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0313U -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0313U
CN212770313U CN202020760294.9U CN202020760294U CN212770313U CN 212770313 U CN212770313 U CN 212770313U CN 202020760294 U CN202020760294 U CN 202020760294U CN 212770313 U CN212770313 U CN 212770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ipe
sludge
perforated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02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军
李成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XING JINJI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XING JINJI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XING JINJI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XING JINJI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02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0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0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0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曝气器、潜水泵和潜水泵,池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污泥浓缩池、沉淀池、O池、A池和调节池;污泥浓缩池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的本体上均设置有若干曝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流程简单,A/O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通过排泥管将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进行连通,在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的作用下,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本体上设置的曝气孔,同时配合高压风机的送风,完成污泥浓缩池内的鼓风曝气充氧过程,最终污池上清液回流管与污池污泥回流管同时间进行分类回流工作,完成整个循环净化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乙酸正丁酯,简称乙酸丁酯,无色透明的液体,较低级同系物难溶于水;与醇、醚、酮等有机溶剂混溶。毒性较小,但对眼鼻有较强的刺激性,而且在高浓度下会引起麻醉,而乙酸正丁酯的用途却十分广泛,用于硝化纤维清漆中,在人造革、织物及塑料加工过程中用作溶剂,除此而外,还用于火棉胶、硝化纤维、清漆、医药、塑料及香料领域,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但在乙酸正丁酯的提纯过程中,乙酸丁酯会用等体积碳酸钠溶液(5%)洗涤,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后蒸馏,当干燥要求严格时,可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过滤,在隔绝湿气的条件下蒸馏。而此过程会产生砂晶颗粒及杂物颗粒,还会有过程中的乙酸正丁酯废水排出;一般对化工乙酸正丁酯废水污水处理采用 A/O工艺,A/O工艺是一种缺氧与好氧结合的生物方法来处理污水中的总氮和 COD,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的挖凿池种类多样,池体结构不同、各个功能池体的顺序不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处理净化效果,其污水处理的净化方向也具有不同性,现有层面对污水处理池的设计中,对池体各个功能池的深度限定不够严谨,例如会造成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及沉淀池等上清液回流难,污泥回流不畅,A池、O池及沉淀池之间的设计衔接得当问题都是让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变成关键点的因素;传统生物填料简单,无法由池底至池面形成由深至浅的辅助絮凝,没有辅助絮凝的结构来缠绕、包裹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等填料辅助絮凝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在废水引入管道引入废水的同时加混凝剂,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在格栅池内即可对胶体及悬浮物进行处理,隔板也起到的阻断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而后开启隔板使废水进入沉砂池中,能够使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以上,密度大于2.60t/立方米以上的砂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至池底部,以保护各路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由第四过水孔进入调节池内,从而收集流量大小不一的废水引入工作,再通过潜水泵单位时间内输出稳定的流量排入至A池的内部,在生物填料絮凝柱的作用下将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进行缠绕、絮凝在生物填料絮凝柱上,该生物填料絮凝柱采用不规则多端头设计,为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提供作用支点;再通过第二过水孔进入O池的内部,在曝气器的作用下给排入废水曝气充氧;通过第一过水孔进入沉淀池的内部,废水经过长时间沉淀,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