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9310U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Google Patents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69310U CN212769310U CN202021158495.8U CN202021158495U CN212769310U CN 212769310 U CN212769310 U CN 212769310U CN 202021158495 U CN202021158495 U CN 202021158495U CN 212769310 U CN212769310 U CN 2127693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tion
- car
- counterweight
- wheels
- r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包括轿厢装置、对重装置、具有曳引机的曳引系统,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电机、受所述曳引电机同步驱动控制的两个曳引轮,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两组曳引绳,所述轿厢装置上部分别固定有两组轿厢返绳轮,所述对重装置上部设置有两组对重返绳轮,每组所述曳引绳分别绕过相应的所述曳引轮后,其两端部分别绕过相应的所述轿厢返绳轮与相应的所述对重返绳轮后分别与井道顶部的绳头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两个曳引轮,实现两套对称的曳引系统,曳引力增大,适合大吨位电梯;方便实现轿厢装置与对重装置的上下中心线相对应,空间安排更合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几乎所有的载货电梯,通常都采用单个曳引轮的曳引电机,曳引力较小;其次在电梯空间布局中,使得对重装置的中心与轿厢装置的中心相偏移,对于前面双开门的电梯来说,就有可能发生对重装置与一侧开门的门机发生干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包括轿厢装置、对重装置、具有曳引机的曳引系统,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电机、受所述曳引电机同步驱动控制的两个曳引轮,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两组曳引绳,所述轿厢装置上部分别固定有两组轿厢返绳轮,所述对重装置上部设置有两组对重返绳轮,每组所述曳引绳分别绕过相应的所述曳引轮后,其两端部分别绕过相应的所述轿厢返绳轮与相应的所述对重返绳轮后分别与井道顶部的绳头架固定连接,电梯井道内均匀设置有由相对两导轨构成一组的三组轿厢架导轨,所述轿厢装置通过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滑动地设置在电梯井道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组所述曳引绳相对称地设置,并采用2:1的绕绳方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曳引电机与两个所述曳引轮之间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采用蜗轮蜗杆变速,所述变速箱包括蜗轮、两个分别同轴固定于所述蜗轮两侧的变速箱输出轴,两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两个所述曳引轮分别固定于相应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上,且两个曳引轮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曳引电机输出轴的轴心线的两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曳引电机对着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中的中间组,所述曳引电机输出轴的轴心线与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中的中间组的导轨延伸方向相垂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组所述轿厢返绳轮具有两个,两组所述轿厢返绳轮相对称地设置于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中的中间组的两侧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三组所述轿厢架中的中间组正对着所述对重装置的上下中心线,每组所述对重返绳轮具有一个,两个所述对重返绳轮相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对重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两个曳引轮,实现两套对称的曳引系统,曳引力增大,适合大吨位电梯;方便实现轿厢装置与对重装置的上下中心线相对应,空间安排更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电梯井道结构图;
附图2为井道平面布置图;
附图3为对重侧平面绕绳示意图;
附图4为轿厢侧平面绕绳示意图;
附图5为空间立体绕绳示意图;
附图6为立体曳引电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轿厢装置;11、轿厢返绳轮;2、对重装置;21、对重返绳轮;3、曳引系统;31、曳引电机;32、曳引轮;33、曳引绳;4、轿厢架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6所示,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包括轿厢装置1、对重装置2、具有曳引电机31的曳引系统3。还有电气控制系统、安全钳制动系统等,不赘述。
曳引系统还包括受曳引电机31同步驱动控制的两个曳引轮32、两组曳引绳33,轿厢装置1上部分别固定有两组轿厢返绳轮11,对重装置2上部设置有两组对重返绳轮21,每组曳引绳33分别绕过相应的曳引轮32后,其两端部分别向下再绕过相应的轿厢返绳轮11与相应的对重返绳轮21后,再向上分别与井道顶部的绳头架固定连接。
两组曳引绳33相对称地设置于曳引电机31的两侧,并采用2:1的绕绳方式。两组曳引绳33同时工作形成了两组同步的曳引驱动系统,加大了曳引力,而2:1的绕绳方式简单并使曳引系统体积减小,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电梯井道内均匀设置有由相对两导轨构成一组的三组轿厢架导轨4,即,轿厢装置1通过三组轿厢架导轨4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电梯井道内。三组轿厢架导轨4更易与本实施例中曳引系统3相对称安装,将曳引电机31对着三组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曳引电机31输出轴的轴心线与三组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的导轨延伸方向相垂直,两组曳引绳33对称设置于曳引电机31两侧。同时,使得轿厢上下运动更加稳定安全。
