔内,再次对第一分离腔进行打开,方便下次降雨继续对雨水进行分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悬浮件包括悬浮块、与悬浮块固定连接的第二拉力绳,第二拉力绳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一分离腔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拉力绳对悬浮块进行限位,使得悬浮块随着初期雨水的上升能处于第二下水孔的位置,实现对第二下水孔的遮挡,避免初期雨水从第二下水孔进入到第二嵌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空箱内设置有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可以将进入空箱内的初期雨水进行吸附,使得这部分雨水从第一下水孔的流出速率下降,避免还在下雨的时候,空箱内的初期雨水就流到第二嵌槽内,使得导流板松动,影响对后期雨水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嵌槽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箱内进入大量雨水,使得空箱重力大增,会使得空箱下沉,弹簧能对空箱进行缓冲,缓冲块能增加弹簧与空箱的抵触面积,减少第一拉力绳出现崩断的情况,增加第一拉力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导流板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导流板转动到初始位置状态下的卷簧,卷簧一端固定在导流板的转动端,另外一端固定在分离池的侧壁上,卷簧和导流板转动中心的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簧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持续提供较大的恢复力,能使导流板恢复到原始位置,以达到准备下次降雨对雨水进行分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分离腔侧壁上固定有抵触块,抵触块上设置有缓冲垫,抵触块位于第一进水管的下方且高于导流板的转动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流板在第一进水管的下方时,处于一个倾斜状态设置,更好实现对雨水的导流效果,同时缓冲垫能缓冲导流板在转动的时候直接抵触在第一分离腔的内壁上,减少撞击力,增加导流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1.为了减少初期雨水对河流的天然水体的污染,需要对雨水进行分流,在初始状态下,导流板位于第二分离腔内,使得第一分离腔处于打开状态,第一进水管将地表的雨水进行收拢,流进分离池内,在初始状态下,导流板转动至盖住第二分离腔,使得雨水先进入第一分离腔,当第一分离腔的雨水存储的满了,驱动件将驱使导流板转动,使得导流板位于第一进水管的管口处下方,使得后边后期雨水通过导流板的引流作用流入第二分离腔,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密封,使得初期雨水不会污染将排入到天然水体的后期雨水。
2.为了使得导流板自动转动到第一分离腔内,实现对第一分离腔的封闭,在初始状态下,随着初期雨水的液面高度增加,第一分离腔内的初期雨水将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空箱内,使得空箱的重量增加,使得空箱在第二嵌槽内下沉,带动第一拉力绳另一端的导流板转动,使得导流板从第二分离腔内转动到第一分离腔内,且导流板的自由端抵触在第一分离腔侧壁上,后期雨水经过导流板的导向作用流进第二分离腔,使得对第一分离腔进行关闭,暂时存储初期雨水,实现了对雨水的分流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用来展示导流板的初始状态位置;
图2是整体结构剖视图,用来展示导流板的处于第二分离腔状态的位置;
图3是分隔墙局部剖视图,用来展示驱动件;
图4是分隔墙局部剖视图,用来展示滑块和滑槽;
图5是整体结构剖视图,用来展示第二进水管;
图6是图5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用来展示抵触块和缓冲垫;
图7是图5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用来展示第二下水孔和悬浮件;
图8是整体结构剖视图,用来展示第一孔的位置;
图9是图8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用来展示第一孔和卷簧。
附图标记:1、第一进水管;11、第一排水管;2、分离池;21、第一分离腔;22、第二分离腔;23、分隔墙;3、导流板;31、转动轴;4、驱动件;41、第一拉力绳;42、空箱;421、第一下水孔;5、第一嵌槽;51、固定杆;6、第二嵌槽;61、第二进水管;62、第二下水孔;7、卷簧;71、第一孔;72、第二孔;8、悬浮件;81、悬浮块;82、第二拉力绳;83、限位块;9、缓冲板;91、弹簧;10、抵触块;12、缓冲垫;13、拉环;14、滑块;15、滑槽;16、海绵;17、卡接框;18、挡水板;19、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对雨水进行分流,减少初期雨水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参照图1,这种雨水分流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管1和分离池2,竖直设置在分离池2上的分隔墙23,分隔墙23将分离池2分隔成第一分离腔21和第二分离腔22,分隔墙23上方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分离池2侧壁上的导流装置,用来对雨水进行导流,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存储,同时使得后期雨水经导流装置的导向作用流到第二分离腔22,实现对雨水的分流,减少初期雨水对排入天然水体的后期雨水的污染。