污泥及其它颗粒杂质沉降到池底部,经过一段时间污泥累积后可通过排泥的方式排出,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清液外排预埋管进入原污水处理系统中,脱氮除磷后达标排放;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为7-10小时,同时也可以配合现有常规加药手段包括加入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通过排泥管将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进行连通,在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的作用下,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本体上设置的曝气孔,同时配合高压风机的送风,完成污泥浓缩池内的鼓风曝气充氧过程,最终污池上清液回流管与污池污泥回流管同时间进行分类回流工作,完成整个循环净化过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曝气器、潜水泵和高压风机,所述池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污泥浓缩池、沉淀池、O 池、A池和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一侧为沉砂池与格栅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所述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的本体上均设置有若干曝气孔,且每个曝气孔之间间距保持在 220mm-280mm,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通过排泥管连通;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为方形池底,且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口呈现等腰梯形状,所述方形池底的边长为800mm,且距离池口向下150-300mm之间开凿设置上清液外排预埋管,所述上清液外排预埋管的内直径为45mm-50mm之间;所述沉淀池与O池之间通过第一过水孔连通,且该第一过水孔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O 池的内部设置有曝气器,且每个曝气器之间保持500mm的距离;所述O池和A 池之间通过第二过水孔连通,且第二过水孔也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A 池的内部安装有生物填料絮凝柱,且每根生物填料絮凝柱之间相距 200mm-280mm,所述A池和调节池之间通过第三过水孔连通,且位于所述调节池的一端连接有潜水泵,所述调节池和沉砂池之间通过第四过水孔连通,所述格栅池的底部填埋有废水引入管道;所述调节池的上端填埋有调池上清液回流管,所述污泥浓缩池的上端填埋有污池上清液回流管,所述污池上清液回流管的一侧并列填埋有污池污泥回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孔曝气管、第二开孔曝气管和曝气器均电性连接至高压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砂池的另一侧为格栅池,且格栅池和所述沉砂池之间设置有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泥管采用PVC材质,且排泥管的内直径为100mm-12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乙酸正丁酯的加工提纯、废液回收工序中均具有效率高、流程简单的处理效果,A/O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更具体在废水引入管道引入废水的同时加混凝剂,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在格栅池内即可对胶体及悬浮物进行处理,隔板也起到的阻断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而后开启隔板使废水进入沉砂池中,能够使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以上,密度大于2.60t/立方米以上的砂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至池底部,以保护各路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由第四过水孔进入调节池内,从而收集流量大小不一的废水引入工作,再通过潜水泵单位时间内输出稳定的流量排入至A池的内部,在生物填料絮凝柱的作用下将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进行缠绕、絮凝在生物填料絮凝柱上,该生物填料絮凝柱采用不规则多端头设计,为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提供作用支点;再通过第二过水孔进入O池的内部,在曝气器的作用下给排入废水曝气充氧;通过第一过水孔进入沉淀池的内部,废水经过长时间沉淀,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污泥及其它颗粒杂质沉降到池底部,经过一段时间污泥累积后可通过排泥的方式排出,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清液外排预埋管进入原污水处理系统中,脱氮除磷后达标排放;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为 7-10小时,同时也可以配合现有常规加药手段包括加入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通过排泥管将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进行连通,在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的作用下,第一开孔曝气管和第二开孔曝气管本体上设置的曝气孔,同时配合高压风机的送风,完成污泥浓缩池内的鼓风曝气充氧过程,最终污池上清液回流管与污池污泥回流管同时间进行分类回流工作,完成整个循环净化过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污泥浓缩池;3、沉淀池;4、O池;5、A池;6、调节池;7、沉砂池;8、格栅池;9、第一开孔曝气管;10、第二开孔曝气管;11、曝气孔;12、排泥管;13、方形池底;14、上清液外排预埋管;15、第一过水孔;16、曝气器;17、第二过水孔;18、生物填料絮凝柱;19、第三过水孔;20、潜水泵;21、第四过水孔;22、隔板;23、废水引入管道;24、调池上清液回流管;25、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6、污池污泥回流管;27、高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曝气器16、潜水泵20和高压风机27,池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污泥浓缩池2、沉淀池3、O池4、A池5和调节池6,调节池6的一侧为沉砂池7与格栅池8;污泥浓缩池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开孔曝气管9和第二开孔曝气管10,第一开孔曝气管9和第二开孔曝气管10的本体上均设置有若干曝气孔11,且每个曝气孔11之间间距保持在220mm-280mm,污泥浓缩池2与沉淀池3之间通过排泥管12连通;沉淀池3的池底为方形池底13,且与沉淀池 