曳引电机31与两个曳引轮32之间设置有变速箱,变速箱采用蜗轮蜗杆变速,变速箱包括蜗轮、两个分别同轴固定于蜗轮两侧的变速箱输出轴,两个变速箱输出轴与蜗轮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两个曳引轮32分别固定于相应的变速箱输出轴上,且两个曳引轮32分别对称设置于曳引电机31输出轴的轴心线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两个曳引轮32受一个曳引电机31控制,曳引电机31与两个曳引轮32之间设置有变速箱。本实施例中,变速箱采用蜗轮蜗杆变速,变速箱包括蜗轮、两个变速箱输出轴,两个变速箱输出轴一体成型于蜗轮两侧,两个曳引轮32固定设置于变速箱输出轴形成的同轴的两端部,两个曳引轮32分别对称设置于曳引电机31输出轴的轴心线的两侧。采用蜗轮蜗杆变速使得两个曳引轮同步运作,降低了因为曳引轮不同步导致的电梯故障的几率,同时蜗轮蜗杆变速使得传动比增大,增大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2所示,每组轿厢返绳轮11具有两个,两组轿厢返绳轮11相对称地设置于三组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的两侧方。三组轿厢架中的中间组正对着对重装置2的上下中心线,每组对重返绳轮21具有一个,两个对重返绳轮21相对称地设置于对重装置2上,完全对称的设计,可避免对重装置的中心与轿厢装置的中心相偏移,引起的对重装置与门机相干涉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安全性。对重装置2包括上夹板、下夹板、连接上夹板、下夹板的立柱、设置于立柱之间的对重块。两个对重反绳轮21设置于上夹板一侧。
双曳引轮32驱动提高了曳引力,电梯载重量更大,两个曳引轮32、两组曳引绳33对称居中,从而使得对重装置相对轿厢居中设置,从而有效解决货梯贯通门时门机与偏置的对重支架干涉的问题,使货梯更加稳定安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包括轿厢装置(1)、对重装置(2)、具有曳引机的曳引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电机(31)、受所述曳引电机(31)同步驱动控制的两个曳引轮(32),所述曳引系统(3)还包括两组曳引绳(33),所述轿厢装置(1)上部分别固定有两组轿厢返绳轮(11),所述对重装置(2)上部设置有两组对重返绳轮(21),每组所述曳引绳(33)分别绕过相应的所述曳引轮(32)后,其两端部分别绕过相应的所述轿厢返绳轮(11)与相应的所述对重返绳轮(21)后分别与井道顶部的绳头架固定连接,电梯井道内均匀设置有由相对两导轨构成一组的三组轿厢架导轨(4),所述轿厢装置(1)通过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4)滑动地设置在电梯井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曳引绳(33)相对称地设置,并采用2:1的绕绳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电机(31)与两个所述曳引轮(32)之间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采用蜗轮蜗杆变速,所述变速箱包括蜗轮、两个分别同轴固定于所述蜗轮两侧的变速箱输出轴,两个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两个所述曳引轮(32)分别固定于相应的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上,且两个曳引轮(3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曳引电机(31)输出轴的轴心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电机(31)对着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所述曳引电机(31)输出轴的轴心线与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的导轨延伸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轿厢返绳轮(11)具有两个,两组所述轿厢返绳轮(11)相对称地设置于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的两侧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轿厢架导轨(4)中的中间组正对着所述对重装置(2)的上下中心线,每组所述对重返绳轮(21)具有一个,两个所述对重返绳轮(21)相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对重装置(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58495.8U CN212769310U (zh) | 2020-06-19 | 2020-06-19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58495.8U CN212769310U (zh) | 2020-06-19 | 2020-06-19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69310U true CN212769310U (zh) | 2021-03-23 |
Family
ID=75074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58495.8U Active CN212769310U (zh) | 2020-06-19 | 2020-06-19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693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3483A (zh) * | 2020-06-19 | 2020-08-25 |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
2020
- 2020-06-19 CN CN202021158495.8U patent/CN2127693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3483A (zh) * | 2020-06-19 | 2020-08-25 |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18087U (zh) | 一种载货电梯曳引结构 | |
CN104891313A (zh) | 4比1无机房电梯 | |
CN104760870A (zh) | 双主机驱动电梯 | |
CN111573483A (zh)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
CN109626176B (zh) |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 |
CN212769310U (zh) | 双曳引轮驱动载货电梯 | |
CN202864713U (zh) | 一种超高扬程电动葫芦 | |
CN203173653U (zh) | 4∶1无机房载货电梯曳引机的下置式结构装置 | |
CN110921467B (zh) | 一种汽车电梯 | |
CN210214463U (zh) | 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 | |
CN219603023U (zh) | 对重空间紧凑型4:1电梯 | |
CN211812946U (zh) | 一种汽车电梯 | |
CN212245836U (zh) | 一种用于重载货梯的12比1曳引结构 | |
CN2307877Y (zh) | 电梯式停车库四吊点曳引装置 | |
CN216155255U (zh) | 一种用于大载荷的结构电梯 | |
CN201961971U (zh) | 一种大吨位双梁起重小车 | |
CN215717633U (zh) | 一种公交车用机械式停车设备曳引升降系统 | |
CN200992457Y (zh) | 电梯轿厢自走装置 | |
CN212475722U (zh) | 用于电梯的曳引机 | |
CN210162979U (zh) | 无机房货梯 | |
CN210236830U (zh) | 一种小型电梯门系统 | |
CN202022643U (zh) | 4: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装置 | |
CN102583136B (zh) | 循环式电梯系统 | |
CN209758796U (zh) | 一种节能平衡型的曳引电梯 | |
CN204751820U (zh) | 4比1无机房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