参照图1,第一进水管1连通于第一分离腔21、且连通处位于第一分离腔21上侧,为了对雨水进行分流,分离池2内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3和驱使导流板3转动的驱动件4,导流板3通过转动轴31转动连接在分离池2的侧壁上,转动轴31位于分隔墙23的上方,分离池2开设有供转动轴31嵌入的第一孔71(如图9所示),转动轴31低于第一进水管1的最下侧。
导流板3处于初始位置时,导流板3的自由端抵触在第二分离腔22的侧壁上,第一进水管1将地表上的雨水收集,并经第一进水管1的导向流到第一分离腔21内,当驱动件4驱使导流板3从第二分离腔22转动到第一分离腔21内时,导流板3的自由端可以抵触在第一分离腔21的侧壁上(如图2所示),且此时导流板3呈倾斜向下设置,达到对第一分离腔21进行密闭的目的,同时使后期雨水能在导流板3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第二分离腔22,实现对雨水的分流。
为了将第二分离腔22内的后期雨水排入河流,所以在第二分离腔22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排水管11,实现将后期雨水排入河流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11的最下侧低于分隔墙23,使得后期雨水不会从第二分离腔22流入到第一分离腔21内。
参照图3、图4,为了驱动导流板3的转动,可以通过人工直接对导流板3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释放劳动力,减少人工操作,驱动件4包括第一拉力绳41和固定在第一拉力绳41一端的空箱42,在本实施例中,空箱42侧板上侧焊接有拉环13,第一拉力绳41固定在拉环13上,实现第一拉力绳41对空箱42的固定。为了驱动导流板3转动,导流板3靠近第一分离腔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嵌槽5,第一嵌槽5内焊接有固定杆51,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开设两个第一嵌槽5,且对称分布在导流板3上。第一拉力绳41另外一端固定在固定杆51上,固定杆51的与转动轴31的转动中心具有一段便于转动轴31转动的距离。
为了对空箱42进行限位,所以分隔墙23靠近导流板3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嵌槽6,空箱42在第二嵌槽6内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空箱42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4。第二嵌槽6内壁上开设有供滑块14滑动的滑槽15,滑槽15沿第二嵌槽6的槽底方向上设置,且贯通于第二嵌槽6开口端,以方便空箱42放入第二嵌槽6内,同时方便对空箱42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嵌槽6开口处放置有挡水板18,挡水板18开设有供第一拉力绳41穿设的通孔,挡水板18用螺栓固定在分隔墙23上。
参照图4、5,为了驱使空箱42向下滑动,达到带动导流板3转动的目的,第一嵌槽5靠近导流板3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管61,第二进水管61连通于第一分离腔21,使得第一分离腔21内的水能进入到空箱42内,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三个第二进水管61。第一分离腔21的初期雨水进入到空箱42内,驱使空箱42向下滑动,拉动第一拉力绳41,使得导流板3从第二分离腔22内转动到第一分离腔21内,且使得导流板3自由端抵触在第一分离腔21侧壁上。
参照图6,由于导流板3直接撞击在第一分离腔21的侧壁上,容易造成导流板3的损坏,在第一分离腔21的侧壁上焊接有抵触块10,使得导流板3转动到第二分离腔22时,导流板3的自由端直接抵触在抵触块10上,更优的,在抵触块10和导流板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2。
参照图7,当雨停的时候,为了将空箱42里的初期雨水排出去,在空箱42底壁设有连通空箱42的第一下水孔421(如图4所示),为了达到实现空箱42内的初期雨水缓慢流入第二嵌槽6槽底,避免空箱42内的初期雨水直接流进第二嵌槽6槽底,使得空箱42的重量减少,使得还在下雨的时候,空箱42上升使得转动板从第一分离腔21内转动到第二分离腔22内,失去对雨水的分流作用,第一下水孔421的孔径需要远远小于空箱42底壁面积,且在空箱42内设置有海绵16,在本实施例中,在空箱42内壁上固定有卡接框17,卡接框17的下侧抵触于海绵16,用来对海绵16的固定。
当海绵16吸附足够的水,驱使转动板抵触到抵触块10时,避免第一拉力绳41受到的拉力太大,导致崩断,需要对空箱42进行支撑,第二嵌槽6设置有焊接在第二嵌槽6槽底的弹簧91、焊接在弹簧91另一端的缓冲块,当空箱42下沉到已经驱使转动板转动到第一分离腔21内时,空箱42底壁开始抵触缓冲块,海绵16继续吸水,弹簧91继续提供向上的弹力,减少第一拉力绳41的拉力,增加第一拉力绳41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组弹簧91。