3的池口呈现等腰梯形状,方形池底13的边长为800mm,且距离池口向下 150-300mm之间开凿设置上清液外排预埋管14,上清液外排预埋管14的内直径为45mm-50mm之间;沉淀池3与O池4之间通过第一过水孔15连通,且该第一过水孔15设置在池体1的底部,O池4的内部设置有曝气器16,且每个曝气器16之间保持500mm的距离;O池4和A池5之间通过第二过水孔17连通,且第二过水孔17也设置在池体1的底部;A池5的内部安装有生物填料絮凝柱18,且每根生物填料絮凝柱18之间相距200mm-280mm,A池5和调节池6之间通过第三过水孔19连通,且位于调节池6的一端连接有潜水泵20,该潜水泵20采用蓝海泵业有限公司永嘉县蓝海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蓝海泵业WQD3.5-15-0.75;Q=3.5m3/h,H=15m;N=0.73Kw规格的产品;调节池6和沉砂池7之间通过第四过水孔21连通,格栅池8的底部填埋有废水引入管道23,该为废水引入管道23为dn50,u-pvc,管底±0.2规格选用;调节池6的上端填埋有调池上清液回流管24,污泥浓缩池2的上端填埋有污池上清液回流管 25,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5的一侧并列填埋有污池污泥回流管26。
第一开孔曝气管9、第二开孔曝气管10和曝气器16均电性连接至高压风机27,且高压风机27采用东莞市佛尔盛智能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HBH 003 34 2R4型号的风机组,且具体规格在40.5L/min,2.2Kw,440bar的标准。
沉砂池7的另一侧为格栅池8,且格栅池8和沉砂池7之间设置有隔板 22,该隔板22为简易闸口式设计,用于阻断或连通沉砂池7与格栅池8的作用;排泥管12采用PVC材质,且排泥管12的内直径为100mm-120mm之间。
另外,沉砂池7的池顶标高+0.2米,池底标高-2.3米;格栅池8的池顶标高+0.2米,池底标高-0.3米;调节池6、A池5、O池4和污泥浓缩池2均为池顶标高+0.2米,池底标高-2.3米,沉淀池3的池顶标高+0.2米,池底标高-3.3米。
调节池6的上端填埋有调池上清液回流管24的公称直径dn75,u-pvc,管底-0.5米,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5的公称直径dn110,u-pvc,管底-0.2米,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5为公称直径dn75,u-pvc,管底-0.2米;
O池4和A池5需24小时连续运行,操作人员控制好进水水质稳定、且符合各技术要求,控制好A池5的pH值、保持在6.5以上,O池4和A池5 进水水质(COD≤3000mg/L)必须在要求的范围之内保持相对稳定,温度 15-40℃,A池5溶解氧≤0.5mg/L,O池4出水溶解氧5-7mg/L,pH值:6.5-8.0, SV30:35-45%,硝化液回流比:进水量的3-5倍,且沉淀池3每周至少排泥一次,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2处理。
在污泥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排泥管12进入污泥浓缩池2进行浓缩,浓缩后污泥配合叠螺污泥脱水机脱水,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废水进入再次处理循环环节,湿泥外运到市政污泥处理场处理;
在废水引入管道23引入废水的同时加混凝剂,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在格栅池8内即可对胶体及悬浮物进行处理,其中,隔板22也起到的阻断混凝废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而后开启隔板22使废水进入沉砂池7中,沉砂池7的池底标高负2.3米,能够使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以上,密度大于 2.60t/立方米以上的砂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至池底部,以保护各路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然后由第四过水孔21进入调节池6内,从而收集流量大小不一的废水引入工作,再通过潜水泵20单位时间内输出稳定的流量排入至A池5的内部,在生物填料絮凝柱18的作用下将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进行缠绕、絮凝在生物填料絮凝柱18上,该生物填料絮凝柱18采用不规则多端头设计,为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提供作用支点;再通过第二过水孔17进入O池4的内部,在曝气器16的作用下给排入废水曝气充氧;通过第一过水孔15进入沉淀池3的内部,废水经过长时间沉淀,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污泥及其它颗粒杂质沉降到池底部,经过一段时间污泥累积后可通过排泥的方式排出,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清液外排预埋管14进入原污水处理系统中,脱氮除磷后达标排放。废水在沉淀池3内停留时间为7-10小时,同时也可以配合现有常规加药手段包括加入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最后通过排泥管12将沉淀池3与污泥浓缩池2进行连通,在第一开孔曝气管9和第二开孔曝气管10的作用下,第一开孔曝气管9和第二开孔曝气管10本体上设置的曝气孔11,同时配合高压风机27的送风,完成污泥浓缩池2内的鼓风曝气充氧过程,最终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5与污池污泥回流管26同时间进行分类回流工作,完成整个循环净化过程,设计合理,衔接得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曝气器(16)、潜水泵(20)和高压风机(27),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污泥浓缩池(2)、沉淀池(3)、O池(4)、A池(5)和调节池(6),所述调节池(6)的一侧为沉砂池(7)与格栅池(8);所述污泥浓缩池(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开孔曝气管(9)和第二开孔曝气管(10),所述第一开孔曝气管(9)和第二开孔曝气管(10)的本体上均设置有若干曝气孔(11),且每个曝气孔(11)之间间距保持在220mm-280mm,所述污泥浓缩池(2)与所述沉淀池(3)之间通过排泥管(12)连通;所述沉淀池(3)的池底为方形池底(13),且与所述沉淀池(3)的池口呈现等腰梯形状,所述方形池底(13)的边长为800mm,且距离池口向下150-300mm之间开凿设置上清液外排预埋管(14),所述上清液外排预埋管(14)的内直径为45mm-50mm之间;所述沉淀池(3)与O池(4)之间通过第一过水孔(15)连通,且该第一过水孔(15)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底部,所述O池(4)的内部设置有曝气器(16),且每个曝气器(16)之间保持500mm的距离;所述O池(4)和A池(5)之间通过第二过水孔(17)连通,且第二过水孔(17)也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底部;所述A池(5)的内部安装有生物填料絮凝柱(18),且每根生物填料絮凝柱(18)之间相距200mm-280mm,所述A池(5)和调节池(6)之间通过第三过水孔(19)连通,且位于所述调节池(6)的一端连接有潜水泵(20),所述调节池(6)和沉砂池(7)之间通过第四过水孔(21)连通,所述格栅池(8)的底部填埋有废水引入管道(23);所述调节池(6)的上端填埋有调池上清液回流管(24),所述污泥浓缩池(2)的上端填埋有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5),所述污池上清液回流管(25)的一侧并列填埋有污池污泥回流管(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曝气管(9)、第二开孔曝气管(10)和曝气器(16)均电性连接至高压风机(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7)的另一侧为格栅池(8),且格栅池(8)和所述沉砂池(7)之间设置有隔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12)采用PVC材质,且排泥管(12)的内直径为100mm-120mm之间。
CN202020760294.9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770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0294.9U CN21277031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0294.9U CN21277031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0313U true CN21277031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6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0294.9U Active CN21277031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0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5855B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205011567U (zh) 一种生活污水生物湿地处理系统
CN106542701A (zh) 用于河道的水质净化方法
CN102092900A (zh) 生物脱氮与物化法强化除磷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09537233U (zh) 一种工业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3332834B (zh) 一种适用于乡镇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113264645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439286B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9721204A (zh) 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CN111392964B (zh) 一种雨污合流泵站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073135A (zh)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CN212770313U (zh) 一种乙酸正丁酯加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06457093A (zh) 对于溢流的侧流处理
CN205933379U (zh)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体化mabr装置
KR101345790B1 (ko) 미생물의 영구배양 구조와 폐여재를 이용한 오, 폐수 정화 및 재이용장치
CN206204118U (zh)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CN105314802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14400152U (zh) 一种景观水处理系统
CN104860469B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2954690U (zh) 河道净化用高速循环过滤装置
CN113998845A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204529603U (zh) 一种化工废水外泄污染地表水的处理系统
CN213012496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204607805U (zh) 炼油污水一体化组合处理系统
CN110697930A (zh) 一种可移动-集装箱式一体化黑臭水体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