当第二嵌槽6槽底存储了很多从空箱42内流下来的初期雨水,为了将这些初期雨水排入第一分离腔21内,在第二嵌槽6槽底开设有连通第一分离腔21的第二下水孔62,使得第二嵌槽6内的初期雨水可以流入第一分离腔21内。
在降雨初期,为了避免流进第一分离腔21内的初期雨水从第二下水孔62灌入第二嵌槽6内,导致空箱42不能下滑而失去驱使导流板3转动的力,在第一分离腔21内设置有对第二下水孔62进行封闭的悬浮件8,悬浮件8包括悬浮块81、固定在悬浮块81下侧的第二拉力绳82,第二拉力绳8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分离腔21池底,随着初期雨水流进第一分离腔21,使得悬浮快在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升,第二拉力绳82可以拉扯住悬浮快,使得悬浮快的上升高度刚好遮挡住第二下水孔62。为了避免悬浮块受到雨水的冲击偏离第二下水孔62,在第一分离腔21内壁上固定有呈L型的限位块83,在本实施例中,共对称设置了两块限位块83,悬浮块81滑动连接在两块限位块83之间,实现悬浮块81对第二下水孔62的遮挡作用。
参照图2,当降雨停止时,为了将第一分离腔21内的初期雨水排到污水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离腔21池底设置有排污管19,工作人员将初期雨水通过排污管19排到污水厂,悬浮块81随着初期雨水的水位下降而逐渐下滑,不再抵触第二下水孔62,海绵16内的初期雨水经过一段时间,慢慢从第一出水口流到第二嵌槽6底部,再通过第二下水孔62流到第一分离腔21内,实现对第二嵌槽6内的初期雨水的处理。
参照图8,降雨停止时,为了自动将导流板3从第一分离腔21转到第二分离腔22内,减少人工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孔71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二孔72,第二孔7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孔72与第一孔7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孔72大于第一孔71的截面面积,导流板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导流板3转动到初始位置状态下的卷簧7,卷簧7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持续提供较大的恢复力,卷簧7一端嵌设在第一孔71内,一端焊接在第一孔71的侧壁上,另外一端焊接在转动轴31上,当海绵16块上的雨水逐渐流到第二嵌槽6槽底,空箱42在卷簧7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滑动,使得导流板3能够从第一分离腔21内转动到第二分离腔22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导流板3在初始状态下处于第二分离腔22的上方,第一进水管1将地表上的水收拢,流到第一分离腔2里,悬浮块81随着水位的上升,在浮力的作用下,在限位块83内上浮,最后在拉力绳的拉力下,抵触在第二下水孔62处,使得初期雨水不能进入第二嵌槽6,随着初期雨水上升,从第二进水管61流到空箱42,空箱42内的海绵16吸附流进来的初期雨水,随着空箱42的重力越来越大,拉动拉力绳,使得导流板3绕转动轴31转动到第一分离腔21,且抵触在缓冲垫12上,第一进水管1内后期雨水将在导流板3的导向作用下流进第二分离腔22,最后后期雨水通过第一排水管11排到河流内,实现对雨水的分流,减少初期雨水对天然水体的污染。
卷簧7使得导流板3能够恢复到初始位置,达到准备下次降雨时再一次对雨水进行分流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包括分离池(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分离池(2)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所述分离池(2)内设置有竖直的分隔墙(23),所述分隔墙(23)将所述分离池(2)分为第一分离腔(21)和第二分离腔(22),所述第一进水管(1)与所述第一分离腔(21)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分离腔(21)侧壁上侧,所述分离池(2)内设置有用来对雨水进行导流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分离池(2)内的导流板(3)、驱动所述导流板(3)转动的驱动件(4),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导流板(3)的自由端抵触在所述第二分离腔(22)侧壁上,当所述导流板(3)转动到第一分离腔(21)内时,其自由端抵触在所述第一分离腔的侧壁上、且低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的最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的转动端开设有第一嵌槽(5),所述第一嵌槽(5)内放置有固定杆(51),所述驱动件(4)包括与所述固定杆(51)固定连接的第一拉力绳(41)、与所述第一拉力绳(41)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空箱(42),所述分隔墙(23)靠近所述导流板(3)一端竖直开设有供所述空箱(42)滑动连接的第二嵌槽(6),所述第一嵌槽(5)靠近所述导流板(3)一端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21)的第二进水管(61),用来将第一分离腔(21)内的水流进空箱(4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箱(42)开设有贯穿所述空箱(42)底壁的第一下水孔(421),所述第一嵌槽(5)底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21)的第二下水孔(62),所述第一分离腔(21)内设置有遮挡所述第二下水孔(62)的悬浮件(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件(8)包括悬浮块(81)、与所述悬浮块(81)固定连接的第二拉力绳(82),所述第二拉力绳(82)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离腔(21)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箱(42)内设置有海绵(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槽(5)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91),所述弹簧(91)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导流板(3)转动到初始位置状态下的卷簧(7),所述卷簧(7)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板(3)的转动端,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分离池(2)的侧壁上,所述卷簧(7)和所述导流板(3)转动中心的中心轴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腔(21)侧壁上固定有抵触块(10),所述抵触块(10)上设置有缓冲垫(12),所述抵触块(10)位于第一进水管(1)的下方且高于所述导流板(3)的转动中心。
CN202021589000.7U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Active CN212772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9000.7U CN212772694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9000.7U CN212772694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2694U true CN212772694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40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9000.7U Active CN212772694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2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5626B (zh) 一种在下水涵洞口能自动疏通排水入口的装置
CN202017224U (zh) 分流式屋面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CN209011273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070036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
CN215858110U (zh) 建筑工程雨污分流装置
CN212772694U (zh) 一种雨水分流系统
CN207063122U (zh) 一种楼宇雨污分流器
CN212388693U (zh) 一种雨污分流系统
CN214460930U (zh) 环保型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
CN212534384U (zh) 一种防淤积雨污分离器
CN213508586U (zh) 一种新型雨水排水井盖
CN212881422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12294975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溢流井
CN114482244A (zh) 一种具有防积液功能的市政道路用泄水装置
CN2101049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渗系统的蓄水池
CN211285910U (zh) 一种地漏
CN114541561B (zh) 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及其排水方法
CN215165853U (zh) 重力驱动自升降排水井盖
CN209975671U (zh) 一种分流式市政排水管道
CN2189117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污井
CN21528820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10177588U (zh) 海绵城市的雨水净化系统
CN112431278A (zh) 一种市政排水雨污分流处理装置
CN219863213U (zh) 一种具有抗堵塞能力的防水排装置
CN218667831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自